几乎男女老少都是看过清宫剧的。当然,这些清宫剧中主要呈现的场景,基本上都是后宫,也就是说,我们作为现代的观众,应该是对清宫中的后宫生活更加熟悉的。而清朝的前朝又是什么样子的,相信很多人都不太了解。清朝的前朝,其实官员结构也是非常复杂的,而且,有一些大大小小的官职,很多朋友可能听都没有听说过。
在清朝的朝廷当中,有一个官职,名叫“道台”。不过,这个“道台”,并不仅仅指某一个具体的官职。“道台”的范围,还是挺广的。也就是说,“道台”的职责范围,也是很广的,并不局限于某一个特定的领域。
这个官职很特殊,几乎没有人能够说清楚,这个官职到底管的是什么,又或者说这个官职到底有多高的等级。那么这个“道台”到底是什么意思?又是怎么产生的?负责做些什么?本期文章,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清朝“道台”到底是怎么回事。
职业繁多,官位特殊
“道台”这个官职,是清朝时期独有的,在别的朝代根本看不到“道台”二字的记录。那么“道台”到底是做什么的呢?其实,这个问题还真的不好回答,因为“道台”并不是某一种特定的官职,它是一类官职的总称。
“道台”分为很多不同的领域,比如说上海道、盐道、铁道、兵备道等等。这些官职,名字里都有一个“道”字,“道台”的名称也是由此而来。而“道台”,其实主要负责的就是做实事,搞执行,把上级发布下来的命令落地,真正让各种政策落到实处。
比如说盐道,很明显做的事情就是跟盐有关的。其实在以前的朝代,有民间的商人贩卖盐,不过,盐是生活必需品,经手这个生意,基本就算是掌握了国家的经济重心。皇室当然是不会放心这样的事情发生的,因此这才有了后面的盐铁官营制度。
而盐道,就是专门负责与盐的交易相关的各种事情的。比如说,全国上下哪里的盐质量比较好,盐道要去调研和组织开采;盐要通过什么样的运输方式流通,要走什么样的运输路线,盐道需要沿途护送;盐以怎么样的方式进行交易,是批发也好还是零售也好,盐道也需要直接参与到这个过程当中。
相对应地,上海道,就是要负责海上的贸易、交流、开采等相关方面的工作;而铁道,主要从事的就是铁的开采、交易、冶炼等相关工作;至于兵备道,听这个名字也知道,这就是负责军队粮草等相关的事项的。
从这些“道台”的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道台”是真正做事情的人。比如说,一个地方的知府发布了某一项政策,那这个政策如何落到实处,让老百姓知晓,这就是“道台”要做的工作。他们的手中,干的是实打实的事情。
也正因为“道台”的含义太过丰富了,所以还没人能三言两语说清楚“道台”是做什么的。
分工不同,等级不同
其实一般来讲,“道台”都基本分布在地方上。有朋友可能会很好奇,这些地方上的“道台”,他们的官位等级又是怎么样的呢?
实际上,因为“道台”包含的内容有很多,所以不同领域的“道台”,官位的等级是完全不同的。比如说,一个知府手下的“道台”,等级必然是不可能高过知府的。如果说这个知府的等级是三品官员的话,那么“道台”大概率也就是四品或者从四品。
当然了,随着主管的地位提升,“道台”的地位肯定也是要相继提升的。举个例子,年羹尧是清朝有名的大将军,在他的权力最巅峰的时候,年羹尧是封无可封的一品大员,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人物。
年羹尧的手下,必然也是有“道台”的,这些“道台”负责执行年羹尧的命令。由于年羹尧的等级很高,他手下的“道台”,等级自然也是水涨船高,甚至可以到达二品从二品的地步,这可相当于朝廷重臣的等级了。因此,这些大吏们手下的“道台”,地位自然也是十分高的。
所以说,“道台”这个官职的等级,实际上也是未知数,要看他的等级,得先看“道台”辅佐的官位的等级。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说的大概就是这么回事儿了吧。
换到现在,更易理解
说了这么多,“道台”这个特殊的官职,可能还是有朋友不太理解,它到底是什么。放到古代的环境当中,我们没有亲身经历过,自然是很难理解的。那么,我们把“道台”这个官职换到现在的官员体系当中,应该就很能理解了。
古时候的知府,大概就相当于现在我们看到的省长。知府的手下肯定有“道台”,就如同省长的手下肯定也有很多干实事的人一样。兵备道,大概就相当于现在在省上专门负责军队建设的官职,有点类似于军事办公室。至于盐道铁道这种经济命脉,大概就相当于现在的财务部,财务部会直接过问国有企业的一些经营情况。
清朝时有“道台”,正如我们现在的公务员体系当中有执行者。毕竟,在一个完整的官员体系当中,做提案的、拍板做决定的、落地实施的,肯定不能是同一个人。大家要各司其职,才能让工作实现效率最大化。
而“道台”,就是那个落地执行,把任务变成现实的角色。
结语
其实除了官职之外,每一个朝代,都有一些社会特定的产物。内阁是明朝出现的产物,而“道台”则是清朝政治的特殊产物,这也是很正常的政治现象。
“道台”的具体职能,虽然不是简单几句话就可以说清楚的,但我们都明白了,“道台”是做事情的,也是把空想变为现实的。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