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对于朱元璋的评价多种多样,很多人认为他作为皇帝执政特别清廉,又有些人说他很是暴力。不过,从很多事实记载上来看,在朱元璋统治的时期,明朝的百姓生活的还算安稳,也的确是有证可查的。
为何朱元璋能将当时的明朝营造出清廉之风盛行,的确有着他独到的手段和魄力。其中,最经典的便是在朱元章扮成乞丐走访民间之后,回到朝中大开杀戒的这件事情。
朱元璋的发迹史,由一个十分不起眼的乞丐,后又变为和尚,最后,能在自己的努力下,在军中稳扎稳打,得以做主江山,真的算是传奇一样的存在了。因为,从古至今,能完成这样蜕变的人,估计也只有朱元璋一人能够做到。
但是,朱元璋到底还是一位不忘初心的皇帝,即便养尊处优在大明皇宫,他依旧不会忘记曾经自己受过的苦难。而且,他也很清楚的知道。
如今,自己成为了皇帝并不代表着天下人都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让天下人都能因为自己的努力不再受到饥寒交迫的折磨,才是朱元璋身为一个皇帝最应该做的事情,由此,他也不断地提醒着自己励精图治。
索性,为了想要知道当时社会最底层的民众到底生活的安稳与否,朱元璋经过深思熟虑,也算得上是一时兴起,选择了一个人出宫,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微服私访。
只不过,普通的皇帝进行微服私访,也一定会把自己打扮成商人或是常人的样子,至少,不能轻易地给自己打扮成乞丐的形象,而且,身边还会有随从。
但是,在那一次朱元璋的暗访中,他并没有采用常规的路线,那时,正是他刚刚得到江山不久,面对着大臣们整日来不断的谄媚与奉承,朱元璋也深刻地知道,从他们的口中是不会得出实话的。
所以说,当时的朱元璋想要听听群众对于大明朝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并且,想看一看他们的生活是否还处于元朝末期那般的苦难中。
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不带任何随从,甚至,用最本然的状态融入到当时皇城外的闹市才能得到第一手真实、可靠的信息。
由此,他偷偷换上了乞丐的服装,一个人溜出了皇宫。其实,在此时,朱元璋的心中也有着自己很成熟的打算,在自己还是乞丐时,饥寒交迫之中,他就立志要造福天下百姓,当上了皇帝,他也不忘初心。
在心中为自己立下的约定,就是一旦发现有官员无休止的贪污受贿、欺压百姓,他就一定要站出来狠狠地惩治他们,自己的朝廷不能出现任何欺压百姓的大臣存在。
所以,当扮成乞丐的朱元璋来到皇城外的闹市中,他在白天里四处查看,感受民众的生活,而在夜晚,最能知道皇城内发生一切的地方,还要数众位乞丐在一起休息的地点。
所以,朱元璋也趁机和几个乞丐聚在了一起,凭着他们谈着白天看到的人和事,他也更能知道皇城内,众位贵族们都对百姓做了些什么。
而此,从乞丐的口中朱元璋得知,当时的督察院御史,为了获取更多的钱财,不光不秉公职守判案,反而,案件最后审判的结果是根据引起纠纷的双方,谁行贿的银子更多,这位御史就会把审判的天平偏向到这一方。
除此之外,还有好几位朝中的大臣,也在运用自己的职权变相地收刮民脂民膏。由此看来,在明朝初期,百姓们的生活也并没有得到多少改善。
就这样,朱元璋在收集到足够多的证据时,直接来到了皇城外的朝廷办事处,亮明了自己的身份,开始要求他们暗查每一个有贪污嫌疑的官员。
如此,掌握了足够多的证据后,朱元璋才回到了皇宫,以皇帝的身份拿下了七名朝廷要员。在惩治这些朝廷要员之时,他也进一步地整肃了当时朝廷的重要职能部门,尤其是各个部门的处事原则和规矩。
七位官员最终全部被斩首处死之外,朱元璋还先后彻查了朝廷要员60余人,大多都是因为贪污受贿而获罪,有些即便没有受到斩刑,也被判决发配到边疆,永远不能回到京城,不再享有贵族般的生活。
所以,朱元璋在位时期,他最看重的就是官员有没有搜刮民脂民膏,他也立志给百姓更优越的生活。所以,通过不同的途径,他都警告了这些朝廷中的官员:只要有谁敢贪污,不为民生办事,就一定会有特别可怕的下场。这也才是朱元璋扮成乞丐走访民间,当他回到皇宫中大开杀戒的根本原因。所以,从这一点看,朱元璋也算是一位深得人心的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