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钟毓
《三国演义》是很多人都非常喜欢的一部作品,时至今日仍有大批的书迷和影迷们在不断的挖掘其中的细节,而对于这段历史,可以说是我国数千年历史进程中非常典型的一个乱世时期,在这段时期当中,地方割据,战火不断,百姓们更是民不聊生。但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在这个历史阶段确实出了不少的英雄,无论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曹操,还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吕布,或是能掐会算、决胜千里的诸葛亮,都算是这个乱世当中的英雄人物,但是很多人就非常疑惑,大家或是在战场上杀敌展现了勇猛的一面,或者还是智谋战略上略胜一筹,但是刘备刘玄德到底何德何能,可以在三国鼎立当中占有一席之地呢?
刘备的雄心帮助他勇往直前。
刘备是有雄心的,这无可置疑,早在他遇到关羽和张飞之前,就一直踌躇满志,刘备十五岁时,就与同宗刘德然、辽西人公孙瓒一起拜原九江太守、同郡人卢植为师学习,在这段学习生涯中,不仅学到了很多人生大智慧,也认识了后来帮助他加入“十八路诸侯共讨董卓”队伍的公孙瓒。但怎奈,刘备父亲早亡,靠着别人接济过日子,学费更是有一天每一天的,因此,生活的拮据成了阻碍刘备大展宏图的主要因素,因此,即使踌躇满志,但仍不得不以卖草鞋来维持生计。不过,生活虽然拮据,但是刘备的雄心没有被埋没,直到他遇到了张飞和关羽,三人桃园三结义,而生活相对富裕的张飞则变卖家产,给三兄弟创业提供了第一笔资金。
刘备的身份特殊。
刘备虽然在别人眼中只是个卖草鞋的,郁郁不得志的二十八岁中年人,为什么说是中年人呢?因为当时的人平均寿命较低,二十八九岁已经算是中年人了,但是刘备的血统却高贵,乃是中山靖王之后,刘备凭借着这个身份曾在“十八路诸侯共讨董卓”时获得了一个小板凳,而后来汉献帝也确实在族谱中找到了刘备这一支,因此,连汉献帝也不得不称刘备一句“刘皇叔”。刘备有了这个身份做标签,他建立蜀汉也就事出有因了,可以说是名正言顺。
刘备的感情丰富。
刘备丰富的感情是他能获得那么多英雄人物帮助的主要原因,回看一下其他的领导者都是怎样对待下属的?袁绍、袁术从来不把手下当人看,而曹操虽然是爱才之人,但是对于他无用的人他也照杀不误。而刘备对待谁都心存仁厚,张飞把自己的根据地丢了,甚至把嫂嫂都给弄丢了,结果刘备含泪说了一句“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了尚可缝,手足断了不可续”,这句话一出,就是当时让张飞死,张飞也含笑九泉了。
刘备对名与利的漠视。
刘备虽然不是完全淡漠名利,但是他只拿他应该拿的那一部分,这一点十分可贵,当时刘备帮助陶谦挽救了徐州城和徐州百姓,陶谦诚心要把徐州让给刘备,但是刘备誓死不接,这把旁边的张飞都急的直跺脚,要知道当时的刘备是没寸土片挖的,如果有了徐州做根据地,那就有了自己的地盘,对于他未来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但是当时的刘备就是认为这不是自己打下来的地盘,自己不应该要,这种品质除了刘备,别人是根本不存在的。最终,陶谦拗不过刘备,把旁边的小沛暂时给了他,让他栖息于此,刘备这才接受。而在陶谦快要死时,徐州给谁都不放心,最终还是把刘备叫了回来,二次让徐州给刘备,这一次,刘备仍然认为陶谦有自己的儿子,应该把徐州给他儿子才对,仍然是再三推辞,后来经过大家纷纷劝解,眼看陶谦就要咽气了,刘备这才允诺下来。
刘备光明磊落,不背后算计别人。
虽然刘备有的时候也会用过分的情感去约束别人的言行,但是他确实是个光明磊落的人,比如他在对待吕布的态度上,在吕布投奔刘备时,所有人都不接纳吕布,只有刘备接纳了他,而后袁术想要离间他们的关系,给刘备去了书信,但是刘备却将书信内容如实的告诉了吕布,而轮到吕布时,吕布却万不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刘备。
刘备虽然在战场杀敌上远远不如大部分的英雄豪杰,而他的计策谋略上更是相比较曹操、诸葛亮、周瑜等人差了不是一星半点,但是他的很多品质和优势却是其他人都比不上的,这也是为什么张飞、关羽视死守住这位大哥的原因,也是诸葛亮为何多年不出山,最终选择效忠刘备的原因所在。
—END—
参考内容:
《中国通史》
《史记》
《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