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大家的印象中,华佗不仅仅为神医,还是一位忠心于汉室的良臣。当初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当起了下一个“董卓”,只不过他要比董卓聪明得多。不过,在那些汉臣的眼里都一样,像当初曹操刺杀董卓一样,也有很多人前仆后继地去刺杀曹操。
在《三国演义》以及相关影视作品中,华佗在为曹操治病时,他认为头痛的源头在脑袋中,只有打开头颅取出病根才可以根治,却被曹操误以为华佗要趁机杀他,将其押入大牢拷问至死,一代名医就此陨落。所以,后人猜测华佗当时确实有趁机暗杀曹操的想法,只不过被对方识破了,没能够实现自己诛杀曹贼的计划。
不过,对于《三国演义》我们也知道,毕竟是小说而不是正史,所以其中杜撰的地方有很多。只不过大多数人因为看小说或是影视剧比较多,会对那些历史人物形成固有印象。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则是华佗的另一个面目,从小说中脱离出来,正史中所记载的华佗完全像换了个人一般。
实际上一开始华佗并不是医生,也是一位读书人,并且地方上还是比较有名气的。当时科举制还没有被创造出来,所以人们要想当官一般可以通过举孝廉,说白了也就是被别人推荐。华佗自然也有被举孝廉的机会,但奇怪的是好几次他都没有去,不知道是不是嫌弃官职太小的原因。
后来华佗才转行做了医生,但是古代和我们现在不一样,无论从事哪一个行业都可以。在古代的职业中是有着严格的等级划分的,每天在家读书什么都不用干的人会被十分看重,毕竟日后可能会成为大官;而其他像医生、商人这些则是最低贱的行业,会被人瞧不起。
正所谓“士农工商”,好像与我们现在刚好相反。所以说,华佗的先后两个职业可有着云泥之别,尽管医生可以治病救人,但这个职业还是比较低微。那么对于华佗的心理活动大家应该可以猜出来一些,原本有当官的机会摆在眼前却没有珍惜,而如今从事的行业连自己都看不起,只想着重新进入仕途。
大家可能会觉得就算医生这个职业在古代不被人看得起,那他最起码医术高超,还是凭借这门手艺混得不错,例如曹操就将其聘用为自己的私人医生了。但华佗并没有这样想,“难得意,且耻以医见业。”这句话在《三国志》与《后汉书》中都有提及,表明了华佗自己都看不起这个行业。
既然被曹操聘用为医生,那么他就想通过这个机会被封个一官半职的,毕竟这对于曹操来说也很简单。可是,他的做法就有点耐人寻味了。曹操患有很严重的头痛,并且是不规律的那种,只有华佗才可以帮他治疗。但他没有一次性帮助曹操根治,反而数次都只是治标不治本。
那么华佗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原来是因为他之前就向曹操求过官,但没有被批准。所以,只有通过这个办法来长期待在曹操身边,只要头痛没有根治就还需要他。而后华佗以自己长时间没有回家为理由请了一个假,等到曹操这边头痛又发作了,他却以自己老婆生病了为借口不去,可能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想晾着对方。
曹操没办法只好派人去调查,如果发现他老婆真的生病了,那就赏赐一些东西,并延长他的假期;而如果发现他老婆没有生病,那便立即逮捕回来。结果,华佗老婆并没有生病。于是,曹操一怒之下就将其押入大牢准备斩杀,任谁求情都没有用。
按理说,曹操本没有道理杀他的,要是华佗死了就没人可以帮他治疗头痛了。可是,无奈华佗太过作死,想要凭借自己的手段达到目的。没想到曹操也是一位狠人,尽管想到了以后没人可以继续替自己治病,还是毅然决然地杀了华佗。“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这便是曹操当时所说的话。
实际上,现在也有很多这样的人,原本可以一次性做好的事情,偏偏要分多次来完成,就是为了多赚钱。而华佗为了谋求好的职位,用后汉书中对他的评价就是“为人性恶”。当然了,阅读历史的作用之一就是要我们以史为鉴,学会如何做人、做事,而不是像华佗这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