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曹操一开始也没有表现出要代汉的迹象,实在是前期他也没这实力。当时天下都被各路诸侯瓜分得差不多了,大家守着自己的地盘,互相试探,看谁能笑到最后。曹操从衮州起事,灭了吕布,雄踞山东,等勤王的时机到了,曹操就在196年迎归汉献帝。
这时候的汉朝王祚早就摇摇欲坠了,但曹操不敢直接取而代之,而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假借天子之名,行正统之事,号令天下。为什么呢?因为汉朝虽然式微,可是天下并不只有皇室在掌管,还有另一个巨大的势力在影响——这个势力就是士族门阀。
这是从汉朝开始就形成的古代封建社会特色,这些世家大族,出了不少名士、官相,世世代代掌握着政权中心的权力,众星拱月一样拱卫着皇室,两者互相依托。曹操想灭汉称王,甚至称帝,总得考虑一下这些世家大族的意见,尤其是自己阵营里就有世家之人。
而这个人,堪称汉朝最后的倚仗,他一日不死,曹操一日不敢灭汉称王,这个人就是荀彧。荀彧出身于颍川荀氏,颍川荀氏是汉朝的主要士族之一。荀彧在曹操的阵营里位置比较特殊,当他放弃袁绍转投曹操时,曹操高兴坏了。
因为荀彧代表的不仅仅是他个人,还有他身后的世家大族,这表示曹操得到了世家大族的认可。而且,荀彧本人老成持重,有“王佐之才”,他在曹操手下时,为曹操的战略战术提供了许多关键管用的建议,又向曹操举荐了钟繇、郭嘉等一大批人才。
可以说曹操谋夺天下的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荀彧帮着给建起来的。但荀彧这么做,并不是因为他多么忠心曹操崇拜曹操,甘愿为他鞍前马后。世家大族有自己的清操,荀彧心里效忠的始终都是汉朝,而曹操只是他眼睛里看到的一缕希望。
但是曹操的势力发展到后期,他已经没法老老实实做一个汉臣了。曹操连最硬的骨头袁绍都啃了下来,几乎统一了北方中原地区,威势太重,还能把自己手中的一切交出去吗?还有皇帝能容忍曹操这样的权臣威胁存在吗?
曹操心里也很清楚,所以他只剩下称王代汉这条路走。但是荀彧就尴尬了,一边是主公,一边是汉室,他支持哪一边,都会遭到诛伐。荀彧出于世家大族的清操,选择劝曹操不要称王,立刻就遭到了曹操的忌惮。
荀彧卧病寿春,曹操派人给他送吃的,打开一看,里面却什么也没有,荀彧明白了一切,服毒自尽。曹操在此之后才敢进位魏公,加九锡,真正在汉朝内部建立了自己的隐形王国。荀彧这一死,世家大族也没有敢和曹操对抗的了,从此汉朝才真正变成一个空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