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的八股文到底是什么样的?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历史上的八股文到底是什么样的?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526 更新时间:2023/12/11 0:10:19

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八股文诞生于明朝,并就此开始被“发扬光大”,其诞生之初,其实只是作为科举考试的辅助手段来使用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却最终喧宾夺主,成为了检验学子水平的主要标准。由于科举是古代入仕的主要途径,因此八股文最大的危害便是败坏吏治,进而危害了整个社会的发展,科学发展自然也受其所害。

八股文的出现和发展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随即于洪武元年(1368年)开始举办科举考试,明初的科举虽然对制度、问题都有明确要求,但对于写法却并无明文规定,或偶或散并无成规,这一时期对考生的限制还不是很严格。

时间来到明宪宗成化年间,在鳌、谢迁、章懋等人的提倡下,八股文逐渐形成了讲究格律、步骤的问题,并逐渐开始形成严格的程式。

到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科举考试开始正式从考“经义”变成了考八股文,并要求考生必须严格按照八股的方式写作,要求内容必须用古人的与其,且对句子的长短、字的繁简、声调高低也都要求相对成文,甚至对文章字数也有严格限制,不再允许学生违背经注和自由发挥。

那么什么是八股文呢?八股文其实指的就是文章的八个部分,分别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题目一律出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后四个部分每部分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起来共八股。

其实,八股文作为一种写作方式,其最初的目的只是为了方便考官对比学生文笔和学识,是作为科举的一种辅助手段出现的。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八股文开始逐渐成为科举考试的唯一内容,而考官评比优劣,首先看的便是文章是否写的漂亮,至于内容倒成了其次,真可谓本末倒置。

明朝灭亡,但八股文却并未就此消失,清朝从顺治三年(1646年)开始恢复科举考试,依然沿用明朝的八股文,直到康熙年间短暂废止,但旋即又被恢复,此后直到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才开始停止在科举考试中使用八股。

科举作为古代选仕的最主要手段,八股文的危害自然直接体现在了败坏吏治方面。八股文虽然对学子的写作功底要求很高,写出来的文章也的确很是赏心悦目,但要知道科举是用来挑选治国理政官员的,而不是用来挑选作家的,文章写的漂亮难道就能治理好国家吗?

八股文的首要缺点就是华而不实,由于考官们主要看的便是文章写的漂亮与否,因此考生们便花费大量时间研究如何才能将文章写的更好看,而很少有人去研究内容是否充实,文章倒是好看了,但却往往空洞无比,可以说是将科举考试变成了文字游戏。再加上题目仅限于“经义”,完全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导致科举制度逐渐变得僵化,已经失去了选仕的实际作用。

八股文的直接危害就是败坏吏治,在八股文大行其道的情况下,为了能够告终,读书人便开始“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再关心政治、社会、民生等实际问题,而是穷尽一生经历去研究八股文的写法。使用这种方式选拔出来的官员,吟诗作对、引经据典那绝对是一把好手,可要说到治国理政,那只能听天由命了,当朝廷当中全部充斥着这种文人,国家又怎么能治理的好,又怎么可能快速发展。

一旦整个吏治败坏,那么危害将是全方位的,社会、经济、民生、科技、文化等等方面,无疑不遭受严重制约。尤其是在清朝中后期,当世界进入发展快车道的情况下,朝中坐着这些整天夸夸其谈、吟诗作对的大老爷,思想僵化、目光短浅的他们,由怎么带领整个国家与世界接轨,国家又怎么可能跟得上世界的发展步伐?

标签: 八股文明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参知政事:参知政事,官名,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参知政事,宋朝,历史解密

    参知政事,中国古官职名。原是临时差遣名目,唐太宗贞观十三年(639)十一月,以刘洎为黄门侍郎、参知政事,参知政事始正式作为宰相官名。到宋代,设中书门下(习称政事堂),此后参知政事则演变成一个常设官职,作为副宰相,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削弱相权,增大皇权。参知政事,官名。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

  • 赵光义水淹太原,北汉最后一位皇帝刘继元投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刘继元,五代十国,历史解密

    赵光义率领宋军北征北汉,围攻北汉最后的希望——它的都城太原城,本以为手到擒来,却没想到遭遇了重重阻碍。到了宋军围攻太原城的最后阶段,宋军的最高统治者赵光义发现,围攻了太原多天以来,竟然还不能在破城这方面取得什么好的效果,赵光义大为着急,寝不能安,夜不能寐。赵光义相当着急,毕竟在他看来,太原城如今已经

  • 西魏在历史上是一个怎样的年代?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西魏,南北朝,历史解密

    西魏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由北魏分裂出来的割据政权。说西魏之前我们先理清楚魏晋南北朝,它是几个朝代统称的复合词,虽然只有五个字,但其中所包括的朝代或国家,可以多达几十个。“魏”指的是三国里的曹魏。由于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曹丕继位后受汉室禅让,所以“魏”为正统,然而持续时间过短,而且继少帝曹芳被废之后,曹魏

  • 邢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怎么样?有着怎样的往来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邢国,商朝,历史解密

    邢国与燕国、中山国、鲁国、齐国、卫国、晋国的关系:邢国与燕国邢国和燕国是同一时期封建的姊妹之国,燕国为召公之嗣,邢国为周公之嗣,是河北省在西周时期的两大侯国和文化源流,其中邢国尤是姬姓封国。邢国与燕国的封建比燕赵文化中的赵国早建立六百多年。邢国与鲁国邢国与鲁国是一对兄弟之国,皆为周公的嗣国,鲁国为周

  • 仰韶文化目前发现了哪些遗址?属于什么文化类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上古,仰韶文化,历史解密

    由于仰韶文化内涵丰富,分布地域辽阔,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文化差异很大,形成不同的文化类型。依据新发现的考古资料,参照学术界传统看法,将仰韶文化划分为六区、五段、19个类型(或遗存):在仰韶文化区系中,关中豫西晋南区是仰韶文化分布的中心区,已发现遗址约2000多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 元朝权臣燕帖木儿是怎么崛起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燕帖木儿,元朝,历史解密

    1307年,元成宗铁穆耳病死。此时,海山的弟弟发动政变,遥立拥兵在外的海山为帝,燕帖木儿封为授同知宣徽院事。这也是个不小的官1309年,元帝国联合察合台汗国灭掉了窝阔台汗国,海山庙号被称为元武宗。可惜,当了4年的皇帝的海山死于酒色,二十六岁的海山之弟爱育黎拔力八达继位,庙号元仁宗。燕帖木儿便换了一次

  • 邪马台国有着怎样的风俗习惯?他们的生活方式是怎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邪马台国,倭女王,历史解密

    邪马台国的经济,已进入农耕生活。《魏志?倭人传》记载:“种禾稻、芝麻;蚕桑、缉绩。”种稻是主要的农业生产。同传又指出“人性嗜酒”,说明已有足够的粮食。水稻耕作以外,还种桑、麻、大豆、小豆、绿豆等旱地作物。手工业开始从农业分工,“出细蔓、绣绵”尽斑布、倭锦等丝麻织物,更生产兵器、工具及珠宝、装饰等工艺

  • 历史上很多人篡位,为何司马家的名声却非常差呢?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三国,司马炎,历史解密

    在司马懿、司马昭父子俩看来,他们篡位夺权,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开了个头以后,后代历史上,权臣篡位的事情,便屡见不鲜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一、祖孙三代人接力篡权,你说有多阴险?很多人说曹丕篡位和司马家一样,其实这是有本质区别的。曹丕的大位是从曹操那儿得来的,曹操

  • 勾践在吴国为奴三年,他是如何让越国大翻盘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越国,春秋,历史解密

    历史发展到春秋末期,最为精彩的吴越争霸,吴国在吴王阖闾时期凭借伍子胥与孙武的努力,一举攻破楚国的郢都,迫使楚国迁都以避战火,成为名副其实的军事强国。而越国在吴国巅峰时期,与之抗衡,越王允常虽然也在吴国空虚的时候攻击过吴国,但是在历史上,更为知名的是越王允常的儿子越王勾践,以及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这其

  • 阿尔法小组是怎么组建起来的 阿尔法小组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苏联,俄罗斯,历史解密

    “阿尔法小组”是前苏联于上世纪70年代为反恐而建立的。1973年,苏联一架雅克-40型客机在伏努科沃机场遭到4名武装歹徒劫持,机上旅客全部被扣作人质,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内务部联手采取紧急行动才救出了人质。这一事件在苏联造成了不小震荡,也引起了国家领导层的高度重视。当时,苏联正在全力准备1980年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