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封建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皇帝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如果说一个皇帝是十分强大,且政治能力突出的话,那么,人民也将过上更好的生活。虽然说皇帝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将这种权力进行很好的利用。
提到明朝的亡国皇帝崇祯,或许大家都不陌生。虽然说很多人都认为崇祯是一个勤政爱民的皇帝,但是,在崇祯统治的后期阶段,他却亲手将明朝推向了灭亡。通过了解相关史书也会发现,在崇祯走投无路的情况之下,他甚至还向大家说出了“朕非亡国之君,诸臣皆是亡国之臣”这句话。那么,明朝的灭亡究竟和崇祯有多大的关系?为什么他会在危急情况下说出这样的一番话呢?
作为明朝的第十六位皇帝,也是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崇祯自上位以来所经历的种种历史事件就是非常传奇的。早年期间,由于崇祯皇帝的父母并不受掌权者的喜爱,所以,他的童年生活也并不幸福。
明熹宗驾崩之后,由于没有子嗣,所以,崇祯也不得不受遗命继承皇位,但当时的崇祯还只有十七岁。在继位之后,为了国家的发展,崇祯皇帝便勤于政务,而在执政的过程中,崇祯也对阉党进行了铲除。正因如此,在很多人看来,崇祯皇帝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皇帝。毕竟他也为明朝的政治统治做出了许多正面的决策。
但是,在崇祯皇帝在位期间,国家发展大环境却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自崇祯上位第一年开始,北方地区就大旱不断,而与此同时,因大旱情况的发生,各地也爆发了十分严重的瘟疫。除此之外,在明末时期,各地的农民纷纷开始对国家政权产生了觊觎之心,而在这个时候,崇祯皇帝的一大部分精力也不得不被农民军牵扯。
除了农民起义情况之外,在崇祯皇帝在位期间,整个明朝的统治已经变得风雨飘摇,由于朝廷之内两党分庭对抗,所以,想要找到一个真正可用的人才也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在继位之初,崇祯皇帝便剿灭了魏忠贤等集团的成员,因此在后来的日子里,文官集团的势力也开始不断膨胀。虽然说在很多人看来,大臣和皇帝之间应该是相互帮助的关系,但是,崇祯皇帝与臣子之间却处于一种既互相仇视,又互相依存利用的关系。
对于崇祯皇帝来说,虽然他有着十分远大的志向,也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挽救明朝的发展态势,但由于他本人性格猜忌多疑,对大臣的态度并不是很好,所以,在崇祯皇帝在位期间,整个国家的政治统治也出现了许多错误。
而在李自成的起义军攻打到北京城时,崇祯皇帝也面临着走投无路的境况,当时他留下的最后一句话就是“朕非亡国之君,诸臣皆是亡国之臣”,从这一句话中能够体现出,崇祯皇帝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昏庸的皇帝,与之相反的是,他认为明朝之所以会面临灭亡的结局,也是基于这些大臣的影响。
可以说,通过观察整个崇祯在位期间的种种故事也能够发现,其实明朝的灭亡是很难避免的,即使崇祯是一个再优秀的皇帝,但没有相关人才的辅佐,他的政治决策也不能够得到正确的落实。
对于群臣们来说,崇祯皇帝这样的言论显然会让他们感到非常失望,但无论皇帝和臣子有着怎样的努力,这样的历史结局也是无可避免。可以看出,明朝的灭亡是有着非常多的因素的,并不像崇祯所说的那样仅仅那都是大臣们的过错。
总体来说,崇祯皇帝是一个勤政的皇帝,但他却并不是一个优秀的皇帝。正因如此,在接手了风雨飘摇的明朝之后,崇祯也无法做到力挽狂澜。
结语
在对崇祯的种种经历进行了解之后就能够发现,虽然说明朝的灭亡有着非常多的原因,但是,崇祯也并非是完全没有责任的,毕竟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皇帝在其中起到了主导的作用,如果说崇祯能够及时看清局面,并做出正确的决定的话,或许明朝的统治历史也将得到延续。
从崇祯的故事中也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发展有着非常多的偶然性,在我们了解历史的过程中,也应该结合不同方面的原因,对历史的结果进行相应的判定。
参考资料:《崇祯皇帝大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