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位典型的败家子,不仅败尽帝国最后的一点积蓄,也断送帝国再次崛起的希望。而这个希望就是当时中西文明的第一次碰撞,但乾隆并没有把握好,生孩子选择回避。其交给英国使节团的信,全文仅有976字,但却是最为荒唐愚昧之举。
至今被点藏在大英博物馆,成为一个标志性的耻辱事件。乾隆究竟为何在见到洋人的先进武器与设备之时,不但不模仿学习,而是直接封闭国门,沉浸在自我意淫中的老大帝国心理。这就不得不说乾隆的心理疾病很大,而这种问题事涉一个敏感问题。
一、康乾盛世只不过是满清自我吹捧之作
适合敏感问题让乾隆这么忌讳,那就是满清的江山夺位不正。以明朝内乱,从中火中取数,并先后打败明朝、农民军、南明残余,最终坐稳江山。最后又把曾经的汉奸异姓王,三藩势力推倒,成功掌控中原江山。
可以说满清是一个合格的投机者,把资本组合玩得很溜,直接把大明折腾废掉,自己上位。只不过投机就是投机,往往又不自信。明朝的火器满人权贵忌惮,为此不惜限制火器的发展。就是害怕汉人的武力崛起,因为满清之所以得到最终的胜利,完全是依靠自己的利器,八旗铁骑的弓与箭。
为保住自己的优势地位,只能封杀明朝的火器进展。其实就是限制汉人的武力威胁程度,只不过造成的后果就是满清王朝的火器化退步。这种故步自封有自废武功的行为,也是满清自己的作死导致的后果。
人口膨胀与小冰河时期,是明朝后期矛盾的根源。直到满清入主中原,历经20多年的征战与和消耗。汉人人地矛盾已经解决,且当时小冰河时期已经过去,气候恢复正常,最终导致农作物可以正常产收。
尤其是番薯、玉米、马铃薯的引进,已经有成熟的经验,这种高产作物就是康乾盛世的基础。满足帝国民众的吃饭问题,也是帝国稳定的关键。从这就能看出,所谓的康乾盛世就是解决吃饭的问题。
而问题是现实很残酷,首先就是人口锐减,缩水大半这个代价太大;其次就是冰河时期已过,使得气候正常;再次就是新作物引进,不是满清功劳,而是明末就已经推进,只不过冰河气候异常,时局动荡而没有推广开来;
这就是康乾盛世的情况,还有文字狱的问题,都是针对明朝的汉人而进行封杀手段。对于八股文进行变异化处理,培养奴性文化,使得满清已经落后于时代。这个盛世只不过是汉奸自我吹捧,以及满清权贵自我满足的欺骗而已。
二、中英第一次近代交流却被乾隆摧毁
满清建立政权本就先天不足,是由奴隶社会进化为半步封建社会,对于这个族群政权而言是一个进步,只是对于世界而言,还是处于低端水平。此时欧洲已经开始文艺复兴与大航海时代,且还在进行工业化革命。
摆脱纯封建社会的农耕文明的状态,进入工厂作坊的机器革命时代,英国作为后起之秀,自然要开拓市场。中原王朝就是最好的目标,也是东西文明的第一次官方交流。为此西方准备一个庞大的使团,展示英国的工业成果。
而此时满清已经坐稳江山,实力处于满人历史最巅峰状态。进化为封建时代的最后余辉,自然有种天下之主的独尊之态。对于英国使者进奉的火枪、火炮以及其他产品,没有当回事。因为这些东西曾有本国的武器专家研究过,结果被其流放处死。
为显示天朝上国的优势,赏赐异族番邦珠宝财物以示恩宠。并写一封书信,彰显自己的决心。全文仅有976字,尽显自己的愚昧无知,说道天朝地大物博,应有尽有,不需要英国的物品,断绝与英国的来往。
三、近代东西文明第一次碰撞的失败
乾隆并不知道此次的自大,会给以后的帝国带来多大的灾难。直到多年后,中英第一次战争冲突,满清惨败,签订《南京条约》开始,此后更是厄运不断。
直到晚清灭亡,中国已经被侵蚀领土300多万,而东方文明也面临巨大的危机,险些文明断层,变为殖民地。这次的断绝不是希望,而是绝望的开始。落后失败不可怕,就怕不自知。
结语:乾隆号称十全老人,只不过是自己的虚妄而已,其在位不仅没有解决帝国内部危机,反倒把雍正帝积攒的家底一朝散尽。虽然稳固了江山,但却把帝国的底子耗尽。甚至贪腐成为清朝的特色,形成比较特殊的政治生态。
拒绝西方交流,闭关锁国而自我麻痹,甚至是封杀本国的火器进化,使得中国至此沦为二流至三流国家形态。祸根起源于乾隆的防汉心理,结果却是东方文明被打压的悲剧。因小失大是罪过,也是一生难以洗尽的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