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平之战后,秦军为何不乘胜追击攻灭赵国?

长平之战后,秦军为何不乘胜追击攻灭赵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914 更新时间:2024/1/16 5:08:18

[var1]

那么,假如秦国拒绝赵国割地求和,乘胜挥师继续向前的话,似乎应该能够很快的攻灭赵国,而当时的秦军主将白起也是这样向秦建议的,可是秦昭襄王却接受了赵国的求和,撤兵回国,为什么呢?

原因用一句话来概括——非不为也,实不能也!

也就是说,当时的秦国已经处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窘境,白起作为一线指挥官,看到的是单纯的战场态势,昭襄王作为总揽全局的统帅,看到的还有另外一个致命的缺陷——没有粮食了!

长平之战持续了三年之久,由于战国时代实行的是征兵制,兵即是民,民即是兵,秦赵两国发倾国之兵相攻,等于是把农田里的劳动力都给抽走了,战争旷日持久,必然造成歉收,再加上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丰年积存下来的余粮有限,粮食供应很快就变成了严重问题。

[var1]

赵国早在公元前260年就已经向齐国提出借粮的要求(由此衍生出一种说法,即赵王用赵括替换廉颇,是因为已经坚持不下去了,必须要提前决战),可见供应数十万人大军的粮食带来的巨大压力。

普遍以为,相对于赵国,秦国的耕地更多,土地也更肥沃,故而粮食上的压力远远低于赵国,不过,笔者对此持怀疑态度。

“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

从《史记》中的描述不难看出,即便是到了秦军发动总攻之前,赵国仍然在想方设法的向前线输送兵力和粮食,假如无兵无粮,拿什么来送?秦王更加没有必要多此一举了。

[var1]

秦国投入的兵力远远多于赵国,单纯的军队消耗就大于赵国,再加上战场与秦国的主要粮食产地之间的距离非常遥远,输送粮食的路程是赵国的三倍以上,故而输送粮食本身造成的消耗更是远远高于赵国。此外,赵国被攻击,其他诸侯国惧怕秦国的报复,不敢明目张胆的出兵救援,但出借粮食的可能性非常大(齐王田建这样短视的国君属于异类)

昭襄王非常清楚秦国的粮食储备还能支撑多久,假如让白起继续进攻的话,假如不能速胜的话,必然很快陷入无粮供给的窘境,想就地征集粮食的话(所谓的因粮于敌),赵国各地的粮食储备早已被持续的战争消耗殆尽,怎么可能养得起数十万大军?

[var1]

昭襄王在权衡利弊之后,顺势接受了赵国、韩国割地求和的请求,把军队撤回国内,让士兵回家播种、收割,待到结束一个收获季节,粮食问题得到缓解之后,随便找了个借口,再次派兵攻赵。

秦王和白起,由于站的高度不同,自然得出不同的结论。

更多文章

  • 王天下:盘点齐桓公、李世民、朱元璋三位伟大君王的独特气质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元璋和李世民治国,朱元璋与李世民谁的权力威望大,李世民和朱元璋的军事统帅能力

    中国自秦始皇称始皇帝以来,总共出现过四百多位皇帝。在这之前,从三皇五帝到春秋战国,各国君主更是难以数计。然而在这众多的君王当中,举凡有作为者,都具有一种品质。1.齐桓公:"葵丘之盟"我们都知道,他是春秋五霸之首,但我们不知道的是,他是如何称霸的?齐桓公的称霸之路离不开一次会盟。春秋时期,中华大地上存

  • 曹操看走眼遗弃一“小将”,改投刘备后,领军3万吊打魏国20万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曹操率40万大军和刘备交战,曹操在刘备手中抢走的三大名将,曹操的六大名将名单

    [var1]想当初听下人汇报许攸来投效了,曹操居然激动的鞋都顾不上穿,直接冲出门去了,可见对人才的重视。甚至连害死儿子曹昂的罪魁祸首贾诩来投降都是完全接纳,到死都没有想过要清算他报仇,可见胸怀之大!但没想到识人如此厉害的曹操,也有看走眼的时候,帐下的一小将,曹操觉得他表现平平,一直对他没什么印象。可

  • 春秋第一猛人,连杀二位君主,逼死一相一后,死前遗言成千古名句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春秋战国十大狠人,春秋历史上第一个弑君成功的人,春秋猛人

    春秋时期,晋献公伐骊戎,骊戎君主将他的两个女儿骊姬与少姬献给晋献公求和。骊姬获立夫人,生下儿子奚齐,而骊姬的妹妹少姬生子卓子。骊姬阴险狡诈,逐步博得晋献公信任并参与朝政。[var1]为了让儿子以后夺取江山,骊姬收买晋献公的两个宠臣,把太子申生以及除了骊姬的儿子奚齐和少姬的儿子卓子之外的所有公子都派去

  • 春秋怪事:楚王死不瞑目,儿子改完谥号后,立马闭眼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楚襄王患了什么病,历代楚王死亡原因,春秋国君谥号规律

    [var1]一、争霸失败故事的主角就是楚成王熊恽!话说楚成王是楚文王的儿子,他在公元前672年攻杀了自己的兄长楚堵敖,夺取了楚国的王位。楚成王在位时期,楚国的国力蒸蒸日上,他也有了北上争霸的想法。公元前639年,楚成王在盂地会盟时,抓住了宋襄公,之后还击败宋国的军队。以楚国的国力来说,楚成王已经算是

  • 隋唐风云:唐朝最聪明的人,识破李世民的考验,逃过武则天的报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隋唐李世民简介,隋唐史书讲的李世民和谁的故事,隋唐哪些英雄归顺李世民了

    李勣剧照在他们归顺唐朝之后,先前的土地和人民还都在李勣手里掌握着,可他却没有私自上交给李唐,而是给了他原先侍奉的君主李密,让他亲自上缴,他说这本就是李密的,我若私自上缴,就是自己为自己邀功,我怎能做出这种违背道德的事,这是极大的耻辱。李渊也因为他这一点十分看好他 ,觉得他不是一个贪图之人,不背叛自己

  • 隋唐风云:唐朝美人杨贵妃,专宠后宫11年,为何生不出一男半女?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杨玉环先是嫁得唐玄宗的儿子李瑁,可在唐玄宗的宠妃武惠妃死后,他失去宠妃后,整日郁郁寡欢,或许是因为对她的思念,就转嫁到了杨玉环的身上,况且她有着天仙般的美貌,就想尽办法从儿子手里夺来了杨玉环成为了他的妃子,虽然放在现在是有违背伦理道德的,但在那个封建时代,而且他尊为皇上,所以只要是他看上的女子就一定

  • 隋唐风云:唐朝第1名将,李世民从断头台救下,后为唐朝灭了4个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隋唐李世民简介,隋唐史书讲的李世民和谁的故事,隋唐演义中李世民的猛将

    此后他就跟随了李唐,成为了大唐的人,李世民当时确实没有看错人,而他之后也为唐朝做了卓越的贡献,先后灭了4个国家。他出生在一个宦官世家,从小擅长兵法,足智多谋,而他的舅舅是隋朝的大将,就经常与李靖探讨军事,十分看好他,在隋朝末年间那个乱世时代,很多人趁此机会起兵建国,这时萧铣在南方起兵成立了自己的帝国

  • 安史之乱后,没落的唐朝为何能延续100多年,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安史之乱后为何唐朝还能坚持150年,安史之乱后的唐朝依然很强大,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存在多少年

    但是有人说,唐朝的强盛只不过是前100多年,后100多年,始终处在混乱的环境中,不能算作全盛!事情的确是这样,可唐朝为何能在安史之乱后,还能延续100多年,而不是被新朝取代呢?这全赖唐朝成熟的宰相制度,是宰相们力挽狂澜,救唐朝与水火之中!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最高长官就是宰相。三省相互制约,职责明

  • 隋唐风云:唐朝女神童,11岁嫁给40岁李世明,24岁为情殉葬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隋唐十大女将照片,隋唐时期女性历史人物,隋唐一代智勇女将

    他是一个爱才之人,对于那些有知识文化素养的人,他都会大加赞赏并将收入囊中,然而他有一位嫔妃就是因为从小是一名神童,李世明得知后就决定将她娶进宫中。她叫徐惠,据记载,她5个月的时候就会说话了,4岁的时候就博览群书,8岁就能自己作诗,人们称她为小神童,她也因此在当地得名,他的父亲见她从小这么聪明,于是就

  • 隋唐风云:唐朝第一女英雄,助父亲建立帝业,娘子关因她而得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隋唐英雄女性实力排名,隋唐英雄女名将,隋唐时期女性历史人物

    平阳公主画像提到公主这个名称,无疑对她们的印象就是娇柔,更何况是在皇家出生的女子,更是从小没有经历过苦生活,不懂得人间疾苦,一出生下来就受到保护,而平阳公主却打破人们对公主一向的看法,她的身份有好几种,不仅是公主还是开国重要功臣,她是李渊和结发妻子窦皇后的女儿,李渊一生子女众多,但却十分宠爱平阳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