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皇帝出巡是非常烧钱的事,康熙又是一代明君,他为何还要六下江南

皇帝出巡是非常烧钱的事,康熙又是一代明君,他为何还要六下江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752 更新时间:2024/1/21 22:18:57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曹家曾经显赫一时,康熙6次南巡,有4次都是由曹家负责接待。但是因为频繁地接待,让曹家落下了很大的亏空,结果曹家最终家道中落。

以康熙的智慧,他不会不知道自己南巡是个非常烧钱的事,那么他为什么还要多次南巡呢?

这还要从一条河说起。

公元前486年,把越王勾践打的卧薪尝胆的吴王夫差,决定北伐齐国,从而称霸中原。从南往北大,最大的问题之二,就是军需物资的运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夫差修了一条河来连结长江和淮河,这条被称为邗沟的人工河流,就是京杭大运河最早的“源头”。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不光“书同文、车同轨”,也曾在江南进行过运河的修缮,不过他当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控制自己打下来的天下。汉朝时,因为老刘家的王爷过多,又是各自为政,所以南北运河在一阶段基本没什么太大的发展。也就吴王刘濞为了运盐,稍微对邗沟进行了维护和扩建。

等到隋朝统一之后,天下开始进入稳定期。天下一稳定,人口就开始增加。据一些统计显示,隋文帝在位24年间,隋朝的人口从建国初的2000万左右,暴涨到了5000万左右。而隋朝首都所在的关中地区,人口密度增加更高,因此首都附近缺粮就成了隋文帝时的一个大问题。

隋文帝在位时,曾想过迁都等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成效有限。等到隋炀帝杨广继位之后,他获得了“上天之子”的福利,也继承了一国之君的责任。他为了解决粮食问题,以及统治的需要,他开始迁都洛阳,并下大力气兴修运河。据记载,隋炀帝在位时,主要兴修了四段河渠。

其中比较重要的,是从河南到江苏的通济渠,这条1000公里长的运河,连接起了黄河和淮河;其次是连接江苏和浙江的江南运河,这段承南接北的运河,加上改造后的邗沟,以及支路众多的广通渠,还有直达洛阳的通济渠,彻底连接让隋朝的首都和南方连上了线。这极大地缓解了隋朝首都附近的粮食运输问题。

当时隋炀帝还让人修筑了一条“不起眼”的永济渠,这条运河最北端的终点在河北涿郡,离北京已经很接近。隋朝覆灭之后,唐朝的统治者因为没有对首都进行大改动,所以他们只是对原有的运河进行了维护,即使新建也没有隋炀帝时代,动辄上百万人一起施工的大动作。因此有人调侃说,唐朝的发展,其实离不开隋炀帝这位昏君的“折腾”。

宋朝因为建国的时候就先天不足,失去了燕云十六州这个屏障,所以在都城附近“养甲兵数十万,居民百万家”,每年需要外调的粮食大约要600万石左右,因此对运河也十分重视,不过因为大宋的北境不在自己掌控之下,所以宋朝对于运河的贡献,主要是维护,和沿着原有的主干进行辐射。

元朝搞定了宋朝之后定都北京,为了沟通南北运输,所以就开始把之前重心放在洛阳的运河,慢慢向东迁移,因为不用绕道洛阳,所以这条新的南北运河,比原来绕道洛阳的路程,要缩短了900多公里

不过这条新的南北运河修好以后,并不太实用。因为北方的水少,部分自然河道并不宽阔,所以这条南北运河的总体质量不高,平时运点轻便的东西还凑合,如果运输大宗物资,必须要用高风险的海运。

这个问题到了元朝初年也没有彻底解决,等到朱棣篡位以后,他本想迁都北京(原因详见《朱棣为何要从南京迁都到北京,是真想天子守国门,还是另有原因》),但是大臣一句粮食咋整,就把朱棣给挣不会了。不过朱棣不是一个遇到问题就躲开的人,他后来征调了几十万民夫,花费上百万石粮食,彻底修好了沟通南北的大运河,自此“江南熟,天下足”。

过修筑运河这件事并不能一劳永逸,因为古代的工业手段,和治理水患的能力有很多不足,所以运河经常会因为相连的河流倒灌而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据记载,仅1676年一年,因为黄河倒灌引起的决口,就多达30余处。此外当年的淮河也让运河溃堤了上千米。

因为这条运河除了每年要运输400万石的漕粮以外,它的安危还关系到了运河两岸百姓的生计,以及清廷对于江南地区的掌控,所以康熙登基以后,就曾把“三藩、河务、漕运”列为自己需要解决的当务之急。

为了保障运河正常起作用,康熙皇帝曾每年需要拨付上百万两的白银,去维护治理南北运河。但是因为各种方面的原因,刚开始的效果并不好。

而康熙是一个博学多才且做事认真的的人,所以他为了更好的了解运河治理的情况,就从公元1684年开始南巡。

在康熙的高度重视之下,运河的修缮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促进,不过真正让运河改善的,是一个叫靳辅的大臣。 靳辅当时经过自己的深入调研之后,认为要想治理好运河,首先要解决黄河的问题,因为黄河携带了大量泥沙,如果不想办法控制,那么运河因为被倒灌决堤就没办法根治。

因为他的观点和当时“头疼治疼”的思路不太一致,所以康熙一开始还不相信,他当时更相信一个叫于成龙的大臣。 不过在实践过后,靳辅的办法确实起到了效果,于是康熙就开始让靳辅负责治理运河。

但是因为一些方面的原因,靳辅受到了弹劾,不得不中断手头的活,后来他再次被用以后,又因为去世而没完成对运河的治理。 不过靳辅在世时做出的成绩,和总结的经验,已经够足够后人学习,所以他去世之后运河治理也走了“正道”。不过康熙并不放心这条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运河,因此在靳辅去世以后,也常去亲自视察。

康熙南巡的原因,虽然不止巡查河务一个,但是河务问题绝对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沈眉庄历史原型:14岁入宫,为雍正生下一子,是清宫晋级最快的嫔妃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沈眉庄生孩子了吗,沈眉庄是谁的后代,沈眉庄第一次怀孕被谁害死了

    在后宫之中,做一个善良的人就那么难吗?确实难,但也有人做到了。比如说,沈眉庄。在剧中,沈眉庄可以说是后宫的一股清流,她是标准的大家闺秀,端庄美丽,大方得体,娴于礼法,谈吐不俗……堪称古代名门淑女的典范。如此完美的女人,自然会受到雍正的垂青,有了皇帝的宠爱,沈眉庄并没有恃宠而骄,对人依旧谦和有礼,依旧

  • 民国女神级演员,自尽后10万市民自发为她送葬,鲁迅提笔为她著文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文|草莓很暖民国著名的女神级演员,自尽后10万市民自发送葬,鲁迅提笔为她著文。民国时期,有这样一名著名的影后,她名字叫做阮玲玉,出生于1910年4月26日,原名阮凤根,出生于上海市,祖籍广东省香山县南蓢左步头乡。7岁的阮玲玉在上海一家姓张的大户人家里做女佣,并且第一次碰到了与比她大6岁的张达民,次年

  • 你真的了解洪秀全吗?这个名字又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洪秀全的真实资料,如何正确评价洪秀全,世界上真的有洪秀全吗

    太平天国中国近代和洋人打仗,打完仗输了,签条约。签了条约之后呢,洋人的文化,物质,精神,宗教等等,这些东西就开始纷纷地涌入中国来。所以按照李鸿章的话来讲,中国是处在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从来没有受外来的冲击影响这么大。所以面对外来的文明冲击,中国社会的不同阶层,也采取了不同的反应。最先起来反应的是下层。

  • 唐朝最惨的开国功臣:全家男性被杀光,妻子还让仇人霸占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唐朝开国十大功臣,唐朝三大功臣被谁灭了,唐朝杀功臣真相

    说起这个人的名字,人们应该都知道,他就是齐王李元吉!李元吉是李渊的第四子,小名三胡。按照史书的记载,李元吉生性残忍、生活奢侈,领兵打仗经常吃败仗,怎么就能算唐朝的开国功臣呢?然而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由于李元吉是个失败者,所以史书对他多贬斥之语。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李元吉是什么样的人呢?首先,李元吉不是

  • 南北朝有个善人,吃菜不吃菜心,怕虱子饿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虱子一般几天能饿死,南北朝100个小故事,历史上因为太挑食被饿死的人

    江泌好学南北朝时期,北齐国有个叫江泌的人,生卒年不详。字士清,济阳考城(今属河南兰考、民权一带,一说东仁县)人。父亲江亮之曾做过员外郎。《南史》记载:“泌少贫,昼日斫屧[zhuó xiè] 。夜读书,随月光握卷升屋”江泌小时候,家里很穷,每天都要砍木头做木屐的鞋底,换钱维持家用。江泌爱读书,可是家里

  • 明治天皇的正宫皇后:天狗娘,以唐太宗长孙皇后为榜样,一生无子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治天皇最受宠的妃子,明治天皇的历史贡献,明治天皇有几个皇妃

    在西方的工业文明冲击下,日本进行了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盘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这是一次成功的改革,在政治上,明治天皇建立了新政府,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在经济上,日本进行了工业化浪潮,大力发展了教育。这次改革,使得日本成了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并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明治维新能成功,

  • 王勃的水平明显比卢照龄高,为何杨炯却说“愧在卢前,耻居王后”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王勃和杨炯谁厉害,王勃与杨炯谁的水平高,王勃与卢照邻谁厉害

    不过,《新唐书》记载:“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就是说,同为“初唐四杰”之一,排在第二位的杨炯,对王勃和卢照邻却有截然不同的判断。杨炯认为他耻于排在王勃之后,却羞于排在卢照邻之前。显然,他的意思是说,卢照邻的水平,是明显高于王勃的。(杨炯)那么,杨炯当时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判断?而且

  • 诗鬼李贺只活了27岁,短短四句诗,却惊艳了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李贺写的鬼诗10首,诗鬼李贺个人资料,李贺为啥被称为诗鬼

    即便如此也并不影响他的作品惊艳后人,尤其是一首四句短诗,即便是到了现如此还是极为惊艳的存在。只是可惜如此具有才气之人,不仅在世时不得志,更是仅活了27年而已,在许多人对他之死极为惋惜之际,也被他的作品不断震撼着。努力向上的李贺唐朝的繁荣昌盛是其他朝代所不能比拟的,尤其是在太宗和玄宗两个时期,更是令百

  • 真实历史中的唐僧:瞒着唐太宗去西天取经,头骨差点被日本鬼子抢走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太宗给唐僧封号为什么,唐僧和唐太宗有关系吗,历史上真实唐僧取经的故事

    玄奘出身名门,他的祖先乃是东汉名臣陈寔,祖父则是北齐的国子博士,父亲学识过人曾在隋朝做官,隋朝灭亡之后便回到了家乡。玄奘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而他也非常聪明。他的哥哥后来在洛阳出家,他也在12岁的死后跟随哥哥出家。隋朝末年到唐朝建立的这段时间,中原战乱不断,玄奘于是便去了四川继续

  • 武则天为何死前要将皇位还给李家?200年后才知道她的厉害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武则天在临死之前还下了一道奇怪的旨意,那就是将自己千辛万苦得到的皇位还给李家,这又是为什么呢?武则天死后,被埋在了乾陵,什么贵重东西都没有留下,只在自己的墓前留下了一块无字碑。并且武则天下遗诏的时候所使用的身份是皇后,也就是说,她并不是以皇帝身份下诏的。因为武则天知道,李氏掌权之后,说不好会让自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