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官绅用什么方法逃税?到清朝时,他们的方法为何就不管用了?

明朝官绅用什么方法逃税?到清朝时,他们的方法为何就不管用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564 更新时间:2024/1/21 16:32:43

江南地区拖欠应缴纳赋税应上交粮食的行为要追溯到明朝,明朝的时候,朝廷税收除去盐、茶、酒、铁等特殊产品的税银外,另一个大头就是粮税,一般来说普通老百姓是很少抗拒缴纳税款的,当然因为税额过高实在无钱可缴的也有,主要在天灾频繁的北方地区,明末的农民起义军基本上就是这些无钱纳税的农民们组织起来的。

不过在富裕的江南地区,日子都还过得下去的老百姓是不会有胆量拖欠朝廷粮税的,主这种行为的都是有钱、有土地、有名望的士绅家族。他们一般采取半缴纳半拖欠的方式逃税,比如说缴纳一部分,然后用各种理由拖欠一部分,口头上承诺第二年补缴,当然也会立下字据。

因为欠税者的家族在地方上掌握着舆论话语权,很多的家族里面还有朝廷中的官员,所以遇见这种拖欠税款的情况,地方官和催缴税款的吏员不敢采取暴力收缴的手段,只能是搁置处理,反正只要有足额的税款上交给朝廷就行,地方官可以用其方法补充,比如巧借名目压榨普通老百姓和没有背景的商人,或者借口收成不好要求朝廷减税等。

从明朝中期开始,基本上江南地区的绝大部分官员士绅家族都多多少少会有拖税的行为,既然大家都这么干,在隐瞒这件事的动作上,江南地区的士绅们就形成了默契,于是应该上交给中央的税款有绝大部分就成为了纸面上的税款。

朝廷名义上有钱,可都看不到,而且在各级官吏的共同欺瞒下,士绅们的胆子越来越大,从缴纳一半拖欠一半逐渐到缴纳二成甚至于不缴纳,反正大家伙一起欠着就是,这也是明末时期中央朝廷税收越来越少的主因之一。

可欠款毕竟是欠款,纸面上的钱从律法的角度也是要还的,拖欠多了也不好交代,特别是那些土地拥有量多的士绅,经拖欠数额巨大的税款,他们为什么毫无顾忌的这么干?

地方上的互相包庇是其一,最主要的是封建朝有大赦天下的习惯。朝廷军队打了胜仗,地方上出现天灾,包括皇帝登基,娶老婆,生小孩等等都会有大赦天下的举动,而中央也就是皇帝搞出的这个大赦就包括减免地方税收。

比如皇帝生个儿子,高兴之下减免全国一年或几年税收,那么士绅们应缴纳的税收在大赦之前拖欠的就可以全部光明正大的免掉,不管拖欠多少,只要遇上大赦就能合法的免除,所以士绅们就敢大量拖欠税款,然后专门等待大赦的时候免除。

通过大赦逃避税收涉及到整个江南地区绝大部分士绅集体的利益,他们甚至主动制造大赦的理由,比如制造祥瑞出现,虚报地方灾情,勾结土匪制造战乱等等。有灾害有战乱,老百姓受了损失,朝廷一般都会减免地方上的税收以恢复生产,而实际上获利最大的就是有钱的士绅群体。

明朝皇帝也知道这种情况,可由于官官相护,皇帝也拿这些人没办法,地方上的舆论权也都掌握在士绅群体手中,不催收吧,朝廷没钱用,催收稍微急迫一点,士绅们就敢鼓动老百姓暴乱,要是在催收的过程中不小心打伤人或者死人,那麻烦就更大了。

至于朝廷律法,在士绅们眼中更是玩物,比如拖欠税赋不交者要受到杖责的处罚,可他们有钱,可以雇佣乞丐或贫穷百姓代替受刑,这种行为在地方上都形成了惯例,同样属于士绅群体的地方官们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正是士绅群体集体逃税的行为,使得明朝中央政府越来越穷,最终因为财政的恶化导致亡国。清朝入关后,经过十来年的学习,对于明朝财政恶化的根本原因也心知肚明,起初因为南明抵抗势力还在,所以清朝优待江南士绅。到顺治十八年时,江山基本上坐稳,并且因为长期和南明抵抗势力的战争让清朝的财政数据也很难看,于是清朝政府开始对江南士绅下手。

明朝皇帝顾忌名声,一般来说地方上一闹腾,皇帝就会妥协,可清朝刚刚马上得来的天下,对于不服从者可没有明朝皇帝那么好的脾气,以武力为后盾,清朝清缴江南地区欠税行为是真敢杀人的,故意拖欠朝廷税款严重的抄家灭族,稍微轻一点的处罚也是革除功名。

清朝政府强势的行为对于江南士绅们来说才是灾难,根据史料记录,整个“江南奏销案”期间被降职和革除功名的人数高达13000多人,但凡拖欠一丝一毫都会被严惩,前后将近十年的时间,江南的士绅群体基本上都把欠款缴纳,试图像前明那样继续拖欠绝对没有出路。

在这次追讨税款的案件中,最可笑的就是一位名叫叶方霭的官员,叶方霭时任翰林编修,是顺治十六年科举的探花郎,妥妥的读书人中的标杆,也不知道他是故意的还是有意的,他在拖欠账目上的欠款是一钱,就因为这一文钱他被贬官两级。

顺治十八年清朝政府发起“江南奏销案”,政府没钱花了是一个目的,另一个目的是清查江南地区士绅的成分,在清朝入关的过程中,江南地区的投降派很多,可抵抗者也多,清朝军队在江南地区吃过很多大亏,而组织反清的也都是有名望的士绅,因此,清朝政府也借清缴税款的机会名正言顺的打压反对者。

在案件中,支持清朝政府的,处理起来就是大棒高高举起,轻轻落下,反对者和心怀明朝的就以拖欠税款的名义贬黜和抓捕,用法律的名义来打击他们,这样连老百姓都没什么好说的,欠税你就没有了理,明朝皇帝和你讲道理,清朝皇帝可不讲。

江南士绅群体在明末崇祯时期,除一部分毁家为国外,很多都是捂着钱袋子干看着明朝被灭,换来了清朝夺取江山,得到的还是被清朝政府忌惮和打压,整个“江南奏销案”的过程在清朝的官方史书上甚至都禁止录入,也不知道被严惩的士绅们是感叹明朝好,还是高颂清朝好。

更多文章

  • 明明雍正在乾隆前面,为何康乾盛世踢出雍正?其真的不如乾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康乾皇帝为何没有雍正,康乾帝国时期的雍正,历史上真实的雍正与乾隆关系

    雍正表情包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雍正皇帝的个性了,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往往能够概况一个人的生平,而雍正在许多的文学作品的中展现出来的形象就是苛刻,严酷,吝啬的暴君,天天指挥着类似于锦衣卫的特工血滴子们制造杀戮,而大猪蹄子乾隆则是风流倜傥,红尘作伴,共享人世繁华。还珠格格中的乾隆当然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与几位

  • 民国那些零分上大学的人,都是真的?大学校长:都是些小故事而已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民国那些零分上大学的人,都是真的?大学校长:都是些小故事而已!文/大国鉴史 图/来源网络在我国古代的时候,大家都知道人们可以通过科举考试来当官,但是那个难度可不是非常大的,比如今的高考过独木桥都要艰难。但是在清朝末年的时候,很多的官员也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兴办了很多的学堂。后来到了民国时期,教育更

  • 《如懿传》剧情出现重大bug!网友调侃“乾隆棺材板压不住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如懿传乾隆彻底崩溃,如懿传十大穿帮细节,如懿传你不知道的小细节

    虽然有《延禧攻略》的爆款在前,但是《如懿传》开播首日仍是引发了很多网友的讨论,关于这部戏的争议也并未因为这部剧开播而有所减少,反倒觉得因为剧情开播引来了越来越多的争议。在这些关于剧情和槽点的争议中,说的最多的就是《如懿传》出现了一个重大的剧情bug,而这也是一个无弥补的大bug。那就是历史上乾隆皇帝

  • 年羹尧进京面圣,向沿途官员提出一个要求,雍正得知顿时杀心大起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年羹尧得胜回京雍正起了杀心,李卫第一次进宫面圣,年羹尧进京先拜见八爷党

    年羹尧,一个身在康熙至雍正两朝间的超级官二代,外加皇亲国戚。父亲遐龄官至工部侍郎、湖北巡抚;哥哥年希尧亦曾任工部侍郎;妹妹是胤禛的侧福晋,雍正即位后则封为贵妃。生活在这样的家庭,年羹尧想不成功都难。康熙三十九年,年羹尧中进士,被授予翰林院检讨。康熙四十八年,年羹尧出任内阁学士,不久担任四川巡抚,成为

  • 年羹尧跌宕起伏的一生,成也雍正败也雍正,徒增历史笑料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雍正年羹尧真实历史,年羹尧怎样成为雍正的人,年羹尧和雍正的恩怨

    这还不算稀奇,作为大清建朝以来最受宠的大臣,年羹尧并没有得到善终,他的一生可谓是成也雍正,败也雍正。年羹尧年羹尧发迹于康熙年间,进士出身,在康熙晚年,他被寄予厚望,在屡次的平叛围剿当中,屡立奇功,1721年,他被升为川陕总督,成为一方封疆大吏。作为臣子,封疆大吏已经是位高权重,而很显然,这还不是年羹

  • 民国第一败家子,一夜输掉上海百栋楼,晚年饿死在家门口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民国最强败家子排名,江小年沈淑云败家子,民国一夜输掉上百栋楼的败家子

    富人不可能一直有钱,财富也不可能永无止境地传递下去。穷不可能延续五代,因为贫穷会激发人奋斗,贫穷的人不可能世世代代都贫穷。“富二代”是当今社会的一个流行词,如今这个词语是带有一丝贬义。有一部分人经过一辈子的打拼,攒下了万贯家财。他们不愿意让子女再吃苦,选择娇生惯养,忙碌于工作的他们,恰恰忽略了对子女

  • 明朝、清朝到底是怎么样的?究竟哪一个朝代更好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大明的皇帝,几乎每一个都有一种几近病态的偏执;太祖朱元璋爱杀功臣,患难兄弟一锅端,就剩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刘伯温幸免于难;朱棣好大喜功,爱打仗,打北元也就罢了,连自己亲侄子都不放过;更有盛传,郑和七下西洋就为了找寻一个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的朱允炆;宣宗皇帝爱斗蛐蛐;英宗偏信王振,还为此做了一次俘虏;代宗

  • 民国风云人物志:杜月笙的发迹,离不开“桂生姐”的提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桂生姐照片,民国风云传奇人物杜月笙,一代枭雄杜月笙的成长史

    林桂生其人林桂生乃是上海滩一霸黄金荣的妻子,据说,黄金荣能成为法租界的华裔探长,也是靠这位林桂生的家族,林桂生的父亲是一个有钱的富商,花了钱,走通了关系,给黄金荣卖了个华裔探长的位置,就这样,黄金荣成为了上海滩举足轻重的一个人物。因为黄金荣靠林桂生起家,所以他对这个妻子又是感激,又是惧怕,所以黄金荣

  • 努尔哈赤为何处死自己骁勇善战的嫡长子?其中有何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努尔哈赤的真正死因,努尔哈赤最强的几个儿子,努尔哈赤为什么要处死自己的儿子

    努尔哈赤共有十六子,骁勇善战之辈比比皆是,长子爱新觉罗·褚英同样是的,他比弟弟们更为老练出色。褚英的母亲是努尔哈赤的大妃佟佳氏,努尔哈赤入赘佟佳氏家,是他们家的赘婿。因而明朝对努尔哈赤的署名大都是“佟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并没有否认或隐瞒,直到佟佳氏死后才改回“爱新觉罗”姓,后代子孙认为这有辱太祖皇帝

  • 慈禧一生只写了一首诗,如今家喻户晓,还被选入了教材中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慈禧最好的十首诗,慈禧唯一写的一首诗,慈禧太后的诗原文

    一直以来,在人们的印象中,清朝末年的慈禧太后向来都是负面报道居多,甚至全都是负面。慈禧太后贪恋权势,为了自己的权力不惜一切手段,同时在国难来临之时,仍然不知悔改、铺张浪费,被后人称作国家罪人。就是这样一个人,也曾写下一首,让人耳熟能详的诗句。 慈禧的父亲,叶赫那拉氏。惠征 慈禧,叶赫那拉氏,她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