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年羹尧用死诠释的一个道理:领导投了不信任票,越有能力就越危险

年羹尧用死诠释的一个道理:领导投了不信任票,越有能力就越危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2009 更新时间:2023/12/22 20:13:44

年羹这样的性情与主子相处,雍正用到他的时候尚且会留个心眼、既用且防。等到皇位争夺、西北罗布藏丹增等外部隐患解除,若他仍然摆不正人臣的位置,君臣之间撕破脸的结局也是可想而知的事。

年羹尧

只是年羹尧从区区四爷府一介包衣奴才起家,辗转杭州、京城、四川、陕甘,直至出任节制四省军政大权的钦命抚远大将军,手底下部将、奴才的安插,也算是经营多年有了些根基。得胜还朝后,更是通过“年选”笼络了一大批跟随他的官员,在朝中和地方的政治势力也不算小。怎么就凭着雍正的一道圣旨,短短半月之内,就被轻而易举地解除了兵权,随后一撸到底,即便到死也没有丝毫举兵反抗的念想和举动?

要说年羹尧最佳的反叛时机,莫过于执掌朝廷20余万铁骑的那段时间。但西北军中,中上层军官多以满洲亲贵为主,年羹尧要鼓动裹挟着这些个皇亲国戚、勋贵集团扯旗造反,只怕是像魏延一样刚喊出口号就要被部下策动斩杀。

况且满清入关定鼎江山已逾八九十年,天下百姓人心已定。当年气焰嚣张一时的平西王吴三桂,联合广东尚可喜、福建耿精忠,外加台湾郑氏都未能最终成事,如今的年羹尧说破天去也只是清廷任命的一介官员。铁打的政府流水的官,抚远大将军年羹尧的权势威信,还能强得过割据一方的“土皇帝”吴三桂去?

雍正

再者,以雍正猜忌多疑的性情,势必难以容忍任何有背叛倾向的下属奴才。早在九子夺嫡阶段,年羹尧在剿灭江夏镇时黑吃黑侵吞八爷党的小金库,以及接到陕甘总督的任命便跑去十四爷、八爷、张廷玉等处搭线两件事上,雍正心里就埋下了对年羹尧不信任的种子。

只不过年羹尧毕竟人才难得,不比江南捡回来的奴才高福,随随便便杀了也就杀了。雍正为了拉拢年羹尧,于是通过政治联姻将其妹妹秋月纳为侧福晋,并给年家抬旗提高他全族的身份待遇。

雍正继位后,西北战事迭起。本来在雍正的心目中,通晓兵事又能托付信任的十三弟是最佳人选,但胤祥此时正担任军机要职,雍正办事片刻少他不得,而且他的身体状况也不适宜远赴西北统领军务。退而求其次,于是由年羹尧出任抚远大将军一职,赴青海与叛军作战。

年大将军

以雍正和年羹尧主仆之间多年的互相了解,年羹尧自然也知晓雍正在自己身边埋设了诸多眼线。西北军中许多人都有“秘折专奏”的特权,因而朝廷对年羹尧在青海的举动并非一无所知、毫无防范。从后期岳钟琪能够顺利分散年羹尧亲信部属、控制西北行营的情形来看,朝廷在年羹尧身边的布置不可谓不严密。

还有最致命的一招,就是控制内部省份运往西北军营的粮草。当初雍正推荐十四阿哥出任大将军王,便料定中转运输粮草的陕甘总督一职是制约大军的关键,让年羹尧掌控这一职位,果然在夺嫡的最后一刻成功牵制住了十四阿哥,使得雍正有足够的时间稳定京城局势。现如今年羹尧主政西北,雍正自然也不会放松利用粮草加强对他的制约控制。

雍正与年羹尧

年羹尧成就战功后,开了一系列嚣张跋扈、居功自傲的作死举动。先是凯旋回京途中盛气凌人地高坐马上接受百官跪迎,再是大殿之上的“卸甲事件”公然喊出“只知道军令,不知有皇上”的狂悖之语,接着对雍正提出的节约西北用度、火耗归公等措施一一驳回,最后竟然找借口杀死了雍正派往军中监视他的孙嘉诚!如此种种,终于使得君臣之间脆弱的关系破裂。

雍正继位初期,在山西藩库和科考舞弊案两件开局之事上连连失手,唯有年羹尧西北战事报捷给雍正大大长了脸。雍正刻意大张旗鼓地拔高年羹尧地位权势,本想做一个君臣际遇的典范,殊不知年羹尧排场奢侈、贪污受贿,处处与雍正的整顿吏治、反腐倡廉政策相违背。再加上年羹尧西北作战期间,杀人如麻得罪了不少朝中官员,对年羹尧的罪行清算大有“墙倒众人推”的气势。

结局凄凉的年羹尧

失去了大将军职位的年羹尧,始终放不下身上的那份傲气。不仅继续大搞吃白菜心、取活猪肉、翻牌子等排场,还穿着黄马褂到处昭示战功,示人以朝廷鸟尽弓藏、苛待功臣之意,甚至对主子雍正也摆出一副“你欠了我的”赌气情绪。惹得雍正对他一降再降,此时的年羹尧,就更无举兵造反的能力了。

更多文章

  • 明朝官绅用什么方法逃税?到清朝时,他们的方法为何就不管用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朝为啥官绅不纳粮,明朝的税务制度,明朝有枪有炮为何到清朝就没有呢

    江南地区拖欠应缴纳赋税和应上交粮食的行为要追溯到明朝,明朝的时候,朝廷税收除去盐、茶、酒、铁等特殊产品的税银外,另一个大头就是粮税,一般来说普通老百姓是很少抗拒缴纳税款的,当然因为税额过高实在无钱可缴的也有,主要在天灾频繁的北方地区,明末的农民起义军基本上就是这些无钱纳税的农民们组织起来的。不过在富

  • 明明雍正在乾隆前面,为何康乾盛世踢出雍正?其真的不如乾隆?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康乾皇帝为何没有雍正,康乾帝国时期的雍正,历史上真实的雍正与乾隆关系

    雍正表情包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雍正皇帝的个性了,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往往能够概况一个人的生平,而雍正在许多的文学作品的中展现出来的形象就是苛刻,严酷,吝啬的暴君,天天指挥着类似于锦衣卫的特工血滴子们制造杀戮,而大猪蹄子乾隆则是风流倜傥,红尘作伴,共享人世繁华。还珠格格中的乾隆当然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与几位

  • 民国那些零分上大学的人,都是真的?大学校长:都是些小故事而已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民国那些零分上大学的人,都是真的?大学校长:都是些小故事而已!文/大国鉴史 图/来源网络在我国古代的时候,大家都知道人们可以通过科举考试来当官,但是那个难度可不是非常大的,比如今的高考过独木桥都要艰难。但是在清朝末年的时候,很多的官员也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兴办了很多的学堂。后来到了民国时期,教育更

  • 《如懿传》剧情出现重大bug!网友调侃“乾隆棺材板压不住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如懿传乾隆彻底崩溃,如懿传十大穿帮细节,如懿传你不知道的小细节

    虽然有《延禧攻略》的爆款在前,但是《如懿传》开播首日仍是引发了很多网友的讨论,关于这部戏的争议也并未因为这部剧开播而有所减少,反倒觉得因为剧情开播引来了越来越多的争议。在这些关于剧情和槽点的争议中,说的最多的就是《如懿传》出现了一个重大的剧情bug,而这也是一个无弥补的大bug。那就是历史上乾隆皇帝

  • 年羹尧进京面圣,向沿途官员提出一个要求,雍正得知顿时杀心大起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年羹尧得胜回京雍正起了杀心,李卫第一次进宫面圣,年羹尧进京先拜见八爷党

    年羹尧,一个身在康熙至雍正两朝间的超级官二代,外加皇亲国戚。父亲遐龄官至工部侍郎、湖北巡抚;哥哥年希尧亦曾任工部侍郎;妹妹是胤禛的侧福晋,雍正即位后则封为贵妃。生活在这样的家庭,年羹尧想不成功都难。康熙三十九年,年羹尧中进士,被授予翰林院检讨。康熙四十八年,年羹尧出任内阁学士,不久担任四川巡抚,成为

  • 年羹尧跌宕起伏的一生,成也雍正败也雍正,徒增历史笑料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雍正年羹尧真实历史,年羹尧怎样成为雍正的人,年羹尧和雍正的恩怨

    这还不算稀奇,作为大清建朝以来最受宠的大臣,年羹尧并没有得到善终,他的一生可谓是成也雍正,败也雍正。年羹尧年羹尧发迹于康熙年间,进士出身,在康熙晚年,他被寄予厚望,在屡次的平叛围剿当中,屡立奇功,1721年,他被升为川陕总督,成为一方封疆大吏。作为臣子,封疆大吏已经是位高权重,而很显然,这还不是年羹

  • 民国第一败家子,一夜输掉上海百栋楼,晚年饿死在家门口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民国最强败家子排名,江小年沈淑云败家子,民国一夜输掉上百栋楼的败家子

    富人不可能一直有钱,财富也不可能永无止境地传递下去。穷不可能延续五代,因为贫穷会激发人奋斗,贫穷的人不可能世世代代都贫穷。“富二代”是当今社会的一个流行词,如今这个词语是带有一丝贬义。有一部分人经过一辈子的打拼,攒下了万贯家财。他们不愿意让子女再吃苦,选择娇生惯养,忙碌于工作的他们,恰恰忽略了对子女

  • 明朝、清朝到底是怎么样的?究竟哪一个朝代更好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大明的皇帝,几乎每一个都有一种几近病态的偏执;太祖朱元璋爱杀功臣,患难兄弟一锅端,就剩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刘伯温幸免于难;朱棣好大喜功,爱打仗,打北元也就罢了,连自己亲侄子都不放过;更有盛传,郑和七下西洋就为了找寻一个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的朱允炆;宣宗皇帝爱斗蛐蛐;英宗偏信王振,还为此做了一次俘虏;代宗

  • 民国风云人物志:杜月笙的发迹,离不开“桂生姐”的提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桂生姐照片,民国风云传奇人物杜月笙,一代枭雄杜月笙的成长史

    林桂生其人林桂生乃是上海滩一霸黄金荣的妻子,据说,黄金荣能成为法租界的华裔探长,也是靠这位林桂生的家族,林桂生的父亲是一个有钱的富商,花了钱,走通了关系,给黄金荣卖了个华裔探长的位置,就这样,黄金荣成为了上海滩举足轻重的一个人物。因为黄金荣靠林桂生起家,所以他对这个妻子又是感激,又是惧怕,所以黄金荣

  • 努尔哈赤为何处死自己骁勇善战的嫡长子?其中有何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努尔哈赤的真正死因,努尔哈赤最强的几个儿子,努尔哈赤为什么要处死自己的儿子

    努尔哈赤共有十六子,骁勇善战之辈比比皆是,长子爱新觉罗·褚英同样是的,他比弟弟们更为老练出色。褚英的母亲是努尔哈赤的大妃佟佳氏,努尔哈赤入赘佟佳氏家,是他们家的赘婿。因而明朝对努尔哈赤的署名大都是“佟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并没有否认或隐瞒,直到佟佳氏死后才改回“爱新觉罗”姓,后代子孙认为这有辱太祖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