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姜太公为代表的族群自认为是炎帝部族,且无论如何都不更改都不乱认祖宗的。以周文王为代表的族群是为黄帝部族。而炎黄之说、华夷之辩、文化传承、民族性格的形成,恰恰是在战国时代形成的。我们今天的民族性格形成,就是在战国时代形成的。不是春秋也不是西周,更不是殷商时期,就是战国时期。创始人传承人是以老子、孔子、孟子为代表的道家儒家,而老子、孔子恰恰却不是狭义的炎黄血脉,二人都是殷商帝启玄鸟生商的贵族血脉。
按照狭义来说,连孔子他老人家都不是炎黄血脉。但从广义来说,华夏正统又必须包含老子、孔子这些殷商遗贵。我们看到,就连宋国公室,也攀连成黄帝子孙。是因为有生存压力,从母系血脉来说,他们又确实有周文王的血脉。但姜姓部族不同,他们没有这种生存压力,他们就是帝国的缔造者合伙人。
不需要攀附别人家的祖先,所以坚持祭祀自己的祖先、自己家敕封的神,并且和轩辕帝加以区分。所以,尽管他们也和周王室世代通婚、母系血统也有周文王的血统,但政治地位允许他们坚持自己的祖先来自赤帝(蚩帝)。姜族人就是融入黄帝部落的炎帝后人、蚩尤后人,也包括今天所有姜太公后人的姓氏。在汉族内人口少说也上亿(姜姓大约有300万),在汉族以外的姜太公后人,还有韩国的崔姓、朴姓、姜姓、卢姓,在汉族以外的炎帝蚩尤血脉,还有苗族的大部分人口。
姜太公博学多才,并不是行走天下学来的。人家至少是连山氏、烈山氏炎帝的传承,拥有祭祀权的大巫师家族,至少带着《连山易》的治国理念和周人合作的。这才解释得过去,为什么道家也尊姜太公为师,不是元始天尊那里学来的。再看看我们今天说的苗族的巫术:临兵斗者皆阵列向前,这分明是姜太公用的法术,还有史料记载的。再来看看苗族的木工建造技术,就能解释得过去,为什么墨家也尊姜太公为师了。
至于法家、兵家那是从炎帝时代开始积累的治国用兵理念。这些理念不可能凭空创造、突然就有人悟出来。姜太公也没有那么高的悟性,这是和周人联姻带来的嫁妆,也是后世子孙在周代政治地位的基础。这样才解释得过去,为什么姜太公的后人在西周时期拥有那么高的政治地位。
至于儒家,与其他几家不同。是因为孔子尊周文王、不反姜太公,又认为有些育人治国理念的确是从姜太公那里学来的。所以尊为师。孔子有十足的理由去贬低周文王、痛恨姜太公的,但他没有这么做。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易游戏忘川风华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