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古代十大忠臣排行榜:比干排名第一,周公旦上榜

中国古代十大忠臣排行榜:比干排名第一,周公旦上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822 更新时间:2024/1/15 12:22:39

时间:前1110年—前1047年

主要成就:主张减轻赋税徭役,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

看过封神榜的同学们对于比干肯定是十分熟悉的,他是殷商王室的重臣,在20岁的时候就以太师辅助商王,先后辅佐过两位帝王,是忠君爱国的好臣子,直言进谏,被称为亘古忠臣,在公元1030年,商纣王因为听信了别人谗言,将其心挖了出来,后被满门抄斩。

2、周公

时间:约公元前1100年

主要成就:制礼作乐,经营成周,讨伐叛乱

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的周公旦,在中国古代十大忠臣排行榜中排名第二,在从政的7年当中,完善了宗法制度和嫡长子继承法、井田法等。周族八百年的统治因为他的缘故而得以长存。子啊历史上对于周公旦的评价也是至高无上的,在辅佐君王期间,毫无篡位之心的他被他人恶意污蔑,后仞兢兢业业的为周室王朝呕心沥血,在成王成年后,将政权归还,十分令人敬仰,他所推行的政策,也使天下大治。所制定的礼乐行政更是为我国的民族文化有了开山的意义。将它作为人格的最高典范也是不为所过的。

3、伍子胥

时间: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

主要成就:率吴军大破楚国;营造姑苏城

为春秋末期的大夫伍子胥,他是历史上有名的军事家,曾多次劝谏吴王夫差勾践杀掉,但其不听,只想进军中原,主攻齐国,后伍子胥劝谏吴王不要攻齐先灭越,又被吴王拒绝了,听信了谗言的吴王认为伍子胥谋反,于是派人送了一把宝剑给伍子胥,死前伍子胥说:请将我的眼睛挖出之于东门之上,我要看着吴国灭亡。在其死后九年,吴国被越国偷袭灭亡。

4、屈原

时间:约公元前339~约前278

主要成就:“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也有上榜,由于性格耿直,不愿趋炎附势,修订法规中不愿与其小人同流合污,后一众人受到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让其远离屈原,在公元前305年,楚怀王投向乐然秦国,后屈原被驱逐,开始了流放生活。而楚怀王在幼子子兰等人的怂恿下,死于秦国。楚国从此沦陷,屈原也投入了汨罗江以身殉国。

5、晁错

时间:前200年—前154年

主要成就:民实边、削藩

晁错是中国古代十大忠臣排行榜之一,在抵制匈奴的问题上,以移民实边的军事思想抵御匈奴的侵害攻掠。在政治问题上,香景帝进言削藩,剥夺诸侯王的政治特权,以此来巩固中央的权利,后因为损害了诸侯王的利益,被小人污蔑,景帝也因为听信谗言将晁错处死,后晁错被拦腰斩断而亡。

6、诸葛亮

时间:181年-234年10月8日

主要成就:隆中决策;协助刘备夺取荆益和建立蜀国;安定南中,北伐曹魏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丞相,是杰出的政治家,为了实现兴复汉室的政治面貌,多次北伐,为了国家任劳任怨,鞠躬尽瘁,遵守礼制,约束官员。为了隆中对策中的图取中原的方略更是数次北伐,后积劳成疾,于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享年54岁。

7、狄仁杰

时间:630年-700年

主要成就:劝立李氏,延续唐朝社稷

狄仁杰后被世人称为“中国的福尔摩斯,他是武周时期的政治家,在691年被升为宰相,为人刚正不阿,十分有谋略,即使冒死也要直言进谏,劝阻皇帝的不当之处;他体恤民情,多次为民发声。最出名的当属他的判案如神,在他手下的案子无一冤案。为了治理国家立过很多汗马功劳,却多次被小人暗算陷害,但他仍然不屈不挠,始终为了大局利益而将自己生死度外。

8、岳飞

时间: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

主要成就:连结河朔,积极与义军联络抗金;收复襄阳六郡,北伐中原

岳飞是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也是中国古代十大忠臣排行榜之一,生平经历了大小130场战争,但无一败绩,大名鼎鼎的南熏门战绩,以八百名壮士击退了50万敌军,被称为战神,它是当之无愧的军事家。

9、方孝孺

时间:1357-1402年7月25日

主要成就:著作甚丰,内容醇深雄迈

方孝孺从小就聪明机智,才思敏捷,成年后被召京以重任,曾出任翰林学士和翰林侍讲,后燕王朱棣誓师靖难,挥军南下京师。惠帝亦派兵北伐,当时讨伐燕王的诏书檄文都出自方孝孺手中,1402年五月,燕王进京,文武百官都见风使舵,而方孝孺不愿投降而被捕入狱。后因拒绝为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而被灭九族,年仅四十六岁。

10、曾国藩

时间: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

主要成就:创立湘军,平定太平天国 、洋务运动的发起者之一 、晚清四大名臣之首 、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被称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的曾国潘,也是清朝十大名臣之一,是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主张军政分界,扣负其责。购买了洋枪、洋炮、洋船,为中国的军队武器发展有了很大的影响,是洋务运动的发起者之一,创立了湘军,打败了太平天国,大清江山也因此保住了。他一生的著作被后世政治家必读文章之一,实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事业。

更多文章

  • 享国岁八百年的周朝,为何王室实控面积只有巴掌大?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周朝王室,周朝是如何强盛的,周朝王室控制哪些领地

    不过,周王室在焚风的时候自然也有私心,他将自己控制的范围辐射到了关中的千里沃野,而其余诸侯国则安排在了旮旯里,比如后来的春秋一霸楚国,一开始就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大部分诸侯都和楚国的遭遇差不多。周王室不仅仅从区域限制诸侯国的发展,还从土地面积上限制,你真的以为周便一开始各个诸侯国的面积就这么大

  • 李靖是唐朝的,哪吒是商朝,相差一千年他们俩怎么就成了父子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靖是商朝还是唐朝的人,李靖和哪吒是商朝的吗,李靖哪吒

    其实很多时候,神话故事本身,就是虚构的,一些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就是作者根据当时所处的环境而虚构的,李靖是唐朝的名将,打了很多的胜仗,而且能掐会算,这样的人,给了太多人一个神的形象,当时的社会上也是流传着很多关于李靖的传说。然而哪吒则是商朝中太乙真人的弟子,哪吒本人则是陈塘关都督的儿子,那么为什么慢慢

  • 武王分封天下,周公召公都让长子监国,为何姜子牙让长子入朝为官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武王分封姜子牙,武王拜姜子牙为相父,姜子牙与周公的关系

    周公礼乐姜子牙又叫姜尚,年轻时吃过苦受过磨难,留下“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典故。姜子牙七十多岁才出山,源于周文王姬昌做的一个梦,在渭水之滨找到他后,遂拜他为太师,尊称太公望,到了武王伐纣时,武王尊称姜子牙为师尚父,对他尊敬有加,姜子牙为武王伐纣立下汗马功劳。武王灭亡商纣政权以后,为了广施德政号令天下

  • 数千年里,姜太公的武圣地位牢不可破,为何最后被关羽取代?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武圣姜太公与关羽,姜太公为何成为武圣,姜太公真实事迹

    岳飞的“武圣”地位和姜太公、李靖、关羽获取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后三者皆是得到了天下皇帝、天子的“册”封。是全国性的。比如唐代皇帝册封姜太公、册封李靖;北宋皇帝册封姜太公。明代皇帝册封关公,这种影响更主要的在庙堂、朝堂。小时侯,看金庸武侠剧,我也不明白:为什么岳飞明明没有封王、封圣;却被金庸描述成“岳王

  • 战国时期还没有纸,赵括为什么会被评价为“纸上谈兵”?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赵括真的纸上谈兵吗,赵括在历史上怎样,赵括真实历史地位

    [var1]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纸上谈兵”是赵括的父亲赵奢对儿子的评价。然而根据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记载,赵奢对儿子赵括的军事才能却是评价不高,但《史记》的原文并没有出现“纸上谈兵”。[var1]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原文来看,赵奢评价赵括的军事理论脱离实际,对战争的特点和残酷缺

  • 秦国的“四贵主政”到底是前进还是倒退?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国四贵的下场,秦国历史简介,秦国四大将领是谁

    “四贵”的最大靠山就是芈月,芈八子。芈月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笔者不清楚,但史书是没有出现的,那个时候的女子都没有名,只有姓,女子的称呼都是在姓的后面加一个后缀,比如:息夫人、华阳夫人、夏姬、赵姬等。而芈月的称呼是:芈八子,“八子”是秦国妃子的一种职位,地位在王后、夫人、美人、良人之下,七子、长使、少

  • 吕不韦为何将全部砝码压在一个赵国人质身上?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吕不韦赵国,吕不韦控制秦国几年,赵国人质是谁

    [var1]秦始皇是秦庄襄王子楚的儿子,也是后来秦国的开国皇帝。是他结束了多年的战争混乱时代,开创了一个统一的中国。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也就此诞生了,它的诞生不仅对中国历史的进程,还是世界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千古一帝”的美誉,同时秦始皇也是一位比较受争议的皇帝,他的骄奢淫逸、贪婪残暴又为

  • 杀降将不祥:战神白起为何还坑杀赵国40万降兵?其中一理由可怕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白起坑杀赵国40万后各国的反应,白起为啥杀赵国士兵,白起历史上到底杀了多少人

    白起是战国时期有名的四大名将之一。长平之战,当打败战国的军队后,面对赵括带领的40万降兵,白起残忍地将这些将士们活活“坑埋'。从古至今,民间流传有”杀降兵不祥“的说法,白起为何还要坑杀这些赵国的战俘呢?”源易缘“认为,有三点原因:一是白起嗜杀成性,生性太残忍。历史资料显示,春秋战国时期在战争中牺牲的

  • 春秋战国君王众生相:谁也无法摆脱强不过三代的宿命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战国时期各国君王列表,春秋战国历代君王图,春秋战国时期所有君王

    古有云:“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尽守”,所谓物极必反,这里说的是富不过三代,用在春秋战国时代亦可,纵观春秋战国,所谓霸主之国,往往强也不过三代。纵观春秋战国,上至天子帝王,再到诸侯列国,难以迈过“强不过三代”这道坎。改天换地的周武王,建立周王国后,三代而后是周康王,虽史书中有成康之治,但实际上朝中

  • 55岁孔克坚抵达应天后随即身亡,朱元璋:孔子的54代嫡孙看不上我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元璋孔克坚,孔夫子与朱元璋的关系,朱元璋和他的后代的关系

    “我听说孔子的子孙不是普通人,历数数十代,都是帝王门前客,为何独独不愿接纳我大明朝呢?你要是真的生病也就罢了,若是装病,我绝不会放过你。”听闻旨意,孔克坚又惊又惧,连夜启程赶赴应天。当孔克坚看到坐在龙椅上的朱元璋时,惶恐之至,不敢言语。然而,朱元璋却满脸微笑,言语亲切地说道:“你祖宗留下垂宪万世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