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商朝灭亡之后,一支后代流落广西,如今成为少数民族

商朝灭亡之后,一支后代流落广西,如今成为少数民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812 更新时间:2024/1/4 9:07:32

由于是“小邦周”吞并“大邑商”,无法彻底吞并下去,于是周人只能采取分封制,就将纣王之子武庚封在朝歌,国名为“邶”(有君王退位居所之意),统领商朝遗民。之后,武庚发动叛乱,周公旦东征平乱。武庚复国叛乱失败之后,周人将商族遗民迁移到商丘,由商族微子统领,并建立了诸侯国宋国,后来的孔子、墨子都是商族后代。

考古发现,在河北涞水一带挖出带有“邶伯”字样的周初青铜器,梁山七器之一大保簋中记载“召公奭奉命讨伐录子圣(武庚)叛乱”,再结合史书上说武庚复国失败之后北逃,因此武庚应该是率领部分商民逃亡到了河北涞水一带,继续反抗周人统治。

以前史书上说周武王封

召公奭于北燕,但以武庚逃亡北方继续叛乱来看,应该是

周成王为了巩固北方疆土,才将

召公奭封在北燕。

清华简记载,周公旦灭了位于曲阜的商奄之国,将这群商人迁徙到了西部,后来成为秦国。据说,部分商奄之民逃到了江苏常州,在常州又建了一个商奄国。

另有文献记载,大约在商朝灭亡前,对纣王与商朝失去信心的箕子,率领自己部众向北迁徙到了朝鲜半岛,史称“箕子朝鲜”。

总之,无论是文献记载,还是考古发现,商朝遗民主要分散在长江以北的中原地区与箕子朝鲜。但根据《百越源流史》记载,却有一支商朝遗民逃到了广西,如今成为西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水族。

根据《百越源流史》记载,殷商灭亡之后,部分商人从中原向南迁徙,逐渐融入了百越族群中的“骆越”,之后逐步发展成单一民族——水族。当时,岭南地区以及东南沿海一带,古代居住着许多部落,史学界统称为“百越”,而“骆越”生活在广西、云贵、越南北部等区域。

秦始皇一统中国之后,派出大军攻打百越,尤其在广西打得非常激烈,连主帅屠睢都战死了,后来换成主帅任嚣才平定百越。秦军攻打百越时,水族先民没有选择抵抗,而是离开百越,由南方溯流进入龙江、都柳江上游广西与贵州交界地区生活,之后一直栖居于此。经过900余年的生息,到了唐代逐步发展成为单一民族。宋元明清时期,水族成为西南土司,新中国之后正式成为56个民族之一的水族。

广西与河南相隔数千里,以当时的交通条件,从河南迁徙到广西让人不可思议,那么为何说水族是商人遗民呢?

首先,水族先民虽然身在百越,但他们却自称“睢人”,水族流传的一首古老歌曲是“饮睢水,成睢人”,而睢水是唯一一条途径河南商丘的河流。唐朝开元年间,在黔桂交界的环江一带设置了抚水州,于是后来“睢族”就改成了“水族”。

其次,中国有56个民族,但只有17个民族有文字,水族就是一个有自己文字的少数民族。他们的文字叫水书(下图),水语称水书为“泐睢”或“勒睢”,保留着图画文字、象形文字、抽象文字兼容的特色,如今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书的主要内容不是历史,而是一本原始宗教信仰方面的法事书籍,犹如汉族的“老黄历”之类,占卜吉凶、驱鬼送鬼、消灾乞福等都要从水书中寻找依据。

水家学会的学者通过对比殷商亡国的历史和水书上的很多记录,尤其是水族的语言还保留着很多中原的古音,水族历法与殷商历法有很多相似之处等,认为水族是商朝后代。

第三,水族的信仰文化属于原始宗教信仰范畴,认为万物有灵而崇奉多神,核心是自然崇拜、祖灵崇拜、神灵崇拜,而后两者是殷商信仰的核心。

第四,对于水族如何穿过无数部落,迁徙数千里来到广西的,文献上没有记载,但通过现代考古,可以看到商朝势力已经到达江西南部。距今3000年前左右,水族先民走过数千里来到广西,看似突破了交通条件,但江西发现的赣江商代大墓、新干商代大墓、瑞昌铜岭商周铜矿矿冶遗址(或为三星堆提供青铜原料)等等,无不说明商代势力范围已经扩张到了江西,而江西距离广西并不遥远。因此,水族的确有能力迁徙到广西,可能是数代人慢慢迁徙过去的。

除此之外,还有建筑、礼仪、乐器、工艺等,还保留着不少殷商文化特点。总之,水族先民迁徙到广西之后,在与百越文化交流融合中,将不少殷商文化与百越文化都传承了下来,成为今天了解他们历史的重要依据。

水族的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的一些少数民族,他们的历史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悠久,他们的祖先可能都有着辉煌的历史,只是由于上古斗争失败,而不得不退出中原。然而正因如此,这些民族反而将一些古老的文化传承了下来。

更多文章

  • 商朝灭亡时画面有多惨烈?600多个邦国、数十个族群持续追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商朝灭亡的惨烈程度,商朝兴衰全过程,商朝的最大版图

    殷墟玉人猎杀殷商是一场光天化日之下的阳谋,其惨烈则广为人知,但究竟惨烈到什么程度,知道的人又不多了。可以说,商朝灭亡是一个被遮蔽的大事件,它首先是地缘政治改变的结果,其次才是纣王的各种政策。其灭亡的惨烈又轻轻被面纱遮盖了。一、殷商灭亡的地缘政治背景考古学界关于“轻便马车”起源的研究,指向中亚哈萨克北

  • 商纣王暗藏大杀器:西岐叛乱却坚决不用,专家:他犯下致命错误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西岐在哪里,西伯侯回西岐完整视频,纣王讨伐西岐

    对于商朝的发展和记载,除了剧中讲述的很少一部分外,其他资料基本来源于历史记载,经过史学界专家的相关整理,它再一次完整的呈现在世人面前。封神榜中商朝灭亡是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世人认为最大的罪魁祸首当属商纣王帝辛。其实商王帝辛完全看不起西岐的造反。因为帝辛对于商朝的军事实力十分自信。据相关资料记载

  • 周文王背姜子牙走800步,周朝天下800年,文王:我犯了大错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武烈王和周文王谁厉害,武王周文王,周文王是内圣还是外王

    说起姜子牙大家很熟悉吧,当年商纣王暴虐,天下百姓都过不下去了,只有周文王还是贤德一些,大家可能不知道姜子牙是名门之后,不过等到他出生时依旧落魄了而已,姜子牙为了活下去做了不少生意,但是一边还不忘读书,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了72岁。姜子牙在这年散发出消息,装作用特殊的方法钓鱼,后来周文王命人来姜子牙,姜

  • 周灭商用了“低贱”手段,纣王真实死因并非自焚,真相颠覆了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但这都是史书中和影视剧中对纣王的描绘,其实真正的纣王和史书中记载的不一样,而且周武王也并非是什么仁义之君,或许他才是真正的伪君子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颠覆历史的真相吧!自从牧野之战的胜利,也代表了武王伐纣的最终胜利,自此之后周武王姬发成为了后人敬仰的好君主,至于纣王帝王自然是沦为了后人不齿的千古暴君。

  • 周武王90岁讨伐商纣?出土的战国竹简告诉你真相,颠覆传统认知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商朝颠覆之后,周朝正式得以崛起,而奠基周朝的开国能人便是周文王和周武王,而最初他们父子二人也是商朝著名的一代重臣,却因为纣王的暴虐和听信谗言落得一个差点灭亡的命运。至此之后,周武王正式起兵阀纣,通过丞相姜子牙的精明指挥之下,最终将商王朝的百年基业推翻,中国历史的时代走向也因此进入了新的篇章。关于相关

  • 商纣王败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明白了这个,才算看懂了封神!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纣王封神了吗,纣王有什么背景,纣王武力值排第几

    姜子牙率领联军一百六十万围困朝歌城。朝歌城中有大军十余万,更有百万民众,数年粮草。姜子牙几次攻城,都被商军击退。杨戬、哪吒等人献策,想要施展法术遁入城中,杀散士兵,里应外合,想必可以一举破城。这法子确实简单方便。之前夺取渑池县,用的就是这种计策。可是,姜子牙一口拒绝。他说:“不然。今众人进城,未免有

  • 商朝灭亡后,纣王叔父逃到海外,建立了一个国家存在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商朝,人们不由得想到那个整天沉迷于美色,流连歌舞的纣王。还有一股狐媚劲令人捉摸不透的妲己。塑造这些个形象的重要载体就是《封神榜》。可能有人看过书,也可能有人看过电视剧。上边塑造的纣王就是这样一个形象。那么可想而知,商朝有这样的一位君王继位,怕是命不久矣。众人皆知商纣王,但却不知其叔父。他的叔父名

  • 周文王背姜子牙走800步,周朝存在800年,临死:我犯了大错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武烈王和周文王谁厉害,周文王籍贯,周文王是怎么样的

    说到商纣王会被推翻,也是因为和妲己两个人实在太荒唐,犯下了大错,并且不把老百姓的命当成人命,甚至为了妲己的两句话,将比干的心给剥了,当时的周文王在招揽贤能的人,听闻了姜子牙在河边钓鱼的名声,也就心中一动命人带他去找姜子牙。其实这都是姜子牙的计划,当时姜子牙80多岁了,穷了大半辈子,所以妻子也跑了,当

  • 商朝周代的“爵”并非是用来喝酒的,它的用途大有讲究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商代冠冕,中国周代五爵,商代铜爵简介

    我国商朝周代真的都是拿爵来喝酒吗?看似优雅,其实是一个错误的使用方式!很多人都把爵当作了饮酒的器具,但根据史学家对先秦文化的研究发现“爵”并不是饮酒器具,而是温酒工具!所以大家不要再用“爵”来喝酒了,否则先秦时期的先祖们会哭的。为何“爵”不是饮酒的器具?这要从先秦时期说起,根据二里头出土的“铜爵”来

  • 历史上真实的姜子牙,不是神,却胜似神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姜子牙真实寿命,姜子牙电影真人版,原神姜子牙

    双方你一言,我一语,交谈甚欢。 更让人奇怪的是,这名垂钓者居然用直钩钓鱼。 这幅场景大家是不是非常熟悉? 没错,《封神演义》包括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中都有相关记载。 姜子牙怀才不遇,来到渭水河边,用直钩钓鱼。世人笑他痴狂,他却笑人看不穿,留下姜太公愿者上钩的故事。 神话与民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