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版本的故事虽然过程不一样,起因不一样,但是结果是一样的,那就是周幽王死于犬戎之手,这个是可以确定的。这也是有记载的第一次华夏族政权因为夷狄的功绩而灭亡的。当时的犬戎活跃在关中陕北一带,和周天子的宗周没有多远的距离。
在周王朝建立之后,制定了内华夏外四夷的制度,这个攻杀周幽王的犬戎就是被划为西戎的一部,他们的活动范围是在现在甘肃东部,宁夏、陕西北部的广大区域,实际上长期的和周人、以及诸多的华夏族混居,除了固定封国之外,大部分的区域当时是没有开发的无人区,这就给游牧为主的部落提供了客观条件。打了就跑的习惯使得农耕定居民族苦不堪言。
在周王朝强大时候,天子可以动用宗周八师以及诸侯国的军队征讨驱赶,但是周中期以来周王朝的实力大幅度下滑,天子威信随着封国的增多逐渐减少。因为他的直属土地慢慢减少,于是少了财力和兵员。
一直受到挤压的犬戎这个时候慢慢发展起来,侵凌周王朝的诸侯国。周天子无力维护,到周幽王时期,犬戎已经成为关中地区一个重要的威胁,对此,周王不图进取,只顾享乐,在晚年时候宠爱褒姒,最后导致了西周的灭亡,不管那个版本的故事,都因为褒姒的原因。
当初周天子分封诸侯,就为了拱卫宗周,成为天子屏障。但是在犬戎这次事件中各国显然没有发生有效作用。譬如在春秋时期的各个大国秦国、晋国、齐国、等国家都没有援手。因为当时犬戎的势力和周人的势力错综复杂,关中平原的北部是犬戎和北狄的势力范围,
现在探其原因,歪史认为只有一种原因,并不是他们不愿意,而是来不及,犬戎之乱时候,当时有差不多实力的譬如齐国、晋国、秦国等都是太远来不及反应,只有担任卿士的郑国国君一起死难。齐国在滨海,根本不可能。秦国暂时连诸侯都不是,最多算秦地的领主。
在当时最近的两个国家当时就是甘肃东南部的秦国和陕西中部的晋国。他们离宗周镐京有不少的距离,秦人还在天水一带和西戎争夺地盘,晋人正在晋文侯的带领下和北狄打的昏天黑地。也就是说他们这个时候没有紧急情况是抽不出多少力量来关中镐京的。
但是后来战事紧急,他们已经来不及了,因为如果是周幽王亲征,先胜后败,诸侯救援不及。而另外一种犬戎围攻镐京,要有足够的时间才能给诸侯的军队时间,进京勤王。很显然他们时间不够。
最后的结果就是西周灭亡,周平王在秦国和晋国的协助之下东迁成周洛邑。因为秦人护送有功,周平王正式册封秦襄公为诸侯建立秦国,将周人起源地岐山以西的地区封给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