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代一条特殊的出仕渠道—挽郎,名相姚崇、名臣韦皋都是这个出身

唐代一条特殊的出仕渠道—挽郎,名相姚崇、名臣韦皋都是这个出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705 更新时间:2024/1/17 1:00:29

在皇帝、皇后、太子、亲王等国家重要人物去世后,要从官宦人家挑选一些少年参与送葬,出殡时牵引灵柩唱挽歌,这些人被称为挽郎。这些挽郎如果表现好,平平安安的完成葬礼,除了当时有赏赐之外,更重要的是有了出仕资格,成为国家官员的候选人。

【持续了1000年的挽郎制度,也出了一些名人】

挽郎最早起源不可考,从晋朝开始有皇帝家死人用挽郎的记录,并逐渐成为惯例。之后南北朝、隋唐,直到宋朝仍然继续。再之后就没有这方面记录了,大约持续了1000年。

唐代完整的延续了挽郎这个传统,虽然史书上没有系统介绍,但根据现有记载,从李世民的长孙皇后开始,一直到唐朝后期都有挽郎的存在。

挽郎的具体人数史书上记载不详,应该是与死者身份挂钩,少则24人,多的200-300人。中唐时期给唐穆宗选挽郎,一次性就补了220人,估计不能全都上场,有些是备选的,或者有些要在培训过程中被淘汰。

有了基数就能出现人才,挽郎出身的名人还真的有几个,最有名的是姚崇韦皋,依靠特殊途径当官的人并不都是废物。

姚崇是开元名相,唐代四大贤相之一。姚崇年轻时候是李治儿子李弘的挽郎,李弘死后被追封为孝敬皇帝。当时姚崇已经25岁,算是挽郎当中年纪比较大的。根据史书记载,姚崇少年时可以算是个纨绔,只喜欢习武打猎。估计是年纪大了被家里人逼着要上进,正好有挽郎的机会,但之后一段时间没能补上官位,就开始勤奋学习参加科举,考试通过后才得了一个濮州司仓的小官。这也说明了有智慧的人,只要稍微努力一下就能出人头地,更何况姚崇的家世也算是显赫。

韦皋是中唐名臣,镇守蜀中21年,唐代宗初期以“建陵挽郎”的身份当了一个小官。建陵是唐肃宗的陵墓,唐肃宗死时韦皋17岁,送葬结束后不久就补上了官位,20多年做到了封疆大吏的最高官位。当然,这20多年韦皋是靠唐德宗泾原兵变有难时勤王有了政治本钱,后来在蜀中对吐蕃也是战功赫赫,和他挽郎出身关系不大。

机会就是机会,再好的机会抓不住都是白费。

【挽郎制度最大弊端是“未壮而仕”】

挽郎不是常备的,只能是重要人物死后才开始选拔、培训,这决定了挽郎这种出仕方式的不确定性。但由于皇帝从死亡到下葬的周期并不长,只要辛苦几个月就能有出仕的资格,所以这种渠道还是很受欢迎的。

估计各个官宦家族等皇帝等重要人物病重后就开始安排家中子弟做准备工作,尤其是家中的非嫡子,这可以让家族有更多的机会开枝散叶。

这个事情最大的弊端在于挽郎的年龄,因为送葬不需要任何专业技能,只要过程中完成规定动作,别笑场、别乱说话,十三四岁甚至更小的孩子都可以。挽郎选拔的唯一标准就是“公卿以下六品子弟”,六品官以上的子弟都可以参选。

而且挽郎的待遇很好,一般情况下可以“事毕即授官”,也就是把死人埋下去就能当官,或者至少排队等待时间要短一些,大家对此还是趋之若鹜的。也就是“未壮而仕”,没等到成年就出仕。而且这些小孩子还有足够的时间等到官职空缺,顺利的话不到三十岁就可能成为五品以上高官,这实在是太快了。

《文献通考》中记载,“陈依梁制,年未满三十者不得入仕。唯经学生策试得第,诸州迎主簿、西曹左奏及经为挽郎得仕。”这句话虽然说的是南北朝时期南朝陈的事情,但也基本上是这1000年的普遍情况,一般不满三十不会被选拔为官,但挽郎等特殊渠道不受限制。

由于挽郎是一条出仕的捷径,争抢的人也比较多。开元年间,贺知章任太子右庶子,本来是个清贵的职务,但选拔挽郎的责任偏偏在他的手里。当时李隆基的二哥申王李成义病死,被追赠为惠庄太子,贺知章选拔挽郎的时候出了问题,候选人们闹了起来,估计是堵住了大门,所以“知章梯墙出首以决事”,不敢出去,而是用梯子搭在墙上探出脑袋和大家说话。由于引发了群体性事件,贺知章被调离岗位到了工部,这也说明维稳问题历朝历代都是重点工作之一。

这个问题越来越严重,盛唐时期已经到了近十个人等候一个官位。于是唐王朝上上下下都有共识要改变,但只能局部调整,不可能轻易废除这些制度。中唐敬宗时期就是如此,挽郎制度被砍了一刀,原本挽郎除了家庭出身之外并没有什么预设条件,而这次调整为从弘文馆、崇文馆在读学生中选人,并且说人数如果不够就从明经科里选,相当于把各种出仕渠道进行了合并。

【挽郎与挽士】

与挽郎工作内容接近的还有“挽士”,是专门在出殡过程唱挽歌的人。有些地方介绍挽士就是挽郎,我个人认为还是有区别的。

首先,在唐代诏书中,挽郎、挽士是并列提出的,从未有互相替代的情况出现,说明二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且人物传记或墓志铭上只有“挽郎出身”一种,从来没有挽士出身的说法,挽士不是出仕的渠道之一;

其次,出殡结束后挽郎和挽士的待遇不同,挽郎是减少官位排队等待时间一到两年,而挽士是“各减三年劳”,明显一个是官员的待遇,另一个是老百姓的待遇。

因此,我个人认为挽郎是一种官员子弟出仕的渠道,而挽士是家世清白的普通百姓一种免除劳役的方式,两者有根本性的不同。

总之,官员选拔历朝历代都是头等大事,而隋唐时期虽然科举制度让普通百姓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但并非主流,大多数官员还是来自官宦家庭。挽郎制度只是这种大背景下的一个小小的分支,既谈不上落后性也与其它制度的进步性无关,只能说是时代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偶然产物。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理工男读历史,欢迎关注和讨论。

更多文章

  • 所谓的五代十国,指的是哪“五代”和哪“十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五代和十国是两个时期吗,五代十国是一个什么时代,五代十国指的是哪

    天祐四年(907),梁王朱温逼迫唐哀帝禅位,建立了后梁政权。后梁的建立,标志着唐朝的灭亡,也标志着一个新时代——“五代十国”的开始。那么,所谓的“五代十国”分别是哪“五代”和哪“十国”呢?“五代”这一称呼最早来源于北宋史学家薛居正监修的《五代史》。“五代”顾名思义,指的便是五个朝代。从《梁唐晋汉周书

  • 唐朝是如何管理留学生的?限名额、包食宿,差别对待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唐朝留学生多吗,唐朝究竟有多少留学生,唐朝对留学生的态度

    唐朝经历了贞观之治,我国经济文化一度是处于世界巅峰地位,日本和韩国都大量派遣人员前来学习,虽然当时大国气派,对这些小国人也不藏私,不过当时我国对于这些留学名额是有限制的,在唐朝对于这群留学人员名额限制在5000人左右。而且对待这群留学人员待遇也是很好的,现在清华北大的待遇都比不了。在待遇方面,唐朝尽

  • 工人施工挖出唐代古墓,墓主人只是9岁女童,出土文物却震惊世界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建筑工地挖出古代古墓,唐代古墓发掘全过程,被发现的古墓主人尸骨都去了哪里

    经过考古人员的的探测,认为极可能是一座古代建筑物的遗址。他们指导工人继续施工,挖出遗址。在考古人员的指导下,仅仅挖了0.6米,一座规格完整的石棺墓葬就展现在了我们眼前。墓室呈长方形,近地表处长6.05米、宽5.1米,向下逐渐内收,至墓底部长5.5米、宽4.7米,深度为2.9米。在对古墓的进一步挖掘过

  • 狄仁杰破案无数,大儿子有才能,二儿子救他的命,唯独不认三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狄仁杰破案经典案例,狄仁杰破案真的很厉害吗,狄仁杰破案视频全集

    狄仁杰,630年出生,从小博览群书,看过的书本知识过目不忘,而且狄仁杰非常擅长推理,可以看出狄仁杰的智商是非常高的,年纪轻轻就考起了科举,仪凤年间,狄仁杰当了大理寺司丞。狄仁杰在任大理寺司丞时,一年内就处理了过去积压的案件,涉及人数有17000人,他秉公执法,不搬弄是非,没有发生一件冤假错案。698

  • 隋炀帝的女儿,为复仇不惜弃夫杀子,她死后竟被封神,享世代香火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南阳公主是隋炀帝是长女,母亲是萧皇后,她长得十分漂亮,史料记载她走路顾盼流离,有沉鱼之姿,是当时著名的美女,许多贵族公子对她倾慕万分,隋炀帝也十分喜爱这个女儿,为了拉拢当朝的宇文化及家族,隋炀帝把南阳公主交给了宇文士及。宇文士及是宇文化及的弟弟,两人的父亲都是宇文述,南阳公主嫁给宇文家族后,生下了个

  • 改变唐玄宗人生的女人:杨贵妃死后,唐玄宗被张皇后折磨到死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杨贵妃和唐玄宗爱情故事讲解,唐玄宗对杨贵妃说了什么

    李旦被武则天扶上皇帝宝座之后,窦氏被册封为德妃,李隆基则是被册封为楚王。武则天废了李旦之后,李隆基被降为临淄王。窦氏见到丈夫和儿子被降级,就说了武则天一些坏话。武则天知道以后,杀了儿媳窦氏。窦氏的死,改变了李隆基的命运。李隆基由天潢贵胄,变成了废帝和罪妇之子,日子变得异常艰难。窦氏有个亲妹妹窦氏,在

  • 殷郊是纣王唯一的儿子,为何却斗不过妲己呢?原因很真实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因为如果你有继母,你就有继父!妲己出现后,成为了纣王的心肝宝贝,这点是毫无疑问的,即使是大商的姜皇后,在遇到妲己时也要退避三舍。殷郊以前并不认为妲己强大,因为他总是被姜皇后保护,她承受了来自纣王给殷郊的大部分压力。但是,当姜皇后死后,纣王对他的态度一夜之间改变了,殷郊这才真正明白,此时,他的父亲,就

  • 商纣王真的是败于西周的八百诸侯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商纣王是哪儿人,商纣王什么样子,中国历史上真实的商纣王

    但是当你仔细去看这段历史,你会发现:原来其中有蹊跷!从大量出土的甲骨文和金文中显示:商纣王并不是某些史料写的那么残暴,商纣王似乎是被人故意抹黑。如果是这样,那么西岐的周人是凭什么推翻强大的殷商王朝的呢?其实殷商的衰落从商王帝乙就已开始,商朝从约公元前1600年建立,到帝乙(约公元前1100年)已经经

  • 商朝古墓埋藏一条“铜龙”,考古家:别动,那是姜子牙的法器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商朝考古发现,殷商古墓的发掘,商朝墓在哪里图片

    1959年的时候,石楼的一位村民像往常一样在田间劳作的时候就发现的有异常,这位村民在开荒挖地挖到一半的时候就发现的有一些红色的液体,并且还越挖越多,村民把鼻子凑上去闻了闻,有点腥味,有点像血,大胆的村民还伸舌头去舔了舔,顿时觉得头晕目眩,这位村民赶紧跑回家中,像家里人说明了这件事,家人看了以后也觉得

  • 周文王究竟是怎么死的?恐怕没史书上说的那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周文王儿子列表,周文王入狱完整版,武烈王和周文王谁厉害

    武王伐纣6友情提示:本节内容,大部分参考于《史记》、《左传》、《诗经》和《尚书》,但是故事时间线做了一下调整,这样逻辑才会通。一家之言,大家图个乐子看看就好。西伯侯姬昌,从他称王之前开始,其实已经下定决心要和纣王掰头掰头了。或许是为报杀父之仇的心情太过强烈,或许是因为陕西方面不少部落、诸侯的臣服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