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炎有多达26个儿子为什么偏偏传位给一个白痴儿子?司马炎不认为自己儿子是白痴

司马炎有多达26个儿子为什么偏偏传位给一个白痴儿子?司马炎不认为自己儿子是白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198 更新时间:2023/12/8 13:28:27

司马炎一生有26个儿子,封王的有18个,早夭没封王的有8个。按理说,18个儿子中,要选一个优秀的出来,当皇帝治理国家,也不是什么难事。可为什么最后偏偏选中了白痴儿子司马衷,因而造成了灭国的悲剧呢?

(司马炎)

我觉得有以下一些原因。

第一,司马衷相当于嫡长子。

司马炎的嫡长子不是司马衷,是司马轨。但司马轨两岁就早夭了。这样一来,司马衷就是实际上的嫡长子。

嫡长子继承制是汉人的老传统,到晋朝的时候也已经传了几千年了。嫡长子继承制度的好处是非常大的,可以避免皇子之间对皇位的争夺。所以,司马炎虽然有18个皇子,但是作为皇位继承,司马衷显然是最重要的。

第二,司马炎并不认为司马衷是白痴。

司马炎不认为司马衷是白痴,主要有四个原因:其一,没有一个父母会认为自己的儿子是白痴。司马炎虽然是一个皇帝,他也是父亲,他也是很爱自己孩子的。其二,司马炎试验过,证明儿子并非是白痴。司马炎曾经出过考题让司马衷做。结果司马衷的老婆贾南风等人怕司马衷露馅儿,帮着他做了。司马炎没有察觉,以为自己的儿子能干。其三,很多人在为司马衷说好话。司马衷被立为太子后,他的身边有很大一帮人,他们当然不愿意司马衷被废,所以肯定在司马炎面前极力说司马衷的好话。其四,司马炎对司马衷亲自过问得很少。司马炎刚当皇帝的时候,也是有过一段励精图治的,但是后来他就厌倦了政务。整天喝酒行乐,“羊车望幸”就发生在他身上。因此他对儿子过问的比较少。

(司马衷)

第三,司马炎想把皇位传给皇太孙司马遹

司马衷比较笨,但皇太孙司马遹却很聪明,而且非常孝顺。有一次,皇宫里失火,司马遹赶紧对司马炎说,请他躲到暗处去,免得火光照见了他,出现危险。这既是聪明的表现,同时也是孝顺的表现。还有一次,司马炎带司马遹去看圈里的肥猪。司马遹对司马炎说,赶紧把猪杀了犒劳将士吧。这显然又是司马遹仁爱的表现。于是,司马炎就觉得这个司马遹将来肯定是一个贤明的君王。司马衷虽然不聪明,但是可以通过司马衷把皇位传到司马遹身上。

第四,司马炎想扩大家族中自己这一支的力量。

这一点,可以说是最重要的。

晋朝初年的时候,晋朝的政治格局非常复杂。因为司马家族是从曹魏手上把皇位夺过来的。因此,这个皇位非常不牢固。为了削弱其他大臣及豪强的力量,司马家族就大肆分封同姓王。从司马懿的子孙,到司马师的子孙,到司马昭的子孙,到司马炎的子孙,轮番封王。到晋朝初年的时候,已经分封了几十个同姓王。

但是这样一来,又形成了另外一个极端,就是同姓王势力过大。作为封建王朝,不管是异姓王还是同姓王,只要权力过大,必然要造成国家的分裂。所以司马炎想依靠大臣们,来和同姓王(尤其是不从他那一支出来的同姓王们)对抗。

(八王之乱)

司马炎到晚年的时候,耽于享乐,不想干这件事。他想把这项工作,推给子孙们。当时子孙们所能够依靠的大臣主要有两个:一是司马衷的外公杨骏一家,二是司马衷的妻子贾南风一家。所以在司马炎看来,传位给司马衷是比较恰当的。

不过显然,司马炎的考虑显然没有起到效果。首先就是司马衷的母族和妻族闹起来,贾南风杀了杨俊。接着贾南风又把司马炎认为最聪明的皇太孙司马遹给杀了。这也就给旁支的同姓王们找到了借口。“八王之乱”由此发生,晋朝被折腾灭亡了。

标签: 司马炎晋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刘询是如何政治官吏的?有哪些成效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汉朝,刘询,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刘询早年生活在民间,深知吏治好坏将直接关系到百姓的生存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他说“吏不廉平则治道衰”,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所以,他即位后,除亲自过问政事,省去尚书这一中间环节,恢复了汉初丞相既有职位又有实权的体制外,还特别重视地方长吏的选拔和考核,并下大力气整饬吏治。为此

  • 蔡国曾参加的两场战争,背后的原因让人心酸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蔡国,春秋,历史解密

    二郎台这个建筑的名字鲜为人知,如果不是考古学家的发掘,它将永远沉默于地下。它和神话人物杨戬并没有关系,真正与它相关的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诸侯国,它的名字叫蔡国。我第一次接触到它的名字,是在《史记》的管蔡世家中。全部读完了这一章,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觉得这个国家很是不幸。虽然是一个小国,但是却一直起起落落,

  • 唐朝诗人宋之问有名有才,为什么还要去争做男宠?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唐朝诗人宋之问自荐枕席的故事。宋之问在唐代诗人中占有很重要的一席之地,而且写诗也颇多,传世甚广,宋之问的诗句对仗工整,格律严密,对律制诗的发展有一定影响。那么他为什么放着诗人不做要去做男宠呢? 这就要提到当时

  • 糜芳曾帮助刘备崛起,为何最后会投降曹魏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三国,刘备,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东汉末年人才辈出,各方诸侯势力为了保存壮大自己的力量,都会费尽心思的收留人才,当然这种人才的来源方式也有多种方式,纳降是最常见、最有效、最受欢迎和最有争议的用人方式。有部分降将依然做出贡献,他们的名声将永远流传下去,而另一些将军则被后代羞辱和抛弃。三国时期的降将有的被后人歌颂,有的却被人们

  • 明朝时期的诏狱是什么样的?到底有多恐怖?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诏狱,明朝,历史解密

    在古代封建社会背景下,严刑酷法构成了牢狱的一大特色。不了解没关系,小编告诉你。在《绣春刀2修罗战场》中有一幕,身为锦衣卫的殷澄为了不去诏狱,宁愿自刎而死,由此可见诏狱之恐怖。胡惟庸案之后,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强皇权,逐设立锦衣卫,而其最初的职能便是守卫值宿、侦察逮捕和典诏狱三项,诏狱中有

  • 能从刘邦手下逃出来的功臣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能从刘邦手下逃出来的功臣有哪些?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西汉建国皇帝刘邦非常强硬,在建国之后为了西汉的和平发展,他屠戮了多位有功之臣,之后只有少许的大臣活下来,那这些大臣是如何活下来的呢?其实都是想方设法的取得刘邦的信任。首先,是派族人跟随刘邦博取信任,才有活下来的机会。根据《汉书》记载,

  • 陆逊到底是怎么死的?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孙登死后,孙权因立嗣之事和孙和关系逐渐恶化。后来孙霸同孙和争夺嗣子之位,却给东吴内部带来分裂的迹象,兄弟之间更是积怨已久,最后孙和被废,孙霸被赐死。这件事也让东吴就此转衰,关键是陆逊也被卷入到了这场嗣子之争,最后胜愤忿而卒。有人说陆逊是被孙权给活活逼死,真相究竟是不是这样呢?这次就为大家讲讲陆逊死因

  • 有关于多尔衮的死众说纷纭 多尔衮的究竟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清朝,多尔衮,历史解密

    还不了解:多尔衮之死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多尔衮39岁就意外死亡,多尔衮的死是阴谋吗?真相是什么样的?公元1650年,清代的实际掌权人、摄政王多尔衮突然去世。当时,清代已经基本站稳了脚跟,多尔衮去世以后,年仅13岁的顺治皇帝亲政。关于多尔衮的死因,存在很多的说法。一种说

  • 古代土匪看到八百里加急的时候 他们为什么不敢去抢劫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还不了解:古代加急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八百里加急”,为什么连土匪都不敢得罪?古代的“八百里加急”相当于现在的快递,它这种快递方式不是说,一口气让马跑800里,那是影视作品中的误导。人与马的相结合也只是跑20公里,或者40公里……每到一处它都有一个驿站,类似于我们

  • 清朝延续明朝的制度 清朝为何没有尚方宝剑和免死金牌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尚方宝剑和免死金牌这两大神器,为何在清代都没有出现过?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总所周知,尚方宝剑有上斩昏君,下斩佞臣,先斩后奏的特权,堪称政治场上的一件绝世神兵;而免死金牌则具备不论大小罪行一律免死的功能,也是政治斗争中的一件最强防具。在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中,这两大神器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