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说一说诸葛亮为何冒险过江吊周瑜?

说一说诸葛亮为何冒险过江吊周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552 更新时间:2024/1/15 22:16:09

那么,他一定得冒这个险吗?换个别人去不是安全得多吗?可是,诸葛军师这回是铁了心要去,一介书生竟然有“壮士一去,哪怕是火海刀山也扑向前”的大无畏勇气。就是主公刘备的一颗心也是悬在了半天空的。有人提出:诸葛亮吊祭周瑜是多情还是无情?老郑以为既不是多情,也不是无情,而是形势所迫,大局所需。他要借吊丧这个舞台,上演一出“缓解矛盾,维护联合”的大戏。这样的戏份,除了孔明先生谁也拿不下来。

其实,祭奠周瑜只是一个礼节,一个形式,孔明此行一定有比这更重要的使命。老郑以为,其目的有三(《三国演义》似乎离不开“三”):其一,他要告诉东吴上下,我诸葛亮是周公瑾的朋友,是知音,并不是传说的那样是死对头,有他没我,有我没他。朋友共事,难免有言差语失,彼此误会之处,消除了误会,友情更加真挚。如若不来,正说明诸葛亮不是朋友,人家死了你也不哭几声,甚至说你是幸灾乐祸偷着乐。所以,诸葛亮必须来,必须哭,哭得比谁都伤心,都痛,才会让周瑜家人和东吴上下心里那口怨气像拔了气门芯的轮胎瘪了。诸葛亮这一哭结果很不错,首先,东吴新任都督鲁肃,看到孔明真是悲痛欲绝,心里就嘀咕:“孔明自是多情,乃公瑾量窄,自取死耳。”反倒是死者大都督的气量狭小了。

其二,他要让东吴君臣明白,周瑜故去,不仅是东吴的巨大损失,也是刘备一方的重大损失,东吴失去栋梁,荆州的房子也跟着晃悠。诸葛亮不会袖手旁观,而是要跟东吴一起化悲痛为力量,精兵强国,准备战斗。周瑜部将皆欲杀孔明,因见赵云带剑相随,不敢下手,只是原因之一,诸葛亮在伏地大哭中晓明了利害,周瑜的部将才松了剑柄。解铃还须系铃人,诸葛亮不亲为,别人谁也扭转不了剑拔弩张的局势。因此,诸葛亮虽然不会舞刀弄枪,但他的泪水能顶十万兵将。一旦东吴将领们动起手来,死伤的不只是诸葛亮一人,还有刘备荆州的人马。所以,诸葛亮是用吊丧来挽狂澜,不是在演戏,是扭转乾坤。

其三,要确保孙刘抗曹的联盟不被破坏。周瑜之死直接危及到孙刘两家的关系,破裂只在一念之间。而吊丧正是一个天赐的良机,诸葛亮当然要抓住不放,用自己的文笔之长,将周瑜的历史功绩与风流倜傥描绘得有声有色,哪怕是猫哭耗子你也找不出任何破绽。哭周瑜其实是哭孙刘两家来之不易的联合取得的胜利,哭周瑜是哭孙刘联联合危在旦夕的前景。如果因为周瑜之死把愤怒撒在刘备诸葛亮身上,受伤的是孙刘两家,得利的只有曹操。我们能干这种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吗?诸葛亮说得明白,周瑜大都督是孙刘联合抗曹政策的确立者,诸葛亮曾经参与了谋划,坚定了东吴的决心。继续联合抗曹是大都督的遗愿,如若违背了,公瑾九泉之下焉能瞑目?

不要小看一篇吊文的力量,正是这篇声情并茂的文字,让诸葛亮的江东之行有惊而无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加上鲁肃先生的从旁相助,孙刘两家才化干戈为玉帛,续写了联合抗曹的宏伟新篇章。可惜孙权吕蒙之辈目光短浅,见利忘义,一个白衣渡江偷袭荆州之举,就让双方努力多年、精心缔结的联合土崩瓦解。蜀汉刘备从此走上下坡路,到了刘禅终至灭亡。东吴也没有好到哪儿,还是举手投降,仰人鼻息了啊!那时孔明的在天之灵不会哭任何人,只会愤而怒之曰:无耻小人,败坏了唾手可得的天下耶……

附:诸葛亮吊周瑜文呜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岂不伤?我心实痛,酹酒一觞;君其有灵,享我烝尝!吊君幼学,以交伯符;仗义疏财,让舍以民。吊君弱冠,万里鹏抟;定建霸业,割据江南。吊君壮力,远镇巴丘;景升怀虑,讨逆无忧。吊君丰度,佳配小乔;汉臣之婿,不愧当朝,吊君气概,谏阻纳质;始不垂翅,终能奋翼。吊君鄱阳,蒋干来说;挥洒自如,雅量高志。吊君弘才,文武筹略;火攻破敌,挽强为弱。想君当年,雄姿英发;哭君早逝,俯地流血。忠义之心,英灵之气;命终三纪,名垂百世,哀君情切,愁肠千结;惟我肝胆,悲无断绝。昊天昏暗,三军怆然;主为哀泣;友为泪涟。亮也不才,丐计求谋;助吴拒曹,辅汉安刘;掎角之援,首尾相俦,若存若亡,何虑何忧?呜呼公瑾!生死永别!朴守其贞,冥冥灭灭,魂如有灵,以鉴我心:从此天下,更无知音!呜呼痛哉!伏惟尚飨。

更多文章

  • 因错杀一名将,秦昭襄王将一统天下的名头,拱手让给了秦始皇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昭襄王十大名将,一统天下秦始皇,秦昭襄王跟秦始皇的关系

    秦朝在历史上是尽人皆知的,秦朝之所以能够尽人皆知,主要原因就是秦朝出了一个千古一帝——秦始皇。这位皇帝想必是小孩子也会知道,他创造了历史上多项第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秦始皇创造了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一词的人,这就奠定了其后2000多年的政治格局,就单单凭这一点,秦始皇也是当之无愧的

  • 马超勇冠三军,为何一直没有获得刘备的重用呢?原因并不复杂!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刘备为啥不重用马超,刘备是怎么评价马超的,马超和刘备有什么关系

    与此相对应的是,关羽因为去世较早,官至前将军,但是,关羽镇守荆州,拥有“假节钺”的权力,也即可以对手下先斩后奏。至于张飞,车骑将军的官职虽然在马超之下,但是,张飞镇守阆中,拥有“假节”的权力,也即可以代表天子。那么,问题来了,马超勇冠三军,为何一直没有获得刘备的重用呢?一首先,对于勇冠三军的马超,在

  • 韩信虽受一时之辱,却化解了一场危机,跨越了阶层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韩信的尊严被削了,爱江山更爱美人韩信,楚汉骄雄韩信

    一个人最好的状态就是,受人敬重不狂喜,受人侮辱不暴怒。唯有将一切看淡,遇事冷静理性,才能在这世间活得游刃有余。韩信,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统帅。他从小失去父母,主要靠钓鱼换钱和受好心人施舍维持生活,屡屡遭到周围人的歧视和冷遇。某天,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有一个屠夫挑衅他:“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

  • 武则天已经立了李氏太子了,为什么还会发生神龙政变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唐朝,武则天

    神龙革命——实际上,神龙革命的作用并不大,只不过是加速了唐中宗李显登基的过程而已。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按照武后所立的是太子李显来讲,朝堂终究是要姓李的。但是太子为什么会联合宰相发动神龙革命呢?武则天登基的时候已经67岁了,步入古稀之年武后也逐渐的心力交瘁,而皇权带来的一切也让女帝意乱神迷。晚年的武后沉

  • 朱元璋多次北伐,为什么却没能消灭元朝残余势力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朝,朱元璋

    明朝建立后,元朝的残余势力时常侵扰明朝边境,对明朝有着重大的威胁。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间,为了明朝北部边疆的稳定,对北元残余势力先后进行了八次的军事行动。进一步巩固了明朝的统治。首先,在朱元璋派遣徐达攻陷了蒙元的大都北京城之后,把蒙元重新赶到了草原上。蒙元朝廷对于中原的统治基本上完结,而朱元璋也可以说

  • 乾隆为什么那么宠爱福康安,他是不是乾隆的私生子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清朝,乾隆,福康安

    众所周知历史上乾隆极度偏爱傅恒的儿子福康安,所以很多人觉得福康安是乾隆私生子,若非如此,一个臣子的儿子,为什么会得到帝王的垂青呢?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历史上的富察·傅恒,文武双全,出生高贵,对清王朝有很大贡献,所以深受乾隆皇帝的喜爱。可惜因为清缅战争,乾隆还是失去了傅恒。在战争结束回到京城之后,傅恒因

  • 刘禅被司马昭迁到洛阳居住后,他是怎么度过余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三国,蜀汉,刘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本来刘禅打开成都城门,投降了曹魏,已经万事大吉。可是邓艾、钟会和姜维这三位大佬偏偏不老实,一个个打着自己的小九九,都想着自立为王。邓艾在取得大胜外,有点飘了,擅自循东汉将

  • 纣王战败之谜,被一组铭文解开,学者:周武王和姜子牙真是太狡猾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纣王和姜子牙谁厉害,纣王和周武王的实力,关于纣王的历史记载

    军事上的失败,一般可以从战略和战术两方面分析。以牧野之战为例,也可依照这个范式。从战略上来说,纣王穷兵黩武、刚愎自用,不仅不能团结国内贵族,更不能亲睦友邦,最终导致绝大多数诸侯都投靠于周人。纣王的失败印证了那句老话——“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但若想从战术上来分析,却困难重重。毕竟牧野之战距离今天

  • 周朝的历代先王中,谁的功劳最大?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周朝历代诸侯王名称,周朝最厉害的帝王,历史上的周朝谁最厉害

    这些先王要说起来时间跨度很大,从帝尧封姬弃于邰地开始,到商末周文王兴起于西岐止。一共经历了约1000余年,这期间不知产生了多少代先王,我们只从几个具有转折性意义的先王身上来对比。那么这几位就是:始祖后稷、第一次迁徙的姬不窋、第二次迁徙的姬刘(公刘)、第三次迁徙的姬亶(古公亶父)、兴周的周文王。1、后

  • 周朝开国功臣姜子牙的后人,为何被周王以残忍手段烹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姜子牙后人排名,姜子牙的历史事件和影响,西周姜子牙最后去哪了

    而这三个原因和到一块,就是周朝的天下走向了礼乐崩坏,必然导致的一个结果。我们要把这个问题回答好了,就得先把这件事重新说一下,然后再来分析一下,这里面的原因。 事情的经过。 齐国是周朝最为重要的封国,为什么这样说呢?当年周武王为了酬谢各个功臣和自己的宗室,对天下实行了分封制,而第一个接受封地的就是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