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宋:北宋的一线生机之种师道的“结硬寨,打呆仗”

大宋:北宋的一线生机之种师道的“结硬寨,打呆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919 更新时间:2024/1/19 10:15:35

说是北狩,不过是个面子词儿,也就是被人家俘虏了。在城破的那一天,钦宗皇帝就曾经恸哭懊悔:“朕不用种师道言,以至于此!”看来钦宗皇帝还是知道自己做错了事,但如果给钦宗一颗后悔药,让时光倒流到种师道提出策略的那一刻,北宋会有救吗?

公元1125年宣和七年十一月,徽宗皇帝得到了金人宗翰、宗望两路大军大举入侵,北边诸郡皆陷,忻州、代州沦于敌手,太原府被围的消息。金军一路势如破竹,徽宗被金军犀利的攻势吓破了胆,十二月,徽宗迅速禅位南逃。

被留在东京新鲜出炉的钦宗皇帝也想南逃,可金军攻势太快,就在钦宗犹豫的时候,宗望率领的金军已经杀到东京城下。无奈之下,钦宗皇帝只能指望挡住金军的攻势,否则自己就会成为金军网里的鱼。此时的局势对大宋极其不利,宗望带领的金军占据了城外的粮食贮存地。

此时的宋军还处于一片混乱之中,北面的宋军主力已经全部不战而崩溃,东京城中的防守部队不但战力堪忧,数量也不足。所以此时的大宋朝廷危在旦夕,随时有覆灭的风险。宋钦宗刚刚继位,没有处理政务的经验,更不要说面对如狼似虎的金军了。

其实带着大军围城的宗望心里也没有底,金军在数量上并不多,想要攻破坚城东京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知道古时攻城耗费个一年半载是十分正常的事。要不是宗望十分幸运地占据了东京城外的粮食贮存地,他带领的金军恐怕也早就草草撤回了。

此时宗望并没有指望攻破东京,灭亡大宋,他还没有那么大的野心。深入敌国,处处都会有风险,他可不敢赌那么大。他只想看看能够得到多少好处,所以到达东京城下之后不久,宗望就派出使者进入东京议和。议和的条件就是金银财物和割让三镇的土地,对此钦宗也是随波逐流,听任大臣们与金人商谈。

只要金人撤退,钦宗就谢天谢地了,最急迫的就是让金人撤军。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宋各地的援军纷纷到来,很快在数量上大大超过了城下的金军。大宋君臣终于缓过了神,开始思考对策,一改原来的惊慌失措。有了军队,钦宗的心也安定了下来。主战派也开始考虑使用军事手段逼退金军。

于是都统制姚平仲率军夜袭金兵,结果被金人提前发觉大败而归。夜袭的失败使得大宋君臣一下子丧失了以军事手段击退金兵的信心。钦宗立刻解除了以纲为代表的主战派宗望道歉,然后全盘接受了宗望提出的撤军条件,同意支付指定的金银财物以及割让三镇土地。

宗望也不愿意在东京城下耗下去,夜长梦多的道理他还是明白的。于是在东京城下待了三个月的宗望帅军撤退了。这个时候大宋的有识之士也开始给钦宗出主意。《宋史》记载:

种师道请乘金人半济击之,帝不许。师道曰:“异日必为中国患。”御史中丞吕好问言于帝曰:“金人得志,益轻中国,秋冬必倾国复来,御敌之备,当速讲求。”不听。

其实随着宋军不断地聚集到东京城下,宋军的实力也在不断地增长。宋军已经可以靠数量对金军进行反击了。但钦宗被姚平仲的失败吓破了胆,不敢再与金兵交战。于是连趁着金军渡过黄河的半渡而击的简单策略都不敢采取了。

宗望的金军不过四五万人,半渡而击不过攻击两万多敌军。如果钦宗同意种师道的策略,宋军极有可能对未能渡河的金军予以重创。这样一来,也可以防止金军再次入侵,但钦宗没有同意这么做。这也让宗望对于大宋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大宋软弱可欺呀。

李纲也谏言:“澶渊之役,虽与辽人盟约,及其退也,犹遣重兵护送之,盖恐其无所忌惮,肆行掳掠故也。金人之去三日矣,初谓其以船筏渡河,今系桥济师,一日而毕。盍遣大兵用澶渊故事护送之!”

钦宗倒是同意了派遣大军紧盯着金军撤退,这样可以给金军一定的压力,让其不能肆意行动,掳掠地方。李纲得到了允许,便分遣将士,数路大军数道并进。并且同时给诸将下了命令,只要有机可乘就可以向金军主动发起攻击。

将士们欣然接受这样的命令,他们也是想要建功立业的。可是宰相责怪李纲把城下的所有兵力都派去追敌了,一旦有变则无力应对,于是派人命令诸将返回东京城下。原本诸将率军已经追到了邢、赵间,忽然得到了撤军的命令,诸将一下子灰了心,无不扼腕。

等到李纲再次争取到追击金军的命令时,前方的数路大军已经就地解散了。中丞许翰也讲道:

“金人此去,存亡所系,当令一大创,使失利去,则中原可保,四夷可服。不然,将来再举,必有不救之患。宜遣师道邀击之。”帝亦不听。

许翰的意见是一定要重创金军,否则会导致金军再次入侵,到了那时恐怕会有不救之患。最好让种师道追击金军,伺机给予金军重创,以便杜绝宗望再次南侵的念头。可是钦宗就是不能接受这样的意见。对于将来如何应对金军,种师道给出了这样的对策:

“我众彼寡,但分兵结营,控守要地,使彼粮道不通,坐以持久,可破也。”

说白了,种师道想要采取的策略就是后世曾国藩对付太平军的策略:结硬寨,打呆仗。先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依靠雄厚的兵力和碾压对手的庞大财力压垮对方。不要与对方梭哈决战,就靠自己比对方强大的资源来拖垮对方。

应该说种师道提出的策略是最符合北宋当时的情况的:大宋军队素质远远低于对方,但大宋的财力和物资生产能力远远强于金国。只要不决战,自然可以拖垮金军那数目可怜的兵力。只是大宋君臣上下没有一个人去执行种师道的策略。

最终在金军第二次南下的时候,大宋土崩瓦解,灰飞烟灭。直到钦宗被俘才想起种师道的建议,可是一切都已经晚了,“结硬寨,打呆仗”的策略没能提前出现在中国的战场上。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明朝最牛硬汉 狱中瓷片割肉 不吭一声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杨继盛这个名字,哪怕再过一千年,也会在史书里闪闪发光,因为他的经历实在太彪悍。杨继盛很小的时候母亲便早早离开人世,他孤苦无依并受尽后母奴役。杨继盛在这样的经历中并未妥协,而是培养了自己坚韧不拔的性格,这样的性格为他后来的惊世壮举奠定了基础。杨继盛因其性格刚正,不巴结任何上司,所任官职从来都不大。他出

  • 朱高炽矫诏,汉王撕圣旨扔朱瞻基脸上,揭露若微身份,他想被烤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正史上朱高炽与朱瞻基的关系,明朝第四位皇帝朱高炽和朱瞻基,朱瞻基和朱高炽的关系

    朱棣曾说过要赦免靖难遗孤,但朱棣还没做成这件事就去了。之后朱高炽登基,朱高炽也想赦免靖难遗孤,但他威望不够,他想借着先帝的威望做成这事。若微很会模仿人的笔迹,朱高炽把先帝遗诏给她,让她模仿先帝笔迹写下赦免诏书。若微感动得五体投地、泪流满面。第二天,朱高炽在朱棣灵前宣读遗诏,遗诏上让朱高炽登基,还有若

  • 明朝大臣酷爱喝酒,他答应父亲只喝三杯,大家听说后纷纷大笑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朝大臣上朝前留下遗书,明朝皇帝喝酒的故事,著名明朝大臣

    这可算是要了陈镐的命了,对他而言,没酒的日子实在没什么意思,可父亲的命令又不能不执行。陈镐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个“好”主意:他找来几个工匠,要他们给自己做了一个一次能装二斤多的大酒杯,还特意在酒杯的内壁刻下了这样八个大字:“父命戒酒,止饮三杯。”他表面上说要遵守父命,只饮三杯,实际上三杯喝完后,已经

  • 明朝皇帝姓朱,为了避讳把猪改成这个名字,网友:真有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是个很迷信的人,市井街坊天天杀猪杀猪,听着就像在杀朱,朱元璋听着心里也不安,但是这猪也不能全杀光啊,没办法,朱元璋就打算在猪这个名字上想办法了。朱元璋根据猪的体型和外貌,将猪的名字改为“肥肥”很形象,甚至还有一种诡异的萌感,但是“肥肥”虽然萌,但是不好听啊!于是又将猪的名字改成了“彘”“豕”。

  • 朱瞻基想灵前除汉王,朱高炽要好名声,让他不要先动手,心机真深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高炽鸡鸣寺教训朱瞻基完整版,朱高炽教育朱瞻基,正史上朱高炽与朱瞻基的关系

    边疆,汉王赵王离开自己营地,去朱棣老营找朱棣,于谦告知他俩,朱棣离世、朱高炽登基。于谦让他俩回京参加朱棣的葬礼,他俩不愿。然后于谦这方的士兵包围了他俩。樊忠将军跟随朱棣多年,也劝他俩放下刀剑,他可以保他俩无事。他俩不信,发信号通知自己的部下前来支援。之后双方打起来了。杨士奇带着朱高炽的圣旨,见汉王赵

  • 赵匡胤不光武力强大,反间计用得也是炉火纯青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赵匡胤真实武力,赵匡胤的武力值高吗,赵匡胤基本信息

    南唐有一员大将叫林仁肇,素来以勇敢闻名,可以说是南唐诸将之首,更是军队的精神领袖。赵匡胤听说他的骁勇,心里特别忌惮。于是就想了一招反间计。当时的情况是,北宋已经占据了长江以北的所有土地,南唐皇帝正已经是后主李煜,而且北宋已经灭掉了盘据岭南的南汉政权,可以从北、西、南三个方面威胁南唐。李煜非常害怕,向

  • 魏忠贤曾留下13字箴言,崇祯帝不听,最后大明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魏忠贤对崇祯说的话,崇祯皇帝对魏忠贤的看法,魏忠贤是不是死在崇祯手上的

    而当历史发展到明朝末年,当时势都不站在大明王朝这一边之时,一个狂妄到自称“九千岁”的太监亦是如此,权倾朝野, 但他与赵高、王振们不同的时,他的一系列举动却都是王朝系身,更是面对时局危殆,曾留下了13字箴言。可惜的是,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崇祯帝并未听从,终于大明王朝这个最后的汉人王朝也在农

  • 西夏向西扩张受阻,为什么耶律大石可以轻松建立西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西夏和西辽关系,历史上的西辽西夏在当今的哪里,西辽建国后耶律大石

    而我们知道,辽国在灭亡后,在西域和中亚冒出来一个西辽,甚至还一度在中亚地区称王称霸,周边的小国只能是俯首称臣。所以很多人觉得不可理解,西夏存在的时间更久,而且处于西北,怎么就没有向西扩张。而辽国的一小撮人却在西域翻起这么大的浪。那么为什么西夏向西扩张收阻,而耶律大石可以轻松建立西辽?西夏和西辽根本不

  • 明宣宗朱瞻基,仅仅在位10年时间,为何38岁英年早逝?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宗朱瞻基,明宣宗对朱瞻基的评价,明宣宗朱瞻基出生年月

    公元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突然去世,当时引发了很大的混乱。因为明朝上下对朱瞻基寄予厚望,更何况皇帝菜38岁,正值壮年。朱瞻基去世以后,留下了2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其中,孙皇后所生的皇皇长子朱祁镇继位。由于小皇帝只有8岁,由太皇太后张氏、皇太后孙氏和内阁三杨辅政。那么,作为大明帝国的第5位皇帝,年仅3

  • 准备10年,端平更化,"昏君"宋理宗,如何为南宋续命近半个世纪?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端平入洛在历史上是个什么事件,端平入洛为什么不先拿下关中,端平入洛深度解析

    理宗作为一位并不愚笨且颇有政治头脑的皇帝,决不会在史弥远专权的十年间完全无所事事。我们从史弥远死后,理宗随即进行“端平更化”来看,理宗对史弥远的黑暗、腐朽统治也有所不满。他即位之后,相当“勤政”。我们不可忘记,他兴于侧微,从宗室远族入继大统,从一介平民跃上天子宝座,四、五年的短时间内达到权力顶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