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顺、南明、清三朝争雄,清朝最终胜出,它做得最聪明的事是什么?

顺、南明、清三朝争雄,清朝最终胜出,它做得最聪明的事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830 更新时间:2024/2/4 17:55:47

至此,在原明朝的疆域上,出现了四个政权,顺、南明、清,以及在四川的张献忠建立的大西国。张献忠为躲避李自成的锋芒,主动跑到四川边角之地,基本上已经成为打酱油的,那么,未来的天下所属就将在顺、南明、清之间决定。

历史结局告诉我们,清朝最终胜出,顺和南明都成为清朝一统江山的刀下亡魂。清朝入关时,不到十万军队,能够完成蛇吞象的壮举,得益于清朝决策层的聪明,抛开军事上的优劣,至少在和顺、南明争夺人心上,清朝是技高一筹的,这也是它笑到最后的关键。

这里说的人心不是指全天下老百姓的心,他们虽然人数最多,但最没有话语权,明朝还存在时,话语权和资源的掌控权,既不在皇帝手中,也不在老百姓手中,而是在全天下的士绅手中。而顺、南明、清三方,在对待士绅的态度上,只有清朝聪明地争取到了大多数。

李自成:从不重视知识分子,始终没能完成政权性质的转变

李自成从崇祯三年时造反开始,就和明朝的全体士绅站在对立面,无论是部队弱小时还是壮大时,都没有想过借助士绅的力量,唯一看中的,是士绅们的财富,可以抢来提供军资,凡所破城池,一定是杀尽城中的明朝官员和当地士绅,抢光他们的财富。

因此,直到李自成杀进北京时,身边的文化人都不多,质量也不高,大顺朝的首席文官牛金星,只是个举人出身,传说中的李岩,同样只是个举人,宋献策和顾君恩更是连个秀才都不是。即便如此,进北京后,李自成依旧不愿意相信高级知识分子。

已经建朝的大顺,显然缺少大量治理国家的人才,而在北京城中,明朝有数千名官员都可以为他所用,这些官员也愿意效力新朝,北京城破时,虽然有不少忠心明朝的臣子殉国,但留下来等待李自成赏官封爵的却更多。

但李自成一直没能转变心态,没能把自己从农民起义军领导人转变成为地主阶级和士绅阶级的代表,没有完成政权性质的转变。没办法,在明朝的那个时代,你必须要代表广大士绅,才能算是代表天下人。

李自成在北京定下的政策是,勉强留用原明朝四品以下官员,其余的,全部是打劫对象。这让试图投降李自成的士绅们绝望,包括李自成占领的所有的地盘中,等待他的态度的士绅们。从民族角度来说,估计他们宁愿跟着李自成干,也不会愿意跟着后来入关的清朝干。

哪怕李自成态度恶劣一些,可以慢慢改变嘛,再怎么着也不会比喜欢剥皮的朱元璋更凶狠吧?可李自成最后的态度让他们彻底放弃,治国不依靠士绅能行?李自成因此退出争夺天下的序列,本人也死于曾经希望他转变的地主阶级之手。

南明:排斥大多数从北方逃归的官员,把他们全部推向清朝??

清朝能在短短几个月内,就在广大的北方地区站稳脚跟,除了感谢李自成,还要感谢南明。南明建立后,没有马上应对清军和李自成残部都将南下的危机,而是先掀起了大案,针对的是所有的投降过李自成和没有殉国的,从北方逃归的明朝官员和士绅。

当时逃到南方的官员相当多,除此之外,北方还有一大堆不愿意侍奉清朝的明朝官员和士绅,都在准备以南明为后盾就地抗清,或积极南逃,还有一部分是跟着李自成逃跑的,即使是李自成不要的,也都想着往南方跑,毕竟,南京有了新朝廷。

显然,至少在清朝刚进北京时,绝大部分北方的明朝官员和士绅们是排斥清朝的。但南明朝廷掀起的“逆案”(或称“顺案”)把这些人大多定为了“从贼逆官”,要治他们的罪,硬生生的把他们推给了清朝。

而主导“逆案”的就是东林党人,原因有二,其一,北方来的官员很多都是在职官,新朝建立,也需要给他们安排位置,东林党不希望给他们挪位置,希望朝堂上最好全是东林党人,所以,很干脆的用“从贼”的名义把他们全拦在朝堂之外。

其二,东林党在拥立南明新君的斗争上是失败的,获胜的是他们不认可的马士英,名义上主政的马士英想要继续在朝堂上对东林党占据优势,也需要更多的非东林党人进入朝堂,而从北方逃归的官员绝大多数都不是东林党,正好为马士英所用。

马士英想要的,就是东林党不想要的,马士英势单力孤,在南京肯定是斗不过东林党的,一件在东林党人主导下的“逆案”把心向南明的原明朝官员和北方士绅们全给得罪了,李自成不要,南明不要,他们还能找谁?清朝捡了大便宜。

清朝:退地还财,前明官员全部留用,多多益善,来者不拒

清朝入北京后,对前明官员和北方的士绅们采取了非常积极的态度,跟顺、南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刚进北京,摄政王多尔衮就发布“令在京内阁、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官员,俱以原官同满官一体办事”的诏令。

后来又详细说明“凡文武官员军民人等,不论原属流贼,或为流贼逼勒投降者,若能归服我朝,仍准录用”,不管你是什么派别,是否投降过,清朝统统给你安排官职。再等到南明办“逆案”消息一传过来,在北方的官员和士绅马上就心向清朝了。

且清朝还把所有被李自成的部队抢去的田地全部还给留在北京和北方的士绅,承诺无罪不收,这下更是把留在北方的明朝官员和士绅们的心给彻底笼络住了。李自成来抢钱,南明认为他们是“从贼”,都不给活路,清朝给了,结果自然注定。

有了大批前明官员和士绅们的配合,清朝才能迅速在北方稳固统治。清朝贵族后来在北方大肆搞圈地运动,还有剃发易服等,在北方的反抗却少,原因就是得到了好处和认可的北方士绅们没有组织起来闹腾,他们不闹,老百姓啥用也没。

综上,明末清初,几方势力在人心(士绅之心)的争夺上,清朝是采取的最聪明的做法,这有赖于清朝本身在关外时,就录用了不少汉官,看到了汉官在治国上的帮助巨大,也明确地知道,要坐稳比辽东大数百倍的关内江山要依靠谁。

武力或许是争夺天下的保证之一,但要长远,还是要靠掌握着舆论话语权和资源的那部分人,李自成有武力,南明有大义,但他们都没有团结好应该团结的人,用现在的说法就是,清朝的统一战线工作做得比顺和南明都要强。

更多文章

  • 她是皇太极庶妃,生下清朝最有名的公主,却被康熙杀光全家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康熙皇太极的关系,康熙庶妃,康熙死后最宠爱的女人

    关于奇垒氏,史料中记载不多,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她是一名来自察哈尔部的女子,父亲名为固英塞桑。话说,皇太极继位后,便一直谋划着开疆拓土,首先将矛头指向了后金西侧的察哈尔部,先后发动了三次对察哈尔部的战争,最终逼得察哈尔部首领林丹汗客死于青海打草滩。林丹汗去世后,他的福晋们带领余部归顺了皇太极,奇垒氏的

  • 宋明亡了都有大量汉人殉国,大清亡了,为何旗人勋贵殉国仅7个?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亡后宗室都去哪了,明朝末年的抗清将领,南宋灭亡后有多少汉人存活下来了

    大清亡了许多人都曾听说过,在宋元或明清交替之际为气节而殉国的悲壮故事,无论是文天祥慷慨赴死,大宋官员与百姓崖山赴难,还是史可法英勇就义,百姓誓死不留辫,都体现出中国一直以来都十分流行的节义观。如果中国一直按原有的路子走下去,那么当大清为下一个反叛者所取代的时候,我想也应该重现“崖山赴难”这样的情形,

  • 她是《延禧攻略》的反派,历史上活到96,雍正封妃,乾隆封皇贵妃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延禧攻略最厉害的妃子,延禧攻略历史人物分析,延禧攻略哪个妃子最善良

    耿氏出身不高,所以她没能以福晋的身份成为雍正的枕边人,她嫁给雍正后仅当了个格格,这个格格相当于民间大户人家的小妾,也就是说她在府邸的地位并不高。不过虽然没有得到雍正的特别宠爱,但耿氏并不自怨自艾,她的性格落落大方,而且不喜欢和其他女子一样一天到晚的争风吃醋。而且耿氏还有个特殊的才能,就是作为女子的她

  • 彭州惊现一宋代“藏宝坑”,考古挖掘后:金银器351件,国宝115件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出土大量黄金文物,宋末出土文物,探索发现宋代文物

    而作为我们中国老百姓,要始终记住一点,那就是要保护自己国家的文物,好在确实如今不少文物的发现都是和百姓有关,老百姓发现文物大部分都选择了主动报告有关部门,然后主动上交,这种精神品质比多少钱都值得可贵。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件事发生在四川彭州,那是还在1993年的时候,当时彭州闹市区正在进行道路的修建,自然

  • 张玉娘:她的词比李清照更婉约 她的爱情比梁祝更凄美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张玉娘个人简历,张玉娘诗词,张玉娘和李清照谁漂亮

    《张玉娘:她的词比李清照更婉约,她的爱情比梁祝更凄美》主要描写了宋代著名女词人张玉娘短暂的一生和感人的爱情。张玉娘,一个鲜为人知的名字,但她的词,让人想到李清照,她的爱情更让人不由自主想到绝唱一般的梁祝,感人中藏着凄美,凄美中又流露绝望。这曲爱情之歌,注定被千古流传。本文由女作家华之授权发表,未经许

  • 张居正抄家:一个奇葩引发的血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张居正被抄家下场凄惨,张居正抄家真相,张居正为什么要抄家

    顺时针研习历史,逆时针解毒世界微信公众号:历史研习社原创-NO.1227作者:营三千审核:喵大大 编排:风晓暮万历十二年,曾经权势通天的内阁首辅张居正在荆州的老家遭到查抄。事实上,这次抄家,不但令人震惊,而且极其惨烈。张居正的儿子们遭到严刑逼供,长子张敬修自缢身亡,其弟张懋修两次自杀未果。张敬修的妻

  • 张献忠岷江沉宝黄金印章被专家估价3亿,老农捡到为何被判重刑?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张献忠江口沉宝完整视频,张献忠印章值多少钱,张献忠岷江口沉银图片

    明朝末年,天下大乱!生活无以为继的老百姓纷纷揭竿而起反对腐朽透顶的大明王朝,最后,形成两支势力最大的农民起义军,首领分别是李自成和张献忠。1643年,李自成率军攻破西安,继而征服整个陕西,控制了榆林、延安、庆阳、绥德等明朝边防重镇,建立起以“陕西为核心根据地”的割据“王国”,建立起大顺政权,年号“永

  • 开封府有个恶人郑屠,无恶不作,然而包拯竟然置之不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包拯开封府,河南开封府包拯的故事,开封府电视剧包拯瞪眼到几集

    包拯。包青天明辨是非,秉公执法,白审阳,夜审阴,几乎所有宵小之辈在开封府都不敢造次的。但凡事总有例外,开封府一个杀猪的屠夫,恶贯满盈,人尽皆知,但包拯对他竟然置之不理。屠夫姓郑,因而人们都叫他郑屠。开封府本地的居民都知道这个郑屠原本是一位教书先生,而后不知道因为何事,变得恶贯满盈了。但他是大恶不犯,

  • 张献忠将宝藏沉江的秘密终于大白于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张献忠30亿宝藏图片,张献忠15亿宝藏,张献忠宝藏在什么地方

    在明末的农民起义中,张献忠是不亚于李自成的一位义军领导人。他不仅攻克凤阳、毁坏皇陵,甚至还建立了大西政权与明廷和清廷进行抗衡。张献忠有太多的奇闻异事和民间故事流传后世,除了屠戮蜀地和隐姓埋名以外,恐怕就要数“江中沉宝”这个故事最具知名度了。接下来,我们一起简单了解关于张献忠沉宝的这段故事。“石龙对石

  • 张居正和李太后有私情?历史并非如此简单,李太后几招搞定张居正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张居正和李太后有孩子吗,李太后和张居正是什么关系,李太后讲张居正

    ◆原创作品,洗稿、抄袭必究前言导语野史一直传言李太后和万历首辅张居正有一腿,而且传得有鼻子有眼,作为万历的生母,虽然地位尊崇,但隆庆皇帝驾崩的时候她还不到30岁,可谓风韵犹存。而且张居正的成功上位确实得到了李太后的大力支持,不光如此,关于张居正和李太后的“私情”,还有一段记载:艾自修,自修勿修,白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