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朝15年而亡的原因:看看得罪了多少阶层,就明白该不该速亡

秦朝15年而亡的原因:看看得罪了多少阶层,就明白该不该速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590 更新时间:2023/12/6 20:55:05

关于秦朝灭亡的原因,传统文人一直将之归结于“严刑酷法”,导致天下濒临“土崩瓦解”的局面,于是引起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点燃了反秦之火,此后一发不可收拾。

但考古发现的里耶秦简、睡虎地秦简等秦代法律文件显示,秦法并非一味严苛,其实存在很多人情味,否则也不可能在秦国维持100多年,后来还被汉代继承。对于陈胜遭遇大雨的“逾期之罪”,律令上已经考虑到了这种情况,并不是一杀了之。当然,秦二世是不是破坏了律法条文,乃至肆意加码,这就不得而知了。

因此,将秦朝灭亡的原因,全部归结于律法严苛,其实是值得商榷的,至少从目前的信息来看,应该说秦朝严刑峻法是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但肯定不是全部。

既然如此,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看来,任何一个王朝的灭亡,往往是其得罪了大多数人,如果从此角度来看,秦朝灭亡的真正原因就更为清晰了。

首先,普通民众。

秦始皇在位时,当时整个中国也就3000万人,但修建骊山陵墓大约70万青壮,征讨南越前后投入上百万青壮,再加上修长城、直道、驰道等,全国大约10%的人口在服役,而且这些基本都是青壮年。

胡亥继位之后,似乎变本加厉,继续以各种名义强征百姓服役。因此,胡亥时期的服役人口比例进一步上升。

在普通百姓群体中,还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商人,也被秦朝得罪。秦朝实行的是重农抑商政策,将商人归于社会闲杂人等范畴,比如“商贾”、“逆旅”(旅店主)、“赘壻”、“刑徒”、“罪吏”、“亡命”,以及豪富之家的奴仆如“厮”“舆”、“徒”、“童”等,都属于“七科谪”的部分,大批商人曾被发配边疆。

由此,秦朝这些举动,无疑得罪了普通民众,所以才有陈胜吴广起义。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先秦还是“贵族政治”时代,民众“人多而无识”,力量非常弱小,也没有什么自主意识,所以从周代到秦朝的千余年中,一直没有农民起义。而陈胜本人是贵族后代,他与吴广的起义只维持了六个月,期间响应起义者主要还是一些六国曾经的贵族,比如项梁、项羽、张耳田单等无不都是贵族出身,就连刘邦,祖上也有显赫的贵族身份。

因此,秦末起义中的“农民起义”色彩并不多,更多的还是贵族争夺权力,或者说这是一场六国贵族主导的复国运动。换言之,秦朝如果单纯只是得罪这一群体,可能并不会灭亡。

其次,宗室与官员。

胡亥继位之后,担心群臣与宗室诸公子不服,于是问赵高:“大臣不服,官吏尚彊,及诸公子必与我争,为之奈何?”

赵高开出的药方简单又粗暴,就是杀人立威,又能清除异己。于是,胡亥“行诛大臣及诸公子,以罪过连逮少近官三郎”,又将他的兄弟姐妹屠杀一空。最终,宗室振恐,群臣振恐,黔首振恐。

后来,连右丞相去疾、左丞相李斯、将军冯劫三个顶级高官,因为劝谏胡亥而被关进监狱,其中李斯被杀,去疾与冯劫自杀。而这三人下狱,他们的门人、提拔的官员,是不是也会遭到一场清洗?

因此,胡亥得罪了宗室与官员,注定得不到他们的真心效力。

可以说,胡亥在位期间,宗室、官员人人自危,章邯率军投降其实就是这种局势下的无奈选择,其他很多官员将士后来投靠起义军,主要原因也在于此。

第三,六国贵族。

关东六国当中,齐国、楚国、燕国都始于周初,历史极其悠久,韩赵魏建国较晚,但存在时间也有200余年。秦始皇灭亡六国之后,如何对待六国贵族的呢?

一方面,将六国贵族豪强迁徙到关中,让他们脱离故乡,由此消除他们造反的隐患。

一方面,留在故乡的六国贵族残余,彻底失去了贵族身份,与普通平民地位一样。

被迁走的贵族豪强,他们就在秦政府眼皮底下,虽然恨之入骨,却不敢有什么异动。但留在六国的残余贵族势力,他们的身份地位突然一落千丈,对秦朝的愤恨就可想而知了,也会寻找机会造反复国。

更为重要的是,秦朝还有雪上加霜的做法,进一步激发六国贵族的复国之心。

秦朝建立之后,秦始皇颁布了“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法令。从历史的角度来说,这个政策无疑是大一统的基础,是千古未有的良策,但对于当时的六国贵族来说,这个政策就很不友好了,比如“车同轨、书同文”对六国贵族的影响:

1,“书同文”

自西周以来,经过数百年的演化,到了春秋战国时,很多诸侯国都发展出了自己的文字,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传统。当秦始皇要求“书同文”,全部采用秦篆时,意味着一大批六国贵族立即成为文盲!(上图,战国七雄的马字)

2,“车同轨”

春秋战国时,列国没有统一的制度,各地马车大小不一,车道有宽有窄。秦始皇规定车辆两轮的距离一律改为六尺,使车轮的距离相同。显然,“车同轨”无疑又导致六国贵族的大量车辆被淘汰,同时统一的车轨也无法体现出他们的身份地位。

可以说,秦始皇的这些政策,固然利于华夏,或许操之过急,让以前备受尊重的贵族群体,几乎一下子沦落到“贱民”之列,秦朝统治还未显现出破绽时,他们不敢异动,但一旦出现陈胜吴广起义,且造成了巨大的声势时,他们立即跳出来造反,并迅速成为反秦主导力量。如果没有六国贵族的起兵,陈胜吴广起义不可能推翻秦朝。

更为严峻的是,秦朝时刚开始向平民政治过渡,贵族在各自区域仍拥有强大的力量与影响力,当六国贵族纷纷起兵时,天下立即乱成一团,秦朝统治由此分崩离析。

当秦朝得罪了百姓(包括农民、商人等)、官员、宗室、六国贵族等时,代表着将所有阶层都得罪了一个遍。在这种情况下,秦朝还能不亡吗?

古代儒家门徒将秦朝灭亡的原因,归结为严刑峻法,更多的是为了打击法家,防止法家死灰复燃与儒家争夺治国话语权。因此,读古今中外历史书籍时,首先需要搞清楚作者的身份立场,真正客观描述历史的毕竟只是少数。

参考资料:《史记》等

更多文章

  • 曹操虽然用人唯贤,但为什么不能统一天下完成霸业?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曹操有没有统一天下的机会,曹操为何不能统一天下,曹操的霸业传了几代

    也许从三国演义中曹操对张松的态度可以瞧出一些端倪出来。话说道第六十回张永年反难杨修庞士元议取西蜀那张松了许都馆驿中住定,每日去相府伺候,求见曹操,候了三日,方得通姓名。那曹操因为自破马超回,傲睨得志,每日饮宴,无事少出,又见得那张松生的人物猥琐,再算上张松出语顶撞,更加不喜,遂拂袖而起,转入后堂。后

  • 曹操挟天子令诸侯,为何到死不称帝?原因:务实而已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曹操哪年挟天下以令诸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有实际作用吗,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真的有用么

    如果说建安元年(196)前曹操在这方面的努力还只是一种不动声色的铺垫,那么从建安元年起,他就开始在这方面迈出了坚实有力的步伐。建安元年八月,曹操亲至洛阳朝见汉献帝,随即扶持汉献帝迁都许昌,将献帝变成了自己手中的一个愧僵和一张王牌,取得了“扶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献帝任命曹操为大将军,封武平侯,后来因

  • 如果曹昂有儿子,曹操还会培养曹丕接班吗?会,但会换一种方式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在曹昂去世后,曹操与原配丁夫人彻底决裂,并让卞夫人成为了自己的正室,而卞夫人所生的长子曹丕则成为了曹操的嫡长子,正因为曹丕的身份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他才能够从诸位儿子之中脱颖而出,并战胜了自己的弟弟曹植,成为了曹操的继承人。不过这都是建立在当年曹昂没有留下子嗣的基础上的,假如曹昂在去世的时候就已经有

  • 刘邦的“三尺神兵”斩蛇剑,从哪儿来,又到哪儿去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邦的三尺剑讲的是什么,刘邦真人照片,刘邦打过三尺剑吗

    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汉高祖刘邦讨伐黥布叛乱,被流箭射中,伤势很严重,吕后请来“良医”给刘邦疗伤。医生看过伤口说:“可治。”刘邦却拒绝医治,并宣称:“我一个平民出身,手提三尺剑夺取天下,这不是天命,又是什么?我的死期已到,就算是扁鹊来了,也没啥用!”病甚,吕后迎良医。医入见,高祖问医。医曰

  • 秦始皇后代子孙被找到,这4个姓氏的人都是他后裔,看是哪四个?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始皇的后代名单,哪四个姓氏是秦始皇的后人,秦始皇的子孙都有谁

    “姬自匿有身……子楚遂立姬为夫人。”这是《史记·吕不韦列传》中对秦始皇嬴政出身的记载。换言之,当时人们心中的秦始皇嬴政之父乃是秦庄襄王子楚,母亲则是赵姬,但也有不少人认为他的生父其实是将赵姬送给子楚的商人吕不韦。秦始皇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逐鹿中原,是我国封建王朝历史上第一个实现中央集权大一

  • 老师不会告诉你,草船借箭不是诸葛亮的计谋,这件事是孙权干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草船借箭是诸葛亮抢孙权的功劳吗,孙权草船借箭记载,孙权草船借箭完整视频

    小说《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是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该故事被编入小学语文教材,许多人即便没看过《三国演义》,对此也有一定的了解。然而,老师一般不会告诉你,草船借箭不是诸葛亮的计谋,这件事其实是孙权干的。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难道草船借箭有多个版本?实际上,小说三国演义版本的草船借箭是为了抬高诸葛亮

  • 三国东吴名将真不少: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程普、黄盖……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周瑜陆逊吕蒙程普哪个好,三国吴国名将陆逊,周瑜和陆逊谁是江东第一名将

    一部小说,为了突出正面的英雄,也会诞生一个反面的丑角,而《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小说,自然也符合这一规律。因此,蜀汉的刘备集团便成了小说的正面英雄,曹操的魏国沦为了反面的丑角。东吴,便处在了尴尬的位置,为正反两个主角搭戏,成为了配角,存在感极低。实际上,历史上的东吴群英荟萃,可并不像《三国演义》中描述的

  • 李陵终生不回汉朝,这就是司马迁崇尚的人品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陵与司马迁,司马迁对李陵的影响,司马迁说李陵投降了吗

    说起来,李陵一大家子也真是够悲催的。李陵的爷爷李广号称飞将军,跟匈奴人打了一辈子仗,但运气总是不太好,要么立下的战功不足以封侯,要么战功足够了,他又犯错导致无法封侯,最后还因为迷路而被卫青问责,结果自杀而死。李陵的叔父李敢也是个悲剧,他原本跟随霍去病封狼居胥,立下赫赫战功而被封侯,最后因为找卫青泄愤

  • 武则天杀了那么多大臣,但没有去碰程咬金,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武则天没杀程咬金,武则天除掉程咬金了吗,武则天为何打不过程咬金

    在过去两千多年的历史当中,诞生了很多的封建王朝,在这些封建王朝当中,大多数都是以男子为皇帝,但是能坐上皇位的,不仅仅只有男性,还有女性,在历史上,不管是萧太后还是清朝的慈禧,以及汉朝的吕候,这些人虽然曾经指掌过一段时间的朝政,但是这些人和唐朝的武则天想必,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武则天我历史上第一位女皇

  • 李隆基称帝后,为何非杀上官婉儿不可,原因:此婢妖淫,渎乱宫闱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隆基为什么杀婉儿,李隆基杀上官婉儿原因,李隆基为什么杀上官婉儿知乎

    其实在上官婉儿的童年时期,她的生活非常艰苦。664年时她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里,祖祖辈辈都是正直的官员。然而就在这时,还没来得及和她相处的父亲与祖父,因为罢黜武则天一事遭到了牵连诛杀。还被打入了奴籍。尽管她只是一名奴仆,可才名早就让人们忽视了她的身份,纷纷对这个年纪轻轻但格外聪慧的姑娘表示赞誉。当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