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43年,正是乾隆8年,那一年的夏天,一直被称作是“中国最热夏天”,那么,在那一年,到底热到了什么程度?
在《北京志气象志》中有说明:在那一年的7月20日-25日,短短6天,基本上平均的温44.度都是在40摄氏度以上尤其是7月25日,整个气温到了44.4摄氏度。平常,就算是只有38摄氏度的气温,我们就会觉得难以忍受了,但是这上升到40摄氏度,得有多热?
据统计,从1743年的7月14日开始,全国各处因为高温而地区的人数不胜数,到7月25日,单单是北京城内和附近,因为高温丧失性命的人数就达到了11400人,这还只是这个区域内的情况,试想,如果把所有地区的死亡人数统计起来,那得有多少。
在以前,很讲究“天命”,人们也对因果报应深信不疑。凡是遇上了天灾,便会觉得是上天在惩罚世人,所以,自古以来,皇帝都有祭天等习惯。除此之外,很多皇帝还会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反思,生怕是因为自己的过错,连累老百姓一起遭殃,所以也就出现了“罪己诏”。
何谓“罪己诏”?其实就是皇帝对自己的忏悔词。
早在公元前163年,就已经出现了“罪己诏”,据说,是我们国家历史上出现的时间最早的一份当时 ,汉文帝就因为国家发生的灾荒,进行自我检讨,向上天认罪,并且鼓舞老百姓一起想办法应灾。确实,作为皇帝也是很难的,虽然身居高位,但是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会间接影响到老百姓的生活。
当乾隆皇帝遇到了这场天灾后,也向天下人发了一份罪己诏。公元1743年,全国各地,惨状遍地。皇帝每天都会受到来个各个地方的奏折,上面写着的都是一件又一件的惨状——田里的地都干得不成样子了,裂缝可以塞进拳头;庄稼都晒死了,没有收成了;喝水都蒸发干了,家里的水井打不出水......老百姓苦不堪言,度日艰难,很多都因为脱水失去生命。
于是,乾隆皇帝便在罪己诏中表示:这都是我的过错,肯定是我在任用人的时候有失公允,我知道这次灾难的严重性,肯定是上天在惩罚我。
自我悔过之后,乾隆皇帝给受灾的百姓下发了很多的物资用以抗灾。最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个夏天也就过去了,只是,人们依旧是大自然玩弄于股掌间的东西罢了,天灾难防。
现如今,距离1743年已经277年了,“最热的夏天”虽然已经过去了这么久,但是,谁又能保证不会有下一个更热的夏天?
1981—1990年间=,仅仅9年时间,全球的平均温度相比100年前,上升了0.48摄氏度。虽然这个数字看起来好像并不大,但是,却在慢慢的使在我们的家园走向险境。在2015年的《巴黎协定》中指出,全球升温在2030-2052年间会达到1.5摄氏度。相关科学研究者指出,这种升温,会让陆地上的酷热天气变得越来越多,也就是说,像1743年的那种“热夏”天气,会越来越多,甚至更热。
所以,我们还是要保持着敬畏自然的心,为了不让“最热夏天”的惨状再次出现,也为了给子孙后代谋福祉,还是要从当下做起,保护环境,敬畏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