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战争直接人口锐减90%以上,历史上其实也是有的,那就是汉末三国的时候,荆州也就是湖北地区人口锐减。荆州原本是楚国发家的地方,就因为三国拉锯,人口减少直到南宋才又重新恢复过来。清朝湖广填四川还算好的,至少四川两三百年就恢复了。
康熙年间初期,四川只有18090丁,18090丁指的是18090个青壮年男子,妇女老幼不称丁,推算下来四川在户口统计内的大概是五、六万人。
张献忠纵兵杀戮的历史记载《蜀碧》、《蜀龟鉴》、《圣教入川记》及各地方志、亲历者回忆录中不绝于笔,大西军队在强行征粮和镇压各地反抗中大肆杀戮。江口镇沉银中大量百姓的首饰打捞出水。
近20余年来成都周边崇州、眉山等地相继发现其留下的万人坑,文字、物证俱在。张献忠这个典型反社会人格。这货如果麾下有甲乙丙三支兵马,也是先令甲杀乙,再令乙杀丙,最后令甲自杀。
张献忠1644年8月初9进的成都,1646年7月纵火后退出成都,11月27日在西充凤凰山被清军射死,总共2年多一点。
期间成都及周边府县居民十不存一,之后也是川北清军和眉州南明军在“成都荒漠”反复拉锯。1646年张献忠战死后,大西军开进昆明,直到1648年刘文秀出征川南,但立足不稳。在此期间,大西军在云南全力经营,在四川基本没有设官治理。
古代军队如匪,尤其乱世之中很多当兵就是为了抢劫。攻城后掠夺是非常常见的事,而掠夺中伴随着屠杀。而且张献忠由于对四川集团的不信任以及坚壁清野的作战方式,都会伴随着大量平民的死亡。
张献忠始终没法与士大夫和谐相处。导致士大夫们投奔明朝。这让张献忠的内心备受煎熬,加上后来南部明军的进攻,士大夫投奔明朝的就更多了。所以张就对这群士大夫就很不信任,最后这个不信任转移到了平民身上,而西军是张的部队,张有绝对权威,所以大西军喜欢屠杀。
记载张献忠屠川恶行的文献比比皆是,不止《明史》,其作者既有明清两方的官员文人,也有民间文人,甚至有张献忠身边的洋传教士。
古代封建统治,政权和宗族之间的关系一直都很难处理。多数政权是依靠宗族,利用宗族的人才和物力。但是川蜀存在体量较小的问题,用常规的办法无法和全国政权对耗。一直对耗,内部矛盾就会变得极为尖锐,容易崩。诸葛亮在治理川蜀的时候面对的就是这样的问题。诸葛亮有治理严明的名气,这很容易就可以看出他对川蜀本地宗族整体是打压的。
这是无奈的选择,诸葛亮要使用川蜀的物力对抗体量比川蜀大四五倍的曹操政权,就必然压榨本地宗族。刘备集团有来自全国的老班底,于是和压榨出来的物力结合可以和曹操集团对抗;但是到后期,来自全国的人才老去,后期仅靠川蜀人才就无法和曹操集团对抗了。张献忠盘踞川蜀,形势可能类似吧。只是张更加的极端暴烈,可能直接对大户屠杀。
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这是持续很久的移民历史。很多四川人的家谱都有从麻城迁过来这一说,麻城是一个迁移中转站。川东一带大部分祖籍来自湖北麻城,麻城是当年湖北移出的集中点,当然后人都记住了来自于麻城。
四川的移民来自湖北的占了大部分,这跟两地很早经长江往来有关,两地口音相同就能证明这点。四川移民来自全国许多地方,史记上能证明,从口音上民俗风情上也能证明他们来自那里,这些需要本地人才能辨别出来他们的区别。
由于川人大部分来自外地,所以他们也能接纳外地人。外省受灾受难,四川人都会认为自己的亲人受苦了,需要自己去帮助,帮助外地人是自己的本分是自己的职责。不管你来自哪,你身在何处,我们的祖先来自山西的洪桐,来自华夏大地,我们都是炎黄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中华大地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国泰民安是我们共同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