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是绝大多数甲骨文的发掘地,它们多是商朝统治者占卜所用。这些甲骨文从商代持续到西周早期。甲骨文上的字数虽然不多,但却内容庞杂。从政治、军事到天文、历法,几乎都有记载。但是令人惋惜的是,甲骨文多为占卜而刻,所记载也多是当时之事,并不涉及前朝往事。已知最早的甲骨文距今3500年以上,虽然稍早于殷墟甲骨文时期,但也属于商朝。因而,甲骨文中并未有关于夏朝的记载。
为何甲骨文中没有关于夏朝的记载呢?首先,这与朝代特色息息相关,商朝对鬼神一事极为迷信。商朝对于鬼神的推崇是自上而下的,商王自称为群巫之长。此举虽然有借宗教迷信维持统治的嫌疑,但也可以窥见古人普遍的鬼神观念。如此一来,用甲骨占卜也就在情理之中。商朝的大事小情几乎都要仰赖于占卜。无论是对外战争,还是农业收成,都要进行占卜。实际上,甲骨文便是卜辞,它记载了所问之事和占卜结果。相较之下,夏朝虽然也有迷信思想,但却远远不如商朝,自然也就不需要用甲骨文求神问鬼。除此之外,有史记载,夏朝的文字乃是夏篆,并未使用甲骨文。
甲骨文距今实在太过遥远,即使其中有关于夏朝的记载也难以辨认。其一,纵然我国学者对甲骨文已钻研多年,但尚有文字无法辨认。据统计,已经出土的甲骨有十五余万片,其上刻有4500字,但是认出的仅有2000字左右,尚不足一半。甲骨文距今久远,又多是象形文字,要认出甲骨文并加以求证并非易事。其二,已认出的文字中有些意义难以理解,无法确认其与夏朝是否有关。甲骨文中曾经发现“土方“二字,郭沫若认为”土方“所指的就是夏民族。在《商颂》中曾记载”禹敷下土方“,但仅凭此推断仍然让人难以信服。因而,此说法学界多不认可。
许多甲骨已被作为药材使用,即使其中有关于夏朝的记载,也再难寻回。清代金石学家王懿荣在偶然间发现一味药材,名为龙骨。龙骨上刻有图案,而且许多图案有相似之处。王懿荣研究良久,认定这是一种古代文字,这才大批量收购龙骨。实际上,龙骨本是远古哺乳动物骨骼化石,可以入药。后来,甲骨代替龙骨作为药用,王懿荣发现的便是甲骨。安阳一带常有人贩卖甲骨入药,因而许多甲骨文已经丢失,其上可能有关于夏朝的记载,但是也无迹可寻了。
甲骨文中并未有关于夏朝的记载,但是出土的陶器青铜器等已经证实了夏朝的存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文物的出土,夏朝的历史也会更加被人们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