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读书人为什么都会想考取功名?对他们有什么好处

古代读书人为什么都会想考取功名?对他们有什么好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238 更新时间:2024/1/19 19:41:45

科举考试制度形成于隋朝,到朝基本发展成熟,历朝历代虽然在考试时间、考试间隔时间上有一定差别,但其本质上的层级关系没变,也都是朝廷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所谓科举考试的层级关系,指的是层层晋级,先是童生、秀才,然后就是考举人、考进士,有点像如今的小学升初中再考高中,然后考大学、考研。

在晋级方面虽然可以类比,但古代科举考试我们如今的读书考试本质上大不相同,我们现在读书的目的大都是为了学习知识、学习技能,古代读书参加科举考试的目的却只有一个,那就是考取功名,正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等等,这些都直观反映了古代读书人的心态。

古代读书人的这种心态可以理解,毕竟生活在封建社会中,尤其是家中贫寒的学子,科举考试是他们实现人生转变的唯一机会,很多人一辈子都只考取了一个秀才的功名,但他们不放弃,在这条道路上一直走到黑,哪怕已经白发苍苍,还在不懈地追求功名,清代吴敬梓所著《儒林外史》中就有相关描写,“范进中举”代表了一大批人的悲哀。

也许有人会问,那么多人参加科举考试,最终能考中进士的少之又少,为什么古代读书人还趋之若鹜,这就是笔者今天要说的主题。这里要说明一下,古代科举考试,考中举人就有资格做官,但并不是一定能做官,考中进士就自动拥有了朝廷官员的身份,不过我们说的“功名”不仅仅是举人和进士身份,考上秀才也算有了功名,只不过是最低的功名。

以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为例,看看需要经历哪些过程。古代读书人最基层的身份是童生,成为童生才叫读书人,古代童生也需要参加考试,而且是两级,县试和府试;成为童生之后才有资格参加院试,院试通过了就成为了秀才;秀才可以参加在省城举行的乡试,乡试通过了就叫“举人”。

我们经常能够听到的“进京赶考”,说的就是举人,只有举人才有资格到京城参加会试,会试通过的被称为“贡士”(也叫“中式进士”),接下来他们要接受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殿试之后放榜,分为三甲:一甲3人,即当科的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三甲分别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考取功名后,他们拥有哪些权利?最低一级的功名是秀才,除了享有免除自己的徭役赋税之外,见了地方官也不用像普通老百姓一样下跪,只要对地方官拱手作揖即可,也可自称学生,称地方官为老师。秀才还可以穿盘领长衫、头“方巾”、脚蹬长靴,犯罪也不能直接对其用刑,必须上报州府批准。

举人那就更不得了,地位远高于秀才,个别优秀的可以直接当官,没有当官的也受人尊敬,成为一方名流,见到地方官不仅不用下跪,地方官还得给其赐座,与一县之县太爷平起平坐,一家人的赋税都可以被免除,除此之外,举人进京参加考试的费用也都有地方官府承担。

至于进士,那就已经是双脚踏入了官场,不仅不用交税,还可以享受朝廷的俸禄,他们一般都会被委派到各地主政,幸运的还可以留在京城做一个京官,正所谓“书中自有千锺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考中进士之后便体现的淋漓尽致。

宋代出现了“榜下捉婿”,就是一方豪绅在殿试放榜之时,会一直侯在榜下,将看中的上榜者直接带回家做女婿,一副你争我抢的景象,也有许多状元被皇帝当场赐婚的案例。“榜下捉婿”这一壮观场景虽然发生在宋朝,但明清时期也还存在,只不过没有那么夸,大多都是悄悄操作。

从古代科举考试后的身份变化可以看出,功名成为众多学子矢志不渝的追求,再正常不过,甚至可以说,他们一辈子除了这么一个追求,再无其他理想,尤其是古代读书人还有一股子自以为是的清高,自读书之日起就奔着功名去,只要没有天灾人祸,或者是碰壁碰的鼻青脸肿,他们是绝不会放弃这条道路。

标签: 考取功名隋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福康安真的是乾隆的私生子吗 为何满朝文武只有他能封王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乾隆,福康安,历史解密

    乾隆在位时期为何只有福康安封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说起福康安,一些人刚开始可能并不清楚这是谁。但是一提起他的父亲福伦,也许大家就知道了。在火遍大江南北的《还珠格格》里面,福尔泰的原型就是福康安。民间一些吃瓜群众们最喜欢八卦宫廷皇家秘史,其中就

  • 古代西域大国:龟兹的历史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龟兹古国,汉朝,历史解密

    龟兹国(拼音qiūcí,梵语Kucina)又称丘慈、邱兹、丘兹,是中国古代西域大国之一,汉朝时为西域北道诸国之一,唐代安西四镇之一。为古来西域出产铁器之地。龟兹古代居民属印欧种。回鹘人到来后,人种和语言均逐渐回鹘化,龟兹国以库车绿洲为中心,最盛时辖境相当于今新疆轮台、库车、沙雅、拜城、阿克苏 、新和

  • 苏轼最让人啼笑皆非的一首词是哪首?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苏轼,宋朝,历史解密

    苏轼的才华世人皆知,他在豪放和婉约中随意切换。不少人心中有疑问,今人眼中的宋代文坛扛把子,在当时有多风光呢?或许这么说大家就明白了。当时苏轼的词不但风靡本土,就连高丽人和辽人也爱得不行,都知道宋人里有个苏东坡。这股东坡风蔓延至北宋末年,朝廷颇为不安。于是他们索性下令不得刻印苏轼的作品,但终究他们还是

  • 福康安为什么是清朝三藩之后唯一的异姓王?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福康安,清朝,历史解密

    清朝对于封王采取十分慎重的态度,特别是封异姓王。除了入关之初,出于统一全国、稳定统治的需要,封了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3人为藩王,孙可望为义王,之后就几乎不再封异姓王了。连强行为清朝续命半个世纪的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都没有被封为王,遑论其他?不过,在乾隆时期,有一个异姓功臣在死后被封为郡王,创

  • 揭秘:北宋三朝名相韩琦,功安社稷恩泽英俊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宋朝,历史解密

    韩琦(1008—1075),字秩圭,河南安阳人。历相仁宗、英宗、神宗三朝,拥立英宗、神宗即位,以其文武全才、忠义情怀、阔大胸襟、实干精神,镇安国家,救民疾苦,呵护英俊,立德、立功、立言,为世垂范。封魏国公,谥曰“忠献”,世人常敬称之为韩公、魏公、韩魏公、韩忠献。功安社稷 威震内外孟子说:“有安社稷臣

  • 狄仁杰被打入大牢,说了一句什么话?立刻反败为胜!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在唐朝,来俊臣堪称大师级的酷吏,他的老师周兴就已经算得上一号人物了,帮武则天造下了无数冤案,可小来却比老师来得更猛,直接把老师请进了大罐子里,做成了一道历史上有名的“闷罐周兴”,也留下了一个流传千古的成语——“请君入瓮”。把老师干掉之后,小来还没过瘾,又把矛头指向了狄仁杰。在中国,狄仁杰的大名无人不

  • 古人为何要在家中放置一个屏风呢 其作用目的是什么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古代,屏风,历史解密

    现在的城市当中,楼盘也是也一天比一天多,所以需要装修的也是越来越多,现如今装修公司在街上可以说就是一抓一大把,说白了都是一个模式,现在的很多商家为了吸引顾客的眼球,可以说是花样百出,但是这其中确实也有很多不错的公司,花样多,而且品质也是相当的有保证,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虽然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种

  • 汉朝时期的吕后专权集团实力有多大?她经历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吕后专权,汉朝,历史解密

    汉初吕氏外戚的专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谈吕氏的专权之前,笔者想先谈一谈吕后(吕雉)这个人。女人不易,吕后也是一个女人。我们只看到了吕后的强势专权,却忽略了曾经吕后也是一个贤良淑德,勤俭持家的妇人而已不到二十的吕后嫁给大她十五岁的刘邦的时候,刘邦身边已经有了一个儿子刘肥。当时的

  • 秦国为何能在战国中期时脱颖而出?不仅仅因为商鞅变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秦国,历史解密

    战国中期时,秦国逐渐走向强盛,将山东六国远远甩在身后,那么秦国是怎么做到的?原因不只是因为变法。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战国中期的历史中,秦国可以说是以顽强的毅力,崛起于战国中期的历史舞台上。战国时期的首霸魏国衰弱后,使得此前诸多受到魏国压制的诸侯,开始在战国这个大舞台上跃跃

  • 施银花:越剧四大名旦之一,女子越剧的开拓者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施银花,民国,历史解密

    女,越剧演员。浙江省嵊县施家岙村人。名列《中国越剧大典》名人卷。她是女子越剧的开拓者,女子绍兴文戏时期的著名旦角,有"花衫鼻祖"之誉。唱腔上学习、继承男班名旦琴素娥的花腔,婉转圆润,被称为"施腔"。被誉为"越剧泰斗"、"越剧皇后",并冠为"三花"(施银花、赵瑞花、王杏花)之魁。曾移演《雷雨》,开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