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辛弃疾为一个侍女写的词,令人拍案叫绝

辛弃疾为一个侍女写的词,令人拍案叫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642 更新时间:2024/1/22 12:00:56

在古代,侍女这样的身份一般是上不得台面的,基本上很少有人会注意到这个群体。她们没有什么社会地位,也基本上不会有人为她们作诗作词。不过凡事也有例外,号称“词中之龙”的辛弃疾就曾为自己的同僚侍女作了一首词,而且句句里面有对方的名字,令人拍案叫绝。下面就来笔者一起走进这首词。

《浣溪沙·赠子文侍人名笑笑》

侬是嶔崎可笑人,不妨开口笑时频。有人一笑坐生春。

歌欲颦时还浅笑,醉逢笑处却轻颦。宜颦宜笑越精神。

这首词是辛弃疾在同僚严子文的家宴上,为严子文一位叫做笑笑的侍女所写。词的白话译文如下:你是一个卓尔不群可爱的人,不妨多开口笑笑,当你开头笑的时候满座都会生春。唱到让人皱眉的地方你也能浅笑言兮,喝醉到欢笑的时候你又轻轻皱眉,不管是皱眉还是浅笑你总是那么合人心意。

这首词上阕是对笑笑不流于俗的赞誉,首句便是运用典故对笑笑大加赞誉,“嶔崎可笑人”出自南朝代文人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容止》,其中有这样的描写“周伯仁道桓茂伦,嵚崎历落,可笑人”。这一句其实是有调侃的意味的,将笑笑比作卓尔不群的伟丈夫式的人物,但是显然以笑笑的身份搭配这样的赞誉很违和,而词人既然有这样的言语,说明笑笑确实是有不凡之处的。其实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辛弃疾,辛弃疾当时仕途不顺遂,对于朝中的大臣多是看不上眼,但是却对一个侍女这般赞誉,可见辛弃疾看人并不是看对方的地位,而是全凭一已喜好的性情中人。

这首词的下阕就是描写了笑笑的“特立独行”。南宋朝廷本就羸弱,所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即使歌也应该是“歌欲颦”,也就是痛苦的,但是笑笑在这样的时候却是“浅笑”。但这并不是说笑笑麻木不仁,她的浅笑只是笑和强颜,含有凄伤的意味,大抵可以理解是对在座寻欢作乐的人的一种讥讽。而当别人喝完酒尽情欢笑的时候,笑笑却皱起了眉头,这是对于这些麻木不仁的看客的鄙夷厌弃,是不屑。由此“一颦一笑”的反差也道出了笑笑的高傲的秉性,大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意味。而这样的一幕被辛弃疾铺捉到,自然是觉得这女子不流于俗,“一颦一笑”都是那么合乎自己的心意。

这首词虽然从表面上看是一首调笑之词,读来也是有趣至极。但是却从一位不起眼的侍女表达出词人不一样的审美。在辛弃疾眼里,身份地位的高低和品行并无关系,哪怕是笑笑这样如平凡的姑娘,也会有不一样的美,这样的辛弃疾令人赞叹!这首词大家喜欢吗?欢迎和小编讨论!

标签: 辛弃疾南宋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曹魏的五大“都督区”分别在哪里?是如何划分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曹魏,三国,历史解密

    魏国(220年—266年)是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后世史家多称曹魏,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汉末三国时期,都督一名开始大量出现﹐其中有的是偏裨将校﹐有的则是一支大军的主将。前者被称为帐下都督或部曲督﹐后者被称为持节都督﹐影响最大的是后一种。曹操在一统北方的过程中

  • 孙权是怎么立足江东而不败的?孙权的君臣相处之道!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三国,孙权,历史解密

    汉中王刘备在成都称帝以后,一心要为前将军关羽复仇。尽管翊军将军赵云等大臣反复劝谏,他仍然一意孤行。不久,车骑将军张飞因为虐待部下,被帐下将张达、范疆两人杀害。随后,两人拿着张飞的头颅去投奔孙权。这无疑是给刘备火上浇油。魏文帝黄初二年(公元 221 年)七月,蜀汉昭烈帝刘备决定亲率各路军队进攻吴侯孙权

  • 历史上3大未解之谜,其中一个慈禧太后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慈禧太后,历史解密

    五千多年的中华文化,发生了许多奇妙的事情,有些事情最终因为无法解释,而成为了千古之谜,今天笔者就给大家讲讲中国历史上3大未解之谜。第一个则是郑和下西洋之谜。大家都知道,明成祖朱棣在发动靖难之役之后,夺取了建文帝朱允炆的帝位,并且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盛世,这便是著名的永乐盛世。据史料记载,朱棣一生励

  • 朱元璋规定贪污60两就斩首,明朝60两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元璋,明朝,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历史中,出了近500位皇帝,其中有一位“草包”皇帝,从小放过牛、要过饭,对于贪官污吏,他最是痛恨,称得上是“史上对贪官污吏最狠的皇帝”,当年他杀了15万贪官,并规定贪污60两银子以上的就格杀勿论,那么60两银子在现在是多少钱呢?朱元璋,出生于公元1328年,他家里非常穷

  • 有关于三一八惨案的报导是什么样的 三一八惨案的纪念地方分别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民国,三一八惨案,历史解密

    《申报》报导对于该惨案,《申报》给予了充分报道,1926.03.20《申报》4版《本馆要电》:3月18日,北京群众五千余人,由李大钊主持,在天安门集会抗议,要求拒绝八国通牒。当学生游 行队伍到北京铁狮子胡同执政府和国务院门前请愿时,执政府卫 队在不加任何警告的情况下,向请愿队伍实弹射击,顿时血肉横飞

  • 清朝皇帝看清文化形势,开始重视佛道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清朝,古代,历史解密

    清朝与明朝有很大区别,明朝灭亡时明朝士子认为这又是一次灭顶的文化灾难,但定鼎中原的满清统治者很快就看清了文化形势,制定了“崇儒重道”的国策。康熙皇帝认为儒家学说实在,较空寂的佛道宗教更有利于国家政治。康熙九年(1670年),康熙帝颁布十六条圣训,意在化民为俗,文教为先。对于众多的宗教,清政府以儒家学

  • 十六国历史:后燕、北燕、南燕哪个更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南燕,十六国,历史解密

    后燕(384-409年)是十六国时期鲜卑慕容氏所建立的国家,建立者为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第五子慕容垂,都中山(今河北定州),后迁往龙城(今辽宁朝阳),全盛时有今河北、山东及辽宁、山西、河南大部。384年,慕容垂在荥阳(今河南荥阳)自称燕王,建立后燕。395年参合陂之战后,后燕被一分为二,开始衰落。396

  • 曹国曹伯阳:春秋时期中最搞笑的一次称霸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曹国,周朝,历史解密

    春秋时代,自齐桓公称霸开始,中原大地上上演了一出出列国争霸的好戏,不过这个争霸也仅仅限于几个大国之间,但是,在春秋末年,有一小国也妄想称霸,结果国君身死国灭,这个国家就是曹国。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曹国的最后一代君主曹伯阳。曹国是周朝初建时封的诸侯国,始祖是周文王嫡出第六子、周武王胞弟姬振铎,传至曹伯

  • 息姑效仿周公,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息姑,春秋,历史解密

    在古装电视剧里面常常会有这样的一句话,圣意难测。其实每个人都是有脾气的,皇上也不例外,但是为什么平常人生气我们并不会感到惧怕,而皇上生气就会吓得不轻呢?因为我们平常人没有什么权利,就算是生气也最多就是朝着对方骂几句,再不然就是两个人打斗一番,但是绝对不会有生命危险或者是要下狱这种情况。但是皇上就不一

  • 揭秘:北魏至唐朝前期的赋役制度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北魏,南北朝,历史解密

    均田制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人口发展的又一重要土地制度。同时,也是古代封建社会不断剥削民力和财力的主要赋役手段之一。从公元485年即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颁布颁布均田令开始标志“均田制”正式诞生。北魏孝文帝是一位心怀“大一统”思想的开明之君,他在位期间通过施行一系列改革,让处于劣势地位的北魏一跃成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