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一位大臣家中井水变美酒,朱元璋为何将其满门抄斩?

明朝一位大臣家中井水变美酒,朱元璋为何将其满门抄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919 更新时间:2024/1/20 22:33:52

明朝一位大臣祖坟发光,家中井水变美酒,朱元璋下令:满门抄斩!朱元璋是一个嗜杀如命的皇帝,我们都知道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可以说他是汉人中的一个传奇,他出身太过平凡,家里也只是普通的农户,而他生逢乱世却能异军突起,在一众兄弟的帮衬下开创了大明江山,可想而知他的御人能力和战斗力绝对是好几颗星。

朱元璋登基以后进行了多次改革,前面我们提到了朱元璋嗜杀如命,那么他都做了什么呢?朱元璋为了实现权力的集中,杀掉了一位开国大臣,可是这次杀戮牵连甚广,前后持续大概10年的时间诛杀了3万多人,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朱元璋杀掉的那个开国大臣就是宰相胡惟庸,胡惟庸可是一直跟随朱元璋身边10多年,做事稳重得体,又有很强的办事能力,所以才会受到皇帝的重用。朱元璋的皇位是来之不易的,所以对于胡惟庸这样的人也是会难免有些猜忌,尤其是他在当了宰相之后变得嚣张跋扈,越来越蛮横。

胡惟庸一共当了7年的宰相,随着他官位的晋升,权利也在百官之上,他从最开始谨小慎微的办事风格忽然来了个大转变,朱元璋最欣赏的就是他的勤奋和谨慎,可是当了宰相的他可能是因为高枕无忧,开始有一些飘飘然,甚至很多重大事件都由胡惟庸自己一个人做主,这也是朱元璋杀他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武百官递上奏折的时候,为了消除朝廷中对自己不利的消息,胡惟庸都会把所有的奏折先看一遍。如果他在看见有弹劾他的奏折,他会按下不上报,这样就会导致言路不通,官员的信息也没有办法传到皇帝的眼前,一些生杀予夺的大事,全凭宰相一个人做主,皇帝丝毫不知。

胡惟庸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那些位卑言轻的官员们为了讨好胡惟庸,全都想尽办法巴结他。他们三天两头的就给宰相府送礼,也是借此机会,胡惟庸开始壮大自己的队伍,拉拢朝中各势力。1379年,外国使者前来朝见,为明朝皇帝送上了丰厚的贡品,按道理来讲,涉及两国建交的事情,皇帝必定会出面的。可是这件大事,宰相并没有告诉朱元璋,还是皇宫中的宦官出城,看到了才回宫禀报皇帝,这一次彻底惹恼了朱元璋,朱元璋对此事非不满。

在朱元璋看来,宰相是有意隐瞒此事,认为对方是想独揽朝政,而胡惟庸却说是礼部的失误,这自然是他找的借口。朱元璋又不是傻子,他早就知道宰相的权力太大了,一心想要找机会除掉这股力量,这件事情过了之后没有多久果然有了机会。

民间开始有消息传出说,宰相家的祖坟在夜晚发出阵阵光芒,照得天边都带有异彩,四周百里都能看见光芒,这是祥瑞之兆。古时候人们是非常迷信的,每当天有异象的时候,一般都预示着天子降生。但是这样的言论明显就是故意捏造的,只是为了烘托个人魅力,作为当朝的皇帝,朱元璋肯定要多一个心眼儿。

朱元璋马上派手下人去打探,果然在宰相的老家,人人都说有这样的事发生,太监就把这事告诉了皇帝,皇帝想着到底要什么借口除掉这个心腹大患,总不能说他们老家祖坟冒光,所以有谋反之心,必须杀了他吧。就在朱元璋想不到任杀掉他借口的时候,胡惟庸居然自己送上了门。

他跟皇帝说家中的水井很特别,近日居然能打出美酒,非常稀罕,特别要求皇帝去他家中品尝,这件特别的事情也是十分让人好奇的,朱元璋答应两天以后去胡府品尝美酒。在皇帝赶往胡府的路上,却被人告知说宰相府中传出阵阵兵器响动,而且近几日一直有士兵在府中操练,恐怕是蓄意谋反,朱元璋一敏感多疑,赶紧令人调转车头回到了皇宫,并且下令将宰相一家满门抄斩。

这件事情的发生太符合朱元璋的心意了,他本身就有意向除掉宰相,没想到对方按耐不住露出了马脚,正好可以名正言顺的除掉他的心头大患。当然也有人认为这是朱元璋自己设计的桥段,目的就是为了铲除这个心头大患所制造的借口,不管原因是什么,在胡惟庸被杀死后的十余年间,投靠过他的官员前前后后死了3万余人。

朱元璋诛杀胡惟庸,废除了数千年的宰相制度,胡惟庸也成为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任宰相。

标签: 胡惟庸明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应国:西周武王姬发封四子姬达为应侯,尔后立国为应国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应国,西周,历史解密

    公元前1122年至公元前1120年间,西周武王姬发封四子姬达(出自雍妃)为应侯,尔后立国为应国(今河南省宝丰以东、鲁山东南及平顶山市区、叶县、郏县、襄城一带),并以鹰为族徽,子孙以国为姓。姬达更名为应叔,字儒林,号仁寿讳韩,即应氏太始祖。应叔等先祖们在应国历经430余年的治国安邦,创造了西周时期应国

  • 朱厚照在位期间,为什么接连有两位藩王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武宗,明朝,历史解密

    朱厚照,即明武宗、正德皇帝,是明朝第十位皇帝,是一位颇有争议的皇帝。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有人认为明武宗朱厚照是典型的昏君,更是玩出了一个新的高度。但也有人认为他其实是非常聪明的皇帝,虽然宠信宦官但大权并没有旁落,又亲手铲除了刘瑾这个宦官,在对外方面也不像明英宗那样搞个亲征,

  • 明朝采取四正六隅方针,为什么失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朝,历史解密

    明朝末年,大明王朝呈现出了无可挽回的乱局。内有各地农民起义军层出不穷,外有后金虎视眈眈,对大明朝产生了极大地威胁。一帮大臣又忙于党争,互相扯皮不干事。就在这种乱局之中,就有人提出了一个四正六隅的方针,来打击农民起义军。实施这个方针以后,起初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可是之后却还是惨遭失败。这一整个过程究竟

  • 徐州之战经过如何?刘备为什么要帮助陶谦呢?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三国,曹操,历史解密

    很多人可能对徐州之战没什么印象,但是!常山赵子龙,你们应该有印象了吧,为什么会牵扯到赵子龙呢?我们也顺着徐州之战来跟你们讲一讲我的想法,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引起徐州之战的苗头,是来自于曹操的父亲曹嵩,曹嵩在路过陶谦的地界的时候,由于被陶谦的手下给诛杀,导致了这一个火苗引发的开始,杀父

  • 崇祯帝死的冤枉吗?看他做的这三件事,明白了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朝,历史解密

    敌人进攻到了城下,崇祯帝为了保全脸面,选择在煤山歪脖子树上吊死。不过崇祯帝死的真的冤枉吗?看看他做的三件事,岂有不亡的道理!第一,崇祯当上皇帝后,不管朝廷内部的反对声音,执意要吏治改革,利用宦官势力与锦衣卫开始清洗。都知道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是为了监视朝廷大臣,加强黄权同志,但是其废掉了丞相,大兴文字

  • 古代皇帝是如何保证侍卫们的忠心 他们又是怎么做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朝,锦衣卫,历史解密

    影视剧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皇帝身边有武功高强的贴身侍卫,他们尽心尽力保护皇帝的安全,是皇帝身边最后一道防线,帮助皇帝脱离困境。但有的时候也会发生贴身侍卫被收买,反过来成为限制皇帝的危险武器,贴身侍卫的反水不只发生在影视剧中,在历史上也有很多侍卫被收买的情况,皇帝们是如何保证侍卫们的忠心,避免被他们伤害

  • 始建于明嘉靖十五年:慈宁宫的历史沿革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慈宁宫,清朝,历史解密

    慈宁宫,始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明朝慈宁宫为前代皇贵妃所居。清朝的前期和中期是慈宁宫的兴盛时期,当时的孝庄文皇后、孝圣宪皇后都先后在这里居住过。顺治、康熙、乾隆三帝以孝出名,慈宁宫经常举行太后庆寿大典。慈宁宫门前有一东西向狭长的广场,两端分别是永康左门、永康右门,南侧为长信门。明朝慈宁宫为

  • 在古代为何会允许三妻四妾制度的存在?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三妻四妾,清朝,历史解密

    我们看一些古装电影电视剧,常见古代男人娶三妻四妾的画面。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近代社会,历朝历代对男女联姻的规定大同小异。但古代与近现代最大的区别是,封建社会是允许一夫多妻的,换句话说,中国古代是一夫一妻多妾制。都说爱情是自私的,那么,对于这种“一夫

  • 古代宫女要被派去守陵 宫女们是如何伺候死去的皇帝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古代,宫女,历史解密

    还不了解:古代宫女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宫女要去守陵,宫女是怎么伺候逝去的皇帝?“人死灯火灭”,再怎么炫耀生前的地位,再怎么富裕,死后,最后变成一把土。有些人不甘心,想要拿走自己的东西,典型的是许多古代帝王。许多帝王即位不久,就开始计划陵墓,盖的时间少了几十年。一统

  • 阿拉伯人为什么叫“大食”?令人啼笑皆非的误会!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我国历史上的唐朝是当时世界上一个非常强大的王朝,可以说是最强大的。这种强大不仅仅是在屋里与人口上,而却还包括了文化等多个方面,对在周围的国家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唐朝的同一时期,欧洲最强的便是阿拉伯帝国,阿拉伯帝国的形成是有着特殊历史背景的。早在6世界后半页开始,由于埃及的混乱再加上拜占庭与波斯之间的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