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永安建制的意义是什么?太平天国内部权力之争已经初见端倪

永安建制的意义是什么?太平天国内部权力之争已经初见端倪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988 更新时间:2023/12/23 0:17:49

在永安城中,太平天国建立起了自己的一整套制度,后世称之为永安建制。太平天国之后发生的内部权力之争,其实在这时就已经初见端倪,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在太平天国运动坚持抗清斗争的14年时间中,有着诸多的历史事件,成为了影响整个太平天国发展的重大事件。这中间尤其是“天京事变”的爆发,对于太平天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这样的情况,在于经过这场内部的大变乱后,整个太平天国虽然又顽强的坚持了数年,但是奈何大势已去,最终还是败在了清军的铁蹄之下。但是,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之际,却不能只将目光只是简单的放在“天京事变”上,实际上,太平天国的权力之争,在“永安建制”时,便已经初见端倪。

“永安建制”可以说是太平天国一次具有转折点意义的历史片段,这是因为,在经过这次建制之后,完全的确立了太平天国此后的政治构架。可是,“永安建制”的幕后,也为日后太平天国内部的水火不容,埋下了一个伏笔。这样的情况下,主要在于洪秀全永安封王的时候,以诏旨的方式,确立了杨秀清的绝对统治地位,史料记载则为“俱受东王节制”。这样的方式,实际上在定都天京之前,能够使得太平军有统一的军政规划,以至于,金田起义后的太平军,能够得以一次又一次打破清军的围追堵截。

可是,外部的局势一旦趋于稳定,那么,太平天国内部的权力斗争,则必然会陷入白热化的地步。这样的情况,在于“拜上帝会”成立的初期,杨秀清趁洪秀全在广东,冯云山深陷大牢之际,凭借着“天父下凡”的方式,获得太平军的控制权,并且一度凌驾在了洪秀全之上。以至于,在“永安建制”后,洪秀全开始慢慢的沦为一个象征,甚至,当时清朝有很多人认为洪秀全这个人并不存在,时人有云“或云系刻木偶为人,实无其人。”由此可见,这样对于皇权的掣肘,时间一长杨秀清的存在,必然会成为洪秀全心头的一个大患。这样的看的话,“永安建制”更像是洪秀全对杨秀清的短暂妥协。

同时,不仅在洪秀全的角度,从分封的其余诸王上看的话,也能发现,这次建制实际上更像一把双刃剑。利的地方在于,这次封王举动后,使得太平天国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权力中枢,这样的情况下,政令趋于一统,能够更好的应对清军的围追堵截。但是,这次封王的举动,却不经意间在太平军的内部形成了多股势力,不论是东王杨秀清,还是北王韦昌辉,无不自设府衙、僚属。

这种情况无疑是很糟糕的,因为,虽然短时间内诸王之间,能够维持相安无事的境地。可时间长后,对于权力的争夺,则成为了诸王之间,必然要面对的一个现实。因为,在那个混乱的时代中,实力永远都是最为重要的依仗。当诸王之间的实力,超出了平衡之后,彼此之间,必然会陷入争权的乱局之中。“天京事变”可以说,便是诸王之间权力失衡的一个产物。

其次,杨秀清始终都有着极强的权力欲望,在“永安建制”中,因为外部压力的巨大,杨秀清则以蛰伏的状态,来维持同洪秀全与诸王间的政治平衡。可当太平军定都天京之后,杨秀清则开始全面的挑战洪秀全的皇权。而在这中间,我们能发现,实际上这一切都是“永安建制”的结果,在这次封王中,洪秀全虽然拉拢韦昌辉、石达开来制约杨秀清,但却没有在本质上,来彻底的拆除杨秀清。以至于,日后的杨秀清最终形成了尾大不掉之势。

历史就是如此,当我们将视线全部放在“天京事变”上的时候,殊不知的是,在太平天国处在“永安建制”的十字路口上时,太平天国的这场权力斗争,便已经露出了端倪。以至于,一步错步步错,最终,太平天国因为这场内讧,从而走向了衰败,并在这之后不久彻底的走下了历史的舞台。

更多文章

  • 纵横家为何能对战国的局势影响那么大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战国,苏秦,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战国时期,有一年东周和西周发生战争。这里的东西周并不是我们熟知的那两个朝代,而是战国时期,周王室分裂成为的两个国家,西周都城在洛邑,东周都城在巩。此时的周王室已经毫无地位,经常要讨好周围的强国,如秦国这种强大的诸侯,经常还向西周和东周征收赋税和人口,尽管如此,东西周还经常互相攻打,同室操

  • 契丹族是怎样发展经济的?契丹族的经济来源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契丹族,辽国,历史解密

    农业契丹各部的农业,大约出现于大贺氏联盟时期。唐朝在给大贺氏联盟首领的敕书中常常农牧并提,说明这时联盟中某些部落已经有了简单粗放的农业。迭剌部的农业生产当始于阿保机的祖父匀德实时期,即遥辇氏联盟的中后期。辽朝的土地有公田和私田两类。在沿边设置的屯田自然是公田。募民耕种的在官闲田也是公田,百姓领种十年

  • 黄忠身为五虎将之一,为何却没得到重用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三国,曹操,历史解密

    熟读《三国演义》的朋友们想必都对剧中的故事情节十分了解,尤其是在经过了作者罗贯中“拥刘反曹”思想的灌输之后,相信大多数人都比较喜欢剧中的刘备、诸葛亮这类正面人物,反而纷纷对奸诈的曹操、孙权等人口诛笔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其实相对于曹操来说,刘备的所作所为更让人所不齿,虽然刘备在剧中

  • 朱元璋死前的计划是什么?朱棣为什么还夺了侄子的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元璋,明朝,历史解密

    明朝的皇帝中每个人的故事都特别的离奇,开国皇帝的身世特别离奇,出身贫寒不说甚至做过和尚当过乞丐。接着就是太子朱标年纪轻轻就离世了,皇帝的宝座本来应该轮到其他皇子,没想到最后朱元璋选的是朱标的儿子。本以为这样就天下太平了,但是朱棣在这个侄子刚登基不久就发动了靖难之役成功从侄子的手中夺过了皇位。其实,朱

  • 荆轲刺杀秦王失败,他为什么明知道丧命还要去?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我们许多人都曾听过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不过最终以失败告终。这个版本是这样讲的,当初荆轲为了报答燕国太子对他的知遇之恩,于是准备去刺杀秦王,来报答燕国。不过这个计划并没有成功,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说的就是荆轲刺秦王之事。而他也因为这一壮举,而被司马迁写入了史记当中。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当时荆轲与燕国的太子制定

  • 三国谋士谁最厉害?诸葛亮、周瑜,还是司马懿?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三国,刘备,曹操,历史解密

    东汉末年至西晋建立这段时期的历史,在历朝历代的不断丰富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到了明代,小说家罗贯中的一部《三国演义》,更是让它走入了家家户户的门庭,成为了妇孺皆知的精彩故事。三国故事最吸引人的一点就是这时人才辈出,英雄无数。人们所熟知的三国人物中,有着贤君明主、猛将良帅,以及以智谋闻名的谋士。三国时期

  • 古人喝酒千杯不倒,古代的酒有度数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古代,宋朝,历史解密

    古人有如此大的酒量,和他们所喝的酒有很大的关系了。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古人所喝的酒,和我们现在所喝的白酒有很大的不同,最大的区别就是度数低。古代的酒是发酵出来的,酒精度数低,甜度高,就和我们现在的米酒差不多。所以,在描写中,经常可以看见用玉液琼浆来描述。而现代白酒是蒸馏酒,度数高,没有甜

  • 古代都城的选择到底有什么奥秘 为什么会表现出的一个规律性趋势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上很多朝代都将首都定在了北方,这么多统治者不约而同,其中必有奥秘,即便明朝朱元璋一开始将首都定在了南京,他的儿子朱棣也很快迁回了北京,由此可见,北方作为首都有不可抵挡的优点,那么是什么原因让统治者们有这样共同的默契呢?谈到首都,自然离不开长安和洛阳,这两个经历过繁华与众多战乱的城市,有着与众

  • 备受宠爱的公主,为什么会被佃农欺负甚至活活饿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荣昌公主,明朝,历史解密

    1644年,李自成在1966年率领士兵君临北京城,城里的老百姓见此场景吓得惊慌失措,听令守城的将领心里在一阵一阵的打鼓,明末帝顿觉一片心灰意冷,伴随着一阵秋风吹过,明王朝结束了它的统治时期。每一个朝代的终结,结局最悲惨的便是皇室成员。在李自成即将入城之际,崇祯帝就早已赐死了皇后和全部妃嫔,并且将两个

  • 余莺儿复宠以后做了什么事情 竟然会直接影响她之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甄嬛,雍正,历史解密

    甄嬛传里有很多人都是昙花一现从入选进宫,有的只活两三集,这种人的性格大多都是张扬跋扈,像是夏冬春。有一句话,在宫里有没有宠爱不要紧,但是想要安身立命,一定要低调,这样即便会受欺负,但是要不了命。华妃虽然跋扈,但是人家有后台,跟皇上关系还好。说到跋扈,尤其是仗着皇上宠爱而张扬跋扈的,笑笑觉得最典型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