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谋士谁最厉害?诸葛亮、周瑜,还是司马懿?

三国谋士谁最厉害?诸葛亮、周瑜,还是司马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074 更新时间:2023/12/6 3:53:13

东汉末年至西晋建立这段时期的历史,在历朝历代的不断丰富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到了明代,小说家罗贯中的一部《三国演义》,更是让它走入了家家户户的门庭,成为了妇孺皆知的精彩故事。

三国故事最吸引人的一点就是这时人才辈出,英雄无数。人们所熟知的三国人物中,有着贤君明主、猛将良帅,以及以智谋闻名的谋士。

三国时期的谋士们不但数量惊人,还各具特点。他们各显神通,在乱世中施展着自己的才华,并留下了许多被后世传颂的佳话。

尽管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将诸葛亮设置成了最为聪明的角色,但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三国谋士,每个人都有着自己最喜爱、最厉害的一位。

那么,三国谋士谁才是天下第一?是庞统法正、诸葛亮、司马懿鲁肃郭嘉,还是周瑜呢?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是一句十分有道理的俗语。要是比武,那么只需要看看两人谁能打赢就好,而要在谋略上比较,就不能简单地进行对比了。毕竟,有的人认为战略重要,有的人认为机变重要,有的人则看重谋士治国理政的能力。

对于三国的众多谋士来说,他们有的擅长领军作战,有的擅长出谋划策,有的在内政上也有所建树。

所以,笔者对他们进行评比的标准,便是"成绩"。成绩一词包括了谋士为己方势力做出的贡献,以及取得的成果,拥有最良好成绩的谋士,才能够配得上天下第一的称号。

我们先来看看候选人中的庞统。在荆州名士群体中被誉为"凤雏"的庞统,最为突出的功绩便是协助刘备取得蜀地了。

在刘备图谋益州时,庞统献上三条计策,并凭借其中的中计帮助刘备围困成都,占据蜀地。

不过,庞统在随同征战途中身死,年仅三十六岁。总的来说,庞统虽然有着美名,但还没来得及发挥智谋便英年早逝,导致成绩并不太好。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法正,他在说服刘璋迎接刘备入蜀时立下大功,后来,又成功劝说刘璋投降。

夺得益州后,法正得到了刘备的信赖和喜爱,他随同刘备北伐,占据了要地汉中,不过在此之后不久便也不幸逝世。法正的成绩比起庞统来说要好上不少,但同样因为效力时间短,他没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并取得更多功劳。

与庞统、法正相比,诸葛亮施展才华的时间可以说是相当长了,他从荆州便跟随刘备,效力蜀汉二十余年。

在此期间,诸葛亮提出三分天下之策,前往江东请求结盟。赤壁之后更是先后帮助刘备取得荆州大部地区、益州,并致力于治理民生、平定动乱。

刘备死后,受托孤遗命的诸葛亮南征北伐,耗尽心力为蜀汉寻找出路,最终积劳成疾而病逝。

诸葛亮的才智不但体现在战略规划、治国理政,也体现在发明创造、整顿军士、行军作战上,成绩极佳。

要说诸葛亮的宿敌,司马懿便不得不提。他对外多次征讨蜀汉、将诸葛亮的攻势抑制,又北上辽东,消灭了公孙家。对内,司马懿精于权术,将实权从曹家手中夺走,扶持司马家成为了实际掌权者。最终,他的后辈儿孙建立了晋朝,而他则被尊为高祖。

司马懿的一生堪称传奇,作为王朝奠基人,他的成绩自然是十分出色。

在司马懿之前,深受曹操重用的谋士还有郭嘉,在征讨袁绍及其两子、北方游牧民族乌桓等战争中,郭嘉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他也被曹操给予了高度评价道:"唯奉孝为能知孤意。"可惜的是,他仅仅三十八岁便离世,没能留下更多成绩,否则以他的才智,恐怕是能够和诸葛亮、司马懿一决高下的。

除了蜀汉、曹魏,孙吴这边也有着杰出谋士,那便是周瑜、鲁肃。

周瑜在小说中被丑化,但历史中则十分完美。鲁肃在小说中十分平庸,而在历史上也智计超人。我们单从智谋来说,周瑜、鲁肃都曾提出过"二分天下"的计策,也就是割据南方,和曹操、袁绍相抗衡。而这之后,周瑜在赤壁中获胜,鲁肃在荆州坚守,都为东吴立下不少功劳。

不过,周瑜战功赫赫,却过世太早。鲁肃守成有余,而缺乏进取的壮志和条件。最终,东吴还是始终固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周、鲁二人的才华并没有充分的施展。

总的来说,三国时期的智计,应该以诸葛亮、司马懿为最,只是诸葛亮更早离世,才让司马懿转过头来专心弄权。他们二人都配得上“第一谋士”的称号,至于到底谁更佳,这就要看读者更加偏好谁了。

标签: 三国刘备曹操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古人喝酒千杯不倒,古代的酒有度数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古代,宋朝,历史解密

    古人有如此大的酒量,和他们所喝的酒有很大的关系了。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古人所喝的酒,和我们现在所喝的白酒有很大的不同,最大的区别就是度数低。古代的酒是发酵出来的,酒精度数低,甜度高,就和我们现在的米酒差不多。所以,在描写中,经常可以看见用玉液琼浆来描述。而现代白酒是蒸馏酒,度数高,没有甜

  • 古代都城的选择到底有什么奥秘 为什么会表现出的一个规律性趋势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上很多朝代都将首都定在了北方,这么多统治者不约而同,其中必有奥秘,即便明朝朱元璋一开始将首都定在了南京,他的儿子朱棣也很快迁回了北京,由此可见,北方作为首都有不可抵挡的优点,那么是什么原因让统治者们有这样共同的默契呢?谈到首都,自然离不开长安和洛阳,这两个经历过繁华与众多战乱的城市,有着与众

  • 备受宠爱的公主,为什么会被佃农欺负甚至活活饿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荣昌公主,明朝,历史解密

    1644年,李自成在1966年率领士兵君临北京城,城里的老百姓见此场景吓得惊慌失措,听令守城的将领心里在一阵一阵的打鼓,明末帝顿觉一片心灰意冷,伴随着一阵秋风吹过,明王朝结束了它的统治时期。每一个朝代的终结,结局最悲惨的便是皇室成员。在李自成即将入城之际,崇祯帝就早已赐死了皇后和全部妃嫔,并且将两个

  • 余莺儿复宠以后做了什么事情 竟然会直接影响她之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甄嬛,雍正,历史解密

    甄嬛传里有很多人都是昙花一现从入选进宫,有的只活两三集,这种人的性格大多都是张扬跋扈,像是夏冬春。有一句话,在宫里有没有宠爱不要紧,但是想要安身立命,一定要低调,这样即便会受欺负,但是要不了命。华妃虽然跋扈,但是人家有后台,跟皇上关系还好。说到跋扈,尤其是仗着皇上宠爱而张扬跋扈的,笑笑觉得最典型的一

  • 韩信犯下3条罪行,如果你是刘邦会不会杀掉他?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韩信,汉朝,历史解密

    韩信的胯下之辱,成就了他大将军的一世威名,都认为他的死,是汉朝最大的冤案。刘邦吕后也因为这个,声名狼藉几千年,但是事实上,真实如此吗,看过韩信的作为,你就会有所改变。按照真实载,刘邦对于韩信来说,可以说仁至义尽,唯一的一点瑕疵,就是默认吕后杀死韩信,虽然手段不太光明,但是对于帝王来说也算干净利落。韩

  • 清军入关后,明朝官员纷纷投降,为何起义军抵抗到最后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朝,历史解密

    翻开明清历史,就能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即:清军入关后,明朝官兵纷纷投降,而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却一直坚持抵抗。到了后期,明朝主要抵抗力量,就是昔日的起义军!按理说,起义军是明政府的敌人,投降清军也很正常,而官兵代表明朝政府,面对清军的“侵占”,应该一直抵抗才对。然而,在民族矛盾最尖锐的时刻,

  • 古代中亚文明的形态是如何变化的,为什么中亚文明会逐渐变得无人问津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亚文明,汉朝,历史解密

    中亚这个概念是由洪堡在19世纪最初提到的,它既可以被当作地理概念,也可以被当作政治概念来解读。如果作为地理概念去理解,中亚则仅仅代表“东起中国、西至里海,北起俄罗斯、南达阿富汗”的广大区域;若将中亚作为政治概念去探讨,则要分为广义的中亚和狭义的中亚两个部分。狭义的中亚概念仅囊括了“中亚五国”的实体政

  • 杨贵妃受唐玄宗专宠达11年之久,为何没有生育?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杨玉环,唐朝,历史解密

    一、生孩子是男女双方的事情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说明在古代社会不孕不育也是正常的现象。为什么古代的男人可以三妻四妾,那就是为了广子嗣。而皇帝和平头百姓更加的不一样,他的后代就是皇位的继承人,关乎到整个国家的盛衰,所以说皇帝有非常多的老婆而李隆基儿子也不少,这说明李隆基本身并没有任何的问题。但

  • 郑贵妃为什么要重新刊刻《闺范》?她有何意图?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闺范》,郑贵妃,历史解密

    万历二十三年,明神宗宠妃郑贵妃重新刊刻了《闺范》一书。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闺范》是明代吕坤辑自历代有关女教之先哲嘉言及诸贤善行而成的一部图书。书中采集足以为人女、为人妇、为人母之典范事迹,绘之以图像,并且为之音释,故又被称为《闺范图说》。《闺范》于万历十八年(1590)刊

  • 金国打得宋朝遍体鳞伤,为什么却灭不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金朝,宋朝,历史解密

    在封建时代,恐怕没有皇室像宋徽宗一家遭受过那样的屈辱,不仅自己被金人掳走,连累王公贵族、妃嫔朝臣等三千多人也一同去金国走了一遭。在这次金国的入侵中,东京城内的积蓄全部被掠夺殆尽,北宋就这样在屈辱中落下了帷幕。完颜阿骨打是个传奇人物,他十分强势,称帝后,十年就灭了辽国,再过两年,北宋也亡了。只不过,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