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关羽是五虎将之首,三国有哪些人敢和他叫板呢?

关羽是五虎将之首,三国有哪些人敢和他叫板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537 更新时间:2024/1/25 16:03:26

身为蜀汉五虎上将之首,关羽一生骄矜自负,目中无人。但不能否定,关羽确实有骄狂的资本:他武艺高强,膂力超群,掌中青龙偃月刀,肃杀天下,是三分时代斩杀名将最多的狠人。同时,关羽文武双全,不但武艺出众,他还是个知识分子,喜欢读书,尤其是爱读《春秋》,以史明志,知微见著。关羽智勇双全,不但阵前厮杀罕逢敌手,还具备统率大军,独当一面的帅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所以说,关羽虽然骄狂,但他确实有骄狂的资本,做出了可以骄狂的成绩。但人要太狂了,总会招来各种不服气。在三国时代,对关羽心怀不服的大有人在。具体表现是什么呢?有这么两种:背后声称、当面蔑视。

那么,在三国中,有哪些人曾经对关羽表现出不服气呢?咱们就来逐个检点一下。

1、许褚

关羽土山被围,在张辽的劝说下降汉不降曹,暂时栖身于曹操帐下。他在白马坡斩颜良、延津渡诛文丑,立下大功。认为自己报了曹操的厚待,得到刘备信息后,决定辞别而去,携二位嫂夫人千里寻兄。关羽挂印封金,不辞而别。曹操得知,忙率部下追来,要为关羽践行,关羽立马桥上,不受金银,只“用青龙刀尖挑锦袍披于身上”。

曹操的军首领许褚非常不高兴,觉得关羽“无礼”,太瞧不起人了,就对曹操说:“此人无礼太甚,何不擒之?”

土山一战,许褚曾经与徐晃联手夹攻关羽,但被关羽“奋力杀退二将”,是关羽的手下败将。但许褚性情彪悍,他这辈子唯一对张飞比较忌惮,但他对关羽不服气,还想“擒之”。许褚这属于是在背后声称。

2、秦琪

关羽千里走单骑,一路上过关斩将,来到黄河渡口,遇到了夏侯惇的部将、蔡阳的外甥秦琪在此驻守。

关羽意欲渡河,遭到秦琪的阻挡,声称“你便插翅,也飞不过去!”关羽以自己一路斩将来威胁秦琪,秦琪却说,“你只杀得无名下将,敢杀我么?”

秦琪确实不愧是夏侯惇的部将,蔡阳的外甥,骄狂得厉害,但他的本事还不足撑起自己的狂劲,“只一合”就送了人头。

秦琪这属于是当面蔑视。

3、蔡阳

关羽白马坡万马军中单骑冲阵,不一合斩杀颜良,延津渡“战不三合”就打得文丑心怯而逃,再追斩之。曹军众将无不惊畏敬服,“独蔡阳不服关公”。

关羽挂印封金,不辞而别,夺门而去,有人报知曹操,众人皆惊愕,蔡阳却主动向曹操请命,愿率三千铁骑“去生擒关某,献与丞相”。蔡阳这属于是背后声称。

关羽过关斩将,在黄河渡口斩杀了蔡阳的外甥秦琪。关羽携二位嫂嫂到达古城,与张飞相会,而恰在此时,蔡阳为了给外甥报仇,率领人马赶到。蔡阳挺刀向关羽搦战:“你杀吾外甥秦琪,却原来逃在此。吾奉丞相命,特来拿你!”蔡阳这属于是当面蔑视。

不服气归不服气,本事归本事,蔡阳这两下子完全不是关羽的对手,“一通鼓未尽”,关羽青龙刀起,蔡阳人头落地。

4、杨龄

赤壁之战后,刘备乘曹操新败,荆南四郡处于各方势力的真空期,趁机向外扩张,出兵收取荆南各郡。

关羽主动请命率麾下五百校刀手前去攻取长沙城。长沙城老将黄忠正欲亲自出城应战,而管军校尉杨龄却自告奋勇,愿意迎战关羽,“不须老将军出战,只就某手中定活捉关某”。

杨龄想擒拿关羽,确实是勇气可嘉,但本事有限,“不三合”,关羽手起刀落,杨龄翻身落马。

5、黄忠

关羽斩杀杨龄,黄忠就亲自出城迎战。黄忠虽年已六旬,但仍有“万夫不当之勇”,能开“二石力之弓,百发百中”。

出城见了关羽,黄忠耀武扬威,关羽问他莫非是黄忠本人,黄忠答道:“既知我名,焉敢犯我境!”你既然知道我黄忠的大名,怎么还敢来找死?

黄忠这属于当面不服,但他确实有不服的资格,两人交马百余合不分胜负,关羽回营后也感叹:“老将黄忠,名不虚传。战百余合,全无破绽!”

6、庞德

关羽北征,智取襄阳,兵围樊城,曹操派于禁为将,庞德为先锋,率七军来战。庞德出发前就对众将说“吾料此去,当挫关某三十年之声价。”庞德这属于背后声称。

庞德抬棺出征,在两军阵前更是当着关羽的面放出狂言,要关羽下马投降:“吾奉魏王旨,特来取汝首。恐汝不信,备榇在此。汝若怕死,早下马受降!”庞德这属于当面蔑视。

庞德确实有不服气的资本,与关羽交手百余合不分胜负。次日再斗,诈做拖刀,暗放冷箭,差点折却关羽一世威名。

7、夏侯惇

夏侯惇对关羽从来没服气过。他性情暴烈悍猛,不要说关羽了,夏侯惇对吕布都不服气。

关羽千里走单骑,在黄河渡口杀死夏侯惇的部将秦琪,夏侯惇得知后勃然大怒,要为部将报仇。率领精骑就追了上来,终于追上了关羽。先是怒斥关羽过关斩将,一路杀人,还斩了他的部将“无礼太甚!我特来擒你,献与丞相发落!”

曹操的使者飞马来到叫停,夏侯惇却认为曹操并不知关羽沿路杀人,“我只活捉他去见丞相,待丞相自放他”。

夏侯惇挺枪跃马,直取关羽,“两马相交,战不十合”,第二名使者又到来喊停,夏侯惇又问来使:“丞相叫擒关某乎?”

夏侯惇三次当着关羽的面说要生擒之,充满了不服气,完全就没把关羽当回事。

通过以上不服关羽的各位将领的表现来看:夏侯惇当着关羽的面三次打脸,是最不服气的;庞德在背后和当面都有蔑视之意,次之;随后按照不服气程度从高到低的顺序是:蔡阳、黄忠、秦琪、许褚、杨龄。

标签: 三国关羽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敬新磨是一个戏子而已,为何敢打皇帝耳光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五代,李存勖,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素有“战神皇帝”之称的后唐庄宗李存勖,不仅骁勇善战、长于谋略,而且还是一位文艺气息很浓的皇帝,痴迷俳优之戏,常常在军事旁午之余,偷空玩票登台演出,过一把“戏”瘾。等到称帝灭梁,完成复国雪耻的大业后,自以为功业圆满,再没有可以忧虑的事情,于是天天跟一帮伶人腻在一起,放开了玩耍,在过瘾的同时

  • 战国时期有哪些诸侯国具有比肩秦国的实力?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秦国,战国,历史解密

    战国时期除了秦国外,还有六个强大的诸侯国,除此之外在当时的泗水流域,也有大大小小十二个诸侯国在春秋时期的乱世中延续了下来,史称“泗上十二诸侯”。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历史上的战国时代,实际上除却秦国意外,还有诸多大国,在战国时代具有“横扫六合”的能力。这样的原因,在于秦国虽然

  • 这位太监被誉为千古贤宦,一生忠心无二,知道主子死讯后吐血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他就是有着“千古贤宦第一人”之称的高力士。提起高力士,很多故事都跟他有关,比如李白醉酒后,让高力士脱靴等。再比如,唐玄宗赐死杨贵妃,也跟高力士有关。高力士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太监,为何有如此大的能量?高力士,原名冯元一。史书记载,冯元一不到10岁就阉割入宫,后被内官高延福收养为子,遂改名高力士。高力士

  • 宋朝经济是如何发展的?宋代桥市和场务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宋朝经济,历史解密

    宋朝是封建社会时期经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封建社会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该政策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自实行商鞅变法之后,君王将农业生产以及战争提高到了同等地位,不仅鼓励老百姓参与战争,同时也鼓励百姓多生产粮食。自汉代之后,对商人打击更为严重,特别是在汉武

  • 一个从来没有享受过父爱的皇帝,竟然成了汉朝最暖心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汉朝,历史解密

    汉朝传承几百年整个历史看起来都是连贯的一直没怎么断,但事实上就汉朝的皇帝虽然都是出自刘邦一脉,但是皇位传承也是一直不稳定,时常发生兄弟间皇位争夺,到最后连着刘备这样的隔了多少辈的皇叔都可以以复兴汉室的口号来起兵,可见一直不太平,那么作为刘邦亲儿子的刘恒是否有过一些过往呢?“薄姬,明日你就带着代王刘恒

  • 清朝之前叫做后金 为什么后来却改为叫大清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清朝,后金,历史解密

    清朝之前不叫金,俗称后金,正式的名称叫大金。这里不能省略字,因为它不仅跟之前的金朝是有区别的,而且还有小金呢。它由靺鞨发展的粟末、白山、伯咄、安车骨、拂涅、号室、黑水七部而来,后称女真。居住在辽东地区的女真人,被称为熟女真或系辽籍女真;居住在松花江以北广大地区的女真人,被称为生女真,或不系辽籍女真;

  • 揭秘:乾隆禅位后死活不愿交出一样什么东西?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乾隆,清朝,历史解密

    清朝时期,乾隆是最长寿的皇帝,他本来可以做六十三年皇帝的,但是做了六十年皇帝后,他却主动禅让皇位给了儿子嘉庆。不过他让位之后,仍然掌握朝政大权。而当时的嘉庆,只不过是一个有名无权的皇帝罢了。那么乾隆为什么只做六十年的皇帝就让位了呢?乾隆是爷爷康熙皇帝一手带出来的,是康熙帮雍正选定的接班人。乾隆尊敬爷

  • 明朝真的曾有机会控制一部分蒙古部落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朝,历史解密

    这样说吧,宋朝是被元朝灭的,元朝是被明朝灭的。这种比较毫无意义。分什么兵了,戚家军、白杆兵那都是一流的强兵,九边的兵大部分也不错,关宁军和南方卫所那就垃圾了。清拿下农耕民族汉族的传统势力范围后,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祖地,东北地区并不是汉族的传统势力范围,所以说清成功整合了游牧少数名族和农耕汉族的绝大部分

  • 宋朝为什么两次亡于外族?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外族,宋朝,历史解密

    宋朝两次亡于外族,北宋亡于金国,南宋亡于蒙古。但十分蹊跷的是,两次灭亡直接或间接的起因,都是因为宋朝的外交战略,或者说战略决策,北宋灭亡因为“联金灭辽”,南宋灭亡因为“联蒙灭金”,虽然说没有这两个外交决策,也可能无法阻止敌人的侵略,也无法改变灭亡,但至少,情况会有些许不同。如果说南宋“联蒙灭金”是不

  • 清朝推行的剃发令有哪四种人不用留发?并不包括所有汉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剃发令,明朝,历史解密

    清兵入关后,因为满清人口不足百万,而中原汉人却过亿,为了便于统治,清朝推行了一系列的强制措施,比如著名的清初六大弊政,“剃发令”就是其中之一。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时曾颁发过“剃发令”,随着攻入南京、江苏等地,多尔衮再次颁发“剃发令”,规定全国官民,自布文十天之内,全部剃发。这便是历史上“留头不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