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八旗的优势在哪里?他们的战斗力怎么样?

清朝八旗的优势在哪里?他们的战斗力怎么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355 更新时间:2023/12/8 0:47:30

我们在看关于清朝时期电视剧或书籍的时候,往往会看到八旗这个词。那么到底八旗是什么意思呢?

1601年,努尔哈赤(清太祖)将自己统治下的臣民按黄、白、红、蓝四种颜色编成四旗。后来随着努尔哈赤势力不断扩大,四旗中的人口越来越多。为了提高组织效率,努尔哈赤又于1615年增设了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自此八旗制度正式确立。

八旗制度是满洲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里面既包括了军队,也包括了普通百姓。八旗中的基本单位叫牛录,每个牛录300人,每牛录设长官一人叫“牛录额真”(汉语译为“佐领”),副长官二人叫岱子,办事员四人叫章京,噶珊(汉语译为“村庄”、“部落”)管理员四人叫拨什库。牛录是军政合一的机构,牛录额真平时负责管理本牛录的生产、生活事务,战时组织出征作战。牛录内的成年男丁都是“无事耕猎,有事征调”。

牛录的上级单位叫甲喇,五个牛录组成一个甲喇,每个甲喇1500人,长官叫“甲喇额真”(汉语译为“参领”);五个甲喇组成一个固山,每个固山7500人,长官叫“固山额真”(汉语译为“都统”)。固山是满洲户口军事编制的最大单位,每个固山有特定颜色的旗帜,所以固山在汉语中译为“旗”的意思。1615年的时候,满洲共有正黄、镶黄、正白、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共八种旗帜,因此被称为“八旗满洲”。后来随着满清势力不断扩大,并吸纳了大量蒙古人和汉人的加入,因此又先后于1635年和1642年建立了“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凡是在八旗中的人员,无论满人、蒙古人还是汉人,都称旗人。

1619年,明朝出动11万大军,试图彻底铲除努尔哈赤所建立的后金(清朝的前身)政权。当时努尔哈赤手下约有6万人的军队,双方在兵力对比上还较为悬殊。可让人想不到的是,这场被称为“萨尔浒之战”的战役却是以明朝军队完败而告终。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结果,除了至今仍存在争议的明军指挥问题外,最关键的原因还是八旗军战斗力实在太强了。

有一种说法是“八旗军成员平时皆民,战时皆兵,因此具有很强的战斗力”。这个解释其实不仅非马虎,而且完全不靠谱。全民皆兵确实会拥有很强的战斗力,但前提是要看对手是谁。如果对手是普通百姓,那自然可以轻松吊打。但“萨尔浒之战”中,八旗军的对手全是明朝的军人,大家都是专业人士,谁能比谁强太多呢?

因此,全民皆兵虽然确实可以提升八旗军的战斗力,但这并非是他们能打败明军的主要原因。八旗军战斗力强悍的关键一点其实就在于它基层组织方面的优势,也就是上中提到过的牛录。

当时的牛录都是以血亲、家族、村寨为纽带组成的团体,每个牛录中的人都和周围的人存在血亲、家族关系。因此牛录作为基层战斗单位,其凝聚力之强是可想而知的。而且由于大家存在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因此在战场上往往就会更加拼命,不会出现那种“你行你先上”的情况。此外,在后勤方面,每个牛录都需负责自己牛录的物资。由于同个牛录中大家都是亲朋好友,自然会不遗余力给前线作战的亲人们提供最好的物资保障。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前线和后方非常紧密的联系,从而大幅提高战争效率。

反观明朝这边,虽然军队人数众多,但组织效率低下,军备废弛,士兵纪律松散。这样的部队打流寇尚且可以应付,但要遇到真正强劲的对手,则往往是一触即溃。

清朝定鼎中原后,疆域和人口都急剧扩大,八旗这种精练但又颇为原始的组织形式显然无法适应统治如此庞大的一个帝国。再加上八旗军在入关之后开始追求安逸和物质享受,战斗力迅速下降。因此到了清朝中后期,原本被誉为“虎狼之师”的八旗军彻底堕落成国家和社会的“寄生虫”,完全不堪一用了。

标签: 八旗军清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明朝的太监权利和什么有关 为什么权力会这么大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朝,太监,历史解密

    明朝的太监权力为何那么大?归根到底是因为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并设立内阁和东厂锦衣卫等特务机构,用来监视文武百官。而在其他朝代,丞相能够把控权力,也就没有太监什么事啦。明朝根据历朝历代得出的教训是所有篡权的都是文官和武官。因此,明朝把君主的权力最大化并废除宰相制度,由此使得太监从幕后走到了台前,成了影

  • 春秋战国时期,所有诸侯都统称“公”,唯独楚国自称“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当初武王伐纣成功,建立西周政权后,对王侯、贵族和有功劳的大臣施行了分封制。除了将都城以外的领土进行了分封,还按“公侯伯子男”的爵位等级,进行了相应的分封。在称谓上亦称为“鲁公”“晋侯”“申伯”等。然而,随着周平王东迁,这种天下共主的局面,发生了变化。周天子的威严,在犬戎进攻和周平王东迁这两件事上,一

  • 为什么刘邦萧何都力荐曹参当丞相?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邦,西汉,历史解密

    为什么刘邦萧何都力荐曹参当丞相?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刘邦征讨英布时被流箭射中,回来后病情急剧恶化,吕后问他:“将来萧何死后,谁可以接替他呢?”刘邦说:“曹参。”吕后做梦也没想到,丈夫给她挖了个坑。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看到淮阴侯韩信和梁王彭越相继被杀,心中十分惶恐,他便秘密调集军队以

  • 卢植:刘备的老师,汉末三国唯一的完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卢植,三国,历史解密

    汉末三国是个超级大乱世,但同时却也是个英雄豪杰辈出的时代,大量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扎堆”出场,在短短数十年时间里,演绎出一段段佳话。刘备的授业恩师、汉末三国唯一的完人卢植,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卢植字子干,涿郡涿县人,年轻时便以性格刚毅、品德高尚、志存高远而著称,在目睹东汉末年的种种乱象后,常有匡扶社

  • 关羽大意失荆州后,为蜀汉留下了哪几位可用之才?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关羽,荆州,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关羽曾因为大意而导致荆州三郡失陷,后世称之为大意失荆州。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赤壁之战结束之后,荆州七个郡被刘曹孙三家瓜分。刘备进入蜀地攻打刘璋的时候,留下关羽镇守占领五个郡。可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他却执意要去攻打曹操。这给了别人可趁之机,孙权就趁着这个好机

  • 都说唐朝江山是李世民打下来的 那他打仗厉害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唐朝,李世民,历史解密

    李世民打仗厉害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众所周知,唐太宗李世民手下有不少精通谋略、善于用兵的将领,诸如李靖、秦琼、尉迟恭等人,都是万中无一、千古称颂的良将。这样一来,李世民自己在军事方面的光芒也被掩盖了不少,甚至有人说,李世民只懂政治、不懂军事,

  • 孙权早年英武开明,中年之后却日益昏聩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孙权,三国,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吴大帝孙权在位前期是比较开明大气的,东吴政权在其治理之下也是蒸蒸日上。可惜孙权步入中年以后,却逐渐变得多疑昏聩。在精心培养的继承人孙登死后,孙权在他人生的最后十几年彻底放纵了自己,最终一手导致了东吴日后的悲剧。孙权作为一个君王,他有三个长处要超出很多皇帝。其一是礼贤下士。不管他是真心也好,

  • 面对关张二人的死,为何刘备反应区别很大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国,刘备,历史解密

    关羽死时,刘备为何声泪俱下?张飞死时,刘备为何只说了四个字“噫,飞死矣”,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在关羽被杀的同时丢失了荆州,刘备大哭原因有三。第一、微薄的兄弟情。第二、荆州的丢失使得蜀国失去了以后的军事主动权。第三、为起兵伐吴寻找借口,打上为兄弟复仇的旗帜。真正为关羽痛哭的原因就是为了

  • 京剧青衣演员:余紫云的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余紫云,清朝,历史解密

    余紫云(1855年8月19日-1910年),京剧青衣演员。诞辰:咸丰五年(农历乙卯)七月初七日;逝世:宣统二年(农历庚戌)年病故,享年56岁。名金梁,谱名科荣,又名培寿,字砚芬(艳芬),号砚芳,小名昭儿;行五;湖北罗田人。寓所名"胜春堂",曾先后居住宣南石头胡同和李铁拐斜街。余紫云喜好古玩。其父余三

  • 明朝是怎么错失将建州女真扼杀在摇篮里的机会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朝,历史解密

    建州女真的崛起,很多人都将时间归结在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铠甲起家的万历时期,认为努尔哈赤是一个光杆起家的暴发户。其实不然,努尔哈赤作为建州左卫开创者猛哥帖木儿的六世孙,他在女真部族中的高贵“王子”地位才是其能够开创满清大业的最关键因素。建州女真在辽东地盘上滋生繁衍的时间远不止我们看到的几十年时间。从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