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权早年英武开明,中年之后却日益昏聩

孙权早年英武开明,中年之后却日益昏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785 更新时间:2023/12/9 3:37:43

众所周知,吴大帝孙权在位前期是比较开明大气的,东吴政权在其治理之下也是蒸蒸日上。可惜孙权步入中年以后,却逐渐变得多疑昏聩。在精心培养的继承人孙登死后,孙权在他人生的最后十几年彻底放纵了自己,最终一手导致了东吴日后的悲剧。

孙权作为一个君王,他有三个长处要超出很多皇帝。其一是礼贤下士。不管他是真心也好,假意也罢,但他通过这个手段拉拢到了很多的人才。据《江表传》记载,“权克荆州,将吏悉皆归附,而濬独称疾不见。权遣人以床就家舆致之,濬伏面著床席不起,涕泣交横,哀咽不能自胜。权慰劳与语,使亲近以手巾拭其面,濬起下地拜谢。”其二是唯才是用。潘濬无疑是江东集团内的一个“奇葩”,他既不是孙氏集团的元老出身,也并非来自于江淮士族,但他素有清名,且为人刚正不阿,很受孙权倚重。潘濬四十岁入东吴,短短十余年,便做到了太常一职(九卿之首),可见孙权重视人才并非虚言,的确值得称道。其三,孙权作风节俭。关于这方面,孙权最为人熟知的,便是他称帝以后依然在一座旧宅住了整整18年。

遗憾的是,孙权最后还是“晚节不保”。孙权晚年许多昏聩无能的表现,让他受到了后世不少史家文人的口诛笔伐。在笔者看来,孙权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转变,首要原因便是他志满意得,不思进取。据《三国志》记载,“权於武昌,临钓台饮酒大醉,权使人以水洒重臣,曰:‘今日酣饮,惟醉堕台中乃当止耳。’”孙权夺回荆州又斩杀了名震天下的关羽,此时正是得志之时。张昭对此感到担忧,以商纣王“酒池肉林”的例子来劝谏孙权。孙权表面欣然采纳,实则在不久之后便找借口将张昭排挤出朝堂,可见孙权此时已经初显刚愎自用。

除此之外,太子孙登的病逝,也给予孙权造成了沉重打击。自此之后,孙权再无半分精明可言,最后给整个东吴集团埋下了深重隐患,这也是拉开东吴乱象的导火索。那么孙权对于儿子孙登,到底有多么宠爱多么重视呢?

众所周知,孙权为保住江东基业,不惜屡次向曹操、曹丕、刘备等人折腰,以此换来暂时性的和平。然而当曹丕为挟持孙权,要求让孙登入洛阳为人质时,一向习惯妥协的孙权却露出了自己的血性——他立即派出善辨的直臣赵咨,向曹丕首次展示出自己的强硬态度。孙权在武昌称帝之后,孙登也迅速被孙权立为太子。为培养孙登,孙权给他安排了江东集团内的一流人才,其中有顾谭(丞相顾雍之孙)、张休(张昭之子)和诸葛恪(诸葛瑾之子)。可以预料到,这些人身后的家族,日后也会成为孙登最得力的臂膀。在孙权迁都建业之后,他又安排大将军陆逊辅助孙登监察百官。

孙权对孙登倾注了自己所有的心血,后者自然也没有令其失望。从孙登的行事举动来看,颇有明君气度。据《三国志》记载,“登待接寮属,略用布衣之礼,与恪、休、谭等或同舆而载,或共帐而寐。”孙登尽管贵为太子,但他却发扬了其父的孙权节俭风格。不仅如此,从他对自己伴读的表现来看,也颇有当年刘关张三人“寝则同榻”的风范。即便是手下犯了过错,孙登也不忍责罚。“又失盛水金马盂,觉得其主,左右所为,不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

身为太子,他始终以身作则,从不会因为个人喜好而行铺张浪费之举,也不会凌驾于任何人之上。“登或射猎,当由径道,常远避良田,不践苗稼,至所顿息,又择空间之地,其不欲烦民如此。”在一次游猎过程中,孙登差点儿被弹丸所伤,当时有一个侍卫因为手中拿着弹弓,便被孙登左右怀疑为凶手。不过孙登却明辨是非,亲自证明了这个“嫌疑人”的清白。久而久之,孙登凭借着自己的人格魅力,得到了很多人的诚心效忠。

孙登不仅关心民生疾苦、善待手下,而且他身上还一直秉承着“孝道”。孙登生母记载不详,只知道出身寒微,所以孙登在幼年之时便被孙权托付给徐夫人赡养。徐夫人后来失宠,被流放到吴郡,孙登还经常派人前去探望。据《三国志》记载,“登将拜太子,辞曰本立而道生,欲立太子,宜先立后。权曰卿母安在?对曰:‘在吴(郡)。’权默然。”

哪怕孙登后来身患重病,他也始终不忘国家大事。因为孙权曾经重用奸臣吕壹为亲信,对朝臣进行打压,所以在临终前,孙登不忘上奏嘱咐父亲在注意自己的身体的同时,更要多亲近陆逊、诸葛瑾、步骘这样的贤能之士。赤乌四年(公元241年),孙登病逝于武昌,时年33岁,孙权这一年刚好60岁。晚年的孙权,时常会拿出爱子孙登临终前的最后一道奏折,每读上一次便会泪流不止。在这个时候,孙权的身份也仅仅只是个痛失爱子的可怜父亲。

孙登死后,孙权很快便将孙和立为太子。至于册立原因,有一种说法认为是孙和之前与孙登关系亲厚,孙权曾在孙和身上看到了孙登的影子。据《吴书》记载,“弟和有宠於权,登亲敬,待之如兄,常有欲让之心。”不可否认的是,孙登确实给孙权带了沉重打击。在人生最后的十多年中,孙权变得不问朝政也不管民生,一心只想着把江东士族彻底打压下去。也就是说,孙登之死间接拉开了东吴乱象的序幕。在此之后,孙权在暗中一手主导了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的斗争,并以此为借口沉重打击了江东士族。孙权死后,朝中大权被孙氏宗亲掌控,从而直接导致了东吴集团的没落。

标签: 孙权三国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面对关张二人的死,为何刘备反应区别很大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国,刘备,历史解密

    关羽死时,刘备为何声泪俱下?张飞死时,刘备为何只说了四个字“噫,飞死矣”,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在关羽被杀的同时丢失了荆州,刘备大哭原因有三。第一、微薄的兄弟情。第二、荆州的丢失使得蜀国失去了以后的军事主动权。第三、为起兵伐吴寻找借口,打上为兄弟复仇的旗帜。真正为关羽痛哭的原因就是为了

  • 京剧青衣演员:余紫云的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余紫云,清朝,历史解密

    余紫云(1855年8月19日-1910年),京剧青衣演员。诞辰:咸丰五年(农历乙卯)七月初七日;逝世:宣统二年(农历庚戌)年病故,享年56岁。名金梁,谱名科荣,又名培寿,字砚芬(艳芬),号砚芳,小名昭儿;行五;湖北罗田人。寓所名"胜春堂",曾先后居住宣南石头胡同和李铁拐斜街。余紫云喜好古玩。其父余三

  • 明朝是怎么错失将建州女真扼杀在摇篮里的机会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朝,历史解密

    建州女真的崛起,很多人都将时间归结在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铠甲起家的万历时期,认为努尔哈赤是一个光杆起家的暴发户。其实不然,努尔哈赤作为建州左卫开创者猛哥帖木儿的六世孙,他在女真部族中的高贵“王子”地位才是其能够开创满清大业的最关键因素。建州女真在辽东地盘上滋生繁衍的时间远不止我们看到的几十年时间。从15

  • 蹴鞠并不是宋朝发明的 蹴鞠为什么在宋朝发扬光大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北宋,蹴鞠,历史解密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蹴鞠运动,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但是真实的高俅除了经历和小说之中的有些类似之外,倒也算不上什么大奸大恶之人。而且在自己发达了之后也未曾忘记苏东坡,总是会对苏家人特别善待。回归正题,宋代会踢蹴鞠而且踢得好的,绝不仅有高球一人,实际上北宋时期的宰相丁谓、李邦彦这些人都是踢球好

  • 乾隆唯一册封的贵妃,未生儿子却因养子丢掉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颖贵妃,清朝,历史解密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颖贵妃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在乾隆的后妃名单中,最终名分为贵妃的有五人,分别是忻贵妃、愉贵妃、循贵妃、婉贵妃和颖贵妃。这五位贵妃,忻贵妃、愉贵妃和循贵妃是死后按照贵妃的礼制下葬,她们生前并没有做过一天的贵妃,婉贵妃是由嘉

  • 崔颢原本声名狼藉,却凭借一首诗和杜甫比肩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崔颢,唐朝,历史解密

    唐朝是众星云集的时代,不但涌现出李靖、郭子仪这样的将星,更是拥有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李商隐这样的文星。他们汇集在盛世大唐,共同谱写了中国诗坛乃至文坛最为华丽的篇章,也让唐朝比其它朝代更加文华风流、熠熠生辉。但是这些文人,都不是千篇一律的面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更引起了后人的兴趣。比如有位叫

  • 古代这些女人被太监娶回家之后,每天都会做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古代,唐朝,历史解密

    在中国古时候,说到太监这两个字,想必我们大家都能想到历史上几个比较出名的太监。特别是在清王朝时期,慈禧身边的几个红人太监。因为太监这一畸形群体,一开始就是在秦朝时期一直延续到了清王朝时期。太监可以算是最特殊的一类群体,因为他们都是那些因为家中贫穷养育不起,便会被自己的父母送到皇宫中做太监,能够求得一

  • 狄青的军旅生涯如何?他为什么没有洗去脸上的刺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狄青,北宋,历史解密

    狄青是北宋时期名将,因为面有刺字,善于骑射,被称为“面涅将军”。宋仁宗曾劝他用药除掉刺字,狄青为什么没有这么做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狄青出身寒门,善于骑射,精通兵法,身经百战而立下累累战功,成为北宋一名骁勇的战将。狄青在 16岁时,因与乡人发生冲突,而被官府逮捕投入监牢,

  • 广义相对论的量子理论是什么 当前的进展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爱因斯坦,霍金,历史解密

    量子理论如果说广义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之一,那么量子理论作为我们借此了解基本粒子以及凝聚态物理的基础理论就是现代物理的另一支柱。然而,如何将量子理论中的概念应用到广义相对论的框架中仍然是一个未能解决的问题。量子场论作为现代物理中粒子物理学的基础,通常意义上的量子场论是建立在平直的闵可夫斯基时

  • 东晋门阀士族有多嚣张?皇帝还给大臣下拜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东晋,历史解密

    东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朝代,在这个时期里皇帝大权旁落,真正掌握军政大权的是门阀士族,也就产生了很多士族门阀轻视凌驾皇权的事。可能有人要说,哪个朝代没有嚣张跋扈的权臣,汉末的曹操,唐末的朱温,清初的鳌拜,哪个不是气焰滔天的大权臣。可东晋的门阀士族却与他们都不一样,门阀虽然嚣张,但却并不侵吞皇权,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