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康熙为什么要两立两废同一位皇太子?

揭秘:康熙为什么要两立两废同一位皇太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109 更新时间:2024/2/13 2:22:13

封建社会里,皇位的继承是帝国的根本大事,这件事,如果不处理好,很有可能演变成大面积流血事件,甚至是帝国崩裂、中原陆沉。

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大清王朝,自努尔哈赤开国,并未建立储君制度。这就使得努尔哈赤死后,尸骨未寒,他谛建的后金内部便发生了激烈的汗位之争。

所幸,努尔哈赤早早确立了八旗制度和四大贝勒共理朝政的制度,作为四大贝勒之一的皇太极出类拔萃,其军事才能、谋略、威望远在其他三大贝勒上,最后在角逐中胜出,顺利地继承了汗位。

皇太极的体魄雄健,雄才大略、高瞻远瞩,气吞万里如虎,根本没料到在会在52岁的年纪便突然猝死。

由于皇太极生前未立皇储,临终前又没留下遗诏,诸贝勒间又兴起了一场皇位争夺战。

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和努尔哈赤生前最钟爱的第十四子多尔衮互不相让,差点就要兵戎相见。

诸王大臣经过协议折衷,采取了平衡原则,推举年方6岁的福临登位,由多尔衮担任摄政。

福临吸取了祖辈、父辈的教训,早早就指定了皇三子玄烨,即后来的康熙为自己的帝位继承人。

康熙也因此认识到提前指定帝位继承人的好处,也在自己22岁时参照汉族封建王朝的“嫡长制”,册立刚满周岁的嫡长子胤礽为皇太子,建立了立储制度。

可是,这种制度并非满洲旧制,宗室贵族内心并不认同。

当其他皇子成年封爵,便拉帮结伙,向皇太子的储君地位挑战,使统治集团出现了严重的危机。

康熙一共有三十五个儿子,有的早死了,没起名就死了,胤礽是康熙的第六个儿子,但排序为老二。他是之所以能被立为皇太子,是因为他是皇后所生,是嫡子,而且是唯一的嫡子。

康熙册立胤礽为皇太子,不但对他进行百般护理关照,也对他进行特别教育。

康熙十七年,三藩之乱闹得很凶,胤礽得了天花,康熙急得不得了,连续十二天守候在胤礽身边,连奏章都无暇批答。

康熙在亲征葛尔丹的时候,让皇太子胤礽留守京师,谕“凡事俱著皇太子听理”。

胤礽也很有能力,处理起政务来,“举朝告称皇太子之善”。

就这样,皇帝和储君之间二十年来相安无事。

可是,也就在这二十年时间里,皇长子胤禔、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五子胤祺、皇七子胤祐、皇八子胤禩相继成年,分别封为郡王、贝勒,开府称藩,各有部属。除皇五子胤祺、皇七子胤祐外,其他皇子都各有一党,开始了皇位继承人的争夺。他们共同攻击的目标就是已立为皇太子的胤礽。

皇太子有很深的背景的,他母亲的父亲噶布喇是领侍卫内大臣。他母亲的叔叔索额图是大学士,当朝宰相,领侍卫内大臣。

索额图看到皇太子处于不利地位,担心康熙会听信诸皇子党的馋言改易储位,于是铤而走险,潜谋大事,准备通过搞宫廷政变来抢班夺权。

康熙有所觉察,气得不行,愤然说道:“朕不卜今日被鸠,明日遇害,昼夜戒慎不宁。”

盛怒之下,康熙处死了索额图处死,敲山震虎,要皇太子吸取的教训。

但是,皇太子非但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采取了更加激烈的活动。

康煕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忍无可忍,在木兰围场的布尔哈苏台行宫宣布废黜皇太子。

康熙沉痛万分地斥责皇太子“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以“专擅威权”等将之幽禁咸安宫。

这一年,康熙已经五十五岁了,他在当众宣布他这个谕旨的时候,老泪纵横。

宣谕完了之后,扑倒在地,由别人将他搀扶起来。

这之后,康熙连续七天七夜不思茶饭,无心睡眠。

由于过度伤心,康熙还得了中风,右手不能写字,得用左手批答奏章。

此役,皇太子党全军覆灭,诸皇子党大获全胜。

皇太子被废,储位虚悬,众皇子的较量愈加残酷,杀人于无形。

皇长子胤禔认为唯一的嫡子已被废,接下来必立长子。他喜气洋洋地向康熙提出诛杀胤礽,以免后患。他称“今欲诛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自己愿意做提刀之人。

胤禔这一表现让康熙又气又怒,痛斥其“不谙君臣大义,不念父子至情”,是“乱臣贼子”。

胤禔见势不好,转头与皇八子胤禩结成同盟。

无论如何,皇长子胤禔实力非小,是其他皇子忌惮的对象。

皇三子胤祉抓住时机,揭发胤禔曾用巫术镇魇皇太子胤礽。

胤禔因此被革去郡王,幽禁。

皇长子党成员转而投到皇八子胤禩帐下,皇八子党势力暴增。

皇八子胤禩有才有德,康熙也考虑过要不要立他做皇太子。

康煕四十七年(1708年)十一月,康熙在京师畅春园搞了一次盛大的选举皇太子的“官意测验”,要满汉文武官员在除胤礽、胤禔二人之外的诸皇子中举奏一人为皇太子。

康熙放话说:“众议谁属,朕即从之。”

天子无戏言。

皇八子党人多势众,以大学士马齐为首,很多人都书“八阿哥”三字于纸。

康熙一看,倒吸了一口凉气:敢情打倒了一个皇太子党、一个皇长子党,现在又冒出了一个皇八子党,而且势倾朝廷,不得了,真不得了!

康熙越想越后怕,愤然痛骂拥护皇八子胤禩的诸臣,说他们“殊属可恨”。

康熙还说出了出尔反尔的昏话:真要立了皇八子胤禩,那他还不在你们的掌握之中了?你们还不得多方簸弄他了?哼哼,要真立了皇八子胤禩,那立皇太子的事都是由你们决定的,还要朕干什么?!

当晚,康熙痛苦万分。

为堵塞诸子争储之路,次日,康熙表示只能重走立嫡长子一途,拟复立胤礽为皇太子。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初九日,康熙宣布复立皇太子胤礽,遣官告祭天地、宗庙、社稷。

对于自己废而复立的行为,康熙是这样解释的:“皇太子前因魇魅,以至本性汩没耳。因召至于左右,加意调治,今已痊矣。”

为了弥合皇子间的分裂,康熙分别给诸皇子晋爵、加封,并说了很多兄弟手足要相亲相爱的话,要诸皇子同心协力辅佐胤礽。

但康熙的目的并没有达到。

复出的胤礽再次成为众矢之的,诸皇子磨刀霍霍,在“畅春园选举”功败垂成的皇八子胤禩更是愤愤不甘,一场更加血腥的搏杀就要展开。

为了能在重围中突出,新的皇太子党成员又重走先前旧皇太子党的老路,准备先发制人,逼迫康熙退位,让皇太子早正大位。

康熙五十年(1711年)十月,事泄,兵部尚书耿额、刑部尚书齐世武、步军统领托合齐等被治罪。

齐世武死得很惨,五体被钉在墙上,活活钉死。

康熙下谕旨痛斥皇太子党人,他说:“诸大臣皆朕擢用之人,受恩五十年矣,其附皇太子者,意将何为也?”

改年,即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的九月三十日,康熙正式宣布再次废黜皇太子,他说:“皇太子胤礽自复立以来,狂疾未除,大失人心,祖宗弘业断不可托付此人。朕已奏闻皇太后,著将胤礽拘执看守。”

这次废黜皇太子,康熙对左右说自己“毫不介意,谈笑处之”,并拒绝再预立皇太子,他故作轻松地说:宋仁宗三十年未立太子,我太祖皇帝并未预立皇太子,太宗皇帝亦未预立皇太子。汉唐以来,太子幼冲,尚保无事;若太子年长,其左右群小结党营私,鲜有能无事者。……今众皇子学问、见识,不后于人,但年俱长成,已经分封,其所属人员未有不各庇护其主者,即使立之,能保将来无事乎?

可是,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以后,不但皇八子党势力越来越大,活动步步加紧;皇三子党也以胤祉“论次当立”为由,志在必得;皇四子胤禛也渐渐露出夺储气象;皇九子胤禟口头上支持胤禩,但暗中也为自己积极积蓄势力。另外,由于皇十子胤礻我、皇十四子允禵已经封爵;皇十三子胤祥、皇十五子胤禑、皇十七子胤礼先后成年,纷纷卷入诸皇兄之党,斗争更加扩大化和复杂化。

康熙抱病于床,心境苍凉,寄语诸子说:“日后朕躬考终,必至将朕置乾清宫内,尔等束甲相争耳!”

康熙话中有话,说的是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的典故。齐桓公死后,诸子相攻,尸体被射满了箭矢,而且,两个多月未能入殓,蛆虫成群。

标签: 康熙清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刘禅苟活到死,司马懿为了羞辱他,在刘禅墓中放了这三样东西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刘禅,三国,历史解密

    说起刘禅,大家都知道一句成语乐不思蜀就是出自于他的名下。他的父亲应该可以算是三国时期非常著名的皇帝了,但是自己父亲是多么的勇猛,打下的江山却也被这个扶不起的人而葬送了。虽然他很软弱,但是一生也是非常的荣华富贵。熟悉三国的人都知道他小时候的命运并不是很好,几次都差一点失去了性命,但是都能安全度过。太子

  • 七国之乱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在汉景帝时期爆发?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七王之乱,刘启,历史解密

    七国之乱,即七王之乱,是发生在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七王之乱的主要原因是汉景帝继位后,重用晁错,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王的势力,而开始削藩。结果引发了诸侯国的不满,于是吴王刘濞联合了几个诸侯国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刘邦建立西汉时采取的是分封

  • 南汉君主刘鋹有个妃子,给她起了个很雷人的外号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刘鋹,南汉,历史解密

    如果问您一个问题,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以胖为美?想必您一定会不假思索的说出唐朝这个答案。事实上,这个答案不能算错,但是也不能算全对,为啥呢?因为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个朝代,崇尚肥胖的程度,比之唐朝有过之而无不及……唐朝人爱胖之所以出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一个最出名的胖美人杨玉环,这才惹得大家上行下效。

  • 于100年前,慈禧去世前照片,公园看雪,虽不惧严寒却把宫女冻坏?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并且清朝也出现了孝庄太后,慈禧太后这样厉害的女性人物。但是两人给大清带来的命运却完全不一样,孝庄太后一生极力辅佐康熙铸就盛世,慈禧大权在握却把大清推向灭亡,慈禧也因此成为不少人口诛笔伐的对象。值得一提的是,在100年前,慈禧还没有去世的时候,曾拍摄了一些在公园里看雪的高清彩色照片。晚清时期,虽然光绪

  • 热衷于和亲的唐朝,到底有多少嫁出去的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在古代的时候,由于政治需要,皇帝们经常以自己的女儿或者是妹妹为筹码,通过联姻的方式去与邻国交好。至于和亲的原因,主要就是为了安抚敌国,停止战争,其次就是与邻国友好往来。很多人都认为,和亲最多的朝代是汉朝,毕竟汉朝是匈奴最猖獗的时代,而且还有王昭君这个著名的人物。其实不然,汉朝加起来也就和亲了十二次。

  • 生死罗布泊九大诡异灵异事件汇总 让人不寒而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罗布泊,历史解密

    罗布泊在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若羌县境东北部,曾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湖,海拔780米。为揭开罗布泊的真面目,古往今来,无数探险者舍生忘死深入其中,不乏悲壮的故事,更为罗布泊披上神秘的面纱。然而罗布泊彭加木失踪却是最令人感到恐怖的一件。1950年,解放军剿匪部队一名警卫员失踪,事隔30余年后,地质队竟在远离出

  • 巾帼英雄花木兰真实存在吗?花木兰的故事为什么流传了这么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南北朝,花木兰,历史解密

    花木兰这一人物形象经过人们的讴歌早已深入人心,不仅仅在戏曲中我们能体会到她的飒爽英姿,从动画电影中我们也能直观感受到她当时女扮男装的英雄气概。其实我们大家知道,历史上很多流传至今的人物其实都是杜撰的,并非真实存在的,只是表达人们的一种美好寄托而创造出来的。那么花木兰替父从军是否是真实的呢?《木兰辞》

  • 蓑衣渡之战到底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会成为江忠源的成名之战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清朝,江忠源,历史解密

    上次说到,6月3日太平军利用穴地攻城破了全州,但太平军本无固守全州的打算,次日,即全军弃城北上。而清军已然在四周云集,江忠源更率千余名楚勇,伐树填河,又于江中预置木桩,阻断蓑衣渡至西岸的江面交通。江忠源,湖南新宁(今属邵阳)人,道光年间举人,响应号召回老家办团练,号“楚勇”,配合清军作战。江忠源后来

  • 历史上起兵作乱的三位太子,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刘据,汉朝,历史解密

    历史上,太子是储君,是国家将来的皇帝,地位仅次于皇帝。然而,也正因为太子是储君还不是现任,所以他的存在本身就是对现任皇帝的威胁——毕竟,皇位的诱惑太大了,在权力面前,父子亲情完全可以舍弃。很多太子等不到父皇驾崩,就迫不及待地自己动手了。同时,皇帝对太子的监控也非常严密,一有风吹草动轻则废立太子,重则

  • 秦朝的军功制度军队战斗力那么强 为什么汉朝不延续使用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汉朝,秦朝,历史解密

    汉朝为什么不使用秦朝的军功制度,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秦朝的军功奖励制度,可以说是一个开创性的制度。这个制度让秦国在那时候从诸侯国中脱颖而出,最终灭掉六国,实现了全国的统一。由此可见,这一制度,是被证明十分有效的制度,是能够调动士兵积极性,增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