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雕版印刷术出现在什么时间?诞生背景及发展过程简介

雕版印刷术出现在什么时间?诞生背景及发展过程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068 更新时间:2024/1/2 10:29:54

雕版印刷术是中国古人的重要发明,是在版料上雕刻图引径行印刷的技术,它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由印章、墨拓石碑到雕版,再到活字版的几个阶段。雕版印刷的版料,一般选用纹质细密坚实的木材,如枣木、梨木等。然后把木材锯成一块块木板,把要印的字写在薄纸上,反贴在木板上,再根据每个字的笔划,用刀一笔一笔雕刻成阳文,使每个字的笔划突出在板上。木板雕好以后,就可以印书了。

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并在唐朝中后期开始普遍使用。宋代虽然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是普遍使用的仍然是雕版印刷术。

印书方法

印书的时候,先用一把刷子蘸了墨,在雕好的板上刷一下,接着,用白纸覆在板上,另外拿一把干净的刷子在纸背上轻轻刷一下,把纸拿下来,一页书就印好了。一页一页印好以后,装订成册,一本书也就印刷成功了。这种印刷方法,因为是在木板上雕好字再印的,所以大家称它为“雕版印刷”。

背景

如果说自上古以来约4000年的文化发展,为印刷术的发明创造了规范的文字、雕刻技术、物质材料及图文转印术等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这些条件大约到公元3世纪都已十分成熟了)。到了唐朝。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文化、科技的鼎盛时期。在国家统一、政治开明、文化繁荣的社会氛围下,人们对书籍产生了大量的需求。所有这些都为印刷术的诞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发明

唐朝发明雕版印刷术,并在唐朝中后期普遍使用。 早期印刷活动主要在民间进行,多用于印刷神像、经咒、发愿文以及历书等。1966年在西安市西郊西安柴油机械厂发现雕版梵文陀罗尼经咒单页,刻印于 704—751年之间,为目前所知最早的雕版印刷品。现收藏在英国伦敦博物馆的唐咸通九年(868)玠为二亲敬造普施的《金刚经》,是现存最早的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此件由7张纸粘成一卷,全长488厘米,每张纸高76.3厘米,宽30.5厘米,卷首刻印佛像,下面刻有全部经文。这卷印品雕刻精美,刀法纯熟,图文浑朴凝重,印刷的墨色也浓厚匀称,清晰鲜明,刊刻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

824年,元稹白居易诗集作序,说道:“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至于缮写模勒,街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模勒即模刻,持交酒茗则是拿着白诗印本去换茶换酒。可见到九世纪初,印刷术的应用已由佛教咒语而扩大到人民喜欢阅读的诗歌方面去了。835年前后,四川和江苏北部地方民间都曾“以板印历日”,拿到市场上去出卖。当时有人说民间所印历书“已满天下”,可知还不只四川和江苏两地印造。883年,成都书肆能看到一些“阴阳杂记占梦相宅九宫五纬之流”的书,和“字书小学”,“率皆雕版印纸”……在印刷术发明后的最初二百年内,它已经是人民大众普及文化的一种重要媒介。

雕版印刷发展

9世纪唐朝中后期时,雕版印刷的使用已相当普遍。五代时期,不仅民间盛行刻书,政府也大规模刻印儒家书籍。自后唐明宗长兴三年(932)起,到后周广顺三年(953),前后二十二年刻印了九经、《五经文字》、《九经字样》各二部,一百三十册。宋代雕版印刷更加发达,技术臻于完善,尤以浙江的杭州、福建的建阳、四川的成都刻印质量为高。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张徒信在成都雕刊全部《大藏经》,费二十二年,计一千零七十六部,五千零四十八卷,雕版达十三万块之多,是早期印刷史上最大的一部书。

宋代虽然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是普遍使用的仍然是雕版印刷术。

元、明、清三代从事刻书的不仅有各级官府,还有书院、书坊和私人。所刻书籍,遍及经、史、子、集四部。

彩色套印流行

彩色套印于北宋初年就在四川流行有“交子”,即用朱墨两色套印的纸币。14世纪时元代中兴路(今湖北江陵),用朱墨两色刊印的《金刚经注》,是现存最早的套色印本。到16世纪末,套色印刷广泛流行。明代万历年间的闵齐、闵昭明、凌汝享、凌初、凌瀛初都是擅长套色印刷术的名家,清代套色印刷技术又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这种套色技术与版画技术相结合,便产生出光辉灿烂的套色版画。明末《十竹斋书画谱》和《十竹斋笺谱》都是古版画的艺术珍品。

《弘简录》记载

根据明朝时候邵经邦《弘简录》一书的记载:唐太宗的皇后长孙氏收集封建社会中妇女典型人物的故 事。编写了一本叫《女则》的书。贞观十年土长孙皇后死了,宫中有人把这本书送到唐太宗那里。唐太宗看到之后,下令用雕版印刷把它印出来。

贞观十年是公元六三六年。《女则》的印行年代可能就是这一年,也可能稍后一些。这是中国文献资料中提到的最早的刻本。从这个资料来分析。可能当时民间已经开始用雕版印刷来印行书籍了,所以唐太宗才想到把《女则》印出来。雕版印刷发明的年代,一定要比《女则》出版的年代更早。

到了九世纪的时候,中国用雕版印刷来印书已经相当普遍了。

标签: 雕版印刷术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姜维:被曹魏埋没的“陇西奇才”,死后一封亲笔信看清为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姜维,三国,历史解密

    提起姜维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自带“诸葛亮嫡传弟子”的光环,虽然他先前为魏国效力后归降蜀汉,属于“二进宫”的类型,但这丝毫不影响诸葛亮提拔他的决心,此后在诸葛亮的推荐下,姜维一直做到了中监军征西将军,可以说诸葛亮对于姜维来说有知遇之恩。有关姜维投降的争议可谓众说纷纭,有观点认为姜维有二心,早已有投降魏

  • 嘉靖帝中年脾气火爆,为何能忍受当时13岁尚寿妃的嘲笑?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尚寿妃,明朝,历史解密

    公元1561年的某一天,大明王朝掌权时间最长最工于心机的皇帝嘉靖帝朱厚熜,在紫禁城内边诵经边敲打着一种名为罄的东西。这罄本意是一种形似曲尺的打击乐器,后指和尚道士们敲打的铜铸法器。嘉靖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信奉道教的皇帝,所以他当日敲打的罄应是一种法器。话说那日嘉靖帝一本正经的诵经敲罄,可是敲着敲着一

  • 刘完素:字守真,河间人,金元四大家中的第一位医家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完素,医学家,历史解密

    刘完素,字守真,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县)人,刘完素故后世又称其为刘河间。大约生活在北宋末年至金朝建立初期,即宋徽宗大观四年(公元1110年)至金章宗承安五年(公元1200年)之间,是金元时期的著名医家,为后世所称金元四大家中的第一位医家。刘完素(约1110~1200年),字守真,河间人,世称刘河间。他

  • 历史上有名的忠臣硬汉的故事:明朝山东布政使铁铉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朝,铁铉,历史解密

    今天我们来讲一位历史上有名的忠臣硬汉,他就是明朝的山东布政使——铁铉。历史上所谓的忠臣有很多,比他名气大的也大有人在,为什么却偏偏要说这个人呢?其实啊,虽然忠臣很多,但像这位一样,能让敌人在战役胜利后,一点劝降的机会都没给,而是直接被处以极刑的,恐怕在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那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他的故事。

  • 尽管受到其他方面的劝告 苏格拉底决定反对现行的政治和社会规范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希腊,苏格拉底,历史解密

    Decelean或爱奥尼亚战争在公元前404年结束后,雅典面临严重的经济动荡,其中斯巴达人挫败了雅典人。到了这个时候,苏格拉底在雅典的精英中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他质疑那些权威人士和几个世纪以来传播的信仰。他的探究精神有助于形成西方哲学的基础。民主政府的失败在共同人的思想中播下了怀疑的种子,他们开始思考

  • 海兰珠死后,皇太极却因思念她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海兰珠,清朝,历史解密

    皇太极是大清的开创者,他留在历史上的事迹不止是开创了大清王朝,还有他与海兰珠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根据载,海兰珠自从嫁给皇太极后便获得了皇太极的专宠,皇太极视后宫其他妃嫔如无物,专宠海兰珠。根据海兰珠留下的画像来看,历史上的海兰珠其实也算是“一般人”,最起码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海兰珠也不是那么漂亮,但

  • 从商汤开始,伊尹为何能控制商朝五代朝政?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伊尹,商朝,历史解密

    有人说伊尹之与商汤,相当于姜子牙之与周武王。但参考商朝文献后,我们会发现,伊尹在商的权势要远远超过姜子牙在周的权势。姜子牙靠智慧帮助文武二王完成了灭商大计,最终被封在齐地,于朝中任职太师。姜子牙前后辅佐了三代周王:武王,成王,康王,于周康王六年去世。因为子牙名尚,故周武王尊称其为“师傅尚”,可见,子

  • 历史上唐朝为何会形成一种开放式的现象?哪些原因导致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开放,唐朝,历史解密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朝代之一,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唐代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琉。唐代杜甫《忆昔二首》: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这是唐朝两位著名诗人对大唐盛世景象的侧面描写,类似的诗句不胜枚举。历经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大唐以前所未有的经

  • 唐朝名相李德裕 :一代之高士,万古之良相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德裕 ,唐朝,历史解密

    以前我们接触的唐史总有一种感觉,前后两段是断裂的,这分界线自是“安史之乱”,前面是政治史,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那叫个热闹和详细;后面则成了文学史,庙堂上的事情好像就变得隐晦了起来,我们除了知道一个“藩镇割据”外,就是元白、大历十才子,韩柳及小李杜等这些文学方面的内容了。后期历史中,好歹还有个印象比

  • 春秋时期出现这么多的思想家 他们到底是和谁学习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春秋,思想家,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有非常多的思想家,不过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时期非常特殊,这是因为那不仅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更是一个学术上百家争鸣的时代,中国的学术思想从那个时候开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那就是春秋战国时期。既然春秋战国时期会有这么多的思想家涌现出来,那么这些思想家又是跟谁学习的呢?春秋战国时期比较著名的几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