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元之后的一个小国皇位,相位竟同步相传,期间还被相位中断两年?

宋元之后的一个小国皇位,相位竟同步相传,期间还被相位中断两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87 更新时间:2024/1/21 2:16:07

我国历史久远,除了部分战乱时间,大部分时间都是以统一的朝形式存在,皇帝的皇位也往往是由父子相传的步调在走,然而在古代更中原王朝一样的还有一个小王朝他们的皇帝宰相都是同步相传的。

此王朝就是鲜为人知的南方小王国大理。这个南部割据的小王国,存在于五代至朝,一直到元朝所灭,享国316年,中间断了两年,但这两年依然按大理国体制延续,所断的这两年就是该国丞相篡位后所断。

大理国历史上有22个皇帝,加上那个丞相皇帝共23位。而且大理国从建国到灭亡中,丞相之位始终在一个家族中继承,而且权力极大,影响并制约着大理国皇帝执政,有11个皇帝还因丞相擅权而被迫出家。大理国丞相位被谁把持呢?那就是大理国高家。

为什么会出现相位相传的体制呢?

大理国相位相传并不是明规定的,只是历史习惯所造成的。大理国开国皇帝段思平创建大理国过程中,有一个人起到了很大作用,此人就是南诏国善巨县官高方。段思平与高方关系很好,可谓是“哥们关系”。段思平最初起兵时受挫,是高方把段思平引到善巨躲避,而且借段思平37国蛮部兵,帮助段断平推翻大义宁国干真,顺利建立大理国。从此高氏一族便成为大理国的权臣,地位仅次于皇室。

但高氏一族的崛起,在大理国前三代皇帝中虽然担任国相,但权力不及董氏。董氏是董伽罗后人,董伽罗是段思平开国四大功臣之一,官至军师。所以他的后代也受到段氏恩宠。段思平死后,其子段思英继位,但946年,段思平的弟弟段思良联合相国董伽罗发动**,把侄子段思英赶下台,成为大理第三任皇帝。

段思良死后,其子段思聪继位,此时高氏才取代董氏掌握大理国的朝政大权,其后三百多年,大理国朝政都在高氏一族所控制,没人敢于撼动。直到高升泰篡了段氏皇帝,然后他当了两年皇帝,后来又还政于段氏,不过高氏依然掌握相国大权,直至大理国灭亡。

相位继承但国家并不弱。

大理国与中原王朝有着不同点,中原王朝由于受到正统思想的影响,只要有大臣专权,这个王朝大都是衰弱或者灭亡。但大理国在高氏一族相传中,并没有使大理国弱化,相反省下大理国皇帝操心了,高氏相国治理大理国井井有条,促进了大理国的发展。

大理国皇帝在高氏的专权下权力不大,相反还要受到来自高氏的压迫,有的皇帝不堪忍受高氏相国的欺压,就出家为僧了。但大理国在高氏的操纵下,大理国经济很发达,农业与四川等地差不多,而且与东南亚和印度、波斯都有贸易往来。

大理国军事很强,并不弱于此前的南诏,其兵力还触及到缅甸等地。而且在元朝灭大理时,曾多次取得胜利。这些都是在高氏为相国时所发生的。

为什么高氏不当皇帝?

高氏世代为相,只有高升泰时当了两年皇帝。据史料记载,高升泰在临死时嘱咐儿子一定要把皇位给段氏,坚决不能再当皇帝了。关于高升泰再次还权的原因,后人探讨很多。虽然史料记载,高升泰解释自己当皇帝,主要是段正明的坚决相让。历史上还没有哪个皇帝真心让出皇位,大都被逼无奈。

不过高升泰当皇帝后,来自朝内及民间的反对声音没断,毕竟名不正言不顺,要想子孙后代长远发展,不当皇帝当国相也是一个绝佳选择。

皇位在古代不论大小都是不少人的终极梦想,可见其吸引力,不过能切实考虑百姓们的实际利益才能长存。

标签: 宋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赤壁之战在打的时候,刘备在干什么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三国,刘备,曹操,历史解密

    第二个原因就是,当时的刘备以及东吴的孙权,他们两个人野心也都非常大。孙权当时击败了皇族,并且占领了江西。当时的刘备,则是在积极的拜访荆州,个个有势力的大族,希望能够取得地方的支持。曹操当时也是看中了荆州这块肥肉,于是后来直接就发生了赤壁之战。当时的赤壁之战,主要是由孙权和刘备他们的五万士兵,对抗曹操

  • 为什么太平天国25万士兵打不赢清朝1万士兵?具体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太平天国,清朝,历史解密

    从1862年3月开始,曾国荃率领湘军从安庆出发,一路攻下无为、巢县、含山。在含山曾国荃与彭玉麟率领的水师合兵,攻占芜湖。到了5月28日,湘军抢占秣陵关、后又攻占大胜关和三叉河,太平军的粮道被彻底截断。30日,彭玉麟水师攻占天京护城河,深入天京城下。太平天国大决战时,李秀成二十五万大军为何解救不了天京

  • 雍正临终前安排了四位重臣,为何下场却都不好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清朝,雍正,历史解密

    1735年,雍正皇帝在圆明园驾崩,雍正帝似乎对自己的这一天有所预料,所以早已经安排了后世,留下了四位重臣辅佐新皇乾隆,这四位顾命大臣最后命运究竟如何,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雍正帝在临终前召见了一批亲王和朝廷重臣,并任命他们为顾命大臣,辅佐年轻的乾隆皇帝一同办理军国大事。雍正指定的顾命大

  • 张锡纯是怎样一个人?有着怎样的医学理论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张锡纯,医学家,历史解密

    张锡纯治学虽多创论,然措词婉转,鲜直斥前人之非,与同道多友善,不好贬人贵己,不好大言傲人。中西医论争势若冰炭时,仍本其夙志,撰文论中西医理相通,医界不宜作意气之争,人且以为系中庸之道。但张锡纯对误人至死的庸医却当面斥之为投井下石者,毫不留情。此虽激于义愤,亦可见其忠厚至诚,对患者极端负责。他处世为学

  • 舍利弗: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以智慧第一著称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舍利弗,佛教,历史解密

    梵名S/a^riputra ,巴利名Sa^riputta 。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以智慧第一著称。又作舍利弗多、舍利弗罗、舍利弗怛罗、舍利弗多罗、奢利富多罗、奢利弗多罗、奢唎补怛罗、设利弗呾罗。意译鹙鹭子、秋露子、鸲鹆子、鸲鹆子。梵汉并译,则称舍利子、舍梨子。旧译‘身子’,或系误以 s/a^ri(舍利鸟

  • 隆庆开关是怎么回事?对明代历史进程产生怎样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隆庆开关,明朝,历史解密

    隆庆元年,隆庆帝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史称隆庆开关。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明代初期海禁政策严厉,“太祖定制,片板不许下海”。这样的海禁政策一直到隆庆皇帝即位后,才正式解除。而解除明代海禁政策的代表事件,就是“隆庆开关”。关于隆庆开关,明代文人张燮在《东西洋考》中记

  • 许攸帮曹操赢得官渡之战 曹操最后为什么要杀许攸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曹操,许攸,历史解密

    还不了解:曹操和许攸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许攸帮曹操赢官渡,许攸最后却被曹操所杀?许攸到底做错了什么事情?东汉末年有三场能影响三国走势的战役,分别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而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我国古代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之一的官渡之战。官渡之战的交战方是袁绍和曹操

  • 她13岁进入后宫,19岁就当上了贵妃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大家都知道,在古代社会当中,女子的地位是非常低的,有很多女子甚至被自己的家族送入到皇宫当中,一辈子只能够依靠着皇帝的宠爱活着,如果皇帝不宠爱的话,一辈子都要老死在后宫当中,再也看不到自己的亲人。而后宫当中的女子,只要得到皇帝的宠爱,就能够平步青云,但是身为后宫当中的妃子,最主要的职责就是生下孩子,有

  • 三国蜀汉政权灭亡的十大原因?蜀国灭亡时间?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三国,历史解密

    蜀汉政权是在公元263年灭亡的,而东吴是在公元280年灭亡的。蜀汉相对东吴来说,地理条件更加险要和易守难攻,而且诸葛亮善于治国是历史上所公认的,在三国之中蜀国也是相对治理得最有条理的。在复杂的对峙纷争中似乎不应该在东吴之前灭亡,所以我们有必要在这里讨论和分析一下蜀汉在三国中最先灭亡的各种深层次的原因

  • 为什么说幽州之战是宋太宗一生中最大的败笔?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幽州之战,五代十国,历史解密

    北汉灭亡之后,彻底结束了五代十国割据的局面,完成了一统大业。不过,对于宋太宗伐北汉的这场胜利,历史上却有不同的声音。讨伐北汉之处,宰相薛居正就表示反对,以为要谨慎一些。太宗于是询问枢密使曹彬,为何在太祖朝两次进攻北汉没有取得胜利。曹彬说,太祖进兵时军营驻扎在甘草地,中原士兵多因水土不服,上吐下泻,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