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权逼死陆逊,却埋下东吴灭国隐患

孙权逼死陆逊,却埋下东吴灭国隐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931 更新时间:2023/12/17 14:11:20

三国东吴的陆逊之死,常让今人唏吁不已。这位军事智谋和水平与周瑜相当的名将,死因竟是被孙权“累遣中使责让逊”,多次派出宫中使者去责备质问陆逊,致使63岁的陆逊“愤恚致卒”,在悲愤、幽恨、痛苦中死去。

一代名将以这种方式谢幕,令人难以置信。那么,孙权为什么要对陆逊苦苦相逼?

有人说,孙权前半世英明无比,人生末年却老糊涂了,铸下大错。其实,孙权逼死陆逊,本意是一石二鸟,只是因为用力过猛,直接后果就是埋下了东吴灭国的隐患。

1、陆逊之死:表面看是陷入了南鲁党争

在南鲁党争之前,对于王位继承的争斗从没有如此激烈。孙权长子孙登本是合格继承人,却英年早逝;次子孙虑十分优秀,同样早亡,然后排到老三孙和。孙和太傅是阚泽、少傅是薛综,身边聚集着蔡颖、张纯、封俌、严维等名士。看老师阵容,孙和不会太差,有“好学下士”美誉。

但是孙权的长女全公主,全力支持老四孙霸王即位,于是南鲁党争开始了。先来看下双方阵营:南宫派(东吴太子宫称南宫):陆逊、顾谭和顾承(陆逊的外甥)、吾粲、朱据、诸葛恪……鲁王派(孙霸被封为鲁王):步骘、吕岱、全琮、全寄、吕据、杨竺……

东吴有四大家之说:诸葛恪、张休、顾谭、陈表。但陆逊火烧连营,后辅佐孙登,时任丞相、右都护,是实打实当权派。南宫派自然以陆逊为首,诸葛恪、顾谭都站队入座。鲁王派核心是全公主,她的生母与步骘同族,她的后夫是全琮。因此鲁王派里步骘、全琮、全寄都是骨干。

南鲁党争的始作俑者是全公主,原因是她与王夫人不和,王夫人又是孙和生母。在南鲁党争中,陆逊全力支持孙和,干涉王位继承人问题,这引起孙权反感。而且孙权与杨竺密室谈话,被传得沸沸扬扬,领头发声的又是陆逊,还与吾粲书信往来勾连,孙权只好出手逼问陆逊……

2、孙权出手:背后原因是避免袁绍、刘表之祸

刘表与袁绍名望并肩,以至于董卓入京后说:只要杀掉二袁、刘表和孙坚,“天下自服从孤耳”。刘表死后评价中最著名的当属曹操“刘景升之子若豚犬耳“,刘表儿子如猪似狗不堪大用。刘表和袁绍选择立幼不立长,世人也把他们的失败,归为没有解决好继承人问题。

因此当曹操在曹丕、曹植谁来继位问题上摇摆时,贾诩才会提醒“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之事“,暗示袁、刘败落是没处理好立长、立幼问题。前车之鉴,孙权不可能没有耳闻。此时面对孙和、孙霸二选一时,孙权自然格外慎重。

此时,同样被曹操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孙权,面对的困局更比袁绍、刘表难上十倍。一方面,陆逊等武将和东吴大家族拉山头扯大旗,为孙和的继位摇旗呐喊。另一方面,孙和生母王夫人受怀疑死后,全公主更加有恃无孔,内外宫串联,拉帮结派与南宫派针锋相对。

如何取舍?无论选择孙和,还是选择孙霸,孙权心里明白,自己死后新帝上位,必然要对失败一方疯狂追杀。而且孙和、孙霸都没有表现出足够强大的继承人实力,最大可能就是无论谁继位,其背后党派将成为实际得利者,前台的继承人可能沦为摆设。

3、一石二鸟:可惜孙权用力过猛没刹住车

那么,孙权在一次次逼问责备陆逊时,是真想处死陆逊吗?答案显然不是!他已处死杨竺,下狱吾粲(最终也被处死),陈正、陈象被灭族,朱据、屈晃被杖罚,群臣进谏而被罚者10多人。以孙权对陆逊的信任,尚不至于达到处死程度。那为何孙权要一次次责问?

孙权的算盘是这样的:通过对南鲁两党分别打压,让两派均无法在自己死后独家做大,以确保东吴江山不旁落他人之手,不支持陆逊的南党,也不支持全公主、步骘的鲁党,让两派势力烟消云散才是最好结果。借助打压陆逊也告诉大家:即使功劳再大,也不能过问继承人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孙权担心两派残余势力无法肃清,采取了釜底抽薪的办法,两名候选人全部落选,一个废掉,一个杀掉,让两派再无发力支撑点。既避免袁绍、刘表因继承人争斗而选择失败之祸,又解决朝内文臣武将选边站队、结党营私之祸,这就是孙权的一石二鸟。

只能说,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但实际结果是埋下了东吴灭国的隐患!

南鲁党争重创了东吴元气,两派代表人物均是东吴精英,死的死、杀的杀、免的免,陆逊、吾粲、陈正、陈象、全寄、吴安、杨竺、孙奇、孙弘直接或间接死于这次党争。更可惜的是作为南鲁党争延续,诸葛恪在孙峻当权时被灭族,东吴“威震其主,功盖一国”的诸葛氏就此消失,标志着原本人才频出的东吴,再无肱骨之臣。

孙权在逼死陆逊时,就踏上了灭国的不归路,最终选中小儿子、10多岁孙亮即位时,就埋下灭国的隐患。

好在,孙权并非真想让陆逊死,否则就不会再有东吴后期得以存国的唯一依仗陆抗了……

标签: 孙权三国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都说上宋朝时期的人很幸福 古人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朝,赵匡胤,历史解密

    生活在宋朝的人到底有多幸福,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历朝历代中,要说军事领域最怂的王朝,绝对非宋朝莫属。因为从赵匡胤开始就实行了重文轻武的政策,导致武将没有太大的发展前途,所以很多人觉得宋朝还是去当个文官比较好。其实要是这样想你就大错特错了,宋朝军

  • 袁复礼:地质学家、地貌第四纪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袁复礼,地质学家,历史解密

    袁复礼,地质学家、地貌第四纪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袁复礼是中国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先驱。从事地质教育60多年,培育了几代地质人才。是中国地质学会的创始会员之一。袁复礼参与并领导了由斯文赫定发起的“中国—瑞典西北科学考察团”,获瑞典皇家科学院的“北极星奖章”。与安特生一起从事过“仰韶文化”的考古研究

  • 明朝午门血案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发生如此恶性的朝廷斗殴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午门血案,明朝,历史解密

    明朝历史上曾发生过一起恶性朝堂斗殴事件,在朝堂之上数名文官大臣将三位同僚围殴致死,而时任监国的郕王朱祁钰在台上亲眼目睹了这一混乱场面。更令人震惊的是,参与此事的官员都没有受到惩罚。此事发生在明朝正统十四年八月二十三庚午日北直隶京师午门内,后世称之为午门血案。那么,午门血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一切都要

  • 他弑杀帝王,在小县城风光称帝,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宇文化,隋朝,历史解密

    千百年,君主与臣子之间的关系一直很难被理清楚,若说是相互扶持,但毕竟人心隔肚皮,他们彼此之间都有所防备,但若是君臣离心,但大多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也算不上互相算计。只是一个人在高位久了,难免对于曾经忠心的臣子表示怀疑,从而为保证自己而将那些兄弟屠杀,同样一个人离权力,便不甘心总屈居人下,被人呼来喝去

  • 揭秘:南燕是怎么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南燕,十六国,历史解密

    南燕(398年-410年),十六国时期慕容氏诸燕之一,由慕容德所建,398年建都滑台。统治范围包括今山东及江苏的一部分,国号为燕。慕容德原是后燕宗室范阳王。397年,当后燕君主慕容宝于参合陂之战为北魏所败之后,后燕被截成南北两部分。398年慕容德于滑台(今河南滑县)自称燕王。次年滑台为北魏攻占,慕容

  • 唐明皇与杨玉环之间有什么共同爱好?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杨玉环,唐朝,历史解密

    自古英雄多豪杰,惟有李唐出俊才。盛唐时代算得上是历史上诗赋出产较多的时期,作为一代国君,唐明皇李隆基也是历代帝王中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不仅英俊潇洒,还多才多艺,拿现在的话讲,他一出生就是个高富美的富二代。唐明皇一上任就一鸣惊人,他和太平公主共同发起“唐隆政变”,从而迫使李旦禅位于他,后又赐死太平公主,

  • 他本没有资格继承皇位,上位后却大有作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朝,历史解密

    1644年李自成率领农民军进入北京城,无路可逃的崇祯皇帝在梅山上吊自杀,宗室大量南逃。北方陷落后南方大批土地还在明朝官员手里,这些落魄亲王先后被他们拥立为帝,史学家称为“南明”。南明从1644年弘光帝登基到1662年永历帝被吴三桂杀死,总共历3帝18年。崇祯帝死后没有儿子和兄弟继承皇位(崇祯诸子或被

  • 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政权之一:南吴的发展史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南吴,五代十国,历史解密

    吴国(902年-937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政权之一。为杨行密所建,又称"杨吴",亦称"南吴,弘农,淮南"。919年(唐天佑十六年),独立建国,改元建制,但统治者并未称帝,仅称吴王。927年(吴顺义七年),杨溥称帝。937年(吴天祚三年),吴帝杨溥禅位于徐知诰,吴国灭亡,历4主,立国35年。唐乾符

  • 在宋朝时期,当朝皇帝对民间百姓实行什么样的管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皇帝,宋朝,历史解密

    中国皇帝是指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帝制社会里的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接下来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我国古代疆域辽阔,地大物博,在技术和交通都不发达的情况下,是如何加强对民间的治理的呢?这可以说是自古以来的一种难题,虽然通过等级的划分可以利用官员来统治这些地区。但是仍然不便于统治者直接掌握想要掌握的重要

  • 沈祖棻有着哪些诗集作品?关于她的评价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沈祖棻,诗人,历史解密

    沈祖棻(1909-1977),女,字子蕊,别号紫曼,笔名绛燕、苏珂。浙江海盐人。教授,词人、诗人、文学家、文论家。格律体新诗先驱诗人之一。1909年生于江苏省苏州,家学优厚。1931年入南京中央大学。1977年6月,因车祸辞世。主要代表作有《别》《赠孝感》《妥协》《早早诗》等,在古典文学研究和旧体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