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科技皇帝”康熙热爱西方科学,为什么又要限制西方文化传播?

“科技皇帝”康熙热爱西方科学,为什么又要限制西方文化传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631 更新时间:2024/1/1 10:53:00

清朝是历史上一个强盛的朝代,尤其在清朝初期,明君不断涌现,也出现了一段时间的盛世,而康熙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他能安邦定国,武能平定三藩,所以很多人视他为明君的典范。

很多人推崇康熙为“千古一帝”,这和他的好学不无关系。历史上,康熙嗜书好学是出了名的。他很有语言天赋,精通满、汉、蒙、藏、维等多种语言,在接见蒙古公时,可以流利地使用蒙语进行交流。他喜好书法,“每日写千字,从无间断。积今三十余年,实亦性之所好。”他喜读传统经典,无论是《周易》,还是《尚书》,抑或是《诗经》,他都能侃侃而谈,有自己的见解。对于“四书”,他坦言“必使字字成诵,从来不肯自欺”。他熟谙骑马射箭,喜好体育锻炼,“年力盛时,能挽十五力弓,发十三把箭。”

康熙精力旺盛,对什么都保持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于传统知识如此,西方自然科学更是如此。康熙在位时,东西方文化偶尔碰撞,他常为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而局促不安。当时朝廷展开了一场天算历法的大争论,但无所结果。

康熙是明末以来中国皇帝中最具科学头脑和兴趣的一位“科技皇帝”。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而,他对科技的兴趣,以及他曾经颁布“容教诏令”对传教士们的鼓舞,均存在被误读的情况,究其原因,是传教士和欧洲思想家们对他抱以过高的期望,同时,为了增强路易十四对传教中国的支持,传教士们刻意误读康熙的开放、宽容的态度,也是他们这么做的重要原因。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同时期欧洲对中国的兴趣,却是建立在这样的误读基础上,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对中国的误读反而构成了欧洲蒙运动前期的重要的外在推动因素。

传教士们对于康熙三十一年二月初五日康熙对礼部前二日请求允许传教的奏折批示“依议”二字表示了极大的热情。奏折说:“查得西洋人,仰慕圣化,由万里航海而来。现今治理历法,用兵之际,力造军器、火炮,差往阿罗素,诚心效力,克成其事,劳绩甚多。各省居住西洋人,并无为恶乱行之处,又并非左道惑众,异端生事。喇嘛、僧等寺庙,尚容人烧香行走。西洋人并无违法之事,反行禁止,似属不宜。相应将各处天主堂俱照旧存留,凡进香供奉之人,仍许照常行走,不必禁止。俟命下之日,通行直隶各省可也。”此传教宽容诏书之获得,是日升、安多、张诚等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苏霖神父说:“我们期待已久的日子终于来到,康熙三十一年,天主教自由诏令终被公布,那是康熙39岁,清王朝立国49年,中国皇权制度存在4644年。基督教信仰传入中国1056年,圣方济各·沙勿略逝世140年,耶稣会神父成立中华传教区109年,杨光先迫害教会后24年,时在我们的主耶稣基督降生后的1692年3月22日。那一天,对所有的传教士与中国基督徒来说,都是最大的快乐与永远的幸福。”

名师出高徒。康熙在玩中学,在学种玩,很久就有所成就。于玩,康熙无所不摸。他玩过地球仪,玩过“伽俐略式望远镜”,玩过婉转鸣叫的“机械鸟”,也玩过结构复杂的“金盘式手摇计算机”。于学,他又似乎学有所成。数学方面,他自己的独著《御制三角形推算法论》;医学方面,他命巴多明将西洋《人体解剖学》书籍翻译成满汉文,并将亲自实践,解剖了一直冬眠的熊;天文学方面,他只用了4天的时间,就计算出了太阳子午线的高度……

康熙好学,非常人能比。白晋夸赞“他生来就带有世界上最好的天性。他的思想敏捷、明智,记忆力强,有惊人的天才。”康熙这么热爱西方自然科学,但为没有受到触动,大开国门来推动清帝国的发展呢?

一是康熙虽然热衷于学习西方科学,但在内心深处,他对西学的态度比较复杂,甚至将其视为娱乐消遣的东西。对此,康熙曾这样说道:“天文历算,为王朝定鼎制历之所需;西洋铳炮军器,为护卫王朝‘百年之国祚’之所需;钟表器物,则为圣躬赏玩之所需。”

二是如前所述,康熙学习西方科学的初衷是处理政务的需要,更深处讲,是为自己的统治服务。以火器为例,康熙虽然看到西洋火器的厉害,但他只是停留在实际利用的层面。为了平定三藩之乱,康熙命南怀仁制造适应南方地形的机动火炮,而当南怀仁“依洋式铸造新炮”,并进献《神威图说》时,其介绍西方的制炮理论和方法并没有得到推广。康熙骨子里重视类似“马上取天下的”的祖训,进而压制火器制造,逮到清朝“机关枪”发明者戴梓被流放沈阳后,火器发展也渐趋停顿。

三有窒塞民智的嫌疑。塞民智,无非是减少民变的可能,以便更好地维护统治。关于这一点,有一个故事流传很广。外国传教士给康熙进献手摇式计算器时,康熙爱不释手,大叹绝妙。赞赏之余,转过头就对身旁的儿子说“勿为汉、蒙所学”。康熙的心态由此可见一斑。

综合来看,康熙是真正的学霸,成就了自己,在格局上却失去了帝王的风范。对于西方科学,也只限于吸取有益于维护统治的成分,而掩盖其背后的学术理论,甚至禁止传播。关于这一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曾有说法“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愈前古。其议论夸诈迂怪,亦为异端之尤。国朝节取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矣。”这种观念,不仅为康熙所支持,更为后来的洋务派所继承。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世人的短视,直接阻碍了清朝的近代化进程。与明末对待西学的态度相比,清初的皇帝将其归入自己的个人爱好范畴,并以此作为炫耀自己博学、增强统治魅力的手段。而士大夫们也无法像明末一样积极、主动而普遍的学习西学,沦为康熙“西学中源”说的爪牙。

标签: 清朝康熙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明朝的灭亡应该由天灾背锅吗 事实证明更多是因为人祸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崇祯,历史解密

    每次说起明朝灭亡的真实原因的时候,总有一个非常让人同情的观点冒出来,那就是明朝在灭亡的时候,整个地球正处于小冰河时期,当时各地的天灾不断,所以也就有了明朝的灭亡是因为天灾的借口。但是这并不是明朝灭亡的借口,而这场天灾也并不应该给明朝的灭亡背锅。在一本称得上史书的书中有这样一个记载,一个读书人在路过河

  • 袁齐妫用金钱试探皇帝丈夫的心意,最后郁郁而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袁齐妫,南北朝,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皇帝实行的是一夫多妻制,这主要是由于皇帝这个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皇帝需要繁衍子嗣以使江山后继有人;为了收买人心、稳定朝政,皇帝有时候也会纳权臣家女儿为妃为后;还有一点就是皇帝的私心,希望能享尽天下美女,于是才有皇帝后宫三千佳丽之说。皇帝虽然一夫多妻,但是后宫的皇后却只能有一个。皇后是三千佳丽

  • 儿子不吃父亲的肉被赶尽杀绝,这背后有何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清朝,古代,历史解密

    根据文献记载,大禹去世后,把帝位传给了伯益,但是,伯益的声望和威信远不如大禹的儿子夏启,于是,众人纷纷拥护夏启登上帝位。从表面上看,夏启拥有“人气”,按说称帝是大势所趋,理应与伯益和平交接工作。但是,实际上伯益并不愿意让位,他觉得夏启没有资格称帝。一时间,伯益与夏启二人为了争夺最高权力,进行了一场旷

  • 西游记中如来降服猴哥的代价是什么 这个代价到底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西游记,如来,历史解密

    孙悟空在西游记中的战力是有有目共睹的,皈依佛门之前是齐天大圣,之后又成了斗战胜佛,这两称呼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明显的告诉大家一点,这个猴子不好惹,没事不要得罪他,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然而,孙悟空在大闹天宫的时候,却出现了不可思议的一幕,如来佛祖仅仅用一只手便轻而易举地打败了猴哥,并将他压在了五行山下

  • 明朝真的是历史上最黑暗的朝代吗 事实上却是如此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清朝,历史解密

    明朝真的很黑暗的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为什么很多人都说明朝是历史上最黑暗的朝代,就因为那些东厂西厂,还是无孔不入的锦衣卫?而依我看,明朝不仅不是最黑暗的朝代,而是且是历史上被黑的最惨的朝代,如果你以前了解过五代十国,了解到五胡乱华的历史,他们

  • 朱元璋为什么承认元朝的正统地位 他这么做到底是为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元璋,元朝,历史解密

    朱元璋承认元朝的正统地位,是一件让人不太理解的事情。至少现在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因为现在很多人根本就不承认元朝,认为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存在,是对中国的一种殖民。现在的人不承认,反而那时候的朱元璋,却承认元朝的正统地位要知道,朱元璋是靠反对元朝起家的。而且他当时是站在汉人的立场上,采用排蒙的方式反对的

  • 马谡为什么不遵守诸葛亮的部属?他为什么要弃城上山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马谡,蜀汉,历史解密

    马谡,字幼常,襄阳宜城人,侍中马良之弟,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将领,颇受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器重。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马谡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也是一个非常自负的人。马谡给诸葛亮做秘书期间,经常提出一些高明的计策。由于马谡提出来的建议,诸葛亮几乎是言听计从,慢慢的马谡开始感觉自己很厉

  • 王允的美人计最终受益人是关羽吗 实际情况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王允,貂蝉,关羽,历史解密

    对王允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王允设下的美人计,最后的受益人是谁?关羽是最后的赢家吗?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想要弄清楚这个疑惑,我们需要弄明白一个事情,就是在吕布死后,貂蝉去了哪里?貂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女之一,被后世称为中国“四大美女”,甚至有专家认为貂蝉是中国四大美女之

  • 明末武将公开违抗圣旨,皇帝却不敢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祖大寿,明朝,历史解密

    封建王朝到统治后期,朝廷往往失去对武将的控制,武将则仰仗手中的兵权,嚣张跋扈,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其实在明朝末年,也出现了不少嚣张的武将,其中最嚣张的一位,公开违抗皇帝的圣旨,甚至与清朝勾结。但是明朝皇帝非但不敢杀他,还对其加官晋爵,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这位堪称明朝末年最嚣张的武将就是祖大寿!祖大寿

  • 孙策临死前留下一句话,可惜孙权却没把握住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孙策,三国,历史解密

    江东孙家人才辈出,孙坚凭借布衣之身,在群雄四起的年代收服江东各地,名震天下,可惜没等他平定三国乱世,就被奸贼算计,中箭身亡。孙坚死后,孙家并没有就此败落,他的儿子孙策继承了他的衣钵,年纪轻轻就建立了东吴。世人皆传,孙策之勇,远胜于吕布,而且他不是莽夫,不但有勇有谋,并且是一个知人善用的领导。武周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