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战国时的公子们为何愿意去别国做质子?

春秋战国时的公子们为何愿意去别国做质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452 更新时间:2023/12/7 9:16:23

战国时期,列国频繁互质,发动长平之战的秦昭襄王、策动五国伐齐的燕昭王、乃至于一扫六合的秦始皇都曾做过人质。那么为何战国时期这些诸侯国的儿子们都要去别国做人质呢?他们的母国都如此羸弱,需要用公族质子换取两国盟好吗?

其实两方互质,在很早的时候中原就已经存在了,但大多存在东夷和荆蛮部族之间,影响并不大。进入春秋时期,周室衰微,与新兴诸侯国郑国的关系日益恶化。为了平息郑庄公的猜忌,周平王同郑庄公交换人质以证明双方互信,史称“周郑交质”。

然而交换人质的行为并未解决双方之间的矛盾,周桓王为了挽回天子颜面,策动伐郑,双方在繻葛开战,此战中郑国将领祝聃射中周桓王肩膀,周天子的权威于是荡然无存。不过,虽然对周郑邦交并未产生助益,但质子邦交却被延续下来。

不过,春秋时代的天下纷争并不激烈,诸侯争霸也大多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并不是后来那般你死我活的局面。因此,纵观整个春秋时期,质子事例也只有寥寥数起,且大多发生于齐桓晋文之后,争霸格局逐渐频繁之后。

春秋战国之交,三家分晋、田氏代齐、越王灭吴,诸侯之间渐渐呈现出你死我活的情形,局势骤然紧张。以魏国为开端,列国纷纷变法图强,诸侯的对外战争也开始从争当中原霸主,转为兼并土地人口,乃至动辄灭国。

在春秋初年的三百多诸侯国,进入战国时期后骤减至十几国,列国之间的交伐战争愈加频繁,质子行为也越来越多了。

通常来说,列国派出去的做质子的都是地位不高、背景不雄厚的公子,如若发生意外也不会危及国内局势。但这并不代表质子在他国就一定会过得不好,反而可能会享有很高的待遇。这是因为质子通常是互求信任、罢兵议和、乞求援助、要挟土地等外交手段的辅助,因此天然的是作为某种信物存在的。互质之初,往往是两国关系趋于缓和的开端,但也有糟糕的情形出现。

战国时代,时局诡谲多变,前一刻还把酒言欢的两国君王,下一刻很有可能拔刀相向。因此交换到敌国的质子常常处于一种朝不保夕的局面,一旦双方真的打起来,质子是最有可能被祭旗的。正因如此,质子通常被安排居住在一国都城之内,以方便监督和看管。

当然,即便质子存在诸多风险,却还是有许多公子王孙们愿意担当。这是因为在战国时期,除了军功爵外,很少有其他的晋升通道。公子王孙们虽然因为有身世优势,但如若未建寸功也是难以服众的。更何况每个诸侯国中,都有大量庶出公子,他们要想出人头地,只能通过战场杀敌或通过邦交为国效力。

秦国雄霸如虎,战将如云,并不缺少精兵强将,虽然也有公子出任将军统帅的情形,但基本都是嫡出,与庶出公子无关。而战国中后期,山东列国的沙场将军,属于高危职业,尤其是同秦军对阵之时。因此作为质子建立功名,成为一条出人头地的捷径。

秦武王举鼎而亡之后,武王之母惠文后和武王后皆拥立公子赢壮为王,但因赢壮身居高位却功劳浅薄,并未掀起太大波澜。朝臣之中以魏冉为首的一派更青睐芈八子的儿子嬴稷为王。当时芈八子(宣太后)和嬴稷在燕国为质,后经赵国辗转,得到赵武灵王支持回归秦国。

当然,赵国的这次政治投资并未换来多少收益,嬴稷回国称王,是为秦昭襄王。正是在秦昭襄王(在位时间56年之久)时期,渑池之会、长平大战等战国后期的著名历史事件先后爆发。赵国在秦昭襄王时期,国力大损,长平之战后虽然赢得邯郸守卫战的胜利,但早已元气大伤。

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秦国趁赵国政权交替之时,举兵攻赵,并连克三城。赵国主政的赵威后因此向齐国求援,却被齐国要求以赵威后的小儿子长安君前往齐国作为质子。赵威后溺爱幼子,执意不肯,被触龙劝谏,因此有《战国策》中的名篇《触龙说赵太后》。在触龙的言语中,有一句为“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出任质子,能够给予长安君在朝野极大的名望。

由此可见,到了战国后期,质子邦交已经变成了两国协议的信物和质子本身积累名望的途径。

标签: 春秋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三十六计中相当精彩的一种智谋——围魏救赵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围魏救赵,历史解密

    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他撤兵的战术。围魏救赵,三十六计当中对齐、魏一场战争的解释(参见桂陵之战)。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中相当精彩的一种智谋,它的精彩之处在于,以逆向思维的方式,以表面

  • 夏王朝是真实存在的吗?还是只存在传说?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夏王朝,夏朝,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的历史,有一个顺口溜,开头是这样的: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并两晋,南朝北朝是对头……这个顺口溜,让中华民族的源头从三皇五帝开始,然后才是夏朝、商朝、周朝,一直传下来,传到了今天。我们经常说我们是五千年文明古国,这里的五千年,就是从三皇五帝,从唐尧虞舜这样算起来的。不过,现在

  • 项羽巨鹿之战后为什么不称帝?项羽搞分封值得思考!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朝,项羽,历史解密

    巨鹿之战后, 项羽一方面明尊怀王为义帝,暗中却密令英布、吴芮、共敖将其杀于南迁途中;另一方面则自立为“西楚霸王”,建都于彭城,以霸王的身份,将全国分成了18个诸侯国,分封给各个诸侯与降将、部将。最值得后人思考的是--为何项羽要在此时搞分封?当时,巨鹿之战中,项羽战胜了围困巨鹿的20万王离军以后,统率

  • 晚清第一个使用电话的人是谁?他说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电话,清朝,历史解密

    电话是如今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追溯源头的话,是美国人安东尼奥·穆齐最早发明了这个造福全人类的工具。1876年3月,亚历山大·贝尔申请了电话的专利权。早期电话的原理是将说话声音的复合振动,传输到固体上,通过电脉冲在导电金属上传递。你知道吗?中国人接触电话,是在晚清时期。谁第一个见到电话机

  • 杨广去世后,他的四个儿子有着怎样的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杨广,隋朝,历史解密

    杨广,即隋炀帝,他是隋朝的第二位皇帝,也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为后世做了很多好事,但客观上说,他的穷兵黩武的确把隋朝带入了深渊。正是在他不断发动战争,穷奢极欲的前提下,引发了天下大乱,也导致了隋朝的灭亡。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杨广有四个儿子,本来其中之一应该会是接班人了,可惜

  • 老莱子:春秋晚期思想家,道家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老莱子,老子,历史解密

    老莱子(约公元前599年一约公元前479年),存疑人物,或为老子在历史中的另一名字。春秋晚期思想家,道家人物。楚国人(湖北荆门),出生于楚康王时期,卒于楚惠王时期,著书立说,传授门徒,宣扬道家思想。和老子与孔子一个时期。另:为中国民间传说中二十四孝人物之一。道家的代表人物——老莱子。道教,是中国的国

  • 关羽是怎么千里走单骑的?中间发生了哪些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国,关羽,历史解密

    关羽是怎么千里走单骑的?中间发生了哪些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建安五年(公元二百年),曹操作了丞相,更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国舅董承自从看了皇帝写在衣带上的诏书,又苦无对策除掉曹操,心中忧虑愤慨,就病倒了。献帝让太医吉平来给他治病。吉平看了皇帝密诏,决心要除掉曹操。于是两人便合议设下了

  • 司马懿家族结束了三国乱世 为什么没有被后人喜欢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国,司马懿,历史解密

    确实,司马懿家族无论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还是在民间议论中,都获得了极低的评价。明明他们结束了三国乱世,对于整个中华民族来说,是一件功不可没的事情,为什么大家会不待见他们呢?我觉得主要有这几个原因。(司马懿)第一,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司马懿家族虽然最后实现了统一,但迅速又造成了“八王之乱”这样的内部大混

  • 河东裴氏在汉朝发展如何?一出手就大权在握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河东裴氏,春秋,历史解密

    在山西省有一个很一般的县城,叫做闻喜县,在闻喜县原本有一个很一般的村子,但是因为一个家族的崛起,这个村子就变得不一般了,这个家族就是著名的裴氏家族,因为裴氏家族裴柏村又被称为“宰相村”,宰相自古以来就属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职位,这个村子为何敢称为宰相村,因为这个村子里出了个裴氏家族,这个裴氏家族里走

  • 发现清五阿哥的墓,传言300年事情终被证实?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当峰没有棱角的时候,当河水不再流,当时间停住日月不分……”听到这首熟悉的歌,琼瑶笔下《还珠格格》里那些个性鲜明的人物也渐渐浮现在人的眼前,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紫薇、古灵精怪的小燕子、文武全才的尔康和英俊无双的永琪。只是五皇阿永琪在历史上是否确有此人呢?事实上,还珠中的永琪并非完全虚构,他的原型就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