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城条约是什么时候签订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汉城条约是什么时候签订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974 更新时间:2023/12/23 5:38:08

《汉城条约》又称《关于明治十七年京城暴徒事变的日韩善后约定》(明治十七年京城暴徒事变ニ关スル日韩善后约定),是1885年1月9日日本与朝鲜在朝鲜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这个条约是为了处理"甲申政变"的善后事宜而缔结的。日本原本介入甲申政变,但被驻扎朝鲜的清军打败。事后日本反而借口"使馆被焚"、"侨民被害"而要求朝鲜方面谢罪、惩凶、赔款,遂以外务卿井上馨为大使来朝鲜,强迫朝鲜签订《汉城条约》。该条约不仅使日本挽回了在甲申政变中的损失,更将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朝鲜,同时也为中日签订《天津会议专条》做了铺垫。

背景

1876年,日本以武力轰开朝鲜国门,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自此以后,日本便与朝鲜的宗主国清朝在朝鲜半岛展开争夺,这种竞争在1882年朝鲜"壬午兵变"以后更加激烈。当时清朝和日本在朝鲜都有驻军,但清朝的势力明显占据优势。清朝的驻军数量为3个营约1500人(1884年5月前为6营3000人),而日本的驻军只有1个中队约200人(1883年7月之前为2个中队的兵力),而且由于历史原因,朝鲜官民大多亲近中国而反感日本,朝中"事大党"占绝大多数。日本自然不甘心,于是以"明开化"为诱饵,在朝鲜大力扶植亲日势力,"开化党"就是朝鲜亲日势力的代表。开化党以金玉均、洪英植、朴泳孝等年轻士族为主,对日本非崇拜羡慕,而他们对内打算进行明治维新式的改革,对外依靠日本夺取政权。日本政府起初对开化党大力培植资助,但后来又有所顾虑,对开化党的援助渐露难色。正巧此时驻朝清军由于中法战争的吃紧而从朝鲜调走一半,开化党遂准备借助日本力量发动武装政变,清洗事大党大臣,夺取政权,他们找到当时的日本驻朝公使竹添进一郎求助。竹添进一郎爽快答应,日本政府却并不赞成协助开化党发动政变。然而,在日本政府的指令到达朝鲜前,开化党已经于1884年12月4日发动了"甲申政变",杀死6名亲清大臣和1名宦官,同时他们还给日本公使馆送去据称是朝鲜国熙(朝鲜高宗)亲笔所写的求助谕旨,上面只有铅笔写的四个字"日使来卫"(一说"日本公使来护朕")。竹添进一郎接到国王谕旨以后带了200名日军前来协助开化党夺权。12月6日,朝鲜事大党请来袁世凯、吴兆有率领的1500名驻朝清军进宫讨伐开化党。开化党和日军被清军打败,甲申政变被镇压下去。

甲申政变期间,朝鲜百姓普遍认为开化党勾结日本挟持国王,窃取国柄,因此对开化党和日本人恨之入骨,排日风潮又起。数万汉城市民及部分中国侨民、士兵攻击日本商店和民居,300多名日本侨民如潮水般涌入公使馆中避难。

12月6日夜晚,开化党人金玉均、朴泳孝、载弼、徐光范也跟随竹添进一郎和日军败退公使馆中。竹添打算带着日本侨民与开化党人撤退,临行前烧毁公使馆机密文件,却不料失火将整个公使馆烧毁。金玉均等开化党人仓皇逃走,在仁川搭上日本邮轮"千岁丸"号,才得以逃回日本。有40名日本官兵和商民死于甲申政变及其后的排日风潮中,死者中地位最高的是公使馆武官矶林真三大尉,他是在"游历"朝鲜内地后返回汉城途中受排日风潮波及而被朝鲜群众打死于汉城南郊,此外有90多名朝鲜百姓在甲申政变后的排日风潮中被日本人所杀。

竹添进一郎并未在政变后立刻返回日本,而是躲在仁川日本租界的领事馆里。竹添在日本政府报告政变情况后,一面处理抚恤死伤者等事宜,一面应付朝鲜外务督办(督辨交涉通商事务)赵秉镐的抗议,与之以照会形式往复,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12月13日,日本政府接到了竹添进一郎的报告,先派参事院议官井上毅赴朝鲜调查情况,然后对国内宣传中国和朝鲜无故损害日本的权益和尊严,将政变的责任全部推到中国和朝鲜身上。于是日本朝野为之愤怒,一些右翼团体组织许多日本学生在东京上野公园举行"清国膺惩大会",并且游行示威抗议中国的"暴行",骂中国人为"豚尾"、朝鲜人为"韩奴"。一些日本人甚至组织义勇军,要求日本和法国联合进攻中国。除了《朝野新闻》外,大部分日本舆论都主张强硬政策,其中福泽谕吉在《时事新报》上撰文表示若无法和平解决,日本必须"断然诉诸武力、迅速结局",并判断在以中国为假想敌的这次战争将会以日本获胜、"永远被尊为东方的盟主"结束。

不过,日本政府并没有被民间的亢奋情绪所左右,最终采取了和平解决的方针。除了自知理亏外,最重要的因素是当时日本尚不具备与清朝决战的实力,也没有财力去发动一场大规模战争,再加上当时中法战争正在进行中,若中日开战则可能导致渔翁得利,使日本极为重视的台湾落入法国手中。当时,日本政府中主导朝鲜事务的是外务卿井上馨和宫内卿伊藤博文,他们都出身长州藩,竹添惹出这么大一个事端,也会给萨摩藩出身的政敌们以把柄,因此他们急于掩盖真相、力求从速解决。12月16日,井上馨从家乡山口回到东京。12月19日,日本政府决定任命井上馨为特派全权大使,赴朝鲜处理甲申政变的善后事宜,21日授予委任状。日本政府预计朝鲜必然会追究日本在政变中的责任,若纠缠于这一问题只能越洗越黑,所以要求井上馨极力避免讨论责任问题,只强调政变后朝鲜人对日本人的攻击、日本使馆被焚、日本官民被杀的事实,以逼迫朝鲜政府谢罪、惩凶、赔款,从而确保之后日本能顺利与清政府谈判。

标签: 汉城条约清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汉中有多重要?为何刘备要派魏延去镇守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国,刘备,历史解密

    公元214年,刘备拿下益州,还没消化整顿利索,孙权就以刘备夺取益州后有了地盘,需要归还荆州为由,要求刘备归还南郡。刘备当然不同意,双方一度剑拔弩张,刘备亲自带兵到荆州与孙权对峙。结果曹老板此时抓住机会,率军攻打汉中张鲁,并于七月拿下汉中。刘备立即跟东吴讲和,双方湘水划界,刘备将桂阳郡及长沙郡还给孙权

  • 周仓从未带兵打仗,为何名气却比魏延大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国,魏延,历史解密

    很多人都知道,蜀汉名将魏延的结局不好,但是他为了蜀汉镇守将近10年的汉中,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在个人看来,他是功大于过的!若论名气大小,在三国时期其实能超过魏延的将领确实不多。不过今天要介绍的这位猛将比较特殊,虽然一生从未带兵打仗,但是他的名气却在魏延之上,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此人到底

  • 春秋时期楚国大夫:申包胥的生平事迹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申包胥,春秋,历史解密

    申包胥(生卒年不详),风姓,包氏,名胥,因封于申邑,故称申包胥。是三皇之首包羲王孙,又称王孙包胥。华夏族,今湖北省监利县人,春秋时期楚国大夫。前506年,昔日好友伍子胥以吴国军力攻打楚国,攻入楚都郢,楚昭王出逃到随。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尸。申包胥逃到山里,派人责备伍子胥,为复国,申包胥来到秦国请求帮助

  • 关平不死的话,他的功绩能超过关羽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国,刘备,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三国时期英才辈出,各路英雄豪杰汇聚于此,最后各个帝王出现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很是壮观,其中关羽就是出了名的猛将,他是五虎上将之一,曾经和刘备张飞二人结义,三人之间的关系很好,经常同吃同睡,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这就是著名的桃园三结义,姚明后来为刘备打下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之后江山

  • 隋文帝篡位北周时,做了一件残忍至极的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北周,南北朝,历史解密

    隋高祖文皇帝杨坚,他是历史上能够与秦皇汉武媲美的千古帝王,在外国人眼中甚至是中国最伟大的皇帝。隋文帝的仁慈也是出了名的,他建立富强的隋王朝,善待一班开国功臣,同时对百姓爱民如子,说他是盛世仁君毫不为过。但千万不要忘记一点,在帝制时代,想要登上权力巅峰,或者保证地位的稳固,必须要心狠手辣,否则最后死的

  • 洪秀全送人儿子为何都是亲生儿子 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洪秀全,太平天国,历史解密

    在太平天国的“一统江山”里,洪秀全特别喜欢给别人送儿子。只要兴致上来,便会亲自把儿子给人送上门去,而且附送豪宅、厚礼—更慷慨的是,他送的大多是自己的亲儿子。他的大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幼天王被他送给了“亲哥哥”耶稣做儿子。戊午八年(1858年)十一月,英国特使访问天京,洪秀全在颁发给这位英国外交官的诏书

  • 董卓也曾“挟天子以令诸侯”,为何却没能成功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国,曹操,历史解密

    提起“挟天子以令诸侯”,了解三国的人都在熟悉不过了,干过这事儿的有两位,第一位是董卓,第二位是曹操,这个战略方针可以说是在当时是最好的一种,为何董卓遭十八路诸侯讨伐,最终一败涂地,而曹操却一路高歌猛进, 一统北方,进封魏王,为日后曹丕称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么,董卓比曹操差在哪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

  • 古代滴血认亲是真的吗 这里边存在科学依据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古代,滴血认亲,历史解密

    对古代滴血认亲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滴血认亲是怎么回事?这里边有什么科学依据?这种认亲准确吗?在古代,一言不合就滴血认亲。那么,古代的滴血认亲到底是怎么回事,还有就是古代的滴血认亲真的科学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古代滴血认亲的前世今生,并且一起来探究其中的小秘密。

  • 明朝最奇葩的皇帝,万历皇帝为何28年不上朝?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万历皇帝,明朝,历史解密

    如果要说中国历史上最奇葩的皇帝,非明朝的万历皇帝莫属。万历皇帝有三大奇异特点:一不爱权力爱自由。他在位48年,竟然做了28年的“宅男”,期间都不上朝议事;二是不爱江山爱钱财。万历皇帝是位财迷,巧立各种名目,派专人到民间搜刮财富。同时,就是嫁公主或是为皇子娶妻,他不但要求朝中文武百官要“表示”,而且号

  • 揭秘:曹操为什么要将儿时玩伴全部杀掉?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曹操,三国,历史解密

    曹操作为一代枭雄,一生杀人无数。曹操儿时的伙伴无论是归于门下,还是与之为敌,都全部被其所杀。据《三国志》记载,曹操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所以曹操儿时开始便就被伙伴们称为"赘阉遗丑",这件事也影响了曹操一生的性格。直至后来,曹操的对手都常嘲笑他的出身。曹操到底是生在官宦世家,当时的玩伴在三国时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