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邦为什么定国号为“汉”?传承秦制却改了国号是为什么?

刘邦为什么定国号为“汉”?传承秦制却改了国号是为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100 更新时间:2024/2/20 5:33:24

说到汉传承秦制其实还是有很多说法的,既然有这个说法,那这个汉传承秦制肯定是有的,所以说也比较正常,但是后来话说这个汉传承秦制好是好,但是为什么却又改了国号呢?这其中又有什么故事呢?下面一起分析揭秘看看!

《汉书·萧何传》记载了一句话“语曰天汉,其称甚美。”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不是有天汉的说法吗?这是一个多么好的名称啊,刘邦正是听了这句话,得到了很多安慰,然后才到汉中做汉王。甚至我们可以认为,刘邦后来确定帝国国号为汉,也和萧何的这句劝说有关系。这句话涉及到古代的天文知识,三国的时候一位学者叫孟康说“语,古语也,言地之有汉,若天之有河汉,名号休美。”晋朝不知姓氏,名瓒的一位大臣说“流俗语云天汉,其言常以云配天,此美名也。”也就是说无论是先秦时候的古话,还是秦汉时候的流行话,都把天上的银河称为汉,汉既指银河,又指天汉。提到汉就会自然地联想到天,这就是“语曰天汉,其称甚美”的意思。“天汉”这个流行词把天和汉配在了一起,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汉诗美名,以汉作为王国之号,也就是很美好的名号。

东汉蔡文姬的爸爸蔡邕写过一篇文章叫《汉津赋》,里面吟咏汉水说“夫何大川之浩浩兮,洪流淼以玄清,配名位乎天汉兮,披厚土而载形”这里面最值得我们关注的是“配名位乎天汉兮”是说在名声和地位方面,地上的汉相当于天上的汉,这显示了地汉和天汉相对应的关系。地上的汉水是从西北流向东南的,我们在夏天的晚上观天象,银河也是又西北向东南的,所以这个是一致的。我们可以说,在刘邦那个时候汉诗上合天文之天象,中符人事之“休美”,下应地理之汉中的一个名号。萧何拿“语曰天汉,其称甚美”来劝说刘邦,具有关键的心理安慰作用,所以刘邦得天下以后,也就顺理成章地以汉作为了他的帝国的国号。

从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出来汉国号体现了中国名号文化的很多方面。从汉国号的使用时间来看,作为刘邦的王国之号,使用了五年,公元前206年到公元前202年,作为统一王朝的帝国的国号使用了201年,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到了公元8年,王莽篡汉,刘家的天下变成了王家的天下,国号也由汉变成了新,但是汉国号并没有退出历史的舞台,新朝是很短暂的。随后,一脉相承的汉国号就有汉高祖刘邦九世孙刘秀重建的汉,再往后又有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刘备再建的汉。这三个汉,为了区别,史书上的叫法分别称为前汉,后汉,季汉,或者西汉,东汉,蜀汉。这是一脉相承的,是祖宗和后代之间的关系。这三个汉加在一起使用的时间有四个半世纪,四百五十年,所以汉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国号之一,并且向族称和称谓等方向发展。

汉这个国号对后世的影响有很多很多方面,我们主要谈三点。第一点,汉为后来的许多汉族和非汉族的建国者所沿袭。后来很多建立国家的人国号使用汉,比方说十六国的时候,刘渊,李寿,五代十国的时候,刘知远,王建,刘崇,还有再到后来元朝末年的陈友谅,他们都用汉这个国号。一个明显的现象是沿袭汉国号是以姓刘的居多,而理由往往是以刘邦后裔的身份,借以表明他建国的依据。这个现象说了古代国号中间最重要的一点,中国古代国号是家天下的国号。

第二点,汉成为域外有关中国的一种习惯称谓。中国自古以来改朝换代太多,外国人对中国有的是以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国号来称呼中国,比如称汉,称唐。还有是以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名号来称呼中国,比如称中国为中华。再一种情况是,干脆给中国另外取一个名字,比如把中国取名叫塞里斯,叫桃花石。域外以汉称呼汉朝以及汉朝以后的中国,不仅在中亚,西亚地区是这样,在东亚地区,比如说日本称中国为汉土,称中国文字为汉字,在古代就是这样子,这就是域外称谓。

第三点,汉演化为此后直到现今汉族的族称。从历史的观点来说,汉族的族称有过变化,在之前是叫诸夏或者华夏,这和夏商周中间的夏朝有关系。发展到后来,因为两汉建国400多年,到了魏晋以后,汉这个族称就逐渐取代了诸夏和华夏,比如称汉人,汉子,汉族,汉种等等。诸夏,华夏和汉之间没有本质性的差别,只有规模大小的不同,只有先后关系的区别。从魏晋以后一直沿用到今天而不改,所以说汉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广泛而深远。

标签: 汉朝萧何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红楼梦成书后成为清廷禁书 为何到了乾隆年间就成为畅销书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朝,红楼梦,历史解密

    红楼梦被禁为何后来会成为畅销书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红楼梦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中国四大名著之首,又名《石头记》,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

  • 刘备非常礼贤下士,为何却错过了陈群这个人才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三国,刘备,历史解密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里,刘备被塑造成了一个胸怀大志,礼贤下士的形象。为了请诸葛孔明出山,他三顾茅庐而不入。而在逃离徐州城时,刘备还对张飞说了句“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差点将妻子甘夫人抛弃给敌军。不得不说,刘备在拉拢人心这块相当有水平。而后来的长坂坡之战中,赵云不惜冒着生命风险,救出刘备夫人和儿

  • 戚夫人的下场悲哀,为何薄姬一点事也没有?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吕雉,汉朝,历史解密

    吕雉不针对薄姬动手,而是让她到其他地方居住,这不是她的能力。因为薄姬完全没有得到刘邦的宠爱,属于可以无视的存在,虽然她为皇上生了儿子,但是却没有对吕雉有什么大威胁。而且薄姬的社会阅历很深,她在魏王宫里也生活了有些年,知道宫廷那些勾心斗角的事情,而且年龄也和吕雉差不多,不过她还是有很多比不上吕雉的,因

  • 孙策为何传位于兄弟?孙策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三国,孙策,历史解密

    孙策为何传位于兄弟?孙策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在封建时代的中国流行的一直都是世袭制,特别是各个时代中的达官贵族更是一直奉行着这一制度。但在三国时代中不少帝王都纷纷放弃了世袭制。因为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每天都有数不尽的杀戮在发生。因此世袭制在三国时代并没有太大的约束力。今天小

  • 令狐之战是秦国和晋国再次较量,最后谁赢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令狐之战,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在春秋这一历史阶段,秦国和晋国都是当时的大国。就秦国和晋国的关系来说,因为崤之战而正式走向破裂和对立。在崤之战中,晋国先轸等将领认为秦国是晋国争霸中原潜在的对手之一,双方战争在所难免。为挫败秦东进中原之战略企图,消除隐患,晋国大军于崤山(今河南陕县东)设伏,全歼秦军(参见崤之战)。至此之后,秦晋争霸

  • 爱新觉罗·永瑆:清朝历史上杰出的皇族书法家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爱新觉罗·永瑆,清朝,历史解密

    清朝的皇帝十分重视书法艺术,特别是从康熙帝开始,几乎所有的帝、后及王室成员都擅长书画。爱新觉罗·永瑆(1752年3月22日-1823年5月10日),号少厂,一号镜泉,别号诒晋斋主人,满洲爱新觉罗氏,乾隆的第十一个儿子,乾隆54年封成亲王。永瑆自幼酷爱书法艺术,清朝268年历史中最杰出的的皇族书法皇帝

  • 晋国四强相争,一骑绝尘的智伯为何落得族灭人亡?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谈起先秦时期,很多人都津津乐道于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其中这韩赵魏三国,原本都属于春秋时期的一个超级大国——晋国,而韩赵魏三国国君的先人,也是在非常艰险的情况下,筚路蓝缕。春秋末年,晋国虽然实力非常强劲,但晋公的统治并不稳固,反而卿族势力越发厉害,而且彼此之间还有争斗,晋公无力制止。下军佐智宣子

  • 萧楚女的名字怎么来的?他的后人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萧楚女,民国,历史解密

    萧楚女,1891年生于湖北省汉阳县鹦鹉洲,原名树烈,又名萧秋,学名楚汝,乳名朝富,后来人们一般称其为萧楚女。是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一位用自己知识和手中的笔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共产党人,2010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下面做一下萧楚女简介。萧楚女简介:1

  • 南明曾有三次翻身的机会,但是为什么还是走向了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南明,明朝,历史解密

    公元1644年,满清摄政王多尔衮在大明总兵吴三桂的带领下,入关了。虽说入的只是一座山海关,改变的却是整个中国的历史。这一年关外的清朝顺治帝也搬进了紫禁城,并重新举行了登基大典,预示着清廷想做中原的主人。也是在这一年,明朝崇祯帝面对即将入城的李自成大顺军,选择了自缢而亡,这一刻起,大明算是亡了。大明失

  • 他写了两封信向皇帝要官,乾隆看后诛其全族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乾隆,清朝,历史解密

    一将功成万骨枯,事实亦是如此,有很多时候,我们在历史上看到那么多一派繁华景象,其实在暗地里不知曾发生了多少让人不齿的事,一个士兵能成为将军,也是如此,无论怎么说,都无法否认他是踩着别人的尸体上位的,但是我们也不能说将军不仁义,毕竟历史潮流发展就是如此,在我们国家封建王朝历史上,康乾盛世是最后一个被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