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分水岭是什么?是三家分晋吗

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分水岭是什么?是三家分晋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515 更新时间:2023/12/17 18:22:55

《资治通鉴》的开篇就是三家分晋,为什么司马光会以这一事件作为《资治通鉴》的开篇呢?因为三家分晋这一事件得到了周天子的认可,司马光认为这一事件是真正礼崩乐坏的开端,是对君臣之礼的彻底破坏,所以他把这一有着分水岭意义的事件,作为了整部巨著的开篇。后世的史家们,也把这一事件作为了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分水岭。

“《周纪一》,起著雍摄提格,尽玄默困敦,凡三十五年。”(大意:周纪第一篇就从这里开始,记载了从周威烈王至周烈王三十五年间的大事件)

“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臣光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谓礼?纪纲是也。何谓分?君臣是也。何谓名?公、侯、卿、大夫是也。”这段文字的大意是: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周天子任命晋国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针对这件事,司马光发表看法说:我听说天子的职事没有什么比礼更重大的,礼没有什么比区别职分更重大的,而职分没有什么比名位更重大的。什么叫礼?纪纲就是礼。什么叫职分?君臣上下就是职分。什么叫名位?公、侯、卿、大夫就是名位。就在这段文字下有面,司马光展开了长篇大论。

他明确提出,天子的职责就是守好礼,管好礼,以礼来治理国家。做到上下有别,尊卑有序,不能逾越。正如孔子所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司马光还用大段文字阐述了周文王编《周易》时,把《乾》《坤》两卦放在首位,就是为了遵从尊卑上下的礼义关系。孔子为《周易》作注释说的乾坤己定的思想,都是在论述守礼的重要性,而礼又没有什么比名位更重大的了。

对于周天子封晋国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司马光痛心疾首。他说:痛心啊!因为周幽王、周厉王失德,而使周朝的政道一天天衰败,朝纲政纪散失毁坏,居下位的侵凌居上位的,居于上位的人权力衰落,诸侯专擅征伐大权,大夫专擅诸侯的国政,礼制大体十之七八己经丧失。然而,周文王、周武王的宗庙祭祀仍能绵绵相延而不断,就是因为周代的子孙们还能恪守其名分的原故。为什么这样说呢?昔日晋文公有大功于周王室(以盟主的身份带头拥戴尊崇周王室)时,向周襄王请求死后能像王者一样用隧葬的礼仪,但周襄王没有允许,说:“这是天子不同于诸侯的礼仪啊!没有更代周室的德运而有两个天子,这也是叔父你所反对厌恶的啊。不然的话,叔父你自己有属地而尽可以隧葬,又何必来请示我呢!”晋文公由是畏惧而不敢违抗。由此可知,从周王室的属地来看,不比曹国、滕国大;以周王室管辖的民众来说,不如邾国、莒国多;然而,经历了数百年,周王室仍为天下宗主,虽晋、楚、齐、秦都很强大,却不敢侵凌于它,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名分还存在的原故啊!至于季氏在鲁国,田常在齐国,白公在楚国,智伯在晋国,他们的势力足以驱逐国君而自立,然而始终不敢冒然行事者,哪里是什么他们的势力不足或者是什么于心不忍呢?只不过是他们害怕被安上冒犯名分的奸名,而使天下共诛之的原故啊。如今,晋国大夫侵暴蔑视他们的国君,瓜分了晋国,天子既然不能讨伐他们也就罢了,却还宠护加爵秩给他们,使其列位于诸侯,这就使得人人都知道,现今连区区名分都无法守住了,从而把名分抛弃掉,至此,先王的礼制己经丧失殆尽了。

或者有人认为,当时周王室衰微积弱,韩、赵、魏这三晋却很强盛,周天子虽然并不想允诺他们为诸侯,但他又怎么能办得到呢?这种看法非常不对。韩、赵、魏虽然强盛,如果他们不顾天下人的诛伐而侵犯礼义,那么,他们就不会向天子请求册封,而会自立为诸侯了。而不向天子请准就自立为诸侯者,则将成为悖逆之臣。天下假如有像齐恒公、晋文公那样的国君,就必然会尊奉礼义而讨伐他们。可如今是他们向天子请示,天子应允了他们,是受天子的册封而成为诸侯的,还有谁能够去讨伐他们呢?所以,韩、赵、魏这三晋能够列为诸侯,不是韩、赵、魏破坏礼制,而是天子自己破坏了礼制。

呜呼!君臣上下的礼制既然己经败坏了,由是,天下人便以智谋和实力相争为英雄强主。这样下去,就使得圣贤的后代原来列为诸侯的,他们的国家没有不被消灭的,他们的人民也没有不被离散除灭而消失殆尽的。这难道不使人感到悲哀吗?

一声叹息,说明了司马光对周天子的失望,并认为周王室的衰微都是礼崩乐坏造成的。司马光的这一观点也一直贯穿到他对以后不少历史事件的评价中。

更多文章

  • 唐朝驸马到底有多危险 为什么几乎没有愿意成为驸马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朝,驸马,历史解密

    在普遍的印象里,成为驸马爷,娶了皇族女儿,可以增加自己的政治身价,与皇族攀上亲戚,起到攀龙附凤的奇效,甚至有可能借着驸马的身份一路平步青云。但事实上,在唐代并没有几个人愿意成为驸马,这是为什么呢?在唐代成为驸马究竟有多危险?反映唐代宫廷生活的《大明宫词》01不愿为驸马事实上,唐代有很多人是想尽办法不

  • 德国为什么在二战之后要建造柏林墙 有什么意义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德国,柏林墙,历史解密

    说到墙,恐怕没有人不知道柏林墙,但是为什么在二战之后要建造这样的一堵墙呢?柏林墙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当时最能代表世界政治的一堵墙,同时也是冷战的一个象征。其实当时建造这堵墙是跟当时的国情密切相关。二战结束之后,柏林被分成了四份,美国、英国、法国以及苏联各自占领了一部分。苏联所占领的地区被称为"东柏林

  • 古代最美的十五首“蝶恋花”,你读过几首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古代,宋朝,历史解密

    宋词中有一个非常经典的词牌,“蝶恋花”,今天来盘点最美的十五首“蝶恋花”,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蝶恋花——宋朝:柳永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2、蝶恋花——宋朝:欧阳修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3、

  • 温国的后人都是姓温吗?温姓都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温国,周朝,历史解密

    第一支温姓有三大支系,唐代温信碑上载太常丞温信,为颛顼之后裔,出于己姓。温信便是出自己姓的温氏后裔,这是温氏的第一支起源。第二支温氏的第二支是源出己姓的苏姓。《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苏氏也出自己姓,颛顼裔孙吴回生陆终,陆终生樊封于昆吾,昆吾之子封于苏,邺西苏城是也。”邺西苏城在今天的河北省临漳县

  • 赵匡胤的提议遭众群臣反对,倘若固持己见,可使北宋免遭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自赵匡胤黄袍加身,受禅称帝,建立北宋以来,一直都以开封为都城。统一中原之后,经过十几年的建设与发展,开封早已成为市井繁荣,商贾云集、漕运发达的经济中心,初具帝都气象。而反观洛阳,唐末以来就屡遭战乱,城池遭到严重损毁,经济萧条人口流失。此时提出迁都洛阳的想法,究竟是心血来潮,还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呢?赵匡

  • 百里奚为什么是历史上身价最低的丞相?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百里奚,战国,历史解密

    这要从春秋时期的百里奚说起,百里奚是虞国大,出身贫寒,生活困窘他曾寄人篱下,讨过饭,以奴隶的身份在一起楚国的南海放过马,但是他不甘贫穷,立志成才,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可以说百里奚是在逆境中发愤成才的典型历史人物。百里奚青年时代正是诸侯争雄,逐鹿中原的混战时期,他贸游历诸侯,施展雄才大

  • 古代皇帝退位成为太上皇之后 他的自称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古代,皇帝,历史解密

    大家会经常看到影视剧中,皇帝一般自称“朕”,比如说“朕的大清都亡了。”但是皇帝的父亲,在世的话,被称为太上皇,但是太上皇一般都自称什么呢?这个历史的细节,可能有很多的朋友不清楚。其实这也不足为怪,毕竟中国历史几千年,做过太上皇的人,没有几个,史料统计,大概只有17位太上皇。太上皇最早的太上皇,应该是

  • 明朝骑兵是如何发展的?他们为何能赶走蒙古骑兵?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朝骑兵,历史解密

    蒙古骑兵是一支有成吉思汗创建的传奇部队,然而元朝末期,蒙古骑兵还是败给了明朝骑兵,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中国在历史发展当中经历了很多的事情,即使是现代人们的好生活也是在平定了战乱以后才获得的,在元末到明代这一段时间,因为很多的原因造成蒙古骑兵的装备被渐渐的

  • 他是鲁迅的蓝颜知己,人称江浙神童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曹聚仁,民国,历史解密

    1972年,曹聚仁离开人世,周恩称赞他为“爱国人士”,然后特意让人将他的骨灰送到南京,让他得以落叶归根。1900年,他出身在浙江,他十分早慧,三岁的时候,便开始阅读《大学》,四岁的时候便去到私塾读书,六岁的他已经能够提笔写文,当时有人找他的父亲写一篇寿文,于是他的父亲便让他代笔,很快一篇千字的文章便

  • 曹操麾下三大叛徒,最令他伤心的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曹操,三国,历史解密

    曹操作为三国时期的枭雄之一,手下文成武将无数,有些是从创业之初就跟随他的,有些是从敌人那边投降过来的,但不管是什么人来到曹操身边,他都能物尽其用,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为自己干活,然而曹操麾下也有叛徒,其中最为著名的有四位。毕湛:一开始他是曹操的别驾,曹操担任兖州牧期间,毕湛地位很高,后来张邈、陈宫被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