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匡胤的提议遭众群臣反对,倘若固持己见,可使北宋免遭灭亡?

赵匡胤的提议遭众群臣反对,倘若固持己见,可使北宋免遭灭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869 更新时间:2024/2/1 20:28:27

赵匡胤黄袍加身,受禅称帝,建立北以来,一直都以开封为都城。统一中原之后,经过十几年的建设与发展,开封早已成为市井繁荣,商贾云集、漕运发达的经济中心,初具帝都气象。而反观洛阳,唐末以来就屡遭战乱,城池遭到严重损毁,经济萧条人口流失。

此时提出迁都洛阳的想法,究竟是心血来潮,还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呢?赵匡胤作为雄才大略的开国皇帝,怎会拿迁都之事当做儿戏。迁都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当赵匡胤平定南方和北汉之后,回过头来才发现,北方的辽国已经变得强大起来。虽然辽国与宋朝暂时井水不犯河水,但赵匡胤深知,以草原民族的侵略性,南下侵宋是迟早的事。

而宋朝都城开封,与辽国仅隔一条黄河,中间一马平川,缺少战略纵深。黄河进入冬季就会结冰,届时,都城开封将门户大开,无险可守。若辽国趁机大举南下,凭借骑兵优势,很容易就将首都置于辽人铁蹄之下。

为了防备这种不利局面,只能用重兵镇守开封,来替代山河之险。宋初的禁军人数有十几万,到了中后期禁军人数更是达到70万之巨。如此庞大的军队,消耗了宋朝大量的财政收入。

虽然开封是六朝古都,但都是短命朝。洛阳在防御上有着诸多天然优势,东有虎牢关,西有函谷关,南有嵩山,北有邙山。四面环顾,就算辽军来袭,凭借山川险要,足可静待各路大军进京勤王。

赵匡胤的这一想法,确实深谋远虑,高瞻远瞩。迁都洛阳简直一举两得,一可改变首都防御态势;二可裁撤禁军数量,减少军费支出。但是却遭到了满朝武的反对,迁都之事一直僵持不下。

北宋经商风气浓厚,大小官员均在开封置办有产业,养成了贪图享乐之风,一旦迁都,这些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就会被触动,所以极力反对,抛出动摇国家根基、运输不便等理由,实则贪恋开封的繁华便利、勾栏瓦舍。

不光大臣反对,亲弟弟赵光义也不赞同,以天子守江山在德不在险,极力劝阻赵匡胤取消迁都提议。赵匡胤见孤掌难鸣,大臣不配合,弟弟不支持,迁都一事只得暂时搁置。五个月之后,赵匡胤驾崩,竟成了终身遗憾。

赵光义当然有自己的小九九,他担任开封府尹多年,培植了大量私党亲信,这些都是他日后顺利登上皇位的人脉支撑,倘若迁都洛阳,赵光义在开封十几年的苦心经营就将化为乌有,能否顺利继承大统,也要打个问号了。

迁都之议150年后,金兵攻陷都城开封,徽钦二宗被金兵俘虏,连同皇室成员、嫔妃、宫女等三千人押解赴北,开封城也被金兵劫掠一空,北宋宣告灭亡。而此时,宋朝尚有几十万精锐,大将宗泽正在勤王途中,可惜一切皆晚。

如果当初在迁都一事上,赵匡胤不搞民主,固持己见的话,靖康之耻或可避免,北宋国运尚可延续。正应了赵匡胤当初的一声叹息: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

标签: 唐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百里奚为什么是历史上身价最低的丞相?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百里奚,战国,历史解密

    这要从春秋时期的百里奚说起,百里奚是虞国大,出身贫寒,生活困窘他曾寄人篱下,讨过饭,以奴隶的身份在一起楚国的南海放过马,但是他不甘贫穷,立志成才,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可以说百里奚是在逆境中发愤成才的典型历史人物。百里奚青年时代正是诸侯争雄,逐鹿中原的混战时期,他贸游历诸侯,施展雄才大

  • 古代皇帝退位成为太上皇之后 他的自称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古代,皇帝,历史解密

    大家会经常看到影视剧中,皇帝一般自称“朕”,比如说“朕的大清都亡了。”但是皇帝的父亲,在世的话,被称为太上皇,但是太上皇一般都自称什么呢?这个历史的细节,可能有很多的朋友不清楚。其实这也不足为怪,毕竟中国历史几千年,做过太上皇的人,没有几个,史料统计,大概只有17位太上皇。太上皇最早的太上皇,应该是

  • 明朝骑兵是如何发展的?他们为何能赶走蒙古骑兵?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朝骑兵,历史解密

    蒙古骑兵是一支有成吉思汗创建的传奇部队,然而元朝末期,蒙古骑兵还是败给了明朝骑兵,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中国在历史发展当中经历了很多的事情,即使是现代人们的好生活也是在平定了战乱以后才获得的,在元末到明代这一段时间,因为很多的原因造成蒙古骑兵的装备被渐渐的

  • 他是鲁迅的蓝颜知己,人称江浙神童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曹聚仁,民国,历史解密

    1972年,曹聚仁离开人世,周恩称赞他为“爱国人士”,然后特意让人将他的骨灰送到南京,让他得以落叶归根。1900年,他出身在浙江,他十分早慧,三岁的时候,便开始阅读《大学》,四岁的时候便去到私塾读书,六岁的他已经能够提笔写文,当时有人找他的父亲写一篇寿文,于是他的父亲便让他代笔,很快一篇千字的文章便

  • 曹操麾下三大叛徒,最令他伤心的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曹操,三国,历史解密

    曹操作为三国时期的枭雄之一,手下文成武将无数,有些是从创业之初就跟随他的,有些是从敌人那边投降过来的,但不管是什么人来到曹操身边,他都能物尽其用,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为自己干活,然而曹操麾下也有叛徒,其中最为著名的有四位。毕湛:一开始他是曹操的别驾,曹操担任兖州牧期间,毕湛地位很高,后来张邈、陈宫被判

  • 春秋战国时出现过几个代国?它们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代国,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

  • 比黄金还受欢迎的中国特产是什么?征服了大半个世界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丝绸,宋朝,历史解密

    中国与外国的交流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外国用丝和瓷器两种最具代表性的商品来代表中国。我们现在常用的“china”,既代表中国,又代表瓷器,这种用法是在晚清才形成的。在更古老的时代,很多国家的语言里面,中国和世界宠儿丝绸才是同义词。在现有的史书上,中国第一次与西亚接触应该是甘英出使波斯,那时候已经是

  • 康熙最愚蠢的皇子是谁?野心比雍正还大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康熙,清朝,历史解密

    康熙是清朝最有作为的皇帝,在他的带领下清朝一路南征北战打下了赫赫江山,也建立了清朝的威名,于是人们一提起康熙皇帝无不竖起大拇指,这样人物确实值得人们赞扬。英雄也有迟暮的时候,康熙皇帝晚年的时候面对自己的儿子们争位无力阻止,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在朝堂上拨弄风云,而康熙皇帝觉得自己的儿子们都非常出色,可

  • 为什么诸葛亮指挥不了关羽 而徐庶却可以指挥关羽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诸葛亮,三国,历史解密

    为何徐庶能指挥关羽,而诸葛亮就不能呢?这个问题只能从《三国演义》的角度去回答。因为在正史中,并没有徐庶担任刘备军师,破解曹仁“八门金锁”之阵的记载,所以不存在是否指挥关羽的问题。在《三国演义》中,徐庶是刘备的第一任军师,诸葛亮是第二任。诸葛亮要比徐庶厉害百倍,为何徐庶可以指挥关羽,而诸葛亮就不好使呢

  • 郎士元《柏林寺南望》,原文翻译赏析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郎士元,历史解密

    《柏林寺南望》是唐代诗人郎士元的作品,载于《全唐诗》卷二四八。此诗状写柏林寺所在山峰灵秀清丽之美景,蕴含着诗人陶醉于自然之中的愉悦恬适之情。首句写舟中已闻寺庙钟声,表现空气澄净;次写登岸后走过松径小道才到山寺,可见地处清幽。后两句雨后远眺,云气缭绕如一幅米家山水画卷,意境跃然欲出。虽意在写景,然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