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作为北宋的都城,汴京城如何做到容纳那么多人的?

作为北宋的都城,汴京城如何做到容纳那么多人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520 更新时间:2024/1/19 6:02:28

太祖赵匡胤称帝后,建立宋朝,以开封作为都城,简称汴,古称“汴州”、“东京”、“汴京城”。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跟小编一起看看吧。

说唐代的长安、北宋的开封都是“国际化大都市”。“国际化大都市”对今天的我们而言确已不是什么稀罕事。但你可曾想过,唐宋时的基础建设是全然无法和今日相比的。作为一座古城,汴京又是如做到容纳百万人的呢?

一、 从《清明上河图》窥汴京布局

举世闻名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以北宋都城汴京为素材,将真实的汴京生活永远而生动地保存了下来。而在这幅画中,我们所能窥见的不仅是汴京人的生活,还有汴京的城市规划。

在《清明上河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构成汴京城的“部件”:虽然因为商业的发展坊里制崩溃,坊里间的围墙被拆除,但汴京城的城墙、城楼和护城河依然存在。以此为基准,城内主干道垂直于城门,次要街道平行于城门。又以街道为基础,街市的景观成为北宋政治、经济和市民化的承载,于熹微处展露着北宋的风华。

在《清明上河图》中,我们还能见到汴京城的河市与乡野。以汴河为主干,以虹桥为标志,汴京人建起滨河街道和码头,将水与砖石巧妙融合。而在砖石之外,阡陌分割农田,涓流环抱民居。城内的繁华虽在此处不可见,但自然与舒适却蕴含在每一栋屋舍间。

在《清明上河图》中,我们还能见到汴京城的河市与乡野。以汴河为主干,以虹桥为标志,汴京人建起滨河街道和码头,将水与砖石巧妙融合。而在砖石之外,阡陌分割农田,涓流环抱民居。城内的繁华虽在此处不可见,但自然与舒适却蕴含在每一栋屋舍间。

二、 汴京的日常公共空间

汴京城能有《清明上河图》所展现的那般美,当然不是自然的鬼斧神工。应该说,它在全盛时期能容纳约150万人,靠的正是其出色的城市规划。

汴京城是“三套方城”,最内层为皇城,第二层为里城,第三层为外城(又称“罗城”)。除皇城外,另两层都可视作城市的公共空间。在建设之初,这座城市即被规划得“方方正正”,城内由道路分隔,形成井字形方格网。区域内的汴河、蔡河、五丈河和金水河被早早地与护城河相连,形成沟通各处的水道。

基础布局决定了汴京城的基本建筑格局,以及供水和交通的总体情况。人们在政府部下的大局里建起各式各样的建筑,自发地打破商业区和住宅区的界限,为汴京创造出一条条繁华的街巷。而政府又组织建设了较为完善的绿化体系、排水系统和防洪体系。

因而北宋汴京的公共空间,算得上是政府主导加民众建设的结合体。政府的系统规划为汴京成为大都市打下了基础。后期的建设,尤其是绿化和水利,又为城市生活的维系提供了重要支撑。而汴京城的繁华离不开每一位居民。他们的创造力给了这座城市以色彩,他们的活力给了这座城市以生机。

三、 汴京的礼仪空间

而除了公共空间,汴京作为一国之都,其中的礼仪空间也不容忽视。所谓“礼仪空间”,即“是与国家权力的正当性直接相关的神圣场所,定期或不定期举行国家仪式的场所”。

乾德三年(965),太祖赵匡胤参照传统与风水,在汴京中轴线的南端,也就是城南熏门外七里处建起专门举行祭天仪式的圜丘坛。在汴京中轴线的左右,坐落的则分别是太庙和社稷。但不同于常见的左右对称,汴京的这两处礼仪场所存在交错。且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太庙和社稷虽然神圣,却并未与公共空间隔绝。太庙旁不仅有道观、佛寺,甚至还有花柳街巷。

以中轴线为基准,汴京还有文庙、武庙,以及大量佛寺、道观。景灵宫、玉清昭应宫、乾隆观、会灵观、袄庙、泰山庙、城隍庙、浚沟庙……这些你也许闻所未闻的宗教场所,有的其实曾是民间建造,但后来都被北宋政府纳入国家体系,成为城内礼仪空间的构成部分。

四、 汴京城与汴京居民

说到这,你可能已经觉察到汴京百姓在汴京城规划建设中的重要性。诚然古代的都城都是由政府设计并完成大部分建设的,但在市民文化兴盛的汴京普通百姓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汴京城的建筑却多由居民们自己确定并建造。正是这份自由,让汴京不复条条框框,有了《清明上河图》中可见的繁华。

此外,汴京城内为人所称道的排水系统、绿化体系等,固然是政府的杰作,但建设的目的也兼顾了城内百万居民的需要。这点与前朝在建设都城时更侧重宫城的需要有着显著区别。因而汴京城的存在,或许就是在提醒我们,一座城市的建设必须要充分考虑市民的需要,要蕴含足够的人文关怀。不然,汴京城的繁华就只能存在于北宋汴京城,不能在后世重现。

标签: 汴京北宋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刘备夷陵大败后,为何曹魏不乘胜追击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三国,魏延,历史解密

    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是蜀汉不好打;二是曹丕和孙权起了龌龊,因为半个“江夏郡”起了争端,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蜀汉不好打,是因为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巴蜀+汉中”这个这个政权就像是保险箱一样,里面的人很难走出来,但外面的人也很难攻进去。魏国想要攻入蜀汉,必须先拿下汉中,然后再拿下剑阁,而

  • 如果官员在半路被刺杀 朝廷到底是什么反应呢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朝廷,官员,历史解密

    如果官员被刺杀会怎么样,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我们经常会在电视剧里面看到,有一些朝廷派出去办事的官员,半路遭遇了刺杀,之后就派出主角前去查案,毕竟死掉的是朝廷命官,就算是官职再小那也是朝廷的官员,最后案件查清楚,该惩治的犯人也都惩罚了。那么在历史

  • 中国冷兵器马槊简介 该兵器最后是怎么没落起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宋朝,兵器,历史解密

    马槊,是槊的主要形态。中国古代冷兵器,是重型的骑兵武器,是长矛的重型精品版。其他槊,还有步槊和冒称槊的杂槊等分类。基本上,说槊,即是所指马槊。根据《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古代兵器分册》主编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泰斗杨泓老先生著述,槊起源于汉朝,兴起于骑兵为主的战争朝代,即:魏晋——隋唐。这一时期骑兵

  • 魏忠贤掌权时,为什么清军难以入关?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魏忠贤,明朝,历史解密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魏忠贤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说到宦官掌权,最早的且比较出名的应该就是秦朝时期,指鹿为马的赵高,若不是他篡改遗诏,赐死扶苏,倒行逆施,秦朝也不会那么快灭亡。到了东汉后期的宦官,更是权倾朝野,加快了东汉的灭亡,因为种种原因,

  • 中国有九个大统一王朝,为什么只有八个开国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中国的封建王朝,是从秦朝到清朝,其中大一统朝代有秦、西汉、东汉、西晋、隋、唐、元、明、清,九个朝代,而大一统开国皇帝只有八个,宋朝不是大一统朝代,清朝没有大一统开国皇帝,所以八个大一统开国皇帝中没有宋朝和清朝的。原因是宋朝没有收复燕云十六州,清朝开国皇帝皇太极没有实现大一统,清朝大一统始于顺治帝,但

  • 刘秀为何宁可得罪天下豪族,也要不惜杀掉大司徒?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刘秀,汉朝,历史解密

    东汉开国以后,其实就是一笔糊涂账,开国皇帝刘秀,连自己到底拥有多少土地都不清楚。土地自古而今,都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刘秀作为明君,自然是要搞清楚的。西汉灭亡,王莽乱政时期,天下土地大多都掌握在地方豪强手里。他们有了土地,在混乱时期,也各自拥有了看家护院的士卒,这些大大小小的豪族便在地方上做起了

  • 张飞的真实形象到底是什么样的 他真的是一个粗狂的汉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张飞,三国,历史解密

    三国演义的张飞,被形容是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给人感觉就是一个满脸毛的的粗旷汉子,后来在戏剧、电影里,张飞也是以这样的形象出现在众人眼前。另外,在演义里总让人感觉张飞是个粗暴、个性冲动、愚钝鲁莽的人。可是如果从正史去了解张飞的形象,就会觉得真实的张飞应该不只是这样子。张飞

  • 本来萧何声望最大,为什么在最终确是刘邦称王?他算是被坑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汉朝,历史解密

    萧何是在我国古时候知名的谋臣,都是在我国西汉的开国元勋之一,其赤胆忠心的追随刘邦南征北战,为其创建汉代立过了汗马功劳。可是事实上在那时候领导干部沛县老百姓农民起义的那时候,萧何算是那边声望最高的人,不论是其博学多才還是人缘人品都远远超过混混出生的刘邦,那么到底为什么最后却是刘邦当上了起义的领头人物,

  • 商鞅变法到底有多厉害?其中有一项规定很关键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商鞅,秦朝,历史解密

    大家都知道,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是由秦始皇建立的,而秦始皇之所以能够完成这一壮举,除了自身的雄才伟略以外,很关键的一点,就是离不开前人为他打下的坚实基础。想当初,本是没有秦国的,是在西周时期,秦人首领秦非子因为给周王室养马有功,而被周孝王封为天子之附庸,并将秦地赐给了他,这才有了秦国

  • 周世宗柴荣过世后,其父仍健在,宋朝创建后赵匡胤是怎样对待他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朝,历史解密

    赵匡胤只是天不假年,公年959年,春秋鼎盛的柴荣忽然暴病而亡,年仅39岁。背后留有年仅7岁的大儿子柴宗训及其很大的河山、未尽的企事业。更是柴荣的早亡,促使后周“主少国疑”,最后,公年960年,赵匡胤被黄袍加身,创建了大宋王朝。柴荣的背后不仅留有了儿子,我觉得还留有了一名老爸柴守礼。南宋创建时,柴守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