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多尔衮手握重权,为什么没有篡位称帝

多尔衮手握重权,为什么没有篡位称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169 更新时间:2024/2/14 12:44:12

清朝初期,除了创立和继承清朝的皇帝,还有一个人同样非常有名,那就是努尔哈赤的儿子多尔衮。多尔衮在当时可以说是大权在握,如果他有想法,皇位就完全会是他的,然而从头到尾多尔衮都没有这样做,这是为什么?多尔衮难道真的就对皇位一点兴趣都没有吗?为什么多尔衮没有直接篡位自己登基称帝呢?

多尔衮是清朝知名度极高,也极具争议的历史人物。

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第十四子,是努尔哈赤、皇太极之后大清第三代政权的核心人物。他16岁统兵,征蒙古,伐朝鲜,讨大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33岁统兵入关,所向披靡,成就大清一统。

他的后半生,一直处在皇权中心,也是距离大清皇位最近的人。他若想夺取皇位,易如反掌,那么,多尔衮为什么没有称帝呢?

1.地位略低,错失良机

多尔衮的母亲深得努尔哈赤宠爱,可惜,年少的多尔衮并没有获得父汗的特别好感,至少不及他的哥哥阿济格和弟弟多铎。1620年,努尔哈赤「立阿敏台吉、莽古尔泰台吉、皇太极、德格类、岳托、济尔哈朗、阿济格阿哥、多铎多尔衮八贝勒为和硕额真」。

细心人一看,这不是9人吗,怎么称为「八贝勒」呢?查看《旧满洲档》原件,发现多铎和多尔衮之间没有隔点,原来努尔哈赤是把多铎、多尔衮作为一个人来计算的,并且弟弟多铎排在哥哥多尔衮的前面。当时,多尔衮8岁,而多铎仅6岁,可以看出,多铎在父汗心里的地位,要高于多尔衮。

1624年正月初一的朝贺仪式,也显示了多尔衮与哥哥阿济格、弟弟多铎身份、地位的不同。

「辰时出御八角殿,大贝勒先叩头,其次恩格德尔额驸率众蒙古贝勒叩头,第三阿敏贝勒,第四莽古尔泰贝勒,第五四贝勒,第六阿济格阿哥,第七多铎阿哥,第八阿巴泰阿哥、杜度阿哥,第九岳托阿哥、硕托阿哥……,第十一吴讷格巴克什率八旗众蒙古官员叩头。」

多尔衮不仅不能像阿济格、多铎那样单独叩贺,甚至连随弟之后,并列叩首的资格都没有。

在这份叩贺名单中,还可以发现,当时只有身为旗主的贝勒才可以单独叩贺。而不是旗主只拥有若干牛录的「执政贝勒」,则排在旗主贝勒之后并列叩拜。阿济格、多铎、多尔衮与努尔哈赤同在两黄旗,阿济格已是旗主贝勒,多铎虽然只有9岁多,也是旗主贝勒,而多尔衮甚至连「执政贝勒」都不是。

在牛录(满族的生产与军事合一的社会组织,每牛录三百人)的分配上,两黄旗六十牛录,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各十五牛录,努尔哈赤自辖十五牛录,死后给予多铎。因此,多尔衮的政治地位要低于其兄阿济格和弟弟多铎,他充其量只是一个拥有十五牛录的「闲散贝勒」。

这种待遇,让多尔衮自小就缺少「唯我独尊」的底气,少了些狂傲。至于为什么不受宠爱,也只有努尔哈赤自己知道了。

2.重臣反对,两相争执

公元1643年,皇太极猝死于盛京后宫,生前未立子嗣。在当时,真正有实力参与到皇位争夺战的是睿亲王多尔衮和肃亲王豪格,双方相争,委决不下。

肃亲王豪格来说,是皇太极长子,时年35岁,正值英年且军功显赫,有皇太极亲率的正黄旗、镶黄旗的支持。并且皇太极生前一直做集权努力,使得豪格极具优势的参加到了竞争中来。

但是多尔衮的实力也不在豪格之下,初次出征蒙古察哈尔多罗特部便立下战功,被皇太极赐予「墨尔根岱青」的称号,在之后的征服朝鲜和攻打明朝的战争中更是屡立战功。

皇太极在去世之前也一直是由多尔衮统摄六部,参与朝政。并且有自领的正白旗与镶白旗效忠自己,加上哥哥阿济格和弟弟多铎的支持,多尔衮更是如虎添翼。

多尔衮的阻力主要来自于原皇太极手下的亲信。镶黄旗护军统领鳌拜手握重兵,他与两黄旗的其他大臣索尼、谭泰等八人会集于豪格府邸,「共立盟誓,愿死生一处」,密谋拥立肃亲王豪格为帝,以保证他们的优越地位,情形可畏剑拔弩张。

3.时局复杂,避免动乱

皇太极去世第五天,诸王大臣在崇政殿讨论皇位继承问题。两黄旗代表索尼首先提议说:「虎口(指豪格),帝之长子,当乘大统」,豪格以「福小德薄,非所堪当」为由推辞。

多尔衮由此表态:「虎口王既让退出,无继统之意」。豪格本意是以退为进,无奈被多尔衮以此为借口取消了继承资格。之后多铎提议立代善,代善资历最长,所领的两红旗力量最是雄厚,但代善无意争位,以年老体衰不能胜任拒绝。

争执不下时,两黄旗将领佩剑向前,表示忠于帝,如果不立皇帝之子宁愿死去。代善见形势不对退出了会议,多尔衮迅速提出立皇太极的幼子为福临为帝的主张,他自己与济尔哈朗左右辅政。

济尔哈朗的镶蓝旗是八旗的中间力量,他是皇太极提拔起来的,是皇太极最信任堂兄弟,但他不是努尔哈赤的直系子孙,血统上没有资格。这一方案随即得到了各方的同意。

福临为皇子,两黄旗和正蓝旗的大臣无话可说;豪格虽不痛快却只能有苦说不出;济尔哈朗没想到自己能够成为辅政大臣,自然也不会反对;代善本无争位之意,只求大局稳定,也没有异议。

就这样,多尔衮妥善处理了皇位争夺这一棘手问题,避免了动乱,基本实现了皇位的和平过渡。入关前期,满族内部能够团结统一,是清兵在与农民军数次较量中取胜的关键所在。

4.驻足观望,意外死亡

顺治继位以后,多尔衮为了扩张大清版图,带兵南下征战。

经过多年的艰苦战斗,他打败了闯王李自成,进驻北京城。此时多尔衮大权在握,满朝文武都唯其马首是瞻,他出外围猎或带兵出征时,王公贵族都要列班跪送。多尔衮在礼仪排场上俨然皇帝,「所用仪仗、音乐及卫从之人,惧拟至尊」,但他为什么不称帝呢?

多尔衮在较短时间将小皇帝接进紫禁城,他需要通过顺治定都北京等一系列政治运作来确定以清代明这个事实,此举非但是对汉人的正式宣告,也坚定了满族入主中原的信心。如果他自行在北京称帝,满族分裂不可避免,在当时复杂的形势下,整个满族也很可能遭受灭顶之灾。

另外,多尔衮无子,只有一个过继养子多尔博。他并无意将皇位传给养子。

从种种迹象来看,多尔衮是有称帝野心的,之所以没有称帝,主要是时机不成熟,所以对皇位持观望态度。同时,他当时还不到四十岁,认为自己还有充裕的时间,但他终究没有等到那一天。

1651年,多尔衮出猎古北口外行猎时坠马跌伤,医治不得要领,十二月初九死于喀喇城,他的生命定格在39岁。

纵观多尔衮的一生,离皇位宝座只有一步之遥,不过没有绝对的把握与时机,除了归结于命运,似乎没有更恰当的理由来解释他为什么不篡位称帝了。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朱元璋为何不将皇位传给朱棣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朱元璋,相比大家都很熟悉了,他是中国古代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有着非常卓越的成就,正是他将科举制度推向了高潮,让那些出身贫寒的才子们有着出人头地的机会。当然每个人也有自己阴暗的一面,出于某些原因,他又将那些一起为他打江山的一些人全部干净察觉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朱元璋为何不将皇位传给朱棣。

  • 历史上李广为什么自杀,飞将军李广自杀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李广,是汉朝时期一位很有名的大将,但同时也是一位人们讨论比较多的大将。后世有一句“李广难封”,说的是李广这一生尽管有战功,但是却难以被封侯,多多少少有一些愤慨之情。不过,李广难封难道就真的是因为功劳太高封无可封,或者是没有遇到赏识他的君主所以没有封吗?不尽然,而且这样一位被称

  • 红毛夷什么意思?红毛夷在古代指的哪国人?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明朝时期,西方国家通过航海技术来到了亚洲,并对一些弱小的国家进行殖民。不过明朝军事还算比较强大的,所以西方国家也并不敢同明军开战。但是国人第一次看到西方人也是非常好奇,因为他们的长相还有发色与我们完全不同,根据古书上的记载称他们为“红毛夷”,那这个“红毛夷&rdq

  • 赵氏孤儿的故事,赵氏孤儿讲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元朝时期,有一部很有名的元杂剧名为《赵氏孤儿》,是纪君祥所作,但故事的背景却并非是元朝时期,而是春秋战国。春秋战国也就是东周时期,各路诸侯崛起,周天子势力衰微,最终被秦国顺手消灭。而赵氏孤儿的故事就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晋国,也就是后来三家分晋的那个晋国。那么,赵氏孤儿究竟是怎样的一段历史故事呢?1.赵盾

  • 掘地见母是什么,郑庄公为何要掘地见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俗话常说血浓于水,说的意思是亲人之间总是有非常紧密的联系的,而且这份联系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够斩断丢弃的,即便是从前有再多的怨恨与不解。这句话放在春秋时期的郑庄公的身上是非常合适的,他曾经非常怨恨自己的母亲,但是真的等到狠话说出口了,心里又不是滋味。那么郑庄公他是怎么做的呢?1.郑庄公为什么恨母亲武姜

  • 围魏救赵什么意思?围魏救赵故事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围魏救赵是一个成语,也是发生在战国时期非常经典的一场战役,后来还成为了三十六计之一。当时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助,齐国派兵将魏军后方包围,魏王担心被前后夹击所以只能退兵,而此役就被称为围魏救赵。其实在春秋战国时期,发生了很多经典的战役,后人也在其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毕竟从刚开始一百多个诸侯国,打

  • 宋高宗生母韦太后失节之谜,曾在金国给金人生过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宋朝的皇帝可真的是太过于的憋屈了,当了皇帝不好好治理国家只知道玩耍,最后亡国不说自己还被金人掳了去,自己被掳走了不说,自己的家眷也被掳走了,还真的是好悲惨哦,但是这些也都不是什么问题,问题是有一个说法是宋高宗生母韦太后竟然失节了,还给金人生了孩子,那么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一起分析

  • 靖康之变后宋朝几乎灭亡了,为什么金国不完全灭掉宋国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靖康之变其实这一次历史事件,可以说把当时的宋朝几乎完完全全的打到灭国了,只剩下最后一口,动动手指就能直接让宋国灭亡了,但是当时的金国却没有这样做,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啊?金国当时到底在想什么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宋朝立国三百年最大的威胁就

  • 张居正为什么对万历很苛刻,自己却铺张浪费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张居正,一直以来他都有不同面的评价,有人认为他在政治上的作为很值得称赞,明朝如果能够按照他推行的制度走下去,必定会和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不一样的,更好的,但同时也有很多人贬斥张居正,他对待万历皇帝可以说是非常苛刻,尤其是牵扯到花销的问题,然而自己的生活却完全是一个奢侈的样子,张居正为什么会这样做呢?1.

  • 刘备为什么急着给汉献帝起谥号?他是想快点称帝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在古代,一般过世的人才会有谥号。但在三国时期,汉献帝只是禅位给曹丕自己还没死,刘备就匆忙给他起了一个谥号,这算不算刘备对汉献帝的不敬呢?其实刘备也非常心疼汉献帝,自己明明是汉朝的皇帝却一点实权都没有,凡是都要看曹操脸色。汉献帝既然选择禅位,那也就说明大汉江山要彻底易主了,刘备为了延续汉室血脉只能先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