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红毛夷什么意思?红毛夷在古代指的哪国人?

红毛夷什么意思?红毛夷在古代指的哪国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804 更新时间:2024/2/14 12:43:53

明朝时期,西方国家通过航海技术来到了亚洲,并对一些弱小的国家进行殖民。不过明朝军事还算比较强大的,所以西方国家也并不敢同明军开战。但是国人第一次看到西方人也是非好奇,因为他们的长相还有发色与我们完全不同,根据古书上的记载称他们为“红夷”,那这个“红毛夷”究竟指的是哪国人呢?下面会为大家一一解答,当然这里面有趣的故事还有很多,中西方第一次大规模的交手也在未来爆发过几次。

从 15世纪末开始,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人纷纷绕过非洲、南美,涌亚洲太平洋地区。从1601年起,荷兰人多次来到中国,当时中国人不知道他们从而来,明代《粤剑篇》中最早的关于荷兰人抵达中国沿海的记载,其中提到万历辛丑(1601年)九月间,“有二夷舟至香山澳。通事者不知何国人。人呼之为红毛鬼。其人须发皆赤,目睛圆,长丈许……”,而同在万历年间的《东西洋考·红毛番》记载道:“其人深目长鼻,毛发皆赤。”《广东通志·番夷》则云:“其人衣红,眉发连须皆赤,足踵及趾长尺二寸,形壮大倍常,似悍。”由此可见,明人是根据荷兰人“须发皆赤”的体貌特征而将他们蔑称为“红毛夷”。“红毛夷”有时又作“红毛番”,简称“红夷”、“红番”。有时又称“红毛鬼”,又名“米粟果”、“加留吧”。(“米粟果”、“咬留吧”是依荷兰人所占南洋殖民地名而称之。米粟果即摩鹿加群岛,与咬留吧一样,是荷兰在东南亚的重要殖民据点。)“和兰”乃荷兰人自称,为其正式称呼,因翻译之故,亦有称“阿南国”者。

综合种种史料来看,当时华夷之辨思想在明人心中根深蒂固。明人以天朝上国自居,视荷兰为蛮夷之邦,认为它“不列会,自古不通中国”,根本不属于中国传统朝贡国。在朝贡贸易体制下,荷兰既满足不了明朝朝贡贸易所规定的严格要求,还在闽粤沿海不断进行的骚扰侵略,意图强制通商。“明则夺我商贾,而阴或购我奸人”,不断在福建沿海制造事端,给当地百姓的正常生产生活带来了恶劣影响。荷兰还与日本进行着断断续续的通商,这使明人深感荷兰人很可能与倭寇勾结为患,饱受倭寇之苦的明朝当局不愿看到倭寇伴着红夷卷土重来的场面出现。综上所述,明人大体上是比较排斥“红毛夷”的,许多人都反对与荷兰的通商贸易关系,只是在荷兰高大坚实的海船,命中致远的火炮等强大海上实力的威胁下,明人通常的做法只能是敬而远之,具体说来就是既不切断彼此之间商业贸易关系,又不允许其在闽粤近海活动,故明廷要求荷人退回大泥等地,仍在该处与中国洋商贸易。

正是这种排斥的观念,使得明人对的“红毛夷”认识仅仅停留在了解荷兰的基本国情上。例如明人知道荷兰信奉天主教、日常饮用葡萄酒、喜食黄油和牛肉、写字用鹅毛笔和迎宾时鸣礼炮等生活习惯;其次,明人知晓荷兰人善于经商。“其国人富,少耕种,善贾,喜中国缯絮财物。往往装银钱大舶中,多者数百万,浮海外之旁属国,市汉缯絮财物以归”。(《素草下·红毛番》)明人也了解了一些荷兰人奴役黑人劳动的情况,《东西洋考》记载:“其役使名乌鬼,常居高自投于海,出,行涛中如御平原。”明人所列荷兰物产主要有金银钱、琥珀、玛瑙、玻璃、天鹅绒、琐服、哆口罗口连、刀,其中近半数非荷兰所产,如琥珀、玛瑙等皆为其殖民地物产,明人不知,误为荷兰土产。

明人忽略的也恰恰是荷兰的最大优势,就是对其技术水平的先进性认识不足。荷兰技术进步表现在多个方面。造船、纺织和兵器制造在欧洲都处于领先地位。但明人对荷兰长技之学习仅限于火炮一项,例如明朝在与努尔哈赤争夺辽东的宁远会战中,正是以这种红夷火炮(葡萄牙在与荷兰的作战中缴获,由明朝辗转购买)击伤努尔哈赤,扭转了当时的辽东战局。却对其造船技术却未加借鉴。由于双方舰船不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导致明人在中荷海战中常常失利,不能很好行使制海权。同时,明人不重视认识荷兰的成果。当时明人正受“北虏南倭”问题的困扰。荷兰人来华之时,中国的政治家们正被“北虏南倭”搞得焦头烂额,加之中荷矛盾尚未凸显出来,因而明王朝没有把荷兰视为自己的主要威胁,对其警惕性也不高,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荷兰。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赵氏孤儿的故事,赵氏孤儿讲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元朝时期,有一部很有名的元杂剧名为《赵氏孤儿》,是纪君祥所作,但故事的背景却并非是元朝时期,而是春秋战国。春秋战国也就是东周时期,各路诸侯崛起,周天子势力衰微,最终被秦国顺手消灭。而赵氏孤儿的故事就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晋国,也就是后来三家分晋的那个晋国。那么,赵氏孤儿究竟是怎样的一段历史故事呢?1.赵盾

  • 掘地见母是什么,郑庄公为何要掘地见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俗话常说血浓于水,说的意思是亲人之间总是有非常紧密的联系的,而且这份联系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够斩断丢弃的,即便是从前有再多的怨恨与不解。这句话放在春秋时期的郑庄公的身上是非常合适的,他曾经非常怨恨自己的母亲,但是真的等到狠话说出口了,心里又不是滋味。那么郑庄公他是怎么做的呢?1.郑庄公为什么恨母亲武姜

  • 围魏救赵什么意思?围魏救赵故事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围魏救赵是一个成语,也是发生在战国时期非常经典的一场战役,后来还成为了三十六计之一。当时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向齐国求助,齐国派兵将魏军后方包围,魏王担心被前后夹击所以只能退兵,而此役就被称为围魏救赵。其实在春秋战国时期,发生了很多经典的战役,后人也在其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毕竟从刚开始一百多个诸侯国,打

  • 宋高宗生母韦太后失节之谜,曾在金国给金人生过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宋朝的皇帝可真的是太过于的憋屈了,当了皇帝不好好治理国家只知道玩耍,最后亡国不说自己还被金人掳了去,自己被掳走了不说,自己的家眷也被掳走了,还真的是好悲惨哦,但是这些也都不是什么问题,问题是有一个说法是宋高宗生母韦太后竟然失节了,还给金人生了孩子,那么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一起分析

  • 靖康之变后宋朝几乎灭亡了,为什么金国不完全灭掉宋国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靖康之变其实这一次历史事件,可以说把当时的宋朝几乎完完全全的打到灭国了,只剩下最后一口,动动手指就能直接让宋国灭亡了,但是当时的金国却没有这样做,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啊?金国当时到底在想什么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宋朝立国三百年最大的威胁就

  • 张居正为什么对万历很苛刻,自己却铺张浪费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张居正,一直以来他都有不同面的评价,有人认为他在政治上的作为很值得称赞,明朝如果能够按照他推行的制度走下去,必定会和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不一样的,更好的,但同时也有很多人贬斥张居正,他对待万历皇帝可以说是非常苛刻,尤其是牵扯到花销的问题,然而自己的生活却完全是一个奢侈的样子,张居正为什么会这样做呢?1.

  • 刘备为什么急着给汉献帝起谥号?他是想快点称帝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在古代,一般过世的人才会有谥号。但在三国时期,汉献帝只是禅位给曹丕自己还没死,刘备就匆忙给他起了一个谥号,这算不算刘备对汉献帝的不敬呢?其实刘备也非常心疼汉献帝,自己明明是汉朝的皇帝却一点实权都没有,凡是都要看曹操脸色。汉献帝既然选择禅位,那也就说明大汉江山要彻底易主了,刘备为了延续汉室血脉只能先为

  • 晚清首富胡雪岩是如何破产的,胡雪岩为什么被抄家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胡雪岩,他有一个让很多人都羡慕的称号,“晚清首富”。其实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是“首富”,都会让很多人羡慕不已,但是胡雪岩却在众人的羡慕当中轰然落幕,身为首富却最终破产,但是这比起另外一个结果真的不算什么,那就是抄家。不仅破产还被抄家,可以说胡雪岩这一生的

  • 秦朝时期拥有消灭匈奴的力量,为什么还要修长城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匈奴,秦汉时期头号的外族敌人,汉武帝击退匈奴,但是却还是并没有把他们一举消灭,而在更早的秦朝时期,秦始皇面对匈奴时,把他们击退出去,但是却没有将他们一举歼灭,而是在原本的基础之上再一次修筑长城用来抵御。但是如果说军事力量,秦朝应该是有能够消灭匈奴的力量的,为什么秦始皇不去消灭他们而是修筑长城呢?1.

  • 豪格是怎么死的,多尔衮是怎么杀死豪格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而多尔衮,是皇太极的弟弟。一般来说,皇帝死后,皇位自然是由自己的儿子来继承,所以候选人怎么都不会落到多尔衮的头上。但是,在皇太极死后,豪格却也没有继承皇位,最终反而被多尔衮杀死了,这是为什么?多尔衮杀豪格是因为想要争夺皇位吗,那他又是怎么杀死豪格的呢?1.清崇德八年(164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