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文天祥是个怎样的人,文天祥如何从富二代变成圣人

文天祥是个怎样的人,文天祥如何从富二代变成圣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318 更新时间:2024/2/21 23:31:45

文天祥,这个名字已经紧紧地与他的一首诗联系在了一起,在人们的印象中,文天祥一定是一个爱国、守节、忠诚的义士,他的形象也是无比的光辉,在人们心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不过这其实只是他人生中的一部分,在还没有成为这样的人之前,文天祥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文天祥的一生又经历过些什么样的事情呢?

1.1256年的春日,临安街头有点躁动。那天是科举公布成绩的日子,就像今天查高考分数时的忐忑一样.宋朝学子们捂着“砰、砰”跳的胸口,焦躁不安的向皇榜走去,丝毫没有注意到手心早已渗出了汗水。

21岁的文天祥也站在皇榜下。他伸长脖子,渴望在榜单中找到自己的名字。一行一行的看过去,直到看见“文天祥”三个字的时候,他才长叹了一口气,中了。中了进士,随后就是在集英殿对策。这都是应有的流程而已,只是为了区分名次,不会再有落榜的危险。

但文天祥当真了,难得有面见皇上的机会,此时不表现更待何时。当时的皇帝是已经在位30年的宋理宗。想想吧,没有假期、没有公休、没有补贴,工龄已经30年的老同志最盼望什么?当然是退休啊。

可宋理宗同志的职业比较特殊,皇帝一般是不能退休的。为了弥补自己丢失的青春,他早已经不再管理朝政,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无限的后宫事业中。

文天祥来到临安就听说了皇帝的光荣事迹。他感觉自己的小宇宙要爆炸了,于是在集英殿对策的时候就提笔开怼:“陛下啊,这么多年都熬过来了,再忍忍啊。”“要做一个高尚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他连草稿都不打,就一口气写了将近万字。他说的忠贞恳切,据说把宋理宗同志感动的直抹眼泪。或许是因为文天祥的真情和文采,被骂的狗血淋头的皇帝竟然把他选为状元。自从隋朝开创科举至1905年废除,1300年间出现了无数的状元,最有名、成就最大的,当属文天祥。

2.《宋史》中对文天祥有两句很特殊的记载:“体貌丰伟,美皙如玉,秀美而长目,顾盼烨然。”185CM的身高、健硕的肌肉,偏偏皮肤还白皙紧致,吹弹可破,典型的穿衣显瘦,脱衣有肉。

再看脸,一双细长的丹凤眼镶嵌在美貌的脸上,顾盼生姿。长成这副祸国殃民的模样,还是才气侧漏的状元郎,无论在哪个时代,这样的男人都是男神。走到大街上会有一大票迷妹为之打call,哭着喊着愿意为他生猴子。

“天祥性豪华,平生自奉甚厚,歌伎满前。”文天祥的家庭条件不错,起码也是一个中产阶级出身。在他考中状元后父亲就不幸去世,给他留下大笔遗产。3年后,24岁的文天祥被任命为海宁军节度判官,开始走上仕途,也开始了浪荡生涯。

丰厚的遗产再加上宋朝的高工资,不难想象文天祥过着什么样的生活。经过8小时的紧张工作,下班后有必要适当的放松一下嘛。5星级酒店的豪华大餐吃起来,30年的女儿红喝起来,满座的同僚朋友嗨起来,还有请来的外围女也动起来......

宋朝官员典型的奢靡生活,他一过就是17年。这时候的文天祥也不过是普通人,他写的文章别人也能写,他过的生活别人也能过,跟其他的进士、状元没什么区别。可当岁月静好的生活一旦被打破,有的人就此崩溃,而有的人却能涅磐重生。

3.南宋的暖风熏得游人醉,早把杭州做汴梁。他们忘记了曾经受过的苦难,也忘记了祖先曾经的耻辱,只要自己过的好,哪管死后洪水滔天。可高原上的蒙古人不一样,他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畔登基,被众人奉上尊号:成吉思汗。

这时的成吉思汗已经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并不比以往的草原领袖逊色,大蒙古国也继承了匈奴、突厥的疆域,一统广袤的万里草原。可被成吉思汗改造过的大蒙古国,潜力显然不是先辈们可以比拟的。他废除了诸王的世袭地位,改由大汗任命官员管理,并且创造了蒙古文字,把一群套马的汉子凝聚起来,真正打造了一个草原帝国。

如果用中原皇帝类比的话,他的地位相当于秦始皇和汉武帝的集合体。在以后的70年间,蒙古铁骑四面出击。一座座城市在马蹄声中陷落,一寸寸土地在蒙古人的呼喊中被占据,男人屠杀、女人为奴、工匠留用,辽、金、西夏、花剌子模、波斯等国逐一灭亡。

西至里海、东至大兴安岭、北达西伯利亚,南抵黄河,都成为蒙古人的牧场。1273年,襄阳城破。那年没有郭靖、黄蓉守护襄阳,也没有杨过烧毁20万大军的粮草,更没有郭襄16岁的烟花。只有国破家亡的凄惨和悲凉,南宋也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

4.1275年,蒙古攻破安庆,兵锋直指建康。南宋王朝危在旦夕,而文天祥“造反”了。他当然反的不是大宋王朝,而是自己。国家危亡在旦夕之间,想想以前的奢靡生活,就像是一种犯罪。他把良田、豪宅、香车统统变卖,连同家中的存款和现金,全部做为勤王的军费。

“痛自贬损,尽以家赀为军费。”不久后,他就带着一万多人的乌合之众,东进勤王。从江西出发前,他的朋友前来劝阻:“你去了有什么用啊,还是明哲保身吧?”文天祥不愿意苟且偷生:“国家养育臣民将近300年,可一旦到了关键时候,却没有一个人能站出来。我这么做不是为了自己,而是希望做一个表率,希望忠义之士能够挺直腰杆,保家卫国。”

文天祥不知道蒙古人的强大吗?他不怕死吗?他当然知道蒙古人有多么强大,他也怕死,但他更不愿意违背自己的内心,在自责、悔恨中苟且偷生。这是文天祥的第一次造反。他放弃了过往的舒适生活,与奢靡、放荡彻底决裂。他放下了手中的笔和酒杯,拿起杀人的剑、穿起生锈的铁甲,迎着蒙古人的铁骑走向战场。40岁的文天祥开了新的人生,走上一条最悲壮也最光辉的路。

5.相比文官领兵的范仲淹、虞允文而言,文天祥的军事眼光相对较弱。他带兵来到临安后就上书皇帝:“大宋为什么军事上屡战屡败呢?就是因为地方政府没权力,全由朝廷说了算。不如把天下分为四大军区,全部交给司令员统领,由前方负责战争。朝廷只要任命人员就行,其他的事别管啦。”

平心而论,文天祥的提案基本没有可行性。自古以来的胜仗,都是靠朝廷整合资源,来集中力量办大事。权力下放的结果只能是军阀割据,投降的速度只会更快,看看清末民国就知道了。在蒙古铁骑如泰山压顶般南下的时候,文天祥最终没能力挽狂澜。

整整3年时间,他带着残兵一路战火一路败退,苏州、临安、温州、江西,最终在广东汕头潮阳县被元军千户王惟义俘虏。1278年11月,文天祥被押解至元军张弘范的大营中。手臂粗的牛油灯闪烁,张弘范露出得意的笑容,他抿着嘴看着早已贵为丞相的文天祥。“给张世杰写封信,让他投降吧。”

“好,我写。”文天祥给张世杰的信中只有一首《过零丁洋》,但不是劝降,而是劝他不要降。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国势飘零如雨打浮萍,我辈不能挽救社稷和百姓,所能做的只有不愧对祖先的英名。

6.这首《过零丁洋》并没有送到张世杰的手中,而是被张弘范截留了。他看着墨迹未干的字迹,不禁对这个亡国丞相生出敬意。随后一份报告被送到忽必烈手中:“这是一名义士,不能杀。”做领导的都喜欢忠臣,最好是对自己尽忠,如果是敌人的忠臣也要表扬,意思是让自己手下的人好好学着点。

文天祥躲过一死,被一辆囚车押往北京。1279年4月,文天祥迈出了北上的第一步。囚车从广东出发,一路经过韶关、赣州、吉安,再过鄱阳湖、南京、徐州,最终到达元朝的首都北京,杏花春雨江南的碧绿色,逐渐变成干燥的枯黄。文天祥第二次“造反”了,他放弃抗争,而是寻求精神不朽。

既然反抗已经失败,那就只能接受现实。在渡过长江以后,他就知道事情再也没有挽回的余地,于是在北上的路上,文天祥不断寻找精神上的知音。沿途经过的每一个地方,都是中华先辈曾经奋战过的热土,那些忠贞的灵魂,都带给文天祥不一样的温暖。这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觉,让他有了“吾道不孤”的欣慰。

徐州的燕子楼,是唐朝张愔为爱妾关盼盼所建。在张愔去世后,美貌的关盼盼被无数人觊觎。唐朝的妾是可以相互赠送的,更何况在丈夫死后改嫁,正常的很。但面对踏破门槛的提亲者,关盼盼都拒绝了,她要为张愔守节,最终15年未再嫁人。

400年后,文天祥在北上途中登上燕子楼。他想起独居终老于此的关盼盼,一个妓女尚且可以为丈夫守节,何况我们是亡国的士大夫。于是他写下一首《燕子楼》自勉:因而张家妾,名与山川存。自古皆有死,忠孝长不没。但传美人心,不说美人色。

当囚车来到山东德州的时候,他想到了颜真卿。这里曾经叫做平原郡,“安史之乱”前颜真卿被贬到这里。当安禄山的大军横扫河北时,州郡纷纷开城投降,只有颜真卿的平原郡做了钉子户,死死的扎在那里。就连他的堂兄颜杲卿,都被叛军杀死,只找回一只胳膊。20年后,颜真卿最终还是被安史余孽杀害。

文天祥想起颜氏兄弟的节义,又写下一首诗来自勉:乱臣贼子归何处?茫茫烟草中原土。公死于今六百年,忠精赫赫雷行天。这时候的文天祥明白了一个道理:眼前的成败荣辱,在历史中不过是沧海一粟,当百年后,判定成败的不是权势、金钱,而是精神。这个世界终究不负正能量。

7.在北京,文天祥是愿意活下去的。当时的元朝皇帝忽必烈正在大力求才,尤其是南宋的文人学士。听说文天祥是南宋的第一等人才后,忽必烈就劝他留在北京,还帮他买房子、上户口。文天祥说:“如果让我以道士的身份做顾问,就可以。但是官嘛,就不做了。”

这本来是一个很好的建议,一个有命,一个有名。可极力反对的恰恰是南宋的投降派。为什么呢?如果让文天祥这样的反抗者都活着,那他们举国投降的人算什么?汉奸不要脸的呀?于是南宋宰相留梦炎上书说:“文天祥如果回到南方,再次号召民间起义,那可怎么办?”

文人玩的文字游戏,真歹毒。这样一来,事情就很简单了。文天祥要想活就得投降,如果不做元朝的官就得死。文天祥最终第三次“造反”,不再苟且偷生,决意从一而终,向死而生。

1282年12月,忽必烈想做最后的努力。“你有什么想说的?”“忠臣不事二主,但求一死。”第二天,文天祥被斩于菜市口。可元朝人却说:“宋之亡,不在崖山之崩,而在燕市之戮。”是非公道,自在人心。

8.这几年有个很流行的概念叫“走出舒适区。”鼓励大家不要沉溺在舒适感当中,而是寻找艰难的路,在一次次的破解难题中磨练自己,最终才能迎难而上,成就美好人生。文天祥不就是这样吗?

他在舒适区中生活到40岁,当时代大潮来袭的时候,却又换了一个人。首先放弃精美的生活,然后寻求精神的不朽,最终放弃生命的希望。文天祥不断对之前的自己“造反”,剔除生命的杂质,只留下最璀璨的一部分,那才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内核:正气。

我们不都成为文天祥,但最重要的是永远在路上,然后问心无愧。就像文天祥被杀后留在衣带中的遗言: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为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进入九宫山的李自成十万大军为什么不见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明朝末年的闯王李自成其实他在中国的历史上还是很有浓墨一笔的,李自成荣誉一生,但是最后的结局却十分的迷惑,那就是他的十万大军进入九宫山之后就神秘的消失不见了,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分析揭秘看看!说来也有意思,闯王李自成的墓地在全国竟

  • 刘备为什么不能像刘邦那样成功,刘邦比刘备强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如果按照刘备自己的说法,他应当是刘邦的后人,而刘邦可是汉朝的开国皇帝,从一个布衣一直做到皇帝,这样逆袭的传奇人生,整个历史上也没几个人做得到。刘备身为刘邦的后人,尽管也从一个普通人做到了蜀汉的开国皇帝,但是这个皇帝的含金量还是没有刘邦的高,而且最终蜀汉也灭亡。这是为何,为什么刘备没有办法像刘邦那样最

  • 在元朝十户才能有一把菜刀,为什么最后还是被百姓推翻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元朝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个朝代是真的很有故事的一个朝代,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大一统的朝代了,所以这个朝代还是很有说法的,话说在元朝时期当时是十户人家才能有把一把菜刀,这就说明了当时人民是生活非常苦的,而且完全是没有什么反抗的能力,但是最后元朝还是被百姓给推翻了,那么这到底是什么

  • 战国时期的战神白起一生有没有打过败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战国时期,秦国有一位堪称战神级别的人物,白起,他是战国四名将之一,也是秦国历史上一位鲜有人能够匹敌的大将,白起就好像是专门为战场而生的,如果翻看他的作战记录和战果,会发现白起好像从头到尾一次败仗都没有打过。白起的一生难道真的一次败仗都没有打过吗,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他又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1.其实他本

  • 秦国灭六国完成统一是偶然还是必然?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关于秦国灭六国到底是偶然事件还是必然事件,这个问题一直都存在很多解读,实际上在当时的情况下,可能只有秦国有条件完成统一大业。秦国在采取一系列的改革后,国力在几十年间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秦国最早制定了统一的计划。只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就是如何防范其他几个国家联合起来对抗秦国,所以秦国前期

  • 钩弋夫人真的是被汉武帝赐死的么?钩弋夫人死亡真相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汉武帝在立皇太子时,并没有选择皇后的儿子,而是选择了嫔妃钩弋夫人的孩子。不过钩弋夫人的死因在历史上一直是个谜,有记载说她是犹豫而死,也有说她是被汉武帝赐死,不过汉武帝既然选择他的儿子继承自己,为什么还要讲钩弋夫人赐死呢?关于这个问题的解读也是有很多种,但也没办法得到证实。不过汉武帝的眼光的确还是非常

  • 罗艺为什么要在太平时期起兵反唐?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罗艺其实大家应该知道他在唐朝也还算得上是非常出名的,但是这个人唯一的败笔就是他在唐朝的时候竟然起兵反唐了,而且是唐朝的太平年间,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罗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分析揭秘看看!罗艺,是隋唐乱世时期的幽州王,历史上对此人的品性很有争议。他是隋朝的一名监门将军之子,

  •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三户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对于秦朝的灭亡,一部分原因当然是秦国自身,不过很多人也知道,在秦国灭亡之前,曾经流传过这样一句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而事实上,最终把秦朝推翻的也正是项羽,项羽又是楚国人,这句话当然也就不算是空话了。不过,这句话中间的“三户”到底是什么意思?三户指的是

  • 韩信知不知道刘邦要杀他,为什么不起兵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兵仙韩信,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用兵如神的代表人物,他能靠着自己的努力混到后来的地位,真的是非常难得的人才。不过韩信之死,也实在是让人惋惜,如果抛开韩信的人品不看,这样一个军事奇才就这样陨落,实在是让人不由得觉得可惜。不过,韩信当时手握重兵,如果想要反了刘邦也不是没可能,但是为什么韩信没有这样做?韩信是

  • 秦的发源地是陕西还是甘肃?有什么依据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秦国其实大家应该知道真的是超级厉害的一个国家了,横扫六国之后完成了对天下的大一统了,所以嬴政秦始皇也被誉为是千古一帝,但是现在的人有一个疑问,那就是秦国的发源地的问题,那就是并不知道秦国是什么地方发源起来的,话说是陕西,话说是甘肃,那么到底是哪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世人都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