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广的战绩不如卫青霍去病,为什么后人更怀念李广

李广的战绩不如卫青霍去病,为什么后人更怀念李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496 更新时间:2023/12/21 18:54:51

李广,汉朝时期的一位名将,在后世也受到了很高的推崇,然而如果真的要从战绩上面来说,李广其实比不上另外两位大将,卫青霍去病。我们知道,他们二人在汉武帝时期,在击败匈奴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为什么在后世人的眼中,李广的地位远远高于卫青和霍去病两人?李广究竟为何要更受欢迎一些?

1.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李广的身世:李广,西汉名将,身怀绝技,武功超常,被匈奴人尊称为“飞将军”,并避而走之。李广出身于一个戍边的武将世家,乃是秦国统一天下的大功臣——战国名将李信之后。

北方多战事,李广自幼习武,弓马娴熟,长大后身高臂长,力大无穷。据《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李广将军夜间看到草里的石头,误将石头当做老虎,引弓射之,竟然一箭射入石头里拔不出来了。

这段细节,经由诗人卢纶那首著名的《塞下曲》中传神的描述成为怀念李广的诗词中的经典之作。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武功盖世,这是李广在后世诗词中被传颂的最响亮的原因之一。此类诗句还有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相信大家一定也不陌生。

2.受儒家思想影响,我国古人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大多要求德才兼备,且德大于才。所以有能力有品行的人多会被追捧。

虽然李广战绩与他同时代的卫青,霍去病相比,都不算厉害。但司马迁一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对李广的一生做了盖棺定论式的最高的评价,也是后世诗人称颂他的另一个原因。

人们传说,他不仅英勇善战,战功赫赫,而且对部下非常谦虚和蔼。《史记·李将军列传》中记载了一个小片段:当时李广和一个叫程不识的将军齐名,但两人带兵的方法差别很大。

程不识带兵纪律很严明,每天操练不说,一旦出征安营扎寨,必力求稳妥。但李广不一样,他出征后很少约束部下,安营扎寨也没有一定之规。

住下来之后,士兵们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因此,士兵们都很爱戴他。这样的带兵方式,上级那儿当然不会讨喜,因为会让别的将军不好带兵,但李将军在士兵中的口碑肯定是好的很。

诗人高适的《燕歌行》正是反映了后世诗人对李广的这种称颂。《燕歌行》是首叙事诗,前面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了一场战役的过程。最后四句,是全诗点睛之笔: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意思是说,将军为功名利禄而来,骄横轻敌乃至战败。小兵卒们战场厮杀,何曾是为了个人功勋?沙场征战自古是苦,什么时候才能遇到指挥有方,爱护士兵的“飞将军”李广那样的好将领呢?

可见,李广爱护士兵。在那种白刃相接,血肉相搏,动辄断肢掉头的冷兵器时代,爱护士兵的好将军毕竟少之又少。

3.除去称颂的,另有一类,是对李广的命运表示叹惋的诗句。

比较有名的当属王维的《老将行》,“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还有“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在《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里面感叹的:“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我们且来看看“二王”的写作背景。《老将行》描述了一位老将军,一生东征西战,功勋卓著,老来却落个“无功”被弃的下场。

揭露了统治者的赏罚蒙昧,冷酷无情。王维创作这首诗于公元737年唐玄宗开元年间,当时他被降职监察御史,奉命出塞,得以深入士兵中,看到了很多不合理的现象,顺便借着写诗,吐槽一下对时政的不满。

而王勃的感叹,则是因为“檄英王鸡”得罪了唐高宗而被放逐。他到交趾探望父亲,路经洪州,恰逢重阳节,洪州都督闫伯屿大宴宾客。王勃在席上即兴作《秋日登洪福滕王阁饯别序》感慨自己:“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中国文人,自古以来仕途坎坷,怀才不遇者众多。而李广,一身绝技,戎马一生,到头来,非但难封侯,还落个自杀的下场,那简直就是“悲情”英雄的代表啊。

再加上卫青,霍去病一家子皇亲国戚,后台硬,自己又年轻有作为。李广当时已经四五十了,反而屈居人下,这又给他的悲情英雄形象重重描上一笔。

李广作为战场上的英雄,是一块金字招牌,但作为帅才却有失稳妥。他一生郁郁不得志,很适合历代文人仕途不顺,怀才不遇之时,把自己带入其中,借古喻今,抒发情怀之用。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防守街亭的时候,为什么马谡与诸葛亮意见不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诸葛亮北伐,只是三国时期的一件大事,诸葛亮前后进行了数次北伐,不断扰乱魏国,而其中又以第一次的北伐比较出名,原因在于马谡防守街亭失误,造成了这一次北伐功亏一篑,马谡也被处斩。不过当时的情况是,马谡并没有听从诸葛亮的安排,才造成了这一次的失败。但是为什么在这样重大的情况下,马谡却要这样违背诸葛亮的意思

  • 曹爽控制着皇帝,为什么还会输给司马懿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在很多人眼中,如果一个古代官员能够掌握大部分的权力,甚至是一个国家全部的权力,包括政治上的军事上的,那么这个人必定能够在发生动乱的时候成功将乱局压制住,毕竟他手里有军队。然而在三国时期,曹爽与司马懿之间,却完全不是这个样子,高平陵之变,曹爽手中还握有皇帝,然而还是败给了司马懿,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在

  • 隋炀帝杨广有哪些功绩?杨广为什么总是被黑?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杨广和他父亲杨坚在历史上的评价一直都处于两极分化,杨广彻头彻尾的昏君形象已经深入人心。虽然隋朝的灭亡与杨广分不开关系,但杨广在位时难道就没有一点功绩么?其实杨过刚上位时,也推出了很多良政,只是后来频繁发动战争,加上滥用民力,导致民间百姓的怨气逐渐变大。所以到了后代,民间对于杨广的印象越来越差,导致和

  • 诸葛瞻和姜维有什么矛盾,诸葛瞻为什么恨姜维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姜维,是诸葛亮的弟子,同时在诸葛亮死后接替了他北伐的大业,继续对曹魏进行进攻。诸葛瞻,诸葛亮的儿子,可能很多人,包括当时的人都认为,诸葛瞻一定会继承他父亲的优点,对蜀国未来的发展进行很有用的建议,但实际上他却好像一直都活在诸葛亮的阴影之下,因为他完全比不上诸葛亮。这两个人都与诸葛亮有很大的关系,但是

  • 光绪帝为什么要叫慈禧爸爸?慈禧和光绪究两人究竟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其实慈禧和光绪帝的关系还挺复杂的,光绪帝是慈禧的亲侄子又是亲外甥,加上慈禧又是咸丰帝的贵妃,而咸丰又是光绪父亲的弟弟,母亲又是慈禧的妹妹。所以慈禧就觉得光绪帝像是自己的亲身儿子一样,但是慈禧又是清朝的实际掌权人,所以她就更加喜欢别人用“爸爸”来称呼她,以显示她的身份。可以说慈

  • 五代十国有哪些国家,宋朝是如何统一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五代十国,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大混乱的时期,和五胡乱华一样,又和春秋战国不一样,这一时期的乱并没有大篇幅的出现在历史课本上,原因之一就是真的太乱了,学了也未必弄得明白。不过,乱的久了,就必然会出现一个新的政权,把这些乱收归一统,这也就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道理。那么,当时一共出

  • 刘渊是匈奴人,为什么建立国家叫汉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汉”这个字,现在很多情况下指的都是汉民族的意思,而且这个字对于我们来说也是有很深刻的含义的。不过,它在古代同样也有很重要的意义。我们知道,汉朝时期,匈奴一直都是汉朝的敌人,有能力对它出手的时候绝对不会龟缩不前,然而还有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历史上竟然就有一个匈奴人建立了汉国,这

  • 应龙是什么神兽,应龙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在古代的神话当中,总是有很多厉害的人物角色,也有很多并非是人,但是同样也很厉害的动物形象,这些就是传说中的“神兽”了。神兽的种类非常多,我们所熟悉的龙就是其中一种。龙其实也是有很多不同的小分类的,今天要给大家带来的就是一种非常厉害,曾经帮助黄帝击败过蚩尤的应龙。应龙到底是什么

  • 周瑜为什么劝孙权软禁刘备?魏吴相争的局面真能实现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周瑜曾不止一次向孙权提出软禁刘备的建议,因为在周瑜看来,根本就没有形成三国鼎立的必要性,只要东吴强大起来就有能力和曹魏争天下,赤壁之战就是最好的例子。但是这个策略一直没有被孙权采纳,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在孙权心中,魏吴相争始终还是不现实的,如果跟刘备联手,那还能利用刘备掣肘曹操。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个

  • 晋文公流亡多少年,晋文公为什么会流亡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晋文公,他是春秋时期的一位霸主,晋国的君主,而他之所以能够成为霸主,自然与他的雄图伟业和治国举措离不开关系。不过,晋文公称霸的道路并非是一帆风顺的,他甚至曾经在危机边缘朝不保夕,连自己的命都不一定能够保得住。为什么晋文公会有这样的遭遇?晋文公经历过什么,他在外流亡的日子有多久?1.骊姬之乱晋国,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