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乾隆赏赐大臣猪肉为什么大臣们都不敢要?用来祭祀的猪肉有什么不一般

乾隆赏赐大臣猪肉为什么大臣们都不敢要?用来祭祀的猪肉有什么不一般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339 更新时间:2024/1/19 19:11:36

其实这种猪肉是专门用来祭祀专供的,所以味道我们吃的新鲜猪肉有所不同。大臣们不要也就只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太难吃了。其实这种哪来祭祀的食品都会经过特殊的加工,就像有些人不喜欢吃腊肉咸鱼一样,个人爱好的口味不同。到了清朝,大家能吃到的食物已经非常多样化了,所以也不必担心哪一天失去曾经最爱的口味。可能这种问题放到现代会更加突出,那这种用来祭祀的猪肉到底是个什么做法呢?

这叫“胙(zuò)肉”,祭祀所用的供肉,乾隆这种做法就像是“发年终奖”,必须是“优秀员工”才能受到赏赐。既然如此,为大臣们还不想要呢?

其实这个胙肉在我们现如今很多地方都还存在,同样也是用来祭祖用的,但是现在人祭祖完之后会重新烹饪一下再食用。因此在乾隆赏赐大臣吃肉的时候,大臣也是非常难以下咽的,不想要都是正常的表现,但是绝对不能表现出来,否则就是对先祖对赏赐者的不尊重。

要知道雍正是故意考验乾隆的,因为当时已经决定立乾隆为太子了,所以在场的大臣也都心知肚明,乾隆说实话在孝顺这方面其实是值得借鉴的,继位之后,时常感恩于祖父和父亲,尤其是雍正的白水煮肉一事,更是对乾隆的良苦用心,以至于乾隆将这事当作是非常好、非常有褒奖意义的一件事,这样做既可以表达自己祭祖的诚心,又可以让大家不忘初心。

乾隆祭祀时的猪肉是白水煮的半生不熟的猪肉,而且里面不放任何调料!大臣们一旦被赏赐了猪肉,就必须一次吃完!吃不下那就是欺君之罪,是要灭九族的!有时候皇帝赏赐你二斤清水猪肉而且是大肥肉,你一次吃完二斤不放调料,你吃吃试试,吃完让你三天都排不了大便!所以说乾隆爷赏赐猪肉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有些小官还享受不到这个待遇呢!只有大官才能遭这份罪!

吃胙肉的传统在中国流传已久,早在朝时候,拜祀先人,宗族就会统一购买猪肉煮熟,先敬祖先再分而食之,古称"分胙"。

到了清朝,吃胙肉成为了满洲皇族一种不可或缺的传统,在大小节日、祭祀之后,皇帝都会分胙肉给臣子吃,不过能品尝胙肉的,都是高级官员,普通小吏是想都不敢想的。虽然是很荣耀的事情,但胙肉制作粗糙简略,多肥少瘦,直接用白水煮熟,很多时候太监们为了赶工还煮的半生不熟,不加任何调味料,就切成块分给大臣们。

平素锦衣玉食的公贵族,看到这肥乎乎的大肉块,不仅舌头打结、腿肚子都跟着转筋。正所谓有需求就有供给,有胆大的太监在发肉的时候把浸泡过盐的油皮纸,以不菲的价格偷偷卖给参与祭祀的大臣,好让大臣们沾点儿盐味能把肉吃下去,以此谋取暴利(像魏璎珞那样直接往肉上撒盐的做法是不可能存在的)。

胙肉虽然味道不美,但是大臣们还是希望自己有机会吃到,因为这是自己身份地位崇高的象征。电视连续剧《上书房》(第33集)更是演到:雍正皇帝在秋节上,赐三哥、五阿哥、六阿哥砚台等物,却最后独赐四阿哥一块肉,此即胙肉之赐,意喻传位于四阿哥。有着这样不同寻常意义的东西,谁不想得到呢?

不过话说回来,王公贵族们还是吃得太好,如果把胙肉给吃不起饭的老百姓或是乞丐,那恐怕就是天下最好的美味了……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李白醉酒出上联,酒醒后却对不出下联了,这是个什么对联?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李白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他是我国唐朝年间最著名的诗人之一。相信有很多小伙伴们在小学的时候都有开始学习李白的诗歌了。然而李白不仅仅诗词写的好,他出的对联也是非常决的。就在他有一次醉酒后性质大发,出了一对上联,然而等到他酒醒后确对不出自己的下联了,而这个对子最后成为了千古绝对,那么这是个什么对联呢?现

  • 道光皇帝为什么要踢死自己的儿子奕纬?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清朝时期的道光皇帝,其实他也算是很有争议的一位皇帝了,话说他做了一件十分让人不解的事情,那就是他好像一角把自己的孩子给踢死了啊,那么有的网友要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荒唐的事情呢?下面就着这个事情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实际上道光并不是故意要踢死自己的儿子,而是一个不小心踢中了皇

  • 刘秀登基为什么认汉元帝为父,不认自己的父亲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开国皇帝总是一个朝代当中比较受关注的,而开国皇帝在创立了一个国家之后,基本上也都会对自己的父亲先祖进行追封,这也是无可厚非的。然而东汉时期,刘秀建立东汉之后,这位位面之子却做了一件让人不太能想得通的事情,他“忘恩负义”不认自己的父亲,反而认汉元帝为父,只是封自己父亲为侯,他这

  • 孙权称帝之后,为什么只追封父亲为皇帝不追封哥哥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追封,在古代是一件常见的事,皇帝登基之后,会对一些已经逝去的人追加封号,可以是自己的亲人,也会是一些大臣或者在其他方面有贡献的人们。三国时期,令人感慨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孙权,他登基之后也对自己的父亲和哥哥进行追封,然而奇怪的是,他追封父亲孙坚为皇帝,却只追封哥哥孙策为王,为什么孙权要这样做?1.孙家父

  • 西门豹治邺是怎么回事,西门豹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西门豹,是战国时期的人物,这个名字你可能有点眼熟,但是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他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清官,然而虽然是清官名气却不高,最让人记得住的一件事情,也就是西门豹治邺的故事了。这个故事讲的又是什么?在当时迷信思想严重的情况下,西门豹破除迷信,但是他最后又为什么会是一个不完美的结局?1.西门豹西门豹这

  • 七国之乱是如何爆发的?七国之乱究竟是哪七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汉朝虽然伟大,但过程也并不是一帆风顺。例如中间就有王莽篡位,如果不是王莽可能也就不需要分什么西汉和东汉了。其实在西汉还曾发生过七国之乱,当时差点又造成了天下分割的局面,那等于是说又退回了战国时期,好在历经三个月叛乱就被平息了下来。那七国之乱究竟是如何爆发的、这七国又是哪七国呢?这次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介

  • 东汉历史评价为什么不如西汉?就因为西汉出了一个汉武帝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其实把东汉和西汉的时间加在一起,就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但人们似乎对西汉的印象会比东汉更加深刻一些,而且评价也会更高。人们提到东汉的时候,往往就是和三国历史联系到了一起,所以东汉的存在感一直不高,想起来的都是最落寞的时刻。为什么人们对西汉和东汉的评价如此两极呢?难道是因为西汉出了一个汉武帝么?

  • 清朝即将灭亡的时候,为什么没有退守东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北宋末期遭到外族入侵,向南迁都建立南宋,明朝最后虽然不承认南明,但也依然是王室所做的一点抗争,而清朝是满族人的统治,他们原本是从东北地区进入中原,灭了明朝自己称帝的,但是当清朝在最后关头,即将要被灭亡的时候,为什么他们没有选择退守东北,没有这种做法更没有这种想法,他们难道不想东山再起吗?1.最直接最

  • 赵构为何提前二十多年把皇位传给赵匡胤后代?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宋高宗赵构这个人,其实他也还是非常的有个性的一个人,其实他打江山也不容易,自己辛辛苦苦才建立宋朝,但是之后的一件事情让人觉得十分的不理解了,那就是赵构他打下的江山,最后竟然提前有接近二十年就传位给了赵匡胤的后代了,那么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这里面包含有两个

  • 三国时期都是单字名,有哪些人是重名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王莽这个疑似穿越者,不仅留下了很多就像是穿越过去的文物,还有一些超前的制度思想,以及很奇葩的姓名制度,他规定,不允许取双字名,都得是单字才行。但是,这样一来一定会有很多重名的人,尤其到了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代,重名的现象更是一抓一大把,今天就来看一看,三国时期那些重名的人物,你都知道哪些呢?因为王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