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剃发易服,为什么道士可以保留汉族服饰和头发?

清朝剃发易服,为什么道士可以保留汉族服饰和头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879 更新时间:2023/12/18 6:52:32

满清入关,要求当时的汉人必须穿上满族的服饰,把原本属于自己的头发剪成满人的样式,想要以这种方式消除汉人的抵抗心理,虽然当时是杀的血流成河,宁死不从的人还是很多,但最终,汉族传统还是被这样湮没了。不过从一些遗留下来的画作中可以看出,清朝时期的道士们却还保留着一部分汉人的衣冠与发式,为什么清政府对道士没有那么严格要求呢?

据流传下来的清代道士画像来看,清初有些地方的道士也曾剃过发,说明清朝入关之初剃发易服的对象包括道士,而之后却废除对道士的这一政策。那么为何清朝时道士不用剃发呢,接下来宋安之来具体说说。

1.道士为何不剃发,史料上的记载也是模糊不清的。一般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清初民间政策十从十不从中的“儒从而释道不从”,规定道士可以保留发式衣冠。二说是清初的张天师和道士常月觐见顺治帝以后恳求而来的。

1644年是沉重的一年,这年崇祯帝死了明朝亡了,李自成进京了大顺如日中天,西南张献忠的大西自成一派。出人意料的是关外清军也趁机入关摘桃子,偏偏还真是短短时间之内破李自成灭张献忠降服南明弘光。

清朝入关以后,在拉拢官绅地主的同时,为了使自己的统治好延续下去,下达了剃发令,要求投诚官吏军民皆着剃发,衣冠悉遵本朝制度。(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结果因反对的人太多而废除:“予前因归顺之民无所分别,故令其剃发以别顺逆。今闻甚拂民愿,反非予以文教定民心之本心矣。自兹以后,天下臣民照旧束发,悉从其便”。次年,清军南下顺利攻破了南明弘光小朝廷以后,认为大局已定,因此开始强制实行剃发易服令。

2.面对剃发易服,当时的儒家圣地孔府,还有道教圣地龙虎山的张天师的做法皆是顺从,毫无疑问这两大圣地经过数次改朝换代,膝盖已经很软了。

当时明朝册封的衍圣公孔胤植在清军入关以后,上表清庭《初进表文》,文中称赞顺治帝为“圣帝山河与日月交辉,国祚同乾坤并永”。同时极尽巴结的说道“臣等阙里竖儒,章缝微末,曩承列代殊恩,今庆新朝盛治,瞻学之崇隆,趋跄恐后”。在接到剃发令以后第一时间摆香案宣读圣谕,举行了隆重的剃发仪式。

而明朝册封的天师张应京在顺治三年南明还没有灭亡之际,就急不可耐的请江西巡抚李翔凤进贡清庭正一真人符四十幅。结果当时清庭实际统治者摄政王多尔衮并没有将天师符瑞看在眼里,下了一道手谕:“致福之道,在敬天勤民,安所事此,其置之”。意思说既然你已经送来了,我就勉为其难的收下了。

3.当然这两大圣地皆是不甘心,孔府是偷偷的留下了不少汉族衣冠,清朝灭亡以后得以重见天日,现置于孔府展览。

而道教的张天师和王常月也一直试图说服最高统治者顺治帝来避免道士也跟着剃发易服。当时清庭统治者对中原的道教和佛教也很是反感,规定内外僧道均给度牒以防奸伪。同时内外寺庙庵观凡有明朝旧勅尽令缴部,不许隐藏。甚至不允许北京寺庙道观有闲杂人等居住。

后来随着反清复明活动的日益激烈,加上各地诸如白莲、无为、闻香教等起事层出不穷。清庭开始重视历史底蕴深厚的道教。(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顺治六年,清庭封之前送符的天师张应京为正一嗣教大真人,赐敕印。顺治十二年新任天师24岁的张洪任入朝觐见18岁的顺治帝。同时南宗道士王常月成为北京全真教白云观的住持,以这个身份也觐见了顺治帝,两个道教大佬先后觐见顺治帝以后,交流的还算可以,道教从此不必再剃发易服。

4.还有一说就是十从十不从这个非官方法令。

传说“十从十不从”是由明朝大臣金之俊降清以后,面对汉人激烈反抗提出的。“从”是指服从清朝统治,进行剃发易服。“不从”是指要按照汉人传统办。

当然参考历史记载来看,应该并非是金之俊提出的,只是个传说罢了。

十从十不从其中一条就是儒从而释道,意思是剃发易服读书人服从就好,道家的出家之人就不用服从了。

当然以上这两个说法也是有很大漏洞的,道教虽然并没有剃发易服,但却存在着因剃发易服影响而产生的三清领和混元巾等,道袍还带有些许满族风格。

宋安之受限于现有资料记载模糊不清,也不敢妄下定论。个人认为最接近现实的说法应该是明亡清兴之际,张天师并不想剃发易服,因此改进了一下道士袍,在觐见顺治帝以后恳求道士身为出家之人不必剃发易服,当时年轻的顺治帝一高兴同意了,皇帝金口玉言,从此道士不必剃发易服成为传统。

当然这个说法还是有着一定可行性的,因为年少的顺治帝当时正处于青春叛逆期,为了董鄂妃什么都敢干,后来甚至还想出家。面对同样年轻的张天师的恳求,一时心血来潮答应了道教不必剃发易服也不是不可能的。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春秋时期为啥叫春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我们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的命名其实都是有很多讲究的,今天我们就拿“春秋战国”事情的“春秋”做个例子吧,来说说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为什么要叫“春秋”吧,其实再得到答案之后小编算是看明白了,竟然还有这层含义了,那么到底是什么情况呢

  • 为什么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是错误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太平天国运动,是历史上一次最为出名的农民起义,距离我们最近,同时还是规模最大的起义,对于清政府来说也是一个很严重的威胁,几次三番想要镇压结果却不得不与他们合作,共同抵御外敌。太平天国建立之后,选择在南京定都,现在说来这只是一句话,但是在当时却是一件大事,但是为什么会有人认为,定都南京本身就是一件错误

  • 李逵真的是个英雄好汉吗,其实只是一个恶魔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水浒传》中的一百单八将号称|“英雄好汉”,但是站在当今社会以法制及道义的评判标准和价值体系来衡量这帮人儿,其中的一部分人不但不能称之为“英雄”或“好汉”,相反这些人简直就是目无国法、穷凶极恶、扰乱社会治安、破坏安定和谐局面的犯

  • 汉景帝对窦太后很孝顺,为什么她更喜欢小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一般来说,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对自己很孝顺,这一点不管是现代还是古代,都是一样的。汉朝时期汉景帝刘启就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母亲窦太后对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事情都以母亲为主,然而即便如此,窦太后却依然对自己的小儿子刘武更加宠爱,面对刘启却始终都没有面对刘武时候的爱和耐心,这究竟又是为什么呢

  • 东汉时期刘秀手下的武将谁最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东汉时期的刘秀其实大家也应该知道他是真的厉害,他的历史功绩满满,但是这些也其实都是表面现象了,因为一个人的成功重来都不是一个人的功劳了,其实背后也还是有超多的功臣的,那么刘秀的背后都有谁呢?他的背后最厉害的武将都有谁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话说刘邦垓下之战大获全胜,项羽引颈

  • 泰赤乌部有两个将领投奔成吉思汗,成吉思汗为什么留一个杀一个?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成吉思汗大家也知道这个人是真的很强,他的铁蹄简直就是能把亚欧大陆给踏了一个遍了,真的是算是一代枭雄了,但是成吉思汗有这样一件事情让人非常的不理解,那就是其实当时在泰赤乌部有两股势力是去找成吉思汗投靠的,如果正常情况下,都那么强大了,应该是照单全收的,但是成吉思汗却收了一个然后又杀了一个,那么这到

  • 秦国灭五国的时候,齐国为什么不出手帮助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秦灭六国,最终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大一统,给后世开了一个统一的先河,后来历朝历代追求的都是统一,也不再是分封天下。而在秦国灭六国的过程中,有一个很奇特的国家,齐国,在另外五个国家被灭的过程当中,齐国一直都是袖手旁观从来不插手,然而最后却发现,自己已经不再是秦国的对手,因为整个天下都是秦国了。那么

  • 刘备为什么不重用赵云?其实是刘备用心良苦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看三国历史,都会对赵云不受到刘备重用这件事情耿耿于怀。赵云在历史上的评价明明是很高的,就连刘备自己也说,赵云一身是胆,而且赵云基本上没有什么负面消息,堪称历史上的一代男神,既然如此为什么刘备还没有重用赵云?实际上,刘备之所以这样做,并不是因为赵云能力不足或者其他,刘备这也算是用心良苦,怎么回事

  • 尉迟迥实力雄厚兵多将广,为什么起义不到两月就失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尉迟迥可能很多人不太清楚这个人,但是他在南北朝这段历史上也还是很著名的,话说他实力出众,手下有精兵十万,而且手下的将领们都十分给力,最后尉迟迥也起义了,但是他这样的实力竟然起义不到两个月就失败了,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尉迟迥是汉化了鲜卑人(北魏时都强行

  • 萧峰最后为什么选择自尽?萧峰断箭自尽四大原因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金庸先生把萧峰和郭靖都刻画成了为国为民的民族大英雄,只是从最后的结局来看,萧峰可能会更具张力一些,而且也是少有最后被写死的男主角。可能还有很多人不太懂萧峰最后为什么要自尽,虽然换取了宋辽两国数十年的和平,但一定要用自尽来解决么?会不会还是有些太极端了,毕竟萧峰是辽宋都非常珍惜的大人才、大英雄,萧峰的